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臥龍助理第二百八十章 關中!關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臥龍助理 >>三國之臥龍助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章 關中!關中!

第二百八十章 關中!關中!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謝王堂燕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謝王堂燕 | 三國之臥龍助理 
三國之臥龍助理


建安二十一年秋,曹操稱王,建魏王國,定國都于鄴,建百官,大封群臣。

消息傳開,天下震動。

十天之后,曹操魏王的消息抵達南鄭,南鄭內外同樣一片嘩然,有憤慨不平者,亦不乏心存震怖之輩。

當天,漢中王劉備緊急傳召諸葛亮等輩,緊急商議此事應對之策。

“曹操自立為王,其篡漢之心已路人皆知,天下人必為之憤慨。而今大王坐擁四州之地,士民歸附,將士用命,今秋又喜獲豐收,糧草充沛,此時不趁時起大軍取關中,還更待何時?”

會議一開始,諸葛亮便豪然而言,立時激起在場文武的雄心壯志。

劉備的表情亦是振奮起來,關中,那可是關中啊,當年漢高祖的奪取天下大業,就是從此開始,奪取關中,定都長安,不僅僅是奪取三秦形勝之地,更將獲得無法估計的巨大政治優勢。

早在當初奪取了隴西與涼州之時,劉備就有趁機東進之心,只是礙于糧草不濟,將士疲憊,所以才不得不暫抑雄心。

而今,新得兩州人心已定,所統之地,又逢幾十年難遇的大豐收,各處的糧倉盡皆爆滿。而逢此時,曹操又擅自稱王,激起中原人怨。

可以說,現下正是天時、地利與人和,盡皆傾向于自己,這個時候若不起兵奪關中,豈非錯過天賜之良機。

劉備也無多思索,當即拍案豪然道:“軍師所言極時,如今曹操篡漢之心已是昭昭,孤乃大漢皇叔,不起兵匡扶漢室,清除奸臣,豈對得起天下之望,對得起祖宗社稷。孤已決定,起兵徑取關中”

劉備決心一下,馬、黃忠等武將們立刻群起而請戰。

劉備見將軍們求戰心切,心里邊十分高興,卻又揮手笑道:“諸位虎將戰意高漲,甚好甚好,只是此戰關系重大,如何出兵,還當從長計議。軍師,你對此番進兵,有何良策?”

諸葛亮早就胸有成竹,信然道:“曹操雖然失去人心,但其實力尚強,此番起兵,從大戰略上來看,依然要采取從前的分解其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先,當以云長率荊州軍團北攻宛洛,威脅中原腹地,再約好東吳,出兵攻打壽春,有此兩路兵馬,必可牽制住曹操過半的兵力。而大王便可率益、雍、涼三州之兵進攻關中,以優勢之兵力,迅的定取三秦。”

諸葛亮這一套進攻方略,說得正是他的《隆中對》中北伐中原的大略,時值如今,可以說是幾乎是分毫不差的在按照當年計劃中的執行。而孔明在七八年前就定的這套大略,如今竟能如今準確實現,時人皆對諸葛亮如此神奇的預見能力而嘆服。

當然,唯有方紹知道,如果沒有自己這么多年來心翼翼的從旁保護,《隆中對》只能是一場空想。

聽罷諸葛亮的戰略分析,方紹心中不由得感慨了一陣,接著卻道:“荊州一路當然是無妨,只是東吳那一路,以吳侯的眼光,只怕未必能如約進兵,我看他多半又會采取觀望態度,坐看勝負之勢才會決定幫哪一邊。”

諸葛亮笑道:“東吳這一路,本來就沒指望太多,吳侯他進不進兵都無所謂,只要他能擺出一個進攻的姿態,為我們牽制住一部分曹軍便可以了。”

劉備點頭稱是:“這一趟看來又要勞動費文偉出使一場東吳了。大方略就這么定下吧,只是我主力進兵關中之戰,不知諸位還有何見解。”

此時,諸葛亮又道:“如今隴山以西皆為我得,那么,關中西面之險,莫過于陳倉,只要能擊破陳倉,則我漢中之兵,雍涼之兵,便可暢通無阻的進入關中平原。所以,亮以為,此番進兵的關鍵之處,就在于快的奪取陳倉。”

劉備深以為然,“既是如此,那就令翼德率雍涼軍團,從西面穿越隴山進攻陳倉,孤自率漢中之兵由出秦嶺,北攻陳倉,兩面夾擊,徑取陳倉。”

劉備的戰略,符合他穩扎穩打的作風,但方紹卻道:“陳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夏侯淵也是個厲害的角色,雖然我軍在兵力上可占優勢,可是如果夏侯淵據險不出的話,只怕短時間內攻下陳倉并非易事呀。”

方紹的判斷也是有根據的,曾經的歷史中,諸葛亮在二次北伐中,率十萬大軍攻打陳倉,而魏國守將郝昭,僅僅用幾千人就堅守了將近一月,使諸葛亮糧盡而返,陳倉之險由此可見一斑,如今把郝昭換成更牛叉的夏侯淵,方紹對劉備的攻堅能力并不太樂觀。

劉備面露了幾分憂色,撫須道:“中正說得不錯,夏侯淵乃曹操手下第一良將,切不可輕視。只是,若不強攻陳倉,又如何能打通深入關中平原的通道呢。”

方紹有無數的前人戰例可參考,他對此當然早就是胸有成竹,遂是走出班來,指著壁上所懸這地圖,高聲道:“大王請看,陳倉雖然險要難攻,但可惜的是,它并非我們進兵關中的唯一途徑,陳倉以東,尚有斜谷等三條谷道可通關中。大王再請看,出斜谷以西有一五丈原,此地南倚秦嶺,北臨渭水,東西兩側又是河水沖刷出來的濕地,地形同樣是易守難攻。而其對岸不遠,又有北原城,與五丈原隔渭水相對,我們如果能出其不意占據這兩地,便等于阻斷了渭水河道,斷絕了陳倉通往長安的糧道。如此一來,陳倉豈不是可以不戰而下嗎。”

不戰而屈人之兵,向來是方紹所追求的用兵最高境界。

方紹的這一番謀劃,顯然是將劉備帶入了一個更寬闊的思野當中,就算是諸葛亮亦是面帶著驚訝的神色,一干文武圍聚在地圖跟前,細細的參研了許多。

然后,諸葛亮興奮的說道:“大王,中正的這條計策甚至妙啊,依亮之見完全可行。大王可自率主力出故道攻打陳倉,再令一良將以佯攻的名義出斜谷,出其不意的搶占五丈原與北原,據斷渭水,再假做出東攻武功,徑取長安的姿態,則陳倉之曹軍必然堅守不住多久。”

劉備的神色雖然也振奮,但卻不如諸葛亮那般樂觀,卻道:“中正此計雖妙,不過卻也有缺陷。諸位請看,五丈原之地雖然險峻易守,但對岸的北原城卻地勢平坦,只怕難以據守,而若守不住北原,單據五丈原也無法阻絕渭水呀。”

這時,方紹突然間又有了一個更大膽的想法,欲言之時卻又止住,因為他意識到,這個計劃是要冒著極大的風險。

劉備洞察力極強,方紹表情的變化,自瞞不過他的眼睛,于是他忙問道:“中正,你可是還有什么良策未道來,不妨直說吧。”

“既然如此,那紹就直說了,不過這條計策卻是相當有風險,紹也只是有一個大膽的構想而已,究竟是否會實施,還得大王做主。”

方紹先將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勉得到時候失敗了,自己要遭受指責。

劉備笑道:“中正但說無妨。”

方紹這才道:“如今曹操能動用的兵力不過四十萬,除卻留守北方以及鎮守許洛等地的兵力外,戰爭爆之后,能夠調動的兵力最多三十萬。保守估計,在壽春一線,東吳至少能拖住七萬左右的曹軍,而在南陽方向,關將軍的進攻,所牽制的曹軍應該不少于十一二萬。而關中留守的夏侯淵所部,有兵接近七萬,這樣算來,曹操能夠用于支援各線的后備軍,最多不過六萬。這六萬的后備兵馬,應當是部署于許洛等中原腹地,以便隨時策應東西各線的不時之需。”

方紹并沒有直接道出他的計策,而是先鋪墊了一大通的大前提。

劉備點頭表示贊同。

方紹接著又道:“如果我軍對關中動進攻,那么,以夏侯淵的之才,必然會令張郃守陳倉,阻止我軍從漢中的進攻,令徐晃守汧縣,阻擋西面翼德將軍的進攻,這兩路的兵力,至少要達到四萬人以上,而他自己則會率兩萬左右的人馬坐鎮長安。此時,如果我們搶占五丈原與北原,夏侯淵為保西線兩路人馬的糧道,必然會率長安之軍來搶奪北原。而這個時候,留長安的敵軍,估計不會過五千人。”

方紹言及于此時,諸葛亮猛然間眼眸一亮,脫口道:“中正,你的計策,莫非是想趁著夏侯淵分兵救陳倉之時,令東三郡之后趁機兵出子午谷,突襲長安不成?”

方紹神色一動,卻沒想到諸葛亮竟能揣測到自己的計策,沒錯,他確實是想令魏延率軍奇襲子午谷。

先前他之所以反對魏延的計策,那是因為當時隴西和涼州尚未平定,漢軍在秦嶺以北沒有立足之地,即使奇襲成功,兵出秦嶺的漢軍主力,也沒有迅掃清隴西,吞并整個關中的能力。

而現下的境況則是全然不同,所以,方紹才大膽的提出了這奇襲子午谷計劃。

諸葛亮一言猜中,只令在場諸人都為之一驚,而方紹卻是從容的笑道:“軍師你只猜對了一半,我是想令魏文長兵出子午谷不錯,不過卻不是奇襲長安,而是奇襲潼關。”


上一章  |  三國之臥龍助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