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第四十八 滿載而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八 滿載而歸

第四十八 滿載而歸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漢帝國 
查驗了幾百箱,只有少數部件壞掉。不能使用,大多數保存完好,少量的只需要修復就能使用。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如此高明的保存手段,周陽要不是親見,還真不會相信。

此時的周陽,對秦朝的看法大為改觀,可以說很是欽佩了。

自從來到漢朝后,除了極少數人客觀的評價秦朝外,大多數人一說起秦朝就視為“暴秦”,斥得一文不值。可是,來到河套之地,對秦朝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對秦始皇的深謀遠慮,周陽打從心里佩服。對秦朝的強悍,更是印象深刻。

望著眼前的秦弩部件,周陽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史后的產物”,此言大是有理。秦朝所做的,應該大書特書,卻給抹黑,讓人感慨萬端。

“大帥。你想什么呢?你猜猜,這里面是什么?”秦無悔端著一個破敗的漆箱,來到周陽面前,有些驚疑的打量著周陽。

周陽回過神,打量著他手里的漆箱,問道:“這是什么?”

“你肯定猜不著。”秦無悔略顯調皮:“這里面是趙弩!趙武靈王打敗匈奴,用的就是這種弩!”

“趙弩?”周陽吃了一驚,趙武靈王打敗匈奴,那是一百好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差不多快兩百年了。

秦無悔把漆箱放:“時間太長了,漆箱都朽壞了。”一腳下去,漆箱碎裂,朽木散了一地,露出趙弩。

趙弩和秦弩完全不同,比起秦弩小得多,弩矢上銹跡跡斑斑,弩臂已經腐朽了。

這弩的威力比起秦弩來說,差得太遠。可是,趙武靈王就是用這種弩打敗了匈奴,殺得三十萬匈奴逃出去不過區區數萬而已。

把趙弩打量一通,撫著上面的銹跡,周陽再次感慨了,歲月不饒人,多少英雄豪杰消散在歲月中!

建章軍把秦弩放到馬背上,出了藏兵洞,掩藏好洞口,再去下一個藏兵洞。如此一個一個藏兵洞搜索下去。周陽手里的秦弩越來越多。

為了節省時間,周陽把建章軍和秦朝遺民分成幾撥,要他們帶著馬匹,前去搬運秦弩。

不到兩天時間,所有的馬匹都馱上了秦弩,藏兵洞才不過搜索了一半。馬匹,成了最棘手的問題,趙破奴眉頭緊皺,前來稟報:“大帥,沒有馬匹可用了,怎么辦?”

“馬匹?”周陽眉頭一挑,笑道:“這是河套之地,匈奴在這里有好幾十萬匹上好戰馬,還愁沒有馬匹?秦無悔,哪里有匈奴營地?”

秦無悔呵呵一笑:“河套之地,土肥水美草青,是匈奴最喜愛的牧場,這里的營地多不勝數,比起過江之鯽還要多。出了山,隨時都會碰上。”

周陽甩甩胳膊:“走!找馬去!”

率著建章軍齊刷刷的沖了出去。

于是乎,陰山附近的匈奴牧民很快就發現一隊身材異常高大。身著紅色軍服的騎士沖來。他們以為是單于本部兵馬,齊聲歡呼,更是端出了馬、羊肉相迎。

然而,他們的熱情是白費了,這些騎士不由分說,亂箭齊射,那箭法之準,讓人害怕,一射一個準,就是射雕者也不見得能有如此精絕的箭術。

箭矢之后,就是雪亮的劍光,好象這種劍叫漢劍!

只是,他們明白得太晚了。

在周陽的率領下,建章軍襲擊了匈奴一個又一個營地,奪取他們的馬匹,然后進入陰山藏兵洞,搬運秦弩。

五日后,陰山腳下出現一隊身著紅色軍服的漢軍,人人臉上帶著喜色。他們身后是數以千計的駿馬,馬背上放著漆箱,一箱又一箱,沉甸甸的。

漆箱里當然是秦弩和弩矢了。

望著黑壓壓的馬隊,趙破奴興奮不已,策馬來到周陽身邊,喜滋滋的道:“大帥,我們平空多出幾千架秦弩,實力倍增。可是,要是匈奴不來,那不是讓我們干等么?”

“有了實力。還愁沒有匈奴打?”周陽有些好笑。

“理是這理,可是,要是匈奴早點南下,我們就不用等那么久了。”趙破奴抬頭望望天空,烈日高懸,曬在身上生疼:“還在炎夏之季,匈奴不會南下!”

正常情況下,匈奴怕熱,不會在炎夏之季南下。可是,要是不是正常情況,匈奴會不會南下呢?眼下就有一件不正常的事情正在發生。

單于庭,軍臣單于的王帳,軍臣單于正與群臣宴飲。

匈奴的國事不多,說來說去,就那么幾件,時間多的是,多得沒法打發。軍臣單于除了與阿胡兒之母勤加耕耘外,只有召集群臣宴飲了。

“大單于,我們重新收攏軍隊,不下二十萬。再把攻打月氏和東胡的軍隊調來,如今,已經超過三十萬了。到了秋后,沒有五十萬。也差不多了。”左賢王非常興奮的道:“到了秋季,馬上膘,正是大匈奴戰力最強的時候,到那時,就讓漢人好好嘗嘗大匈奴的厲害!”

“烏特拉!”

“烏特拉!”

動用五十萬大軍,這在匈奴歷史上還沒幾次,只有頭曼單于出動過這么多軍隊。至于冒頓單于,卻只有控弦之士四十萬。想想就激動人心,大臣們齊聲歡呼,不停的揮動著臂膀。

“好!很好!”軍臣單于嚼著羊肉,欣慰的點頭:“這一敗。是本單于之過!本單于打過月氏,打過東胡,打過漢人,就沒有吃過如此敗仗,這是奇恥大辱,本單于一定要雪恥!到了秋季,本單于再率五十萬大軍南下,踏平南朝!打進長安!”

“打進長安!”

“打進長安!”

就在群臣的歡呼聲中,中行說急急忙忙的進來:“大單于……”

“中行說,什么事,說!”軍臣單于盯著中行說,眼里精光四射。

“大單于,漢朝派出幾萬騎兵,襲擊了大匈奴幾百個營地,被屠殺的牧民有五六萬。牛羊馬匹,損失不可計數。”中行說膽顫心驚的稟報。

這可是匈奴歷史上從未有過之事,軍臣單于噌的一下站起,死盯著中行說:“你這閹禍,改不了漢人的臭脾氣,愛張大其詞!這絕對不可能!漢人哪有那么多騎兵?”

“大單于,是真的!”伊稚斜一步跨進來:“到如今,已有三百多個營地被襲擊,死傷的牧民已有五萬多。牛羊馬匹損失不下二十萬。”

“可惡的漢人!”軍臣單于咆哮起來,胸口急劇起伏,已經暴走了。

軍臣單于發威,的確有幾分駭人,大臣們不敢再說,只有乖乖等著的份。

過了半天,軍臣單于終于平靜下來,問道:“中行說,你熟知漢朝內情,你說,漢朝哪來的這么多騎兵?難道天上能掉下騎兵?”

說起騎兵,匈奴是再熟悉不過了,一個人要想成為精銳騎兵,要付出的努力太多了,需要時間磨煉。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冒出這么多騎兵。

漢朝的騎兵很少,一時間鉆出數萬,那可是很驚人的事情,不僅軍臣單于不信,就是這些大臣也是不信。若不是伊稚斜證實,他們肯定要痛罵中行說胡說八道。

中行說想了想,這才道:“大單于,這事奴才也納悶呢。漢朝少馬,立國之初,王侯只能乘牛車,不能乘馬車。雖然如今馬匹漸增,也不可能一下子冒出這么多的騎兵。再說了,要是漢朝真有這么多騎兵,按照漢朝的兵法,應當善藏之,到緊要時刻,突然出現,才能取得最大的戰果。”

軍臣單于微微點頭,道:“這就是漢人的兵法,倒也有些道理!野狼的利爪總緊要的時刻伸出,一爪致命!”

語氣和緩了些,問道:“那你說漢朝這些騎兵是怎么來的?”

“大單于,奴才在想,這些騎兵不是真正的騎兵!”中行說的才智很不錯,自從進入匈奴,一直是匈奴單于的心腹:“大單于要知道,雁門大戰后,大匈奴損失了很多馬匹,有好幾萬。漢朝擁有這些馬匹,雖然不能在短時間內訓練出精銳騎兵,教會他們騎馬,要他們沖入大匈奴的腹地,進行滋擾殺戮,還是沒問題。”

軍臣單于恍然大悟,恨恨不已的罵道:“漢人卑鄙,趁本單于退走之際,大肆屠戮牧民,奪取馬匹,可恨!哼,就算這樣,那些只會騎馬的漢人,也不是騎兵,不是大匈奴的對手。喝酒!”

要是他知道周陽手里已經有上萬架駑機,軍臣單于肯定會坐不住了。因為弩是騎兵的克星,匈奴無弩,他得好好掂量。可是,匈奴最強的就是騎兵,隨便抓一個人出來都是騎兵,和匈奴比騎兵,他還真不當一回事。

“大單于,此事不可等閑視之!”中行說急急忙忙的提醒。

“怎么了?和大匈奴比騎兵?就算漢朝有五萬騎兵,本單于手里就有五十萬,十個打他一個!”軍臣單于大手一揮,坐了下來。

伊稚斜上前一步:“大單于,中行說所慮極是有理,還請大單于好好思量。比騎兵,漢朝是比不過大匈奴。可是,漢朝有戰車,有弩,他們缺的就是騎兵。若是有數萬騎兵在手,再配合他們的戰車、弩,這對大匈奴的威脅極大。”

“那你的意思是?”軍臣單于遲疑著問道。

“大單于,我的意思是,絕不能坐視漢朝的騎兵訓練成功,得趁他們沒有訓練成功之前,把他們全部殺死!”伊稚斜眉頭一挑,聲音陡轉高亢。

漢朝的戰車笨重,行動遲緩,對付騎兵還真有用,要是給戰車困住了,匈奴還真是頭痛。再加上漢朝的弩,再有數萬騎兵助戰,匈奴麻煩很大。

最好的辦法,就是阻止漢朝訓練騎兵,這是一個絕佳的主意,軍臣單于明悟之人,猛的站起:“左賢王,本單于命你率十萬精銳立即南下,務必要把漢朝的騎兵殺死,一個不留!”

“大單于請放心,我的本部勇士,早就想躍馬馳騁了!”左賢王欣然領命。

左大都尉站起來請命:“大單于,請允我隨左賢王出征!”

“好!”軍臣單于大是歡喜:“本單于準了!左大都尉,你的勇猛,你的箭術,在大匈奴數一數二,有你去,本單于就更加放心了。來,這碗酒就給你了。”

站起身,端著金碗,舉在面前。

左大都尉蹬蹬上前,單膝跪地,接過金碗,一仰脖子喝光:“謝大單于!”

“去吧!”軍臣單于一揮手。

左賢王和左大都尉出了王帳。

“有匈奴!”

趙破奴驚訝不已,看著前方。

前方煙塵蔽天,蹄聲如雷,來的人不在少數。

在大漠深處,如此之多的人,除了匈奴,還能是誰呢?

建章軍雖然勇猛善戰,畢竟只有五百人。再加上秦無悔他們,也不過七八百人。至于秦朝那些遺民,老的老,小的小,根本就無戰力。以區區七八百人,對付如此一股匈奴大軍,勝算太小。更別說,建章軍還要保護數千架強弩。

“大帥,怎么辦?”趙破奴無策了,只得向周陽討計。

周陽卻是哈哈一笑:“別急,不是匈奴,是飛將軍。那是他的帥旗!”

“飛將軍?”趙破奴有些難以置信:“大帥,就算是飛將軍,這么遠,你能看得清?”

“能看清!”周陽如今的目力大進,早就把李廣的帥旗看清了。

趙破奴不住打量周陽,周陽這才進入建章軍多少時間,就有如此目力,太難以讓人相信了。當然,他不知道周陽有太極拳和導引術的古怪功法。

趕著馬群,蹄聲如雷,濺起大片大片的煙塵,直朝李廣馳去。

到了近前,果是李廣率領的漢軍,趙破奴對周陽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大帥呀,你在這里,急死我了!”李廣人未到,聲音先到,埋怨一長串:“出來的弟兄們都回去了,就你沒有回去,急死我們了。大帥,出塞半月,可是你定的時間,你不以身作則,這犯了軍法,你怎么處置?”

一語埋怨的話未了,一雙虎目轉到馬背上的漆箱:“這是什么東西?”

“你別問了,不給你看。”周陽笑著回敬他一句。

“不給我看?我就不能撬?”李廣二話不說,拔出漢劍,對著漆箱就撬了下去。

緊接著,李廣響徹天際的驚訝聲就響起來了:“天啊!這是秦弩!是秦弩!”

“你也認識秦弩?我以為沒人認得呢!”周陽笑著相問。

李廣的大拇指豎到天上去了:“誰個不知道秦弩的大名?蒙恬河套一戰,投入上萬架秦弩,打得匈奴五十萬軍隊沒了,那是何等的威風!要是我們有這么多的秦弩……大帥,不會這都是吧?”

“不全是,還有弩矢!”周陽把李廣的樣兒看在眼里,很是好笑。李廣的下巴都撐到腳面上了,一雙虎目看著黑壓壓的馬隊,都不知道轉達動一下了。

“那這得有多少?”李廣再次震驚了。不僅有弩,連弩矢都帶來了,那是何等的美妙?

光有弩,沒有弩矢,就相當于有槍無彈,現在有弩有矢,這種幸福感太難以承受了,李廣一坐,大叫一聲:“蒼天開眼,佑我華夏!”

李廣是何等的眼光,一瞧之下就知道這有數千架秦弩。

是秦弩,還是幾千架,這是何等的了得!

秦弩的威力有多大,頭曼單于五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就是最好的明證了。

平空多出這么多威力巨大的秦弩,這美妙前景還用說么?李廣激動得雙手有些發顫,眼睛放光,胸口急劇起伏,恐怕這是他這輩子最為激動的時刻!

“粗略算了下,約莫四千來架。”周陽眉頭微擰:“有些部件已經壞了。”

“壞了,可以修復。秦弩嘛,所有部件都是可以互換的。”李廣一躍而起,精神振奮:“短時間內要造這么多的秦弩,不太可能。造些部件,卻又沒問題。”

造整張弩和造部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以漢朝現在的實力,短時間內造千兒八百部件不是問題。

李廣實在是太開心了:“大帥,你在哪找到的?自前朝滅亡,秦弩就越來越少,這么多的秦弩,還沒有出現過呢。”

“河套。”周陽回答得很簡潔。

“河套?你去了河套?”李廣的眼珠子差點掉下來了:“哦,一定是陰山!”

這一來輪到周陽好奇了:“何以見得我去了陰山?”

“陰山吶,自從趙武靈王開始,華夏就在陰山藏兵、貯存糧草、軍械。后來有名將李牧,還有前朝的蒙恬,都在苦心經營這里。除了陰山,不可能在其他地方發現。”李廣的眼睛非常明亮,好象寶石般放光。

周陽不得不服氣,不愧是名將,一猜就中,豎起了大拇指。

“大帥,這也不對呀!”李廣有些迷糊了:“就算大帥到了陰山,可是,這些藏兵洞都很隱秘,不是那么好找的,你怎么找到的?”

一語切中要害,周陽叫過秦無悔:“他叫秦無悔,前朝遺民,至今仍然堅守在河套之地。”

緊接著,把秦無悔他們的事跡說了。

“太了不得了!太了不得了!”李廣抹著眼淚,贊嘆無已:“這才是華夏的熱血男兒!你放心,我李廣擔保你無事!”

飛將軍的大名,秦無悔是知道的,很是感動:“謝飛將軍。”

“不用謝,誰叫我們是一家人呢!”李廣自來熟,在秦無悔肩頭拍拍,親熱得緊,好象見到親人似的。

你是漢朝大將,我是前朝遺民,怎么是一家人了?秦無悔錯愕無已。

李廣卻是一點也不介意,笑呵呵的道:“前朝大將李信,就是我祖上!”

李信,是秦始皇時期的后起之秀,以悍勇著稱。在滅楚一戰時,王翦堅持要六十萬大軍方能滅楚,李信卻說二十萬即可。秦始皇贊其勇,命他為將,率二十萬秦軍滅楚,卻給楚國大將項燕殺得大敗。

這一敗,是商鞅變法后,秦國少有的敗仗之一,是秦始皇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敗仗。李信因此而為后世譏嘲。

其實,李信的勇悍是很有名的,隴西之地的游牧民族很是畏懼他,秦始皇并沒有殺他,而是把李信派到隴西之地去鎮守。有他在,隴西平安無事。后來的河套之戰,他出力也不少。

此言一出,秦無悔和李廣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不少,親熱勁頭立現:“飛將軍是名門之后啊,怪不得如此了得!”

“始皇賜給我祖的秦劍,如今仍在呢!”李廣策馬,與秦無悔并騎而行。

后人雖是把秦始皇罵得體無完膚,然而,秦始皇在秦軍心目中卻是一個神圣的存在,至高無上,秦軍對秦始皇很是崇拜。一聞是言,秦無悔大是激動:“飛將軍,我可得一觀?”

“供在宗祠里。”李廣有些無奈。

“哎!”秦無悔嘆口氣。

兩人并騎而行,越談越投機,越說越高興。那些遺民聽說李廣竟然是李信的后人,對他的親切之心大增,誰叫他們都是同一出處呢?

得到李廣的保證之后,遺民們最后的擔心也不復存在了,人人歡欣鼓舞。

周陽策馬來到李廣身邊,問道:“飛將軍,軍中情形如何?”

“那還用說么?好得不能再好!”李廣眉頭散開,笑呵呵的道:“大帥,這次滋擾匈奴,我們又添了好幾萬匹戰馬呢。牛羊,就不用說了,又多了幾十萬。殺的匈奴,也有五萬多。”

“弟兄們的傷亡呢?”周陽最擔心的就是傷亡過大。這些騎兵,可是周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組建起來的。

“大帥放心吧,傷亡很小。”李廣聲調有些高:“陣亡的只有四十七人。受傷的倒有幾百,大多是輕傷,不礙事。”

雖然說匈奴的大軍在龍城以北,對漢軍沒有什么威脅,可是,冷刀冷箭是防不了的,一點傷亡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四十七人的陣亡換五萬多顆人頭,這是驚人的傷亡比了,足以傲視千古!

一天之后,又遇到公孫賀,他也是出來尋找周陽的。周陽身為統帥,遲遲不歸,眾將哪能不擔心的,不少將領率軍出來尋找。

不時就會遇到搜索的漢軍,合兵一處,隊伍越來越壯。當長城在望時,已經有上萬大軍。

一見到長城,秦無悔他們激動難已,哭成了淚人。

長城是蒙恬率領的三十萬大軍修建的,就是秦無悔他們祖輩修的。數十年過去了,他們是第一次見到長城,這份激動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對他們的事跡,沒有人不欽佩的,無不是寬慰他們。越是寬慰,他們越是哭得傷心,惹得周陽他們陪著他們垂淚。

哭了足足半個時辰,他們仍是哀哀難已,周陽沒辦法,只得命令漢軍把他們扶走。秦無悔他們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

還沒有到雁門,就給程不識和馮敬他們迎個正著。

當程不識和馮敬他們得知,周陽帶回了四千多架秦弩時,兩人的眼珠子差點掉。

一而再,再而三的確認之后,程不識和馮敬興奮得蹦了起來,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呀!

周陽原本有四千多一點弩,再加上秦弩,就有八千多架了。還有景帝從長安發來的弩,離萬數不遠了。

比起河套之戰,蒙恬投入的各種弩五萬架相比,還差得太遠。可是,在如今的情勢下,這已經是漢軍所能擁有的最好結果了。

四千多架秦弩,加上能與秦弩威力接近的大黃弩,就有五千多架連弩。要是對著匈奴齊射,那后果還用想么?河套之戰的盛況,未必不能上演!

回到雁門,不需要周陽的將令,李廣、程不識、馮敬他們調集各種人手,組裝秦弩,修復部件,忙得不亦樂乎。

周陽反倒沒事了,關在屋子里,給景帝寫了一道奏章,把河套之事說了,派人送去長安。數千架秦弩,還有陰山中的軍械、糧草,這是天大的事情,不能不報。再說了,還有秦無悔他們的安置問題,這奏章是必要的。

消息傳開,三軍鼓舞,組裝秦弩的動作格外麻利,只用了一天功夫,就把四千多架秦弩組裝起來了。

望著一字排開的秦弩,好象一條長龍,周陽眼里盡是美妙的星星:要是匈奴敢來,準叫他有來無回!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