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個風景麗的地方,那里有個虎丘寶塔。塔下有個深水池,池畔山石疊嶂,飛泉流瀑,池內流水不斷,幽深莫測。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劍池”風景點,許多聽說或到過虎丘劍池的人,也許都知道劍池是個美妙的地方,但卻恐怕最少有人知道,它還是個像謎一樣神秘的地方呢!
傳說劍池不是天然造化之物,而是靠人工斧鑿而成。劍池水中有著春秋末期吳王闔閭的許多寶劍,劍池下面埋葬著吳王闔閭的尸體和珍寶。當時,秦始皇稱帝后為了找到吳王闔閭的墓穴,挖出他陪葬的許多珍寶和寶劍,于是調兵遣將,從咸陽不遠千里到達虎丘山下安營扎寨。他們四處打聽,八方開掘,可是折騰了好久卻一無所得。楚漢相爭時,楚霸王不知人哪里聽到了的傳說,也對它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帶人來到劍池,興師動眾,大肆開掘,結果,和秦始皇的遭遇一樣,連吳王闔閭的刀劍蹤影也沒有看到,更不要說吳王闔閭的墓穴了。三國朝代,東吳孫權也夢想能找到吳王闔閭的墓穴,他親自帶領兵馬來到虎丘劍池開挖,但仍是毫無所獲,晉代大司徒王旬和他的弟弟司空王珉為了尋找到傳說中埋在劍池下面的寶藏,竟把自己的館舍建到了虎丘,但是等待著他們的還是失望。
劍池到底是天然而成還是由人工斧鑿而成?這里是不是真的埋有吳王闔閭的尸身?在一系列尋寶失敗之后,人們不禁對劍池產生了種種疑問。
為著搞清劍池的真實情況,宋代大名士朱長文曾經到虎丘進行實地考察。他在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后斷言,古代的傳說純是無稽之談,劍池根本沒什么神秘可言。秦皇楚霸等之所以屢次尋寶失敗,那是因為他們誤聽傳說受騙上當。劍池不過是古代人在這里鑄造寶劍時淬火的地方。宋代大詩人王禹偁在虎丘劍池轉了幾次后,也得出相同結論,聲稱劍池完全是天造地設的,它是大自然的產物,根本不是人力造就的。秦始皇等在那里尋寶,純粹是受了虛妄荒誕的傳說的愚弄。
劍池果真像朱長文和王禹偁所說那樣嗎?
在當時和明、清等各代,許多人對此都持懷疑,自宋代以來,許多不同意朱長文、王禹偁看法的人,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寶貴資料。其中,有一位不太有名的古人,在一本叫作《山志的書中,記下了這樣的一件事:公元1512年,蘇州劍池忽然水干見底,當時,人們奇異地看見一面池壁上有扇緊關著的石扉。有的游人的好奇心的驅使下,竟然大著膽子下到池里去探訪。在劍池的石壁上,人們看見了明代宰相王鏊(áo)等人留下的題記……。這段記載盡管很簡單,但它無疑地向人們表明,以前埋葬著吳王闔閭和大量珍寶的傳說,并非完全是無中生有,而很可能就是事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許多專家學者受蘇州市政府的邀請,先后到虎丘進行了考察和研究。在長期深入細致的考察研究基礎上,許多專家學者推翻了宋代朱長文、王禹偁等人的結論。他們充滿自信地認為,虎丘劍池絕不是天然造物,肯定是人工所建,只是它造得精妙,達到了巧奪天工的地步罷了。他們推斷劍池建造的經過可能是這樣的:虎丘原是吳王闔閭和他兒子夫差的王宮。闔閭生前認真地研究了古代皇家建造陵墓的規律,細致地勘測了劍池一帶的地理條件。他了解到古代皇家建造陵墓,一般是第一要規律宏大,第二要精巧和隱蔽。而劍池地勢險要,依山近水,終年流水不斷,很合乎古代營造王陵的規矩,因此就決定在此建造自己的陵墓。吳王闔閭是春秋末年的五大霸主之一,他為了防止在自己死后有人來盜尸和挖寶,在生前就用心選擇營造陵墓的場所,這也是很自然的事,后來,闔閭駕崩了,他的兒子夫差,就遵從他的遺囑,按照古代營造王陵的規矩辦理,經過精心施工,把闔閭的遺體葬在了劍池下面,并把他生前喜愛的寶劍和珍寶用來陪葬。
許多科學家的推斷,看起來有根有據,合情合理。但要想最后弄清虎丘劍池的真面貌,那還需要實地掘它來證明。
1955年,在許多科學家的倡導下,蘇州市政府下決心組織力量對劍池進行疏浚開掘,希望用開掘結果來進一步驗證許多科學家的判斷。疏浚開掘劍池,第一步是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把劍池里的水抽干。幾天后,劍池的水終于被排完了。人們在清除污泥后,清楚地看到了劍池塘全貌。池的面積不大,池深約5米,池的底部很平坦,它的東西兩面石壁自下至上都很平直,劍池東面石壁上砌著兩塊經過雕刻的石板,石板上赫然寫著王鏊、唐伯虎等明代名人的手跡。內容與古人在《山志一書中的記載相符。科學工作者們初戰告捷。他們的這些發現,以十分確鑿的證據證明劍池是由人工開山劈石千百萬,古代宋長文、王禹偁等人斷言劍池是由天然而成,那是缺乏事根據的。從而使新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對自己原先有關劍池的推斷,更加深信不疑。
疏浚開掘的第二步,是查清劍池的地下奧秘,尋找吳王闔閭墓穴。在抽干劍池積水后的一天中午,幾位科學工作者正在劍池內加班加點地清除著池底的污泥。突然,有一個人在池底巖石中間意外地發現了一個三角形洞穴。當時,其他的人都紛紛放下手中的工作奔過來看。有人當場來個長竹竿插入洞中試探,結果發現洞穴進行探查,以此為突破口來查清胚池地下的真實情況。于是,幾天后,幾個人小心翼翼地把洞穴擴展開,用木板鋪設在地上,持著手電筒,踩著木板鋪成的路,一個接一個地鉆進了洞內。地下洞穴的通道陰森潮濕,長約10來米。人在里面穿行,舉手便可以摸到洞頂。人們靠著手電筒的光亮,走過了那側面狹長的通道后,來到了洞的盡頭。洞盡頭比剛進洞進的通道要寬敞些。人們一進到比較寬敞的洞盡頭時,迎面碰到了三塊矗立著的長方形石板,每塊石板都是近1米高、約1米寬。大家猜測,這三塊石板可能就是吳王闔閭陵墓的門,在石板后面可能就安放著吳王闔閭的遺體和珍寶。對于這一發現,大家都異常高興。
可是,幾天后,正當部分科學考察工作者準備著手搬開三塊長方形石板時,突然接到了停止開掘墓穴的通知。通知中說明如果當真要打開深藏在劍池底下的那個墓穴,那建筑在劍池邊上的虎丘寶塔就可能毀于一旦,整個虎丘風景區也將隨之化為烏有。這樣損失就太大了。科學考察工作者們不得不承認通知說得有道理,最后只得如此罷休。
由于劍池底下的洞穴最終沒有徹度開掘,從那以后這些年,也再沒有人去進行探索。所以,直到今天,蘇州虎丘劍池下面是不是真正埋有吳王闔閭的尸骨和珍寶,仍然是個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