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五十章 云臺蒼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章 云臺蒼梧

第五十章 云臺蒼梧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不過此“花果山”非彼“花果山”,因為這里的石猴乃是一只“真正”的石猴,獨立山巔,五官畢肖,身材肥碩,難道是齊天大圣肉身成圣的遺跡?

長老見我興趣盎然,便要帶我們去觀看,但天色已向晚,我還是放棄了,打算第二天再去看個究竟。晚上部落里招待我們的居然是魚,一打聽,原來這里的獵手們都有一手用木矛刺魚的好功夫,河魚也好,海魚也好,只要在數米之內的淺水中,都逃不了一矛。獵手們的矛尖是用打磨鋒利的魚骨做的,穿透力比較強。

但看得出,用魚待客已經是部落里比較隆重的方式,因為其他的族人還是只能享用草原上的動物,只有我們這些來賓才享用魚。

我問了一下部落的其他情況,其實在這座山里的兩個部落都不小,各有200多人,幾代以來,相互通婚,都有所發展。生存條件比當初遷出來的時候,在草原上晝夜不安,那是要好得多了。

長老還告訴我們一個情況,在往南的大草原上,原來有好幾個跟他們一樣遷出來的部落,已經習慣了在草原上生活,但20多年前(長老說他小的時候),草原卷來一場大洪水,將那幾個部落一掃而光,后來聽說也有幸存下來的,卻都往西邊的山地遷移了。

看來這些原始部落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話,是不能輕易在草原上生存的,再遇上天災,就更難以幸免了。

晚上趁有點時間,我讓元昊和其他幾名戰士教給部落里的獵手弓箭和魚網的做法,并留了兩張弓、三十支箭和兩張魚網給他們。

天亮以后,拒絕了長老帶我們去另一個部落的建議,讓幾名戰士去示范弓箭、魚網的使用方法,我另帶幾個人上山看了一下,卻看見了一塊像野豬的大石頭,不禁失笑。看來這山和《西游記是有點關系了。

沒有向另一個部族走訪,也沒有在山上有什么特別的收獲,想想也是,這年頭除了我能給這里留下點什么“人文景觀”以外,今后的考古人員大約只能在下面的石洞里找到那些部落的生存遺跡了。

但我還是放棄了在山上題詩寫字的想法,急著想下山去,繼續向南,尋找我在后世可能聽說過或者熟悉的地理景觀。

下山跟那個部落的長老們道過別,叫上我們的戰士,21騎又繼續向南。

這一天繼續馳騁了大約五十公里,因為是中午出發的,再踏過幾條小河后,天色已晚,只好宿營,感覺這里的河流縱橫交錯,網狀分布,卻是越來越接近我心目中的“江南魚米鄉”,盡管沒看到什么特別的景致,但離我心中的地理座標越來越近了,說不定過兩天就看見長江或者太湖了呢,要不就是崇明島也行啊。

或者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半夜的時候,我居然夢見了孫悟空和菩提老祖,聽見菩提對孫悟空說:“凡騰云者……”

我大叫一聲醒來,帳篷外面的崗哨跑過來問什么事。

我一身汗,想起了菩提對孫悟空說的話:“凡騰云之輩,早辰起自北海,游過東海、西海、南海,復轉蒼梧。蒼梧者,卻是北海零陵之語話也。將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騰云。”

蒼梧!這里就是蒼梧!

這座山后世有記載的,唐宋時就叫蒼梧山,明清后改叫云臺山了。

云臺山古稱郁州山,唐宋時稱蒼梧山。唐李白詩:“明日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宋蘇軾詩:“郁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寫的都是云臺山。

后世的黃海水位一度上漲,曾將海邊那些山峰隔入海里,成為群島,吳承恩寫書時,這里還是島,再往后世,才又露出來成為山。

這個年代的海水位卻低得多,才看得見完整的山。

提醒我的就是那個石猴——據說吳承恩就是在這座山下呆了三年,才寫出來的《西游記!

小說中不同的就是那個石猴先是花果山上的一個石卵而已。

這座有石猴的山峰在吳承恩來過之后的確也更名叫作花果山,是后世云臺山的重要組成部分。

蒼梧在后世的海州和連云港一帶,那這里就是蘇北了!

老天!果然在蘇北!

那我們的部落就應該在蘇北到魯南的交界處了,怪不得向南跑了這幾天,都是只見平原不見大山,只有這蒼梧(或者說云臺山)如此突兀。

怪不得這片草原上水網交錯。

但接下來的發現讓我不得不放棄這次冒險和探索——第二天的行程很快被迫中止,因為前面出現了一條河,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條大河,盡管我可以肯定它不是長江,卻對我們的行程是致命的,我們向上游奔跑了數十公里,仍見河面有1公里左右寬,中心處肯定看不到底。我在河邊郁悶了好久。

“欲濟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對了,我不是面對“冰塞川”,而是“欲渡無舟楫”!

船!將來我要向南尋找出路,一定要有船!

到了江南,就會有稻谷,就能吃上大米,還有蠶,可以穿絲綢——流口水啊!

可惜我現在連釘子都沒有一顆,哪來的船?“大船爛了三千釘”,就是說小船也得有幾百顆釘吧?

對了,古有圣賢言:“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那里面的“槎”可不是船,是木筏子!孫猴子出海學藝,不也是乘的猴子們扎的木筏么?

《西游記中描寫道:美猴王早起,教:“小的們,替我折些枯松,編作筏子,取個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類,我將去也。”果獨自登筏,盡力撐開,飄飄蕩蕩,徑向大海波中,趁天風來渡南贍部洲地界。

那么我們也可以編筏子啊,不過看了看周圍一望數十里的長草,和我們馬上帶的那幾把只可能用來砍柴的小小石斧,我只得苦笑一下。

但還是不甘心,又沿河往上游走了半天,眼看仍無過河的可能,只得作罷。

不過往上游走也不是沒有收獲,這一次卻是我先發現,一處河岸邊,蓬蓬松松一大片竹林!

這可是好東西啊!

有了竹子,可以用來做很多竹編工具啊,甚至我現在用的“獸骨管”毛筆也可以換代了。還有可以用來引水,那我的造紙工業也會改善條件了啊!

另外竹弓箭的制作也是工藝最簡單的,殺傷力也不小。

我下決心一定要移栽這個東西。卻沒有想到我們的工具實在不得勁,幾把小石斧挖了一天半,才從竹根處挖了一篼起來,將上面的余土去掉以后,將這篼20多斤重的竹根專門交給一名騎兵駝在馬上。

除此以外,回程的路上,又找到了一個比較大的馬群,大約也有兩百多匹馬,但我們左攆右攆,就是不能按我們的想法趕向北,累了半天,只好放棄了,我交待元昊,下次一定帶狼來,那些小家伙專門克制這些大東西。

帶著巨大的收獲——起碼我知道我在哪里了——我們在11天后返回城中。

但回城以后,卻得到一個我最難以接受的消息。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