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第四十六章 長安亂(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六章 長安亂(五)

第四十六章 長安亂(五)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進也是死,退也是死,兩相比較,唯有攻打長安,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如果北疆軍打進關中怎么辦?”王方問道。

“曾炩尊奉當今天子,長公主又在無極城,只要我們牢牢控制了天子,北疆軍肯定不敢踏足關中一步。”李儒非常肯定地說道,“如果曾炩不是顧忌天子的性命,他早就打進關中了。”

李儒的這個解釋很牽強,李傕、郭汜等人誰都不相信。

李儒微微一笑,把手指向了地圖上的冀州,“曾炩不敢打關中,有幾個原因。”

北疆軍的主力現在都在冀州,而冀州一地有袁紹、韓馥和黑山黃巾軍,另外青州黃巾軍也有可能北上,曾炩要想占據和穩定冀州,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以北疆現有的實力,顯然無力支撐兩線作戰。

對于北疆來說,冀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冀州直接關系到了北疆的生死存亡,所以只要冀州沒有穩定,北疆軍的主力就不會離開冀州。

曾炩如果攻占了關中,下一個目標就是西疆。西疆叛亂不定,關中談何穩定?從自身安全角度考慮,韓遂和馬騰肯定要出兵幫助我們對抗北疆軍。

“如果我們打敗了怎么辦?”張濟問道。

“如果我們打敗了,我們就帶著天子和朝中大臣退向西疆。韓遂和馬騰是什么人,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兩人顧及聲名,無論如何不敢冒著天下之大不韙,拒絕天子進人西疆。”李儒輕松笑道,“這時最難受的就是曾炩了。不救天子,他如何向天下人交待?救天子,繼續攻打西疆,他哪來的錢糧供應大軍到西疆作戰?冀州還要不要了?”

郭汜、王方等西涼諸將將信將疑。

李儒不遺余力,仔細分析局勢,說到最后,西涼諸將感覺只要大軍往長安一殺,局勢立即扭轉,不但能保住性命保住實力,更有顯赫的權勢和取之不竭的財富。

“殺,立即殺向長安。”郭汜興奮地站起來,揮手狂呼。

八月上,潼關。

在李儒的勸說下,李傕、郭汜等西涼諸將放棄了對牛輔的攻擊。

內訌只會加劇軍隊崩潰的速度,在目前這種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最需要的是團結,是同心協力,是穩定軍隊,是激勵軍隊的士氣。

牛輔被迫放棄了軍隊的指揮權,西涼諸將一致推舉李傕統領大軍。李傕立即召集軍候級以上軍吏議事,他在大帳內慷慨激昂,你們回去告訴每一個士卒,董大人被朝中奸侫所害,天子被奸侫所挾持,社稷危在旦夕。我們要打進長安去,要誅殺奸侫拯救天子,要為董大人報仇雪恨。殺進長安后,每一個士卒都是朝廷功臣,都能得到一筆豐厚的嘉賞。

當天晚上,潼關上下燈火通明,西涼各部將士為攻打長安做著精心的準備。士卒們雖然士氣不是很高,但聽說打進長安就有吃有喝的,還有錢發,也非常期待。

牛輔懊悔不迭,又驚又懼。為了得到朝廷的赦免,自己一錯再錯,先是殺了董越,后來又殺了胡軫,結果激怒了西涼諸將,自己的一幫老部下也寒了心,毫不猶豫的拋棄了自己。這些老部下和自己一樣,都是追隨董卓征戰多年的西涼人,這些人聽說要打到長安為董卓報仇去,無不熱血沸騰,士氣高昂。如果沒有這些老部下的背叛,自己的軍隊指揮權也不會丟掉。沒有了軍隊,自己的日子也就屈指可數了。

牛輔思慮在三,決定逃離潼關,翻山越嶺回西涼去。眼前的形勢很殘酷,大軍遭到朝廷軍隊的進攻,不要說打到長安,就連守住潼關都成問題,敗亡是遲早的事。牛輔趁著天黑,帶著二十多名親衛,悄悄逃出了大營。

李傕聞訊后,鄙夷地冷笑了一聲,“董大人真是瞎了眼,找了這么頭忘恩負義的豺狼做女婿。隨他去,他即使到了西涼,也活不了幾天。”

張濟卻不愿意放過他。他命令自己的侄子張繡帶著一隊鐵騎沿路搜尋,務必把牛輔殺了。張濟和胡軫是同鄉,當年張濟就是跟著胡軫從軍的。兩人幾十年的兄弟關系,此仇豈能不報?張繡和胡車兒一路猛追。牛輔大驚,掉頭向黃河逃去。牛輔想,只要我過了黃河,就算被北疆軍抓住也不會死。北疆軍中,有許多自己熟悉的西涼籍將領,有他們的幫助,活命不成問題。不幸的是,牛輔還沒有逃到黃河岸邊,就被張繡和胡車兒追上了。兩人帶著鐵騎一擁而上,把牛輔剁成了肉泥。

潼關內,李傕、郭汜、賈詡等人為是否棄守桃林要塞爭論不休。

李傕要放棄桃林要塞。大軍殺出潼關后,已無退路,留一部分人馬駐防潼關,擋住北疆軍入關就行了,關西干脆徹底放棄。

郭汜反對。保住桃林要塞就能給大軍留下最后一絲活命的機會。大軍一旦攻擊長安受阻,肯定要退守潼關,假如這時曾炩答應了我們的要求,讓我們退到北疆,那我們就得救了。

李傕嗤之以鼻。北疆軍這幾年和我們在關東、關西反復交戰,彼此之間仇怨甚深。曾炩怎么可能愿意讓我們到北疆避禍?

兩人意見不一,吵了起來,而樊稠、王方等人也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意見越來越多,李儒也不敢輕易拿主意。

但是大家最終還是決定行險一搏。

李傕猶豫不決,“文優,北疆軍……”

“自己的命運要自己掌握。”李儒神情急切地說道,“到了北疆,我們就是魚腩,要任人宰割,所以北疆不能去。”

“桃林要塞還要不要?”郭汜急忙問道。

“讓張濟帶三千人守潼關,讓他的侄子張繡帶一千人駐守桃林要塞,其余大軍全部殺向長安。”李儒大聲說道,“只要拿下長安,控制了天子和朝廷,這天下就沒人能擊敗我們。”

“好……”李傕一掌拍上案幾,“傳令大軍,即刻起程,攻擊長安。”

八月上,李傕在西涼諸將的擁戴下出任大軍統帥,指揮大軍再次殺向華陰城。

段煨和皇甫鴻率軍阻擊,但面對近乎瘋狂的攻城大軍,北軍將士力不從心,死傷慘重。大戰的第五天,李儒指揮部下利用挖掘了五天五夜的地道,成功殺進城內。華陰城丟失。

西涼諸將率軍急進一百里,再攻鄭縣。北軍士氣渙散,潰不成軍,棄城而逃。

王允接到叛軍再攻關中的消息后,急令成廉率軍援救。成廉趕到戲亭的時候,和段煨、皇甫鴻的敗軍相遇。三人重整大軍,準備再戰。

段煨軍中有人叛逃,成廉聞訊大怒,責罵段煨治軍不嚴。段煨和董卓、朱俊都是同時代的武將,年紀大,資格老,戰功顯赫,哪里受得了成廉的指責。成廉勃然大怒,不顧皇甫鴻的勸阻,命人把段煨拖出去打了二十軍棍。

段煨的許多部下、親衛都是當年跟隨段煨在西疆戰場上出生入死多年的悍將,他們看到段煨被打,眼珠子都紅了,“殺了成廉,為大人報仇。”

八月中,李傕隨后揮軍殺到,雙方在戲亭大戰。段煨部下臨陣倒戈,成廉、皇甫鴻大敗,退回新豐城。

北軍一敗再敗,王允著急了,召集眾臣議事。太尉楊彪建議急召皇甫嵩回京,招撫叛軍。王允的堂弟王柔建議王允向北疆求援。北疆軍趙云部就在并州,大軍旦夕可至。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王允也顧不上許多了,保護天子要緊,兩個建議他都采納了。

皇甫嵩遠在西涼的漢陽,近千里路,即使日夜兼程,也要半個月后才能到京,那時估計叛軍已經打到長安了,所以王允把擊敗叛軍的希望都寄托在趙云身上。

王柔拿到圣旨后,小心翼翼地問道:“如今長安這么危急,子師兄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驃騎將軍的要求?”

“不行。”王允堅決說道,“曾炩要求主掌河北三州的軍政大權,這怎么可能?本朝什么時候有過這個先例?你回去告訴他,就說是我說的,讓他想想董卓的下場。自古以來,凡禍害天下者,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王柔頗為不滿,“子師兄,我們家在北疆有許多事需要倚仗驃騎將軍的幫助和照撫。你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我們想想,為宗族想想。”

“不行。”王允毫無商量余地,“絕對不行。”

王柔苦笑,提出了最后一個要求,“我把兩個侄子帶走。不管你答應不答應,我都要把王晨和王凌帶走。”

王允心里一陣激動,淚水悄悄潤濕了眼眶。他自己沒有子女,王晨和王凌這兩個侄子是他在王家里面最看好的兩個,他希望他們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

王柔小心的問道:“兄長,我聽說貂蟬那孩子已經嫁給了曾炩,而且極得曾炩的寵愛。我想,驃騎將軍與公與私都應該對我們王家有所照顧吧?”

王允搖搖頭,說道:“曾炩這個人,我看不清楚。”


上一章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