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輔第五卷 第三十三章 輸給了墨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首輔 >>大明首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卷 第三十三章 輸給了墨子

第五卷 第三十三章 輸給了墨子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銀月令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銀月令 | 大明首輔 
第三十三章輸給了墨子

墨軒所說的華佗配置“麻沸散”,替人剖腹醫治一事籍中皆有所傳。

可到了如今,說起開刀動手術,幾乎人人都以為是西醫的專利,卻忘了近兩千年前,有一位醫生,叫做華佗。

中醫凋零,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心里的一塊疼處。

如果把華佗稱為中醫的外科學,那么李時珍就是藥理學,只可惜這兩問學問自這兩人之后,后人便就固步自封。從此之后,“麻沸散”和《本草綱目成了兩座豐碑,可也成了絕唱,真正令人扼腕嘆息不止。

中醫和西醫,都是醫學史上的奇葩,中醫重宏觀,西醫重微觀,原本是可以相輔相承的。到了現代,卻成了一枝獨大。

誠然,中醫在病情診斷和局部效果上,遠不如西醫;可是西醫發展到如今,卻都沒有一個系統理論,治療起來,其實也是殺敵一千,自損五百。兩者之間,只能說是各有千秋。

蕭墨軒此時有一個獨特的念頭,在現代社會里,中醫和西醫無法完全融合一題,興許便是因為大家都是站在西醫的角度,希望可以用西醫去融合中醫。

如果換一種方式,試著讓中醫去融合西醫,會是一個什么情況?

在蕭墨軒前生,或者說是他來的那個社會。甚至可以說,中醫仍然是停留在李時珍的時代,甚至還不如。大部分所謂的中醫醫生,骨子里也是灌入了西醫的骨髓。指望這樣的人去用中醫來融合西醫,顯然難度很大。

而李時珍就不一樣了,論出身,他是百分之一萬的中醫。論中醫學識。整個大明朝里,即使不是第一,也是數一數二。

如果蕭墨軒所說地,真的能引起他的興趣,沒準真的能折騰出什么新東西來。

至于外科手術之類的東西,原本也很難說到底是中醫還是西醫。

“可為何無人想過,那些腐壞的皮肉,和這些放霉的豆子一樣,里頭可是都藏了甚么東西?”蕭墨軒從仙子白玉羹里,夾出一顆“霉仙子”來。

“會有甚么東西?”譚綸和李時珍。都帶著幾分疑惑,看著蕭墨軒筷尖上的那顆豆子。

“我記得曾經有本經書里說過,一碗水里,有九萬九千只小蟲,非大法力不可見。”蕭墨軒也覺得自己講的似乎是有些懸乎了,嘗試著用更直接的法子來說了出來。

“我只是想,那些腐壞地皮肉,和這豆子里,可會都是這些小蟲為怪?”蕭墨軒這般說,已經是最大限度的按照李時珍他們能理解的程度去講了。

“這……”譚綸似乎想笑。可是礙著蕭墨軒的面子,也不敢真笑了出來。連忙咳嗽幾聲,“并非譚某對神靈不敬,可那些畢竟都是經書里說的東西,又如何考證。”

李時珍的臉色,先是愕然,接著又是沉思,隨即又抬起頭來,盯住了蕭墨軒。

“可是……如果當真有這些小蟲子,又如何能看的見?”李時珍若有所思的說道。

“李大人還當真信?”譚綸覺得有些不可理喻,可立刻又覺得自個這句話說的有些失禮。連忙又加了一句,“我等皆是凡人,又沒有大法力,即使當真有。又如何看的見。蕭大人興許也只是隨便說說罷了。”

“那些腐壞地皮肉,若是用清熱解毒之藥,自然可以治。”李時珍此時卻是像沒有聽見譚綸的話一般。“可若是用硝石等物微灼,卻也是可以治療。”

“按照醫書所解,此等便叫做引火去火,只是受醫之人疼痛難忍,故而才用地少。”李時珍微微吸一口氣,“可這體外之火,究竟是如何引出體內之火,便是我也無法可知。”

“過去的這些歧黃之術,可是只重了體內五行真氣的平衡,卻輕了體內體外的真氣循環?”李時珍沒把自己點明白,倒是讓蕭墨軒突然生出一些感悟來。

“這倒也不是。”李時珍擺了擺手,“若細究起來,五行相生相克,玄妙無比。”

“可惜我等無大法力。”李時珍又微嘆一聲,“如果能看個真切,興許當真可多知道些。”

“李先生若想看個明白,也未必不能。”蕭墨軒見李時珍果然感興趣了,頓時也來個精神。

“哦,如何可見?”李時珍有些興奮的問道。

“若是有什么東西,可將可見之物放大,豈不就可見。”蕭墨軒所說的,便就是顯微鏡,可是也怕李時珍和譚綸無法理解,只能這樣說了出來。

“難道蕭大人所說的是單照?”蕭

音未落,李時珍便開了口。

“單照?”這回該是輪到蕭墨軒發愣了,“卻是什么東西?”

“雙目老花之人,常看不清紙上的文字,若是用了單照,便是可見。”李時珍侃侃說道,“難道蕭大人在京里那么些日子,竟是沒有看見有哪位大人用了?”

“這……”蕭墨軒有些愕然,這么些日子來,自個還真沒有注意過。

難道此時的大明朝,當真已經有了凹凸鏡這些東西?

“不錯。”一邊坐著的譚綸,也插上了話來,“李先生所說地單照,確實可將可見之物放大。還有一種與單照不同的,卻是可以將所見之物看得更小。”

“《墨子第十五卷中,便是有詳盡所記。當年東漢張衡觀日月盈虧,便也是用了這些東西。”譚綸說著,竟是站起身來。

“我記得徐先生便就有有一面單照,我問問徐府的家人,讓尋了來看,可是蕭大人所想的東西。”譚綸招手喚過人來,略為吩咐了幾句。

震撼!蕭墨軒此時地感覺只能用震撼來表示。

在他自己的印象里,一直以為凹凸鏡,眼鏡和望遠鏡這些東西是從西方傳來的,卻不知道在兩千多年地《墨子一書中,竟然已經有了詳盡的記載和解釋,而且還已經被張衡還把這些東西用在了天文學上。

除了震撼,蕭墨軒感覺更多的卻是扼腕。兩千多年啊,最后卻怎么成了這個樣子。到底是哪里出了錯?

不用一會,徐渭的家人便就奉來了一個小盒,呈了上來。

盒中的單照,是用水晶磨成,邊上又用牛角做成了箍圈。系上一根皚亮的銅鏈,別有一份古色古香的味道。

單照這東西,李時珍卻是見的更多,拿了在手上看上一圈,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譚綸適才聽蕭墨軒說了番“小蟲子”的話,也拿了過來四處照照,最后又放了下來。

“不錯,不錯,正是此物。”蕭墨軒壓抑住心中的激動,手竟然有些微微發抖起來。

“若是能用此物將所見放大千百倍,當是可以看見我所說的東西。”蕭墨軒顫抖著手,托起那面單照。

自卑啊,原以為自己到了這個時代,隨便就能搞個創造發明出來。沒想到第一次打這個主意,就徹底輸了。不但輸的很徹底,而且更荒唐的是,居然是輸在了墨子手里。

從嘉靖四十一年向前走,墨子已經逝去了幾近兩千年。況且按照譚綸所說的,《墨子一書里已經詳盡記載過,那么就是說,墨子還不是第一個知道凹凸鏡的人,還可以繼續往前追溯。

“放大千百倍?”李時珍和譚綸,不是驚嘆于這面單照,而是驚嘆于蕭墨軒的這句話。

“此物能放大數倍,已是難得。”李時珍略微皺了下眉頭,“又如何能放大千百倍。”

“能。”蕭墨軒的話,斬釘截鐵,“一定能,只要用數個大小不等的單照相互重疊,再加上特殊的技巧,便是可見。”

“只是這些技藝,非一日之功。”蕭墨軒也知道,雖然自個當年好歹是個大學生,明白顯微鏡的原理,可是真要把這東西折騰出來,就不只是畫個圖這么簡單了,實際上卻是相當復雜。

但是再困難,也得去做。蕭墨軒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興許,當這座顯微鏡誕生的時候,便是真正的中西醫結合的時候。醫學,從某種程度上講,比工業更為重要。至少,自己和家人保命的機會也大了許多。

“蕭大人真的相信有那些小蟲?”李時珍看著蕭墨軒鄭重的合上盒蓋,將信將疑的問道。

“一定有。”因為有了這面單照在手,蕭墨軒的口氣,也變得更加果斷起來。

東西確實很難造,可是誰說蕭墨軒要自個去造呢。天下能人異士多的是,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五年,十年,總有一天能折騰出來。

“如果蕭大人真的能有法看到那些小蟲,一定要讓鄙人知道。不管天涯海角,鄙人一定趕來。”不知怎的,雖然蕭墨軒眼下的話有些荒謬,可李時珍卻隱隱有些相信起來。

“難道李先生竟是不能隨我一同去南京?”聽李時珍的意思,竟是想要繼續浪跡天涯,蕭墨軒頓時有些放不開手。畢竟,如果想找一個和李時珍同等級的醫生來交流討論,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大明首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