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臥龍助理第三卷爭雄謝王堂燕
三國之臥龍助理
第三卷爭雄
方紹的話,令姜冏是又驚又喜。
方紹是什么人,那是自樊城之時就跟隨劉備的老部下了,赤壁之戰、借荊州、取益州、奪漢中、占隴西、伐關中,哪一次沒有方紹的功勞。
同時,人家又是漢中王之蕭何諸葛孔明的學生,在署理大司馬府事的一干重臣中,地位僅次于諸葛亮與龐統,與法正、徐庶等人并立。不僅僅如此,人家對糜夫人和阿斗公子有救命之恩,漢中王集團第二號人物關羽的長子還是人家拜把子的兄弟……
如果羅列出來的話,方紹恐怕自己都不知道,他的頭頂上竟然頂上了這么多的光環。
不過,于姜冏這樣區區一名郡吏而言,方紹賞識他的兒子姜維,那就相當于忽然有一天,中央某位大員,突然對市里一名小局長的兒子大加青睞,聲稱要把他帶在身邊培養培養。
這算得上是天降之喜了,姜冏一時激動又興奮,竟是不知該怎么回應。
方紹知他此刻必是受寵若驚,便是呵呵笑道:“姜功曹,怎么,莫非不舍得令郎啊。放心,我是去出使,不是去上戰場,保證令郎毫發無損的回來。”
姜冏這時才反應過來,忙道:“怎么會呢,犬子能為方將軍效力,那是莫大的榮幸,伯約,還不速速來拜謝方將軍的器重之恩。”
姜維雖然年少有才,不過,能在十六七歲的年紀,就在郡里謀得一個小職,這多半也是沾了姜氏一族的光。
于他而言,郡吏只不過是一個開始,他的目標遠非屈居于小小的一個天水郡。只是,他給自己所規劃的將來,那也是很遙遠的事情,無非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上爬,爭取能在父親這個年紀時,遠遠超越父親的成就。
然而,對于很多人而言,機遇遠比自身的努力要重要的多,姜維作夢也沒想到,機會這么快就降臨在了自己的頭上,不過,他卻并非全無準備。
‘嗯,昨天見到這方將軍的時候,我還在猶豫要不要當著他的面顯露一回呢,還好沒打退膛鼓,沒想到還真是管用,看來真是讓我遇上伯樂了……’
姜維心中暗自慶幸,趕緊從人堆里擠了過來,上前對方紹恭敬一禮,感激卻又不卑怯的說道:“能跟隨方將軍左右,維定是受益一生,維必鞍前馬后,但憑方將軍驅使。”
但凡是有點才能的人,都會有那么點小小的矜持,反而越是那種板桶之輩,越需要用奴顏婢膝的獻媚來討得上位者的歡心,姜維的不卑不亢,反倒是令方紹更加的欣賞他。
微微點頭,表示了對他的贊賞之后,方紹便道:“我還急著趕路,伯約你就盡快收拾一下,我們午后之前就起程回漢中吧。”
姜維遂匆匆趕回家收拾行囊,與父母粗粗告別之后,便跟隨著方紹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老家伙們都各有利益歸屬,方紹便有心多多提拔、拉攏,外加培養姜維這等后起之秀,這么多年來,其實他一直在這么做,如那糜威、關平、費袆等諸多后生人才,都是在他的推薦與提攜之下,方才能迅速的進入一線舞臺,綻放自己的才華。
方紹知道,團聚在他身邊的這些年輕人才,終有一天會成為劉備集團的骨干力量,這對自己無疑是十分有利。
在天水郡短暫的逗留之后,方紹便馬不停蹄的趕往了漢中,幾天之后,方紹順利的抵達了南鄭。回到南鄭,方紹連家都來不及回一趟,便匆匆的趕去見諸葛亮。
在將關中之戰的經過和現狀詳說了一遍后,諸葛亮不禁贊揚道:“你的那些事跡,我在南鄭也是多有耳聞,計斬夏侯淵一戰,實在是精彩啊。”
方紹忙自嘲道:“我在前線輔佐大王作戰,充其量也不過是陳平之流,先生坐鎮益州,不但要主持諸般政務,還要為前線調撥糧草,增補兵員,此等蕭何之功,學生這點破事與先生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
方紹在諸葛亮面前,一向是不敢居功,每每都要表現出學生不及老師的謙遜心態。
諸葛葛呵呵一笑,“中正,你也不用每次都這般謙遜了,所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你能有如今的成就,我這個做先生的,打心眼里也覺得臉上的光。你我師徒二人,你在外主軍謀,我在內持政事,咱們師徒二人正是相輔相成,正好也合我心意呢。”
諸葛亮這回卻與以往不同,前半段話點破了方紹的心思用意,不禁令方紹有點小尷尬。不過,諸葛亮的后半段話,卻又令方紹放下了心。
諸葛亮的意思很明白,荊襄集團內部,他師徒二人的利益是一致。
諸葛亮為政務所累,無力染指于軍事,而漢中王也有意讓龐統來決議軍機,臥龍鳳雛一個主政,一個主軍,這顯然也是一種平衡與制約。不過,于諸葛亮而言,在軍事方面缺乏足夠的影響力,顯然對鞏固他荊襄集團領袖的地位是不利的,因此,他才更需要方紹更多的參與到前線軍事的謀議中,也算是對自己在軍事權力的一種補充。
依照方紹的猜測,諸葛亮八成就是這個意思了。
而有了諸葛亮的表態,方紹心里便更加安穩了許多,于是便將法正和龐統推薦他出使東吳之事,也告訴了諸葛亮。
諸葛亮聽罷,不禁眉頭微皺,“攻陷關隴之后,各郡太守什么的,多是法孝直提拔的關隴士人,現在他又想把你從關中擠走,看來他的老毛病是又犯了。不過,士元也贊同讓你出使東吳,這倒有點奇怪了。”
方紹冷笑了聲,暗示道:“先生,這有什么好奇怪的,士元軍師的為人,你還不清楚嗎”
龐統先效命于孫權,不得重用,后又轉投周瑜,暗中獻謀,想促使周瑜造反自立,周瑜死后,才不得不轉投劉備,可以說,龐統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投機者。
投機的目的,自然是沖著權力與名利而去。
先前漢中王地盤不大,力量弱小之時,無利可爭,但眼下攤子越鋪越大,地盤越打越多,官位越做越大,當可見的利益發展到如今可觀的地步時,龐統自然也就按捺不住了。
一山存著兩只老虎,想要維持長久的友好共處,這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諸葛亮被方紹一語點醒,沉默半晌方道:“現今這個時候,大王的大業未成,有些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算了,凡事還需以大局為重。”
‘說得倒輕巧,被派出東吳的人可是我啊。’
方紹也不好明言,只是搖頭輕嘆了一聲。
諸葛亮知他心中何意,便是笑道:“中正,你也不用擔心此番出使東吳有去無回。你那位大舅哥你還不了解么,既然大王給了你‘詐割荊州’的護身符,利益當前,你就等著你那大舅哥好好的款待你吧。”
這個方紹當然清楚,要不然當初他也不會平白無故的接受差事,遂道:“這個學生我自會見機行事,這一趟我來見先生,一者匯報一下關中之事,二來也只是想給先生提個醒。”
諸葛亮點頭道:“我明白,你無需擔心。對了,這一趟你去東吳之前,路經荊州,最好先與云長支會一聲,免得他誤會。還有,路過樊口之時,最好與魯子敬見一面,如果能說服他向吳侯進言,那就事半功倍了。”
方紹嘴角一揚,臉上流露出幾分小小得意,“先生放心,我早有準備。”
在與諸葛亮一番私談之后,方紹便回了趟家,見了兩位夫人,抱了抱兩個可愛的兒子,只在家中逗留了一晚,次日一大清早便即出發。
當然,在從南鄭離開之時,方紹還向諸葛亮借調了一個重要的人物隨行。
出得城外,途經小喬住的別院之時,方紹便令姜維等先行,而自己則在阿山幾個心腹的陪同下,轉由竹林小道前去看望小喬。
自前番一別,這一別便又是數月之久,方紹依稀記得,當初自己離開之時,小喬的那場大病才剛剛痊愈不久,這時再見時,她的身體氣色比未病之前都要好很多,看來張仲景不愧是一代名醫,他的醫術藥方果然是高明之極。
見到方紹之后,小喬的臉上更是榮光煥發,喜盈盈的將方紹迎進堂中,便將婢女屏退,親自端茶奉水來服伺方紹。
“阿玉呢,怎的沒見她人”方紹好奇問道。
“這丫頭一早就進城去了,說是要買綢料,要做新衣裳。”小喬說著奉上了一杯香茗。
方紹邊飲邊笑道:“阿玉她長大了,也懂得打扮了,這一晃多少年就過去了,日子還過得真快呀。”
“可不是嘛,古人說白駒過隙,果真是沒錯。”小喬亦是感嘆,又問道:“對了,聽說前線的仗打得特別慘烈,怎的你這個時候卻回南鄭了,不知這回要呆多久”
方紹這才想起正事,忙道:“我此番是奉了王命要出使東吳,馬上就要走。只是順道來看望一下你,看看你是否有什么書信要讓我捎往東吳”
東吳,一個好遙遠,卻又那么熟悉的地方,離去多年,可曾還有什么可留蠻的嗎。
小喬沉默了半晌,方道:“說來江東也沒多少可牽掛的人,唯一念著的就是我那阿姐吧,那我就寫一封書信,煩你替我帶給她吧。”
小喬所提到的阿姐,自然就是孫策的遺懦,大喬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