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第三百八十一章 殿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學士 >>大學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一章 殿試

第三百八十一章 殿試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衣山盡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衣山盡 | 大學士 
沂謂下層,大概指的就是十林風向,指得就是明朝讀書順州不什的節操和做人做事的原則吧。

孫淡之所以在考場抄了那么詩詞在墻壁上,也想得是創造一樁雅話,為自己獲取名聲。

可以想象,這本集子一旦刊行發售,又會為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好處。

不過,一切都還得等殿試結束,只要能中一甲,又有這些詩詞配合,這才是一舉成名天下知了。

從趙尚書那里告辭,孫淡也不想到處亂逛,索性回家休息。該死,的殿試同皇帝的早朝一樣,乃是卯時開考。不早點睡,明天可要糟糕。

殿試就一題,只考一天,可沒有時間給孫淡在考場睡覺。

于是,晚上洗了個澡,吃了東西,孫淡就早地睡了。

等到大概是三點鐘的模樣,枝娘將孫淡叫了起來,說早飯已經準備好了,吃過飯之后就可以乘馬車去皇宮。

技娘的眼睛紅紅的,顯是一夜沒睡。

孫淡看得心疼,一邊喝著粥,一邊埋怨:,“枝娘,你也是有身孕的人了,怎么不知道將息身體。”

枝娘:“我這不是怕你錯過了時辰嗎?。

孫淡苦笑:“這才不過是一場考試,若殿試這一關過了,我肯定會去翰林院上班。以后每天都會起這么早,已經不像是在房山時那樣,想什么時候起來就什么時候起來,也沒人管。難道你以后也每天不睡覺?”

枝娘有些吃的:“那淡郎你中狀元之后還是回房山好了,那個什么院子也別去了

孫淡失笑:”官身不由人,國家制度如此,可不是我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的

他將粥碗放下:“不吃了,枝娘,為夫這就去了

“怎么吃這么點,等下若餓了怎么辦?。枝娘忙說。

“這考試之前不能吃太飽,尤其是我這個人吧,若吃得太飽,腦子就不管用孫淡解釋說:“還有。少吃一點也可以節約節約

枝娘笑了起來:”節約也沒節約在這上面

孫淡哈哈大笑,舉步出了屋。

院子中,汀蘭已經帶著一群丫鬟小子等在那里,見孫淡出來,同時道:“預祝大老爺馬到成功,蟾宮折桂

對于皇宮,孫淡可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只片刻就轉到了午門,在廣場上,已經有好幾百號考生等在那里,都是一臉的肅然,也沒人說話。

可看得出來,眾人都是面帶喜氣,神情都很放松。

能夠走到這里來的人,可都是精英,都已經過了會試那一關,做了貢士,就可以實投官,等待國家分配工作了。這其中,就算成績最差的一個,也能攤上一個知縣當當。

當然,對自己有嚴格要求,想在仕途上更進一步的人也憋足了盡想在殿試中寫出好文章,打動天心,將來也好擠進翰林院去。這些人都是一臉鄭重,眉宇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激揚。

當然,這其中只要張現看起來氣色灰敗,潁廢得像是換了一個人。

老張好象還沒有洗澡換衣服小身上臟得可以。胡子和頭發中有不是地方都是白著,面上也滿是皺紋。

孫淡走過去剛喊了一聲:“張年兄。”就被張媳身上那股體臭熏得幾乎窒息。

他屏著呼吸,裝出一副平靜的表情:“張兄,可巧碰到你了。干脆我們作一路進去吧

張媳苦澀地搖了搖頭:“靜遠果然是一語成筏,張媳這次考試成績是不成的了,我看了下名次,只怕會排到二甲七十名以后,翰林院是別想了

孫淡安慰他道:”張年兄休要顧喪,如今你再怎么說也是個賜進士,一個知縣是跑不了的。一你的才華,將來在地方上歷練十幾年,未必不能做個督撫

“知縣,只怕連個知縣也做不成了。”張媳苦笑,他因為考得不好,先前好怪孫淡在考場上騷擾自己,影響了自己的發揮。可畢竟是讀了這么多年圣賢書的人,無日不三省其身。仔細一想,自己之所以會受孫淡的影響,歸根結底還是修養不夠,胸懷不夠。若心胸坦蕩,內有浩然之氣,自然是八風吹不動。怪只能怪自己,怨天尤人不是君子所為。

張瑰一直同黃錦不對付。本來,做為張貴妃一系的智囊,張媳在那群人中的待遇也算是不錯。可昨日放榜之后,黃錦見張媳排名靠后,立即就是一通冷言冷語。并撤走了侍侯張媳的兩個下人,并斷了他這個月的供給。

張媳家本是大富只家,也不缺之兩個用人和幾兩銀子,可黃錦如此作為讓他心中發冷。

自己好歹也是中了的,雖然成績不好。可怎么說也是進士,賜進士是進士,同進士也是進士啊。相比之下,那平秋里更是名落孫山。這輩子根本就沒有什么大作為了。可怪就怪,人家待遇一切如舊,聽說張妃還給他尋了個好差使,不日就可以去上任了。

厚此薄彼,張媳一口氣頓時接不上來,算是徹底同張妃一系撕破了臉。

可如今的事情卻有些麻煩,在外人看來,他張媳是黃錦的八”卓來授官的時候,諸如知縣讀樣的實職他是想都別愧,入宮們一向鄙夷閹黨,可想而知,張媳肯定會被派到一個清水衙門呆到老死。

一想到這里,張媳就覺得十分頹喪,對這次殿試也沒任何期待,不過是走一個小過場而已。

以他現在的精神狀態而言,殿試也別想考出好成績了。

孫淡聽張媳解釋完這一切,心中一動:如此也好,只需到時候給張媳一點好處,這家伙自然就會加入我方陣營。總的來說,張媳是一個熱切功名之人,到時候可從這方面著手。反正對外他是黃錦的人,將來大禮議一起。壞得卻是他黃錦的名聲,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啊!

當然,現在還不是時候。

孫淡正要隨口艾慰他幾句,這個時候。午門兩面側門緩緩而沉重地推開了,幾個太監跑出來,大聲喊:“各參加殿試的貢士們,魚貫入場了。”所有的考生同時振作起精神小開始排隊進皇宮。

殿試的考場設在保和殿,離這里有點距離,應試的貢士中有不少年紀大不說,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這一路走去,直走得氣喘吁吁。

北京清晨的天還有點涼,很多人身上都有騰騰白氣升起。

保和殿外,也有不是太監和侍衛等在那里,另考生去尋他們的座位。

說來也怪,在大殿的漢白玉欄桿旁邊孫淡卻發現了畢云這個老熟人。

因為有考試制度在那里擺在,孫淡也不好同他說話,頭一點算是打了個招呼,正要進殿。那畢云卻緩緩開口:”孫淡。”一副例行公事的模樣。

孫淡知道畢云肯定有事要講,也不生氣:“考生孫淡在此,還請公公發話

他們二人這一說話,前后考生都停了下來,一臉仰慕地看著孫淡。孫淡以前的名聲只限于京城山東一地,如今他中了會元,已算是天下聞名了。

畢云輕輕道:,“有旨,房山知縣孫淡必須在一個時辰之內將考題答完,然后在保和偏殿侯旨。”

“是孫淡忙應了一聲,心中卻是奇怪,皇帝讓自己在一個時辰內把考題答完,并有旨意下來,難道宮中又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聽到畢云頒下的圣旨,剛才還在看熱鬧的考生都是大吃一驚,他們原本以為孫淡同他們一樣,以前也不過是舉人身份,就算去做官,最多也不過當個縣承,卻不想竟然是實授的知縣,這人難道有過人之處。

難道他能中了頭名會元。

不過,殿試事關重大,一般考生拿到題目都是珍而重之,反復琢磨,不花上半天工夫也不肯輕易下筆。讓孫淡一個時辰交卷,還真是為難人啊!

看樣子,這個新科會元這次要糟。

孫淡卻不以為然,說起來,殿試的考題對他來說真的很簡單。不過是一道策問,題長不過兩三百字,最多不許超過一千。要讓他寫這種東西,可謂舉手就來,須臾寫畢。

而嘉靖皇帝對孫淡的才華也是非常信任的,并不覺得一個時辰的時間不夠用。

孫淡正想著怎么提前交卷呢。怕就怕引起考官的不快,讓他們覺得自己狂妄,惡意壓自己的分數。如今,有皇帝的圣旨在,自然是最好不過,可以名正言順地提前出場了。

想到這里,他心中歡喜,道了一聲:“是,孫淡謹遵圣命

進得殿中,孫淡找到自己座位,就發現今科殿試的幾個副主考都已經來了。會試時的幾個考官在會試結束之后自從卸職,如今殿試的主考官自然又當今天子擔任,三個副主考則是內閣三大輔臣楊廷和、蔣冕和毛紀,主要閱卷工作就由這三人來做。另外,三人旁邊則是五個三品以上的大員,都是飽學之士。加上楊首輔三人,這八人則是這一科的讀卷官。

剩余的十幾個禮部的官員則負責其他雜務。

過了一會久違的嘉靖皇帝也來了。

自然是三呼萬歲。

又是一通忙亂,接下來的程序就是,點名、散卷、贊拜、行禮

最后,才開始發策論題目,折騰了將近一個時辰,殿試總算開始了。

今科殿試的題目對有些考生來說有點難度,而且頗有針對性。

主要是說,當今大明朝財政困難,官員數目眾多而且腐敗,讓考生說一說如何整頓吏治,如何增加中央財政收入。

回想起昨天去拜訪座師時趙尚書所說過的話,孫淡不覺點了點頭:這個老趙還真是精明,果然說中了。

如果沒猜錯,這個題目應該是楊廷和與皇帝一同搞出來的。

皇帝想的是如何減少國家財政開支,而楊廷和則認為大明朝的公務員實在太多,需要罷休一批,精簡精簡機構。

于是,二人一拍即合,索性拋出這道題目來,讓考生自由發揮。

只不過,皇帝的心思是要改革,卻不想砸文官們的飯碗,動搖自己的統治。而老楊則想的是如何讓吃官飯的人數少一點,再少一點,皇帝的那點心思,他是最明白不過。既然皇帝你不想當脆就讓考生來捅破泣層窗戶紙“可惜,孫淡已經將皇帝的心思揣摩個透,怎么可以依著楊首輔的意思去寫,自己給自己過不去呢?

不過,若不按照楊廷和的心意來寫,只怕得分也不會太高。

這就讓人為難了。

孫淡心中躊躇,一時竟無法動筆。

同孫淡一樣,殿中其他考生也沒人動筆,他們還不知道這道題目的厲害之處,都提著筆冥思苦想著開始打腹稿。

如果沒猜錯,這些人的答案應該有不少花樣。

比如整頓吏治一項,有的人會說,整頓吏治的法子是加強刑罰,從太祖時的老路;有的人則認為已經加強教化;或者有人會回答說,設置監督部門。

至于如何增加中央財政收入,答案也多。比如開源節流,至于如何開源節流,卻不好說;比如增加賦稅;還有人會回答說,開辟新的稅種。

這樣的回答固然有一定道理小可卻離皇蘋或者楊廷和希望聽到的聲音有一段距離。

孫淡一心要拿個高分,中一個狀元給世人看看,自然不可能同其他考生一樣人云亦云。

可要按照皇帝的意思寫吧,在卷子上大談稅改,楊首輔那里可不好過關。楊閣老非常激進,只恨不得先將天下的官員先砍去一半再說,對稅改卻不甚上心,覺得這事推廣起來有難度,見效也晚,沒人意義。實際上,張居正后來的改革也是在實行了十多年之后才算走上了正規,其間還采用了許多非常規手段。老楊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不可能看不出這一點,對新稅改也興趣缺缺。

可若依著楊廷和的意思寫吧,又要得罪皇帝。

這事情還真有些難辦。

時間還早,天還黑著,大殿里掌著燭,照得通明。

剛開始的時候,皇帝還坐在須彌座上笑吟吟地看著殿中各位貢士,一臉的興奮。這畢竟是少年天子主持的第一次國家大典,到處都透著新鮮感。

而且,在座的這些考生將來可都是他的天子門生,是自己在位以來所選拔的第一批人才。

他有一種掌握他人前途命運的快感。

確實如先前畢云所說的。他有要事找孫淡,這才讓畢竟去傳旨讓孫淡一個時辰之內交卷。

可看現在孫淡一副苦苦思索的模樣,久久也沒動筆,皇帝卻有些著急。

他也顧不得其他,從椅子上站起來,端著一只蠟燭走到孫淡案前,將蠟燭放在他的桌子上。

孫淡沒想到皇帝竟然親自走過來給自己掌燈,心中有些驚訝,也知道皇帝是在催促自己。他心中卻有些惱火:慌什么,慌什么,再慌也得等我把題答完啊。這次殿試可關系到孫淡能不能進一甲前三名。這可是老子的前程。你這個皇帝這么急,估計也有要事,可你也不能這么自私啊。

皇帝溫和地小聲問孫淡:“可是看不太清楚,來來來,聯親自為你秉燭。”

不過,皇帝此舉還是讓所有的考生都驚住了,大家都將目光落到皇帝身上,然后同時驚慌地低下頭去,眼睛突然有些濕潤,并為皇帝如此重視人才重視科舉而感動。

已經有人的眼淚連串地落到紙上,肩膀不住聳動。

受到這個氣場的影響,孫淡也不得不裝出一副感動的模樣,將嗓子里的一口痰提起來,涌到喉頭上,低聲道:“陛下

看孫淡一副感激涕淋模樣,皇帝心中也是好笑:這個孫淡乃是自己奪嫡時的首席智囊,本就是個名士派頭,一副以天下為己任的樣子,最是傲氣。他那心胸間只有計算,只有琢磨,若說要感動,那可是謀士所應有的東西。偏偏這家伙還裝成這模樣,還真是讓人無語啊。

皇帝鼻子里用只有二人才能聽到聲音哼了一聲,也不離開,就那么守在孫淡身邊。

顯然,他所遇到的那事卻是十分要緊,否則也不可能這么著急讓孫淡快點答題。

孫淡無奈,只得提起筆來。心想,楊閣老要減員增效,皇帝要立即改革,以便在短時間內摟一大筆錢。我孫淡無論如何回答,都合不了他們的心思。索性寫別的,老子不同你們玩了。

你們出的題目不是要整頓吏治嗎,好我就給你們一條思路。

于是,孫淡立即寫了起來。

皇帝只看了兩句,眼睛突然大亮,不覺捏緊了拳頭。孫淡這篇文章的大意是:要整頓吏治就得提高官員的收入,以高薪養廉。我大明朝官員的俸祿自太祖以來好象就沒什么增加,而官員們的開支卻日益浩大。于是,朝廷只能默許官員們另外想辦法湊錢,這就產生了腐敗的土壤。只要國家給官員們發養廉銀子,官員們就自然廉潔起來了。

當然,國家是沒那么多錢來養廉的,這得另外想辦法。

我的辦法就是:實行貨幣稅制,一概賦稅以白銀結算,白銀的火耗歸官員所有用做日常


上一章  |  大學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