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一百七十六章 由族肢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六章 由族肢離

第一百七十六章 由族肢離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過山口向南,不過20里左右,就看到了第一個由族村子。

這里應該就是姜由戰勝由族的第一個村子吧,被牛群踩壞的草屋還擺在那里,無人理會。畜欄里沒有一頭牲畜,連本應種上了黍手莊稼地里也生出了一片片的雜草,讓我們同行的族人都一陣唏噓,身為農業部族的人最明白錯過農時的嚴重性,對黍地里長出的雜草感覺大不相同。

不過!這里竟空無一人!村民都到哪里去了?

我回頭看了一眼帶路的黎族騎兵,他知機地催馬靠近我。

“這里的村民呢?”我指著田地中間的一堆草屋。

“都南遷了!按我們族長說的,不愿意祭祀牛神的部族都得遷走,不過好像遷走的部族并不多,這里是最大的一個。”

不錯,長老會議上我也在場,這的確是姜由的原話,但沒想到我所見到的第一個由族村子就這樣走得空無一人,數千畝黍地就這么浪費了!

“我們走吧!”

元方緊跟著我,一行30余騎掠過這個村子,直奔下一個目標。

“不是姜氏!是太昊族長來了!”

一名參加過石頭城長老會議的長老出現在我們到達的第二個村子路口上,指揮族人打開籬笆墻上的木門。

若是姜由再來,才不會理他們這么多,上一次他來時就是讓牛群圍了村子,才進村抓的俘虜。

但參加過會議的長老卻從墨龍旗認出了太昊的標志,知道一般的太吳騎兵隊是不打墨龍旗出行的。到了近處,認出是太吳族長親臨,連忙開門不迭。

村中老小聽聞是太昊族長親臨,放下了此前的畏怯,膽大地就敢在村長的大屋前趴在門邊偷看太吳族長的形狀——能讓由族的百年大敵輕易潰敗的,肯定神一般的存在!

“吾族鄙陋,不知道太昊族長駕臨,有什么需要我和族人們做的?”村長忐忑不安地請示道。

“如此!戰前由族長老曾道,要用黍和太昊交換鹽,不知道為什么至今沒有派族人帶黍過來,所以特意來看一下。想請由族諸部早日赴太昊換鹽!”我來之前好不容易找好了這個借口,由族地黍對我來說算得了什么?

“太昊鹽?!”草屋中頓時嘩然。

草屋外也是一片噓聲。

看來太昊的鹽在這里已經深入人心,連鹽的名字都加上了前輟。

村長和長老互望一眼,含義復雜,讓我不明所以。

“太昊族長不知,此前由族所換的鹽須以長老會分配,能到我村的少之又少,我們也想直接和太昊換鹽,只是不知道由族長老們是否允許。自大戰之后,由族多有搬遷者,至今未能開一次長老會議,所以未能前往太昊換鹽。這個——”長老猶豫起來,看了村長一眼,才又繼續道:“如果太昊的戰士能將鹽帶過來——”

呵呵!沒有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看來各村對如何換鹽都不敢擅自作主,更無法對換來的鹽如何在諸村間分配達成共識。

由族的組織性才被打亂,除了春播正常進行以外,其他需要長老會協調地事務看來已經陷入癱瘓。

不過如果太昊有所行動。卻可以不受這個限制,所以長老希望太昊的戰士能將鹽運到由族諸村來,相信即使以后由族長老開會,也不會因此而怪罪于太昊族。

“可以,這件事以后由太昊騎兵來做,只是換鹽的價格會有所提高。將以30斤黍換一斤鹽。”

“噢!”

草屋內外發出一陣歡叫,看來價格絕不是問題,由族人對太昊鹽的需求是明確而旺盛的。

這個村子大約有500來人,村外也有近三千畝地,在由族諸村中算得中等大小,對鹽的需求量并不太大。若能得太昊支持,每月來一名騎兵送鹽,足以滿足村里的需求了。

此后每向南行,到每一個新村時都有同樣的狀況出現。我大略數了一下,百里之內。有近40個村子沒有遷走,但也看到了20余個村子變成了荒村,讓我痛心不已。

可惜的是由于長老會議沒有召開,多數村子都無法確定什么時候能和太昊交易鹽。

回程的時候,一個計劃在我肚子里成型,于是每個村子地里長出面對太昊騎兵的通知:“我們在由族村子間建一座城,由族諸部均可以在城中交易,也免去了諸部往返運輸之苦,但由于太昊距此太遠,族人跋涉艱難,需要由族諸部族人參加建城,此城建好之日,凡參加建城的部族,太昊將按參加建設的族人數量,補償一定的鹽和粟米!”

由族還沒有開長老會,既是壞事也是好事,我要來交易沒有人可以阻止,我要來建城同樣也沒有人會站出來反對,各村基本上都支持個舉動,可能有個別的長老可能會聯想到石頭城的宏偉堅固,但太昊族予人地觀感似乎要比姜由好上許多。

所以就算心里有點嘀咕,卻沒有太大的反對聲,基本上就在一片附和中通過了這個建議。

因為有元方同行,讓我想起梅梅的父族,這座新城理所當然地就被命名為“大方城”。

風余要是得知這個消息,應該會松一口氣了——不用他出一粒粟,只要保證足夠的鹽供應就行了,而鹽,在銅碼頭多得已經成了一個負擔,倉庫的壓力很大,風舟幾次催風余派更多的騎兵去運輸鹽了。

回到太昊城,已經是4月16日,我們在由族竟呆了十來天。

但此行地收獲是巨大的,由于有姜由的默許,不用擔心姜氏諸部會有什么反對意見,我可以放心地執行在由族的建城計劃了。

由族在山南經過數代地潛心耕種,已經發展到20000多人,盡管有近三分之一的部族因為不愿意繼續祭祀牛神而遷向了更遠地南方,仍有近14000人留下來,幾乎可以抵得上目前太昊城內的人口數量。

而且由族不需要再教化如何發展農業,他們百年來都在種植黍,對農業的一些基本知識應該是熟知的,一旦太昊更先進的農業技術流傳過來,一定能起到強大的示范作用。

在一個人口龐大的農業部族間傳播農業社會的文明,應該比白手起家要強上許多倍吧!

4月下旬,一個浩浩蕩蕩的運鹽騎兵隊伍離開太昊城,向由族進發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