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第四十七章 絕世之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七章 絕世之兵

第四十七章 絕世之兵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漢帝國 
過了許久許久,周陽這才平息下來。扭頭一瞧。秦無悔、趙破奴他們和他一般激動。是啊,他們都是熱血男兒,處此激動人心之地,誰能不激動呢?

“大帥,大秦之所以能在河套一戰大獲全勝,就是因為在陰山藏兵極多。十幾萬騎兵藏在陰山,匈奴根本發現不了。”秦無悔很是自豪。

要是不解兵法之人,一定會認為藏十幾萬軍隊跟喝南瓜湯一樣稀松平常,周陽卻是知道其難度有多大。別的不說,光是十幾萬大軍的吃喝,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需要龐大的后勤補給。更別說,還要躲過敵人的偵察,其難度可想而知了。

“陰山廣大,有不少山谷低洼處,正好可以藏兵。”趙破奴略一沉吟,點評起來。

秦無悔看了他一眼:“大秦之兵不是藏在山谷低洼處,而是藏在山洞里。”

“山洞?那得多少?”周陽嚇了一大跳。

就算一個山洞藏五百人,就需要三四百山洞,陰山雖大,到哪里去找這么多的山洞?肯定是挖出來的。這工程就浩大無比了。

“這附近就有一個藏兵洞。”秦無悔朝右邊一指。

“帶我們去看看。”周陽好奇心大起,一定要去看個究竟。

“大帥,請隨我來。”秦無悔走在頭里,周陽和趙破奴跟在身后。

向前走了差不多兩里路,來到一處斷崖下。這里草木茂盛,藤蔓叢生,絕對的原始森林,秦無悔卻是朝崖下一指:“就是那里。”

周陽一瞧,除了樹木藤蔓石頭,什么也沒有。

秦無悔走上去,在一塊石頭后面一陣摸索,再去另一塊石頭后面一陣掏摸,只聽一陣嚓嚓聲從巖中傳來,露出一個洞口,黑沉沉的,不知有多深。

“大帥,請!”秦無悔側身相邀。

趙破奴擔心周陽安危,大步一邁,就要搶在頭里,卻給周陽拉住了:“放心,不會有事。”

在秦無悔的帶領下,周陽隨在身后,進了山洞。一股霉味撲面而來,很久沒人來過了。

山洞里很黑,看不清楚里面的情形。秦無悔好象變戲法似的,在洞口堆著的漆箱里一陣翻動,找出了幾支松脂火把。點燃了,遞給周陽一支,趙破奴一支。

舉著火把,周陽看清了,這山洞又大又深,洞里擺放著不少東西,有榻、有鍋灶,這里應該是秦軍歇息之處。

“里面有武器庫,糧倉,馬廄。”秦無悔朝里一指。

山洞里存糧供軍隊食用,這可以理解。有馬廄和武器庫就難以讓人置信了,周陽有些不信,秦無悔笑著解釋:“為了痛擊匈奴,大秦經營了很多年。藏兵洞不僅用來藏兵,還用來存貯武器、戰馬。”

怪不得秦朝那么吸引人,實在是行事與眾不同,周陽不得不服氣。

眾人前行一段,果見一個不小的馬廄,足以容納數百匹戰馬。馬槽仍在,就是有些腐朽,應是用山中樹木所制。周陽用手一敲,碎裂了一大塊。

“在這里養馬,哪來那么多草料?”趙破奴有些想不明白了。

秦無悔沒有說話,而是看著周陽。周陽知道,他是在考自己:“在這里蓄養戰馬,不能用草料,而是要要用精糧。軍隊藏在這里,離大戰之期不遠了,戰馬得上膘,戰力才能最強,只有喂精糧了。”

“大帥好見識!”秦無悔大拇指一豎,贊一句:“正是如此。”

再朝前走了一陣,幾個巨大的谷囤出現在眼里,高近五丈,寬有五六丈。望著這些谷囤,周陽很難相信,不由得揉了揉眼睛,秦朝做事不同凡響,要不是親眼所見,真不會相信這是真的。

秦無悔在谷囤上一陣拍動,手里多了些谷物,顆顆飽滿,爛若新谷,放了一顆在嘴里,嚼動起來。

周陽看得清楚,差點一摔。這些東西都幾十年了,還完好無損,就是現代社會,也不見得能有如此保存技術。秦朝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了。怪不得秦朝魅力四射。

抓起幾粒谷子,放地嘴里嚼動,沒有一點臭腐味,還帶著淡淡的甜香,絕對是上等好谷,用來喂養戰馬,戰馬會膘肥體壯,打起仗來,沖擊力才會最強。

“這是麥囤。”秦無悔朝右邊的麥囤走去,來到近前,弄出一些麥粒,遞給周陽。

關中種麥不種谷,是以秦軍喜面食,不喜稻米魚蝦之物,麥是供秦軍食用。谷是用來喂養戰馬用的。

周陽接過一瞧,麥粒脹鼓鼓的,絕對完好,一嚼之下,甜香沁人:“真不簡單,數十年了,還保存得這般好!”

秦無悔很是自豪:“不要說數十年,就是一百年,也能完好如初。”

周陽相信他說的是真的。以秦朝行事與眾不同的風格,把糧食保存上百年不是問題。

周陽要是歷史學得好的話,他就會知道,秦朝谷倉散落的糧食,在兩千年后的今天,仍是完好無損,別說區區百年了(考古專家找到了實物)。

“這里就是武器庫了。”秦無悔朝前行去,來到一堆堆得整齊的漆箱前停了下來。

漆箱有數十之多,周陽用手一敲,咚咚作響,還沒有損壞。

“這山洞并不是秦軍挖的。是趙軍挖的。”秦無悔指著寬大的山洞,陳說其歷史:“最早發現這山洞的是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在河套與匈奴有一場大戰,是時,他用十五六萬趙軍,大破匈奴三十萬之眾,打得匈奴遠遁,上百年不敢南下,直到頭曼單于時才南下,卻給蒙將軍大破之。”

趙武靈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對匈奴大戰的君王。周陽從司馬談的手筆中讀過這段歷史,秦無悔提起,不由得熱血如沸。

“武靈王之后,李牧繼續經營這里。趙國滅亡,大秦接著經營,是以才有今日之盛。”秦無悔于此事很是了解:“大秦雖然亡了,留在陰山山洞中的糧草可供三十萬大軍三月之用。”

“三十萬大軍用三個月?”周陽差點跳起來。

“是呀!要不然,我們數十年怎么挺得過來。每當我們打不過匈奴,就藏到這些山洞里躲起來,匈奴找不到我們。我們在這里有吃有喝,過十年八年都不是問題。”秦無悔臉上泛著紅光。

“這些糧草都還在嗎?”周陽迫不及待的問。

要是這里有這么多的糧草,將來收復河套之地,就會省很多事,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天大的美事!

“我去過的十幾個山洞,都完好無損,其他的地方,應該差不多吧。”秦無悔略一沉吟:“陰山共有三百多個藏兵洞,我去過的不過九牛一毛。”

三百多個藏兵洞,得藏多少兵?不要說十幾萬,就是三五十萬也不是問題呀。

“除了糧草,還存有大量的軍械。別的不說,就是連弩就有四五千架。”秦無悔指著面前的漆箱:“這里就有十幾架連弩。”

“呃!”周陽嘴里發出一陣磨牙的聲音,過了半天,這才扯著嗓子,問道:“你說什么?陰山藏了幾千架秦弩?”秦弩就是秦無悔嘴里的連弩。

“是呀!”秦無悔驚奇的打量著周陽。

“天佑華夏!”周陽興奮莫銘,雙拳緊握,不住踱圈子。越踱越快,仿佛在飛。

秦無悔當然不清楚周陽為何如此興奮了,瞧周陽那歡喜勁頭,比打了大勝仗還要高興。不就是說有幾千架秦弩么,這東西放在這里數十年了,用得著歡喜得上都是勁頭?

趙破奴參與弩陣的訓練與試演,當然明白周陽為何如此歡喜了。周陽可供使用的弩才四千多一點,太少了。四千多架弩集中使用,出其不意,固然可以給匈奴以重大殺傷。

可是,匈奴與漢軍不一樣,能打勝,就會一窩蜂的擁上去,要是打不過,撥馬便逃。可以想象得到,將來這一仗,匈奴遇到漢軍弩陣的射殺,挫了他們的銳氣,立即逃走,漢軍兩條腿的人哪里追得上四條腿的馬。

真要如此,漢軍縱然打勝了,戰果也不會太大。

要是能把這幾千架秦弩弄回去,那么,弩陣的威力將會成倍增長,不是增長一倍,而是會增長數倍,甚至十倍。

這可是威力無匹的秦弩呀!

有了這么多的秦弩,漢軍的實力大增,擺開陣勢和匈奴大戰一場,萬弩齊發,將會給匈奴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漢軍不僅能打勝,而且戰果會非常大,大得讓人難以想象!

如此美事,千載難逢,不僅周陽歡喜,就是趙破奴也是歡喜得合不攏嘴。

摸摸發燙的額頭,周陽問道:“弩能用嗎?我們來試試。”

也不管秦無悔的反應,周陽過去,用漢劍撬開一口漆箱,里面裝的是闊劍長身的秦劍。拿起一把,拔劍出鞘,寒光閃閃。

漢劍正是從秦劍發展而來,兩者有著緊密的聯系。秦劍比起漢劍的最大區別,就是劍身長些。劍身之所以長,是因為秦軍以刺為主。秦軍之所以以刺為主,是因為秦人已經掌握了刺比劈砍更致命的兵學原理。

這是秦劍比戰國諸國劍身更長的根本原因所在。

“好一口利劍!”

周陽贊一句,手腕一抖,一個漂亮的劍花出現,引得秦無悔和趙破奴齊聲贊好。

實戰最能歷練人,經過幾仗的歷練,如今的周陽,身手更加了得,劍術不凡,雖然進入建章軍的時間不長,卻不比任何人差。

還劍入鞘,把漆箱蓋上,再撬開另一箱:“就是它了。”

箱里躺著的并不是秦弩,而是秦弩的部件,一整箱望山。秦朝奉行“標準化”生產,弩的所有部件都差不多,可以互換,不必一張弩一張弩的裝在一起,只需要把相同的部件裝在一起,要用時組裝起來就行了。

趙破奴和秦無悔他們動手,打開好幾箱,才把部件找齊。眾人動手,開始組裝秦弩。不得不說,秦弩真的很好組裝,所有的部件質量很不錯,入手的質感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讓周陽大是贊嘆:現代科技也未必比得了。

對弩,眾人都很熟悉,七手八腳的一通忙活,一張威力無窮的秦弩就組裝好了。

望著這張秦弩,周陽大是歡喜,和眾人一道,裝好弩矢,一齊拉動弩臂,蓄勢待發的秦弩準備就緒了。

手撫在弩機上,通過望山,瞄著前面一塊桌面大小的石頭,猛一用力,弩機聲中,破空之聲響成一片,弩矢挾著勁風,朝石頭射去。

“砰!”

一聲炸雷似的巨響驟然響起,石屑紛飛,崩下不少石塊,四處亂濺。

等到恢復平靜,周陽快步過去,仔細一瞧,驚訝莫銘。這石塊崩掉了老大一個缺口,而弩矢卻并沒有停下來,而是射入前方的石壁中,入壁足有三尺。

這可是石壁呀!

從秦弩所在位置到入壁處,足有二十多丈距離。中間還經過了石塊的阻擋,饒是如此,仍是入壁三尺,這是何等的威力?

這威力比起漢軍所用的大黃弩還要強勁幾分,周陽想起秦無悔說的,秦軍與匈奴大戰,僅用了一天,就射殺了匈奴八萬,這絕對不是吹的,那一萬多架秦弩不是吃素的。

要是把這些秦弩全部弄回去,前景實在是太美妙了,周陽眼里冒出了一長串的星星。

趙破奴看得直咂舌:“天吶!河套之戰,前朝用一萬架連弩,怪不得匈奴慘敗。一萬架連弩發威,那將是毀天滅地!”

“可不是嘛!”秦無悔很是自豪的附和一句。

周陽強抑激動的心情,問道:“秦無悔,這些山洞你能找到嗎?”

“能!”秦無悔不容周陽再問,解釋原委:“我手里有蒙將軍留下的詳圖。每一處山洞標得清清楚楚,武器、糧草、藏兵之數都在上面。”

“真的?”周陽真想放聲高歌一曲。

有這份地圖在手,秦軍當年的遺留之物就會掌握,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組建起一只強大的軍隊。可以想象得到,數十萬大軍突然出現在河套之地,那會是什么樣的后果?

匈奴在猝不及防之下,會給打得大敗。

“是真的!可是,地圖在營地,得回去取。大帥是想把連弩帶走,是不是?”秦無悔也明白周陽的想法了:“這前面就有好多個山洞。那里是道口,匈奴來去必經之處,秦軍主要就是藏在道口附近。”

只要守住了道口,匈奴就是插翅難逃。就是周陽來用兵,也會以道口為主要防守目標,會在附近挖掘大量的山洞,用來藏兵。

把秦弩部件放到馬背上,眾人這才出了山洞。秦無悔扳動機括,把山洞掩藏好,要不是知道究里的人,根本就瞧不出來,周陽不用擔心給匈奴發現。

在秦無悔的帶領下,來到前面的道口處。這道口約莫四里寬,足夠騎兵排著幾十個縱隊行軍。

“就是這里,這是三大道口中的一個。”秦無悔指著道口,非常興奮的道:“當日,匈奴戰敗后想逃走。道口兩邊有不計其數的強弩在等著匈奴,匈奴一到,兩邊的強弩一齊發威,匈奴馬翻人死,尸體是疊了一層又一層,層層相因,卻是沖不出去。據我們的祖輩說,當時的尸體堆得象山,匈奴騎馬馳騁,一個不好就會摔下馬來。死在這個道口上的匈奴,就有好幾萬。那尸臭,整整十年后方才散凈。”

秦弩的射程非常遠,是八百步。秦朝以六尺為步,一尺是厘米,一步就是一米,八百步就是一公里的射程。兩邊對射,以秦弩的密集程度,匈奴無論如何是逃不掉的。

秦弩射程一公里,在兩千多年前就達到如此嚇人的地步,這就是秦弩,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連弩!只有強悍的秦朝才能做到!

聽著秦無悔講說當日戰事,周陽眼里全是美妙的星星,一定得把這些秦弩弄走,擺下一個死亡大陣,讓匈奴前來送死!

秦無悔說得一點不錯,在這道口附近,就有五十多個藏兵洞。每個洞大小不一,藏兵的數量、積蓄的糧草、武器不等。

三大道口就有一百六七十個藏兵洞,是藏兵洞的半數。可以想象一下,藏兵洞隱秘,很難發覺,就是匈奴派出偵騎也發現不了。匈奴一定會大搖大擺的通過道口,進入河套之地。可是,他們哪里想得到,他們已經一頭扎進幾十萬大軍的包圍之中。

等匈奴發覺,已經是滅頂之災降臨了。

能有如此之多的藏兵洞,光憑秦朝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這還有趙國的努力,有趙武靈王和名將李牧的努力。再加上蒙恬,就三代人,一百多年的努力,能有這么多藏兵洞就不足為奇了。

在戰國之時,最強的是秦國和趙國。秦國之強是因為商鞅變法,趙國之強是因為雄材大略的趙武靈王,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趙國由是變強,強趙勁兵縱橫天下,是唯一一支能與秦軍抗衡的六隊。

自從趙國崛起之后,秦趙就成了世仇,兩國爭霸數十年,最后在長平才分出勝負。集強趙的努力,再有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的全國之力,把陰山變成一座大兵營,又何足怪呢?

周陽站在山洞里,望著堆得整整齊齊的漆箱,大是感慨。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