幻之盛唐河北篇第二百六十二章 往來年少說長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河北篇第二百六十二章 往來年少說長安

河北篇第二百六十二章 往來年少說長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長安現在有些地方不靖”

看到另一封厚厚的文件,我自言自語道

“這難道不是天子腳下么”

這卻是前任萬年尉薛蘋,送來的關于近期長安城中大小事的密報,自從朝廷派來新的令尹,他們這些老人就靠邊站了,但是原來的人脈眼線的底子還在,又因為安排掌握一些重要的資源,反而藏的更深也更活躍。

據說現在長安城里很亂,不僅僅是因為底下的暗流洶涌,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混亂,街市上盜匪橫行,夜禁不止,城門外殺人越貨的事件時有發生,早晨起來甚至會發現有人暴尸街頭,其中的弊情,連西北朝廷的深宮大內都知道了,是以大宦官李輔國提議,讓老熟人皇甫的羽林軍去巡街,而和那位二李宰相起了齷齪。

雖然最后羽林軍未動,但卻籍以調回了龍武軍,再加上名為總管京畿防務,卻不在長安署理辦公的李嗣業,和一個名義上總領北軍的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這其中的水一時變的渾起來,渾的連我也看不清楚背后一些東西。

想到這里。

“來人,換裝,我要出門”我倒想看看究竟我走后,這長安城里已經變成什么模樣。

反正,也好久沒有這么輕松的逛街過。在成都逛街一度是我和小丫頭最喜歡的節目。

只是所謂微服私訪的把戲,多使幾次也就沒有了當初的樂趣,因為畢竟別人不是傻瓜。紈绔子弟也知道趨利避害地道理。被整上幾次,再人頭豬腦地也知道學乖了。結果整個成都乃至周邊地區,有點名號的豪門大戶。都在警告自家的子弟,要低調做人,特別小心那種看起來很可愛地小女孩,象小丫頭最喜歡去的一些市坊,就差沒有貼出告示,“此地有公主出沒。小心人身財產安全”紜紜。

從雜役出入的角門出來,換過行頭,慢慢款步,度在街頭上,最好的陪同,自然就是被召喚而來的地頭蛇薛萍。

他與蘇震一起,號稱崔光遠的左膀右臂,據說因為一時地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收留了一個漂亮女人,還生了女兒,結果后來發現這人居然是王的愛妾趙娟,這下麻煩大了。雖然唐朝不把女子失節看的那么嚴重,但好歹是一個重要的宗室親王。雖然岐王還未必記得這個淪陷敵手的姬妾,但一涉及男人面子和尊嚴的問題就不好辦,不得不求庇于我,玩起人間蒸發的把戲,還把剛生的女兒薛瑤英連同便宜老婆趙娟,送到成都地府邸去避風頭。

他是一個長的粗豪,卻相當事故而健談的漢子,一些平淡無奇或者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所在,可以講引出許多典故來,如果不是長相里有些窮兇惡極地味道,簡直就可以去做導游了。

但起碼一路所見,都可以感覺這座城市,正在恢復生氣。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那是文學的夸張,一天只夠你騎馬繞長安城墻一圈而已。但許多市井文化地精髓,民間俚俗的風貌,都藏在大大小小密如蛛網的大街小巷中。

這時的長安城分為外郭城、皇城、宮城三層。宮城是皇帝所居,通稱禁中,位于全城北部高地上。以三座主要宮殿群落:太極宮,又稱西內;大明宮,又稱東內;興慶宮,又稱南內。北面有兩座城門,正門玄武門最為重要,唐朝的多次政變都取決于守衛玄武門的禁軍,也是成如的神策軍現今的駐地。

南面有五座門,正中的承天門最為重要。皇城是官府所在,又稱子城,位于宮城正南,有六省六部,最重要的實權機構為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三省。東西各有兩門,南面有三門,正中的朱雀門最為重要。北面正對著宮城南面有三座門,皇帝和議政大臣舉行內朝是在宮城內太極殿北的兩儀殿,舉行改元、大赦、元旦、冬至等大典的外朝就在宮城與皇城之間的承天門。

其中承天門與朱雀門之間的十六衛衙,就是三萬龍武軍現今的駐地,自東朝西,分為七部大營,同時也無形擔負皇城十門之內的治衛。另外兩萬,包括衛伯玉的鐵拔軍,則駐于城外比鄰大明宮三門的北苑。

外郭城為官員及一般市民居住區,東西略長,南北略窄,周圍六十七里,有十一條南北大街,十四條東西大街,一百一十坊,十二座城門,最重要的是正南的明德門。城內最大的一條街朱雀大街自承天門經朱雀門直通明德門,南北貫通,把長安城平分為東西兩部分。最寬的一條街是這條宮城與皇城之間的橫街,寬達百丈。

外城中有東西兩市,相比天一黑就要宵禁的宮城、皇城地區,圍繞著東西兩市周圍的眾多里、坊,才是長安中最富庶繁華,最喧囂熱鬧的精華所在,發展出許多獨具特色的坊間文化,象靠近東市的康平里是妓家行院云集的所在,靠近西市的寧慶坊則是安息胡人行會匯萃的地方。

東市由于靠近三大內(西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南內興慶宮)、周圍坊里多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積集”(《長安志.東市),市場經營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滿足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的需要。而西市則距三內較遠,周圍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場經營的商品,多是衣、燭、餅、藥等日常生活品。西市商業較東市更加繁榮,是長

主要工商業區和經濟活動中心,因此又被稱之為“金

由于西市距離唐長安絲綢之路起點開遠門較近,周圍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從而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貿易市場。這里有來自中亞、南亞、東南亞及高麗、百濟、新羅、日本等各國各地區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亞與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地“胡商”最多。他們多僑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這些集注了幾代地胡人,也將居住的坊巷之地,營建的充滿本民族地特色。象大秦景教的禮拜堂,安息拜火教的沃祠,還有大食真神教的穹頂寺,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異域風情,各種宗教和文化,在這里融會成一片奇異的風景。

這些外國地客商以帶來的香料、藥物賣給中國官僚,再從中國買回珠寶、絲織品和瓷器等。因此,西市中有許多外國商人開設的店鋪,如波斯邸、珠寶店、貨棧、酒肆等。其中許多來自西域的年女子為之歌舞侍酒的胡姬酒肆,則是少年郎最喜歡光顧的所在。連李白的《少年行中,都有“五陵少年金市東”,“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詩句。

只是行走在其中,我期待中地胡姬酒家。仍舊都還沒有開業,只有一些窗扉斗梁上,充滿異域情調的華麗雕彩和漆紋,和已經蒙塵的門廊。還在回憶著西日的繁華熱鬧。零星之中,只有一些售賣千層餅、油塌、紅餅、蒸胡餅、畢羅地小食鋪子。以及一些賣金桃、安息棗、水瓜的果子攤,還在賣力地叫賣。

城中許多胡人富豪和官員的宅地,也大量的會聚在這里,諸如這里有著名的城中大富豪,長安縣人史婆陀的豪宅,據說他家興販資財巨富。身有勛官騎尉,其園池屋宇,衣服器玩,家僮侍妾比王侯。養有著名歌姬何滿子,元稹詩云“何滿能歌聲婉轉,天寶年中世稱罕”。

還有善于右手琵琶,人謂其運撥“若風雨”河中人曹剛、號稱彈琵“長安第一手”昭武人康昆侖、前北軍司階米國質子米繼芬、何國國王的后裔何文哲、左領軍衛府中郎將遷正三品左領軍衛大將軍(虛銜)吐火羅國質子阿史那仆羅、唐游擊將軍守左領軍衛府郎將上柱國曹惠琳,粟特商胡首領米亮、等人的府邸,以及貞觀年間,應波斯撒珊朝的末代王子卑路斯只請,創設的祭祖家廟“大波斯胡寺”,也穹尖高聳的錯落在其中。

因為朝廷要大比的消息,所以早早就有士子,提前來到長安投帖訪眾以造勢,傳唱自己詩文佳做為前程做鋪墊,因此靠近西市上的車馬輯往的川流中,又多了一道風景。常常可以看到,書牘背籠綸巾汗衣的行走在街市中,汗津津的擁擠在市井小民中,扯著嗓子與市邊的販人討價還價,或是三五成伴著,穿梭在書坊地攤上,品評討教。偶爾還有春風得意的做在馬車里,穿街而過,那多是因為已經在奔走傳唱的公卿座上,闖出些名頭來的。

據說開科大比之前的半年內,長安周邊的各種寺、觀、館、棧里都會住滿這樣的人。而在外城東北部的崇仁坊,每到考試時節就由舉子們集中居住,是城中唯一夜間不關閉坊門的地方,呼朋喚友、晝夜喧呼,不絕,十分熱鬧。方,各種人間悲喜劇同時也在上演,“到崇仁坊去調金龜”,也長安富家大戶們擇良選婿的一大口號。

靠大街的肆鋪,雖然許多還未全部開門,但都被粉刷一新,換上了新的門扉。藏在巷弄里的許多舊日公卿的家宅大院里,也有了些許出入的人氣。但據說在一些街巷里坊的水井溝渠里,還時不時的發現一些白骨什么的。

越往外郭走,就越發覺得熱鬧,那些公卿豪門朱漆雕梁的大門和綿長的院墻,也漸漸變成了連片比鄰小院窄門的普通民居,還有擠湊得滿滿當當的鋪面樓肆,見縫插針的沿街小販,但同樣也感受到長安另一面和另一些東西。

古都長安在秦漢之際就游俠豪杰輩出古有長安大俠郭解,今有風塵三俠虬髯客,天子腳下魚龍混雜,長安少年就是一大風景。長安少年返指當時流連歌舞地醉生夢死的年輕一族,他們的來源極為復雜既有家資巨富的浪蕩公子,也有出身豪門的世家子弟,有落魄失意地文人墨客。也有浪跡四海地劍客。

長安游俠

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王孫公子、公門中人,其中著名的有李白、裴將軍、公孫氏等,唐文人基本上都帶劍。一是為了防身,二是為了表現自己清除天下的壯志。李白年青時就好劍術,崇尚任俠風氣并與游俠之流交往,史稱“李白十五好劍術”。

第二類是江湖豪強,他們任俠行權,結交四方。與官府關系融洽。家有實產而兼具幫會背景者

第三類是不法人士,其中有殺人越貨地盜賊,襲擊官吏的彈丸少年,行俠仗義的豪杰,最著名的有唐人小說中的空空兒、精精兒、昆侖奴、隱娘、韋十一等,對了,還有我家的小紅線,也應該算此列。所謂“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語見《韓非子.五)這些人恣意橫行,白晝殺人,不以為非。讓歷代長安地執金吾,很是無奈。司馬遷嘆道。“古布衣之俠,靡得而聞矣”“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泯滅不見”所以“甚恨之”。

于南北朝以來長期的混亂,國家和政權更迭頻繁,社法事件橫行,許多人因為戰亂過著流浪的生活。這其中就不乏勇武之人,在社會秩序無法得到保證的情況下,用刀劍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于是人們開始把只要是以武制人,放浪不,四處流浪的人都統稱為俠。

到了唐代,疆域的開拓增進了與四鄰的往來,密切了民族聯系,文化有了空前地繁榮局面,因為各類思想大爆炸,加之六朝的遺風,唐代上流社會的紈绔子弟大都個性張揚,斗劍走馬,游宴任俠。其方式多是意氣相交成黨押伎求仙,平時生活作風完全憑借喜惡一己而為。

就如王維詩所描述,“新豐美就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后現代主義中,頹廢放縱以顯個性和自身存在價值,地所謂西皮士一般,遍及整個貴族社會。

現在長安的這種混亂不治,越靠近外墻就隱隱地越發明顯。

我這一路就看到了好幾起當街斗歐的事件,幾乎都是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砍的頭破血流的類型,還有一起盜竊不果演變成的搶劫,甚至還有大群手執棍棒的短衣漢子突然從小巷中竄出來,就在我眼前浩浩蕩蕩穿街而過,行同示威游行一般,而周圍的旁人,也具只是麻木又習以為常的表情,敬而遠之,飛快的退開遠遠的。

甚至還有一次,我看到白日里,在沿街唐朝特有的斗拱飛檐上,居然有人在嘶喊追逐抓飛賊,交替踩踏的瓦頂嘩啦啦的直往下凋落。

長安縣,萬年縣,街頭橫行的江湖人士,我又有一種新的認識,自從龍武軍的軍管結束后,這里什么時候,已然變成了罪犯黑幫和暴力分子的天堂了。

“這都是什么時候的事情”

一路看的多,我把疑問發出來,就得到的是隨行的薛蘋的一個苦笑,

“回大人,這可是于您有所干系的”

原來,說到這種混亂,據說還與龍武軍有關,因為把長安清理的太干凈,龍武軍結束軍管走后,留給朝廷的那些接收大員,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城市,但這些人來長安目的就是指望這是個肥厚的差使,所謂再苦也不能虧了這些公仆老爺,于是堤外損失堤里補,各盡其能想了各種法子來創收,賣路條,賣官憑,乃至守在城門口,以檢查為名,只要肯付錢不管什么人什么東西,就都可以進城,在這種混亂不禁,又相互惡性競爭的縱容下,眾多幫派會道門的勢力,還有各種盜匪賊寇,泥沙俱下的乘機涌進長安,又沒有強力管束的力量,于是街頭幫會為了強占地盤,相互爭斗不止不算,各種盜匪竊乞也乘機在其中渾水摸魚,乘火打劫。

“待到朝廷正式的委命下來,面對的就是這么一個亂攤子”,他攤了攤手總結說。“現下子,據說連河間著名飛賊田膨郎,河朔大盜蕭十一,現在都在這城里活動”。

“而咋們這位新上任的京兆尹元讓,是因為把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了西北那里地頭號大內官李公公,才被授予了這個職位。與他本人地才德聲望無關。因此此君除了一切都對那位閹婿言聽計從。在長安里作威作福,搜刮有道,對這個混亂局面根本沒有什么處置的手段和手腕”。

不過。

還好那些還鄉團和城建團。都是軍管的體制,又與駐軍關系密切,那些牛鬼蛇神多數還惹不起,一時這些混亂還波及不到,不過以龍武軍在長安地駐軍規模,也就能自顧自己了。作為另一只鎮京的重要力量――神策軍也一樣,長安實在太大了,他們也只能把皇城和宮城看好就算了,至于外郭的事情,全部丟給京兆府的責任了。

而作為集中了財富和漂亮女人出沒的所在,一度也有段時間我家周圍,也出現了一些不明意圖行跡可,暗中疑窺探覬覦的人士。觸動了外圍暗中警戒地機制,結果這些人前赴后繼的鬧起失蹤,隔三岔五的變成飄蕩在護城河里,貌似被嚴刑拷打過傷痕累累的浮尸后。總算讓某些人,明白諸如就算老虎不在家。猴子也不能肆無忌憚的道理,于是我家周圍的一帶再次清凈下來,變成治安的善地。

所謂賊有賊路,官有官道,薛蘋作為前長安負責捕盜縣尉,當然有自己三教九流的門路和渠道,雖然無法改善這個大局面,但是暗中以自己地手段,乘機警告一些人遠離或者回避一些特定的范圍,還是能夠做到的。

說話間,不遠處就建筑里,就裊裊起了煙頭,此起彼伏的鳴鏑聲中,一干舉著樸頭槍地衙役,叮當做響的沖沖過街而去。

在我今天眼見地眾多發生的事件中,就如大多數影視作品里描述的一樣,警察總是最后趕到的人,古代的長安似乎也不例外。

我至少連續兩次撞見,姍姍來遲的皂衣公人,卻乘機在盤查為名,在周圍的店鋪酒肆高聲勒索,稍有不如意,就喝罵踢打操砸,一切都輕車熟路的仿佛事先預演好的,直讓我想起后世流行的一句名言,“警察靠的住,母豬會上樹”

前段時間朝廷為了籌錢,從宗正寺到太仆寺很是賣了些散官閑職和僧俗度牒。賣官爵能賣的都賣了,因此街上看到一些明顯穿戴不怎么合身,充滿爆發戶氣質的朱紫人家,呼從喚隨的招搖過市,并不希

.煩,也得以看到足夠多觸目心驚的東西。

拐過一個路口。突然街市中,再次響起驚呼和喧鬧聲,伴隨而來的是一陣急急的馬蹄聲,只聽得嘩啦一聲,一整排避讓不及的攤販被撞翻撲散了一地。一群騎士在一片大呼小叫聲中,在他們頭上一越而過

“公廳辦事,速讓回避”

這些人前呼后擁的竟然不下王侯的排場,中間的數人,穿的卻是一種芻底紅繡的特殊的袍服,黑色的罩衣,銹著一個銀線的察字,所過之處無不聞風而如潮水避散。

“他們是什么人”什么人這么牛B,.速,不管前面是人還是東西,拿鞭子驅趕撞翻了揚長而去,要知道這是天子腳下,王孫子弟也不過如此,京兆府到底在干什么吃的。

“這是察事廳子”薛蘋再次露出一種夾帶恐懼和嫌惡的表情,大異于對于那些公人的不齒和蔑視,“乃是直接受命于天下兵馬元帥府行軍司馬李輔國李大公公的司職,。。。。.這城里說話最管用的人,連神策軍的那些家伙,都要讓上三分”

“察事廳子”我皺起眉頭,這名字怎么讓我想起了什么“他們有是干什么的。。”

“察事廳于數月前,新置于銀司臺受事,置察事廳子數十人。官吏有小過.無不伺知.即加推訊。府縣按(審訊)i意區分.皆稱制敕.無敢異議者”。

薛蘋解釋道。

我頓時訝然。

監察官吏,干預司法,獨置訟獄,這不就是最早的太監特務政治,唐朝版的東廠,那位便宜岳父,肅宗皇帝看來對自己的臣下很沒有自信啊,要知道類似的東西在明朝,是皇帝對抗和壓制文官集團的重要武器。

不過據我所知,特務這種東西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新鮮的是由一個大太監負責。

綜觀歷史無論是在封建集權的皇帝,還是號稱民主典范的國朝,都有類似的存在,諸如漢武帝時就開始有密訪地方,可以全權處斷太守的竹衣使者,后世的國朝之初,也有所謂公安三處之類的特殊部門,而體現在本朝,就是五坊小兒、諸牧廄使、觀軍容使等明里暗中的存在,

其中的淵源,可以上朔到七十多年前的武周時代,那個臭名昭著的控鶴府。

控鶴府,表面上是武則天為優待男寵張氏兄弟置的機構,但實際上聚集了當時的游擊將軍周興、監察御使來俊臣、索元禮等一大批特務工作出身的酷吏頭子,手下各自掌握有眾多的眼線和屬下,在外分為黑衣和便衣兩種,專門偵刺文武百官,監控百姓動向,便衣用來監言止謗,黑衣是用來拿人拘訊。雖然后來神龍革命成功,朝野大臣群情洶洶的清算之下,中宗明旨廢除了這個機構,但是其暗中的勢力卻轉到了韋后、太平公主一黨手里,變成宮爭宮變的資本,直到本朝天子登基,清查舊弊,才徹底消失,其中的一些手段和方式卻還是被沿用下來。

唐玄宗喜歡重用宦官,所以原本為皇家服務的諸坊、監,廄,作為皇家的耳目,也擁有了類似的新職能。但主要是作為某種情報獲取渠道而存在,本身沒有什么明顯的特權和地位。

再說我個人,對這些特務編制,倒沒有什么太大的偏見,關鍵在于分權和制衡,因為只要有統治階級存在,就不可避免會有這種涉及陰私齷齪的東西,屬于國家機器的一部分,號稱世界民主典范的美國,各種特務、特勤機構和體制,也是全世界最發達的。

搞成象后世臭名昭著的錦衣衛那樣,這種偵察、抓捕、刑訊、審判一體的,才屬于非體制的怪胎,乃是大權旁落的皇帝,為了與臣子奪權才扶持出來的怪物,結果為了制衡這個尾大不掉的怪物,又設立新的怪物來對抗,于是從親軍衛、錦衣衛到東廠、西廠、內廠、各地鎮撫太監,相繼誕生,又廢立不止。

我在成都的龍武軍大本營里,其實也有類似的存在,但都是以戰時查奸反諜為名低調活動,想做什么也是先扣上奸細通敵的罪名,由正司出面辦理再暗下黑手,象這么明目張膽的干涉司法,又擅自處斷刑獄,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要知道本朝官員按照身份品級,有八議、聽、贖、減、當等權利,真正要入罪,也是御使臺、大理寺、刑部三司各有分類,專門管理,突然搞出這么一個破壞體制,凌駕與正常司法機關之上的東西,后遺癥是很嚴重的。

而本任上的京兆府,又是得李輔國親自推薦的,比不得前任崔光遠的手腕和人脈,也沒有鮮于仲通時的強勢背景,是典型的應頭蟲京兆尹,對眼皮底下發生的事情,裝聾做啞的多,被時人稱為“糊泥京兆”。也使的這些人氣焰熏熏然更當一時。

不過,就這么一群沒官沒有品級的人,居然能在這偌大的長安城里,作威作福,橫行一時,讓官員們害怕,這駐留的兩禁三軍也太沒用了。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