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輔第五卷 第三十二章 豆子上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首輔 >>大明首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卷 第三十二章 豆子上火

第五卷 第三十二章 豆子上火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銀月令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銀月令 | 大明首輔 
第三十二章豆子上火

廳門口,譚綸瞪大了眼睛,看著蕭墨軒和李時珍兩個走了過來。

蕭墨軒的習性隨和,又有幾分威嚴,擅聚得人氣,興許真能把那李太醫給請出來,這點譚綸也知道。但他無論如何沒想到,兩人竟是會這般齊肩的說笑著走出來。

若不是譚綸自個知道底細,還當他們兩個是舊相識了。

“譚大人,難得徐先生這里清凈。也不必去酒館了,只讓侍衛們去外面的街上端幾份食盒來可好?”蕭墨軒雖是一副商量的口吻,可哪里會有人來駁回。

“哈哈,也好,也好。”譚綸此時對蕭墨軒更是刮目相看,點頭笑道:“我在這浙江也是有不少年頭,這紹興的地方上,頗有幾份小菜,我這便吩咐下去。”

紹興菜,蕭墨軒冷不丁的想起了魯迅和他筆下的孔乙己,還有那份流傳甚廣的香豆。

其實酒菜,譚綸早就準備好了,也是在外頭叫的。

有蕭墨軒和李時珍在這里,譚綸再如何灑脫,起碼也得有些打算。

這邊剛吩咐下去,那邊的酒菜便就一樣樣送了上來。

紹興這地方上的菜肴,倒也真是有幾分特色。最大的特點,便是以霉為鮮。

一盤醬肉蒸香腐,看上去黑乎乎的一片,上面卻浮了一層閃亮的油汁。所謂的香腐,其實也就是臭豆腐。

瓷碟里盛的是霉菜梗蒸梅魚,陶罐里裝的是霉干菜燜肉,旁邊還有一份香油炸出的臭豆腐。徐家的前廳并不甚大,幾樣菜一放上來,頓時整個屋子里都溢滿了香氣。再配上一壇出了名地紹興“女兒紅”。更是十分愜意。

其中有一份“仙子白玉羹”,端上來剛報菜名時,蕭墨軒倒是以為脫了個“霉”字,可等盛起一點來仔細一嘗,里面卻又是放了霉毛豆,又加了豆腐和魚茸燴制成羹,端的是鮮香嫩滑,清香入味。

霉毛豆可以拿來做醬,蕭墨軒若干年前,也親眼見家里人做過。可也不知道。霉毛豆何時有了個仙子的名頭。

“蕭大人有所不知。”譚綸微微笑道,“紹興人有言云,‘霉仙子,吊舌頭’,紹興菜里,雖然常有這些霉過的菜料,可是諸味之中,卻以這霉毛豆為最。因其鮮美無比,故稱其為‘霉仙子’。”

“‘霉仙子’,好一個雅致的名字。”蕭墨軒不禁搖頭嘆道。“當年裕王妃曾和我說過,這浙中的百姓。便是耕田的農夫也曾讀過幾本書。也只有這般的靈杰地方,才能想出這般雅致的名字來。”

“也正是因為靈杰,才引來了這許多倭寇。”李時珍起初在一邊默不作聲,眼下聽蕭墨軒說到這里,才是憤聲說道。

譚綸沒想到,一個“霉毛豆”也能引到倭寇身上。只是他眼下已是直浙總督,剿倭重任在肩,席間的氣氛,頓時有了幾分壓抑。

沒想到他倒也有分“憤青”,蕭墨軒有些好奇地多看了李時珍幾眼。原本只當他是個“醫癡”。卻不知道其實也是心憂天下。

不過,仔細想想,倒也不奇怪。醫者仁心,他編寫《本草綱目。除去自個的喜好外,不也是懷了救治天下百姓的念頭。

頓時,心里對李時珍的好感也多了幾分。

“來。來,嘗嘗這鍋清燉越雞,傳說做這道菜的雞,都是春秋時越國宮里養的花雞傳下來的,與平常的大為不同。還有這糟溜蝦球,是用釀造‘女兒紅’的酒糟做料,也是紹興一絕。”譚綸對著新上來的幾份菜招呼著,想要繞開這份壓抑。

“江南多濕氣,到了雨季,食材便易上霉。”蕭墨軒呵呵一笑,撥拉了幾下碗里地幾粒“霉仙子”,“也就是這上霉了的食材,才孕出了紹興菜地一個‘霉’字。”

“眼下倭寇雖是未絕,可經過這么些年作為,已是氣焰漸消。”蕭墨軒朝著李時珍看了幾眼,“眼下又有譚大人接任總督一職,想來日后東南一塊,更是安穩。”

“蕭大人客氣了。”譚綸聽蕭墨軒在夸獎自己,微微點頭致意,“只望與蕭大人共勉之。”

“只要蕭大人盡力支持,若是再平不了東南的倭寇,我譚綸日后提頭進京面圣。”譚綸的這一句話,擲地有聲。他這一句話,倒也不是亂說。眼下東南幾股最大的倭寇

完全掃平,剩下的倭寇盤踞在浙閩交界的海島上,平輕舉妄動。在譚綸看來,只要再使一把勁,便可令其灰飛煙滅。

“恕我直言,譚大人。”蕭墨軒聽了譚綸的話,雖然心里也是略略激動了一下,臉上卻不現出絲毫波動來,“無論是譚大人,還是我,如果只這般打下去,只怕是再過一百年,也掃平不了倭寇。”

“這是為何?”蕭墨軒這句話,把他自己和譚綸都包括了進去,譚綸倒也不生氣,只是有幾分奇怪。

“并非懷疑譚大人的才能。”蕭墨軒繼續說道,“只是這倭寇,雖能剿得了一時,可日后又難免會出了新的。”

“這……”譚綸有些語塞,蕭墨軒所說的確是事實。

當年胡宗憲剿平了汪直和徐海兩股大倭,可近來又出現了一個吳平。即使掃平了這個吳平,難保以后不會有“李直”、“張平”什么地冒出來。

“蕭大人可是有良策?”譚綸一個激愣,猛的想起蕭墨軒已是直浙經略,抬眼看時,卻見蕭墨軒臉上還掛著淡淡的笑意。

“此事急切不得,容后再議,容后再議。”蕭墨軒擺了擺手,卻又收回了話頭。

譚綸和李時珍兩個,都豎著耳朵,想聽這位蕭大人能說出什么驚人的道理來。忽然聽他來個容后再議,不禁有些掃興。

“李先生,我有一事不明,還請李先生為我指點。”蕭墨軒放下竹筷,轉過頭來對著李時珍拱手道。

“蕭大人請說。”李時珍知道蕭墨軒眼下要問地,定是藥理上的問題。談起這些問題,自個當然是比如何剿滅倭寇來的熟悉。

“李先生幫徐先生所敷地藥,到底有如何作用?”蕭墨軒一本正經的對李時珍問道。

“這……”李時珍頓時就覺得有些憋屈。原本以為這位蕭大人能問出什么有深度的問題來,沒想到,這個問題問的這么傻。

“幫徐先生敷的藥,我是用了藕節和蒲公英根,再加上綠豆粉所配。”李時珍看著蕭墨軒略顯嚴肅的面色,心里好一陣納悶,這位蕭大人是真傻還是假傻?

或者是今個來的時候跑的太急,中了暑氣,要不要配一副消暑解熱的湯藥給他。

“藕節性清涼,可收斂止血。蒲公英卻是清熱解毒,護住傷口。用上綠豆粉,卻是日后少些疤痕。那綠豆粉本也有些清熱散毒的功效。”李時珍生怕蕭墨軒聽不明白,還特意細細解釋了一番。

“李先生只用這幾中隨處可見的東西,便配成了一方藥劑。”蕭墨軒贊賞的點了點頭,“在下佩服的很。”

“只是,徐先生頭上只是斧傷,只用收斂止血,便是。”蕭墨軒又繼續說道,“為何又要用蒲公英來清熱散毒?”

“傷口之處,本就容易生出惡瘡。”李時珍似乎有些不悅,“眼下正是盛夏之時,內外火盛,損傷皮肉更是容易腐壞。”

“哦,原來如此。”蕭墨軒又點了點頭,“那請問李先生,那損傷的皮肉,未及損傷之時,不也完好。為何損傷之后,卻會腐壞。”

“便是受了內外濕熱之氣所感。”李時珍心里暗嘆一聲,有些無奈的解釋著。

“那這桌上的‘霉仙子’,‘霉干菜’,可也是受了濕熱之氣,才變成如此?”蕭墨軒指著桌上的幾盤菜笑道。

“哼……”李時珍有些惱怒的輕輕哼了一聲,嘴里的話,也變得有些冷冰冰的,“難道蕭大人是想讓我醫菜不成?”

“先生切莫見怪。”蕭墨軒見李時珍臉色發青,連忙起身說道,“我只是聽說過一些奇妙的話語,想和先生探討一番。適才所說的,看似荒謬,其實卻有乾坤。”

“哦?”李時珍肩頭略抖一下,心緒也立刻平復了下來。

聽這位蕭大人這么說,他并不糊涂,也沒有中暑,難道其中真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不成?李時珍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來。

“人人都說,開腸剖肚乃是殺人之舉。”蕭墨軒靜靜說道,“可當年神醫華佗,卻配成了麻沸散,替人開腹醫治。我華夏醫術,何其博深也。”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大明首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