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臥龍助理第三百章 慧眼識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臥龍助理 >>三國之臥龍助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章 慧眼識英

第三百章 慧眼識英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謝王堂燕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謝王堂燕 | 三國之臥龍助理 

白雪紛飛,又是一年冬來到。()

方紹在百余親兵護送下,離開前線,踏上了出使東吳的路途。

由于大雪封山,各條谷道多被封堵,因此,方紹不得不選擇先回往隴西,再由天水郡轉祁山,經由隴右大道進入漢中,爾后再沿漢水進入荊州,然后才能順長江東去東吳。

沿著大道而行,穿越隴山通道,數日之后由街亭而出,進入了天水郡轄內。

從關中往西的一路上,隨處可見成群結隊的關中百姓,冒著風雪望隴西諸郡而去。這卻是因為鐘繇的堅壁清野政策,使得關中糧食大缺,缺糧少食的百姓不得不背景離鄉,去往隴西乞食。

今年之秋隴西諸郡大獲豐收,那些士家大族和本地豪強,倉里有得是多余的糧食,理論上來講,劉備當然可以把這些糧食征過來,不但可用于軍資,也可接濟關中百姓。

但事實上,劉備卻不能這么做,因為他要維持在關隴的統治,就必須得到當地士族豪強的支持,而想要得到人家的支持,就要保護人家的利益。

所以說,依律納糧賦可以,想要加征卻是沒門,你敢強征,老子們就敢群起而反

因此,劉備沒多余的糧食來接濟百姓,就只好讓他們自己去隴西諸郡乞食。那些士族豪強們雖然不會把白花花的大米飯拿出來販濟窮人,但掌握本地風俗禮教,一向標榜仁義道德的他們,往往也會有些許同情心,拿出點陳年的粗米,熬幾鍋淡粥來實施一下這些關中來的要飯的。

百姓們往往又是很好養活的,一天一碗淡如清水的稀粥,幾口爛菜根,就足以幫助他們渡過這寒冷的冬天,等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方才有命回鄉去種田養活自己。

黃昏之時,方紹離天水郡治所不過十余里,而沿路的大道上,相攜相扶的百姓越來越多,皆是由關中而來的流民。

而當方紹入城之后,不禁是吃了一驚。

此時冀城之中,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流民,沿街的店鋪都不敢開門,只要一開門,立刻會擁上去一堆流民,你爭我搶的乞討。而從衙門,到各級官吏的府第,乃至各家富戶的大門前,也皆是擠滿了流民,期盼著官府或者富人們能夠實施點吃的。

整個冀城,方紹粗粗估計,至少擠進了三四萬的流民,這個數字,對于本就人口不密的隴西來說,已經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了。

直到天黑之時,方紹的馬車才從擁擠的街道上穿過,進入了府衙之中。

由于吳懿隨軍出征,賴雄被龐統推薦,代替吳懿接任了天水太守之職。

這賴雄之父賴恭,與漢中王劉備亦是故交,曾任交州刺史,劉表死后轉投劉備手下,先前劉備入漢中王之時,賴恭也是一力推動,之后被封位了太常卿,此人亦算是荊襄士人中位高名重的一位。

賴雄此刻正與郡中官吏們議事,聽聞軍師副將到來,賴雄等忙率天水眾官吏出來相迎。

方紹見到這般陣勢,倒是感到有些意外,進衙內與諸人相見已畢后,便是笑道:“賴太守,你和你的天水同僚們還真是盡職盡責呀,天都這么晚了,還齊聚衙內辦差。”

“方將軍見笑了,我們這也是迫不得已呀。”賴雄口氣十分的恭敬,雖說他的年紀比方紹還要大上十歲,但他知方紹乃漢中王跟前數一數二的重臣,更是他們荊襄集團的幾位領導者之一,自然得表現出敬重之情。

方紹淡淡道:“方才我入城之時,見城中聚集了很多的關中流民,莫非賴太守正為此事犯愁不成。”

賴雄忙道:“不瞞方將軍,我等正為此事犯愁呢,這不,我剛剛招集了諸吏,就是想連夜商議出個對策來。”

方紹不以為然道:“只不過是些乞食的流民而已,又不是強盜野獸,何須這般擔憂。況且,這些流民要的只是一命粥,又能花費得了多少,我想,天水郡不會連這點同情心都沒有吧。”

除了郡守這等要害之職外,自功曹以下,都是由本地的士家豪強擔任,方紹這話顯然是說給梁緒、尹賞這等大姓官吏聽得,暗示他們不要小氣,稍稍拿出點陳年糧米做點好事又有何妨。

在場的官吏們一聽,個個也面露難色,那梁緒上前頗為無奈的說道:“方將軍教導的是,其實我等也想如此。只是如今冀城之中有流民四萬之多,這些可都是餓昏了頭的人,只要哪一家敢打開大門,煮粥救濟,這幾萬餓瘋了的流民狂擁而至,轉眼就會把粥搶奪一空,不僅如此,而且還會沖進人家的家中公然哄搶,前幾日就發生過幾起這樣的鬧劇。所以,并非不是我等沒有善心,而是實在情非得已呀。”

梁緒說得也有道理,方紹這時有點理解他們的難處了,遂道:“既是如此,何不將流民們引至城外,以郡兵來維持秩序,然后再行賑濟呢。”

尹賞跟著嘆道:“我等之前也試過,想勸這些流民先出城再說,可是他們根本不聽。再這么下去,只怕這些人餓極之下,早晚得鬧出大事來了。”

方紹本來打算在冀城暫住一晚,明早就起程回漢中,這城中的亂七八糟的事,本來是不該管的。不過,現下自己作為此地最高的長官,面對著一幫子心急如焚的下屬,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說,洗洗去睡似乎也有點不妥。

于是,方紹便道:“這件事確實有點棘手,但不知諸位可有何良策,讓這些流民能先行出城呢?”

話音落下,堂內半晌無人應聲。

‘嗯,天水的這幫官吏,看來也都是一群飯桶。’方紹暗中嘀咕,臉上露出些許不悅之色。

正在這時,一個清朗的聲音打破了沉寂:“下官倒有一計,可解燃眉之急。”

尋音望去,卻見眾官吏的末位,一名俊朗的年輕人正信然而立,神色間充滿了從容與自信,這一句話,正是出自于他之口。

“這位是……”方紹對這位自信的年輕人充滿了好奇。

當初他在隴西逗留也有一段時間,對天水郡的這些官吏們也算都混了個臉熟,但眼前這位年輕人卻是從未見過。

觀其形容,也不過十七八歲,如此年輕便能位于郡吏之列,想來這年輕人不光是出身不一般,多半還有其過人之處。

此時功曹姜冏忙出列,有點尷尬的說道:“回方將軍,這是犬子姜維,此子素來有點自負,怎想敢在將軍面前口出狂言,還望將軍莫怪。”

姜維,原來他就是姜維啊。

姜姓乃天水第一大姓,按照慣例,一郡的功曹當由本土頭等大姓人物擔當,當初楊阜為太守時,功曹即為姜敘。后來漢軍北伐,馬超攻破天水,姜敘便死在了亂軍之中。再后來漢中王為了拉攏天水士族豪強,便又提拔了姜敘族弟姜冏來擔任功曹。

說起這功曹姜冏,歷史上并不太有名,故而方紹也對這等小人物不太了解,當初之所以讓方紹能記住他,全憑他那令方紹竊笑不止的名字。如果方紹不是穿越了的話,他實難想象,這世上真人會取這樣“搞怪”的名字,放在后世的話,那當爹的一定是因為被戴了綠帽子,生下這野種,所以才會恨極之下起了這樣的名字來報復。

當然,方紹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姜冏此人,竟然就會是姜維的父親。

方綠當然知道姜維是個人才,打下隴西之后,也曾想過挖掘培養一下,不過當時算著姜維尚且年輕,如果這個時候挖出來,說不定好好一個苗子不小心給荒廢了也說不定,故而便想放幾年,等其年紀稍長,學有所成之時再起用不遲。

沒想到,今天在這天水衙門內,竟會碰上姜維自告奮勇。

方紹這時頓時起了興致,遂是笑道:“姜功曹言重了,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令郎既有高見,何不讓他說一說呢。”

方紹這般一說,姜冏便不好說什么了,只是回頭給兒子使眼色,生怕他說錯什么話。

“這位姜公子有何高見,但說無妨。”方紹表現得極為欣賞。

姜維信步出列,一身的泰然之色,淡淡道:“饑民們之所以不出城,怕的就是城門一關,無處可乞食而活。所以,想要引他們出城,就要從食物上面來下手。維以為,不若在四門之外,每隔一里設置一座賑濟點,再以郡兵把守,維持秩序,每一處賑濟點,每天都同一時間開伙。如此一來,四萬饑民便被引出城外越來越遠,而且人數也被分散開來,如此,自然也就不用擔心他們鬧出事來了。”

當諸人們都在想著怎么先把饑民驅趕出城,然后再施以賑濟時,姜維卻逆向思維,用賑濟的手段將饑民主動引出城去。這計策就是這么簡單,不過,卻并不是誰都能主動的轉過這個彎。

方紹聽聞姜維的計策之后,不禁大贊道:“姜公子此計甚妙啊,我以為可行,不知諸位意見如何。”

眾官吏也是一時恍悟,紛紛表示贊成。

于是,太守賴雄當天晚上便調動人手,按著姜維的計策,在四門之外逐次設下了二十幾個賑濟點。

待到天明之時,十幾座小營同時開伙,饑民們一聽到消息,忙不迭的便奔出了城外。他們先是搶著擠向第一座賑濟點,落在后面的人一聽說,一里之外還有一處,便放棄了在此爭搶,轉而奔向下一座。如此一來,四萬多的饑民,便被輕易的分散到去了二十幾個賑濟點,每一處實施的饑民不過千把號人,一場迫在眉睫的饑民暴動,便是輕易的被化解。

身在城頭,望著城外裊裊炊煙,還有那情緒漸穩的饑民,方紹與天水諸吏不禁是長松了一口氣。

這時,方紹心中忽有了一個念頭,遂向姜冏笑道:“姜功曹,令郎確是難得一見的少年奇才,我此番出使東吳,身邊正缺一個得力的助手,故想征辟他同我一同出使,不知你這當父親的可介意嗎?”


上一章  |  三國之臥龍助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