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寶葫蘆第四百零二章 藥王非妖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黑寶葫蘆 >>黑寶葫蘆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零二章 藥王非妖王

第四百零二章 藥王非妖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悲痛麼名  分類: 都市 | 鄉土 | 悲痛麼名 | 黑寶葫蘆 
黑寶葫蘆


有一天,東海龍王的三太子,變化成一條小白蛇,跑出海面去游玩,不幸落在了沙灘上。被一群牧童看見,用鞭棍亂打,眼看就要喪命。正在危急的時刻,孫思邈采藥經過這里,勸阻了這群牧童,急忙把小白蛇托到籠子里,走到岸邊放到海水中去。

三太子得救了,慌忙跑進水晶宮,對老龍王哭訴道:“我今天去海邊游玩,在沙灘遭到一群牧童的鞭棍亂打,險些喪了性命。多虧一位先生路過此地,方將我救下來,要不然我就死在外邊了”老龍王聽了三太子哭訴后,決心要報答孫思邈搭救太子的恩情,便命令夜叉出海,去請孫思邈進水晶宮來。

夜叉出海來到岸上,找到孫思邈后,講明了來意,叫他閉上眼睛,把他背到水晶宮去見老龍王。老龍王見孫思邈到來,急忙上前迎接。十分感激地說:“孫先生今日救得太子一命,恩情甚重,我要報答你的恩情,特送你夜明寶珠一顆,你可獻朝廷,為你加宮賜職,再不要辛苦采藥了。”

孫思邈謝絕道:“叫朝廷為我加官賜職,不能采藥給黎民百姓治病,這違背了我的誓愿,是萬萬做不得的”老龍王繼續說道:“你不要夜明寶珠,那么金銀財寶,盡你舀吧”

“我不要寶珠,豈用金銀”

“既然你寶珠、金銀都不要,那么我經常吃的珍饈百味,保你與天齊笀,你就留在這里與我一同享受天福吧”

孫思邈道:“我有老母在堂,又要立誓為黎民百姓舍藥治病,在這里享受天福,我的志愿就不能實現了”

“你寶珠、金銀都不要,叫你留下享受天福也不愿意,那么叫我如何報答你的恩情呢”

三太子在一旁,見孫思邈什么都不要,立誓舍藥治病,便想起水晶宮里珍藏的一套《海上仙方》,便向父王建議道:“孫先生金銀珠寶不要,天福不愿享受,如果將《海上仙方》送給他,叫他依方為人治病,他一定很高興的”

老龍王道:“《海上仙方》乃是我們龍宮珍藏的一個秘方,欲皇大帝不許隨意妄傳。今日為了報答你救太子之恩,只好違禁贈送給你,你可回到人間去救死扶傷,實現你的誓愿吧”

孫思邈得到了老龍王贈送的《海上仙方》,真是喜出望外,便辭謝了老龍王和三太子,出海而去。后來,他用這部《海上仙方》治愈了不少人的疾病。他在撰寫《千金方》時,又將這些秘方加寫進去,在醫療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現在,耀州藥王山藥王廟內還有一通《海上仙方》碑石,上邊刻著一百二十多個常見病的單方、秘方,據說就是孫思邈因救龍王三太子從龍宮得來的秘方和單方。

有一天清早,孫思邈要到遠處的一個村子去出診。當他從村口經過的時候,忽然看見路上有一滴一滴的鮮紅血點,斷斷續續的一路滴去。他邊走邊說:“是誰一清早受了傷,血流得這么嚴重廣這時,從前邊走來一個老頭子,孫思邈急忙問道:“老伯,你看地上,這是誰受了傷,血怎么流成這個樣子”

“我剛從前邊過來,看見幾個人抬著用幾塊木板簡單釘成的棺材,去埋死人,那個棺材縫里不斷向外滴血點,這路上的血滴,肯定就是從那個棺材里的死人身上流出來的。”

孫思邈一聽老頭說是從棺材里死人身上流出來的血,不由得認真思考起來。他想:人死了,血為什么還是這樣的鮮紅根據他自己多年來行醫的經驗判斷,這個人可能還沒有死。救人之心驅使著他,使他不能再猶豫了,他便立即加大了步伐,急急忙忙地向前趕去。

孫思邈上氣不接下氣地走了一里多路,來到了墓地。這時候,埋人的人群已經挖好了墓坑,正在把棺材往墓坑里放。他大聲喊道:“停一下,停一下棺材里邊裝的是什么人是怎么死的死過多長時間啦”

墓坑旁邊站立著一個十分悲痛的青年農民,他見有人來問死人的情況,便毫不在意地說:“這死者是我的女人,她前半夜生孩子,頭一胎遇到難產,到后半夜就死了,孩子也沒有生下來,你還問她做啥哩”

“我從棺材縫里滴到大路上的鮮血來看,顯然不象死人的血,你叫大家把棺材放在地邊,讓我打開棺蓋看看,或許她還有點氣,能夠搶救過來呢尸孫思邈向青年農民敘說著自己的看法。

人已死過多半夜了,怎么還能救活呢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話,還是把棺材放進墓坑里,并立即動手舀锨準備向坑內填土了。在這搶救人命的緊急時刻,孫思邈再三向那位青年農民和其他人陳述自己的看法和道理,說服大家最好試一試。大家這才住了手,抱著看稀奇的態度讓他試試看。

在墓坑里撬開了棺蓋,孫思邈跳下去一看,只見里面那位青年fù女約二十多歲,臉色就象黃裱一樣,沒有一點血色,面容十分痛苦可怕。孫思邈急忙伸手去摸她的脈搏,果然不出他的判斷,青年fù女的脈搏還在微弱地跳動著。孫思邈很快從藥包里取出了幾苗銀針,在她的身上選好穴位,急忙進行針灸。后又取出了一些藥末,給她灌進嘴里。這時,大家都站在墓坑上邊,用懷疑的眼光,靜靜地看著,等待著。

大約有吸一鍋煙的工夫,只見那位青年fù女身子動彈了幾下,就生下一個嬰兒。在嬰兒的啼哭聲中,產fù也慢慢地睜開了眼睛,蘇醒過來了。這時,大家才松了一口氣,無不驚奇,都稱贊孫思邈真是神醫下凡,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產fù的丈夫看見妻子不但活過來,又安全地生下了嬰兒,很快由悲變喜,緊緊拉著孫思邈的手,好半天才說道:“你救了我一家人的命啊,這恩情叫我怎樣報答呀”孫思邈微笑著說:“不必謝我了,趕快把產fù送回家去好好調養,過幾天我再來給她看看。”說畢便辭別了大家,給別村的一位危急病人診治去了。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位愛妃懷孕十多個月了,不但不能分娩,并且得了重病,雖經宮廷太醫的精心診治,病情仍然不見好轉。

一天,唐太宗對徐茂公說:“愛卿可知哪里還有名醫能治好娘娘的病”徐茂公說:“臣聞京兆華原(今陜西省耀州區)有一名醫叫孫思邈,疑難雜癥一經他手,即可妙手回chūn。”太宗聽后說:“既有這樣的名醫,卿可派人速請他進宮,為娘娘除患,為朕解憂。”徐茂公遵照太宗的吩咐,即派人火速去請孫思邈。

孫思邈被召進宮中,唐太宗急忙讓他給娘娘治病。由于受封建禮教“男女授受不親”的限制,孫思邈難得直接望、聞、問、切。于是,他根據太宗和宮女們對娘娘病情的敘說,讓宮女將一條絲線系在娘娘的右手中指上,隔著羅帳,捏著這條線為娘娘“切脈”。根據絲線的抖動,片刻功夫,孫思邈即對娘娘的疾病作出了診斷。

然后,他向太宗稟告說:“娘娘遲遲不娩,只需在中指上微刺一針即可,再吃幾副湯藥,娘娘的玉體就能康復。”

唐太宗欣然同意為娘娘施針,宮女們遵從孫思邈的吩咐,便將娘娘的左手扶出帳外。孫思邈手持銀針,在娘娘的中指上迅速刺撥。針后不久,娘娘果真順利分娩了。隨后,孫思邈又為娘娘開了藥方。娘娘服藥后,精神日漸好轉。不多日,居然能下床走動了。

娘娘病愈康復,太宗龍顏大悅。一日,群臣朝賀,太宗將孫思邈宣上金殿,命他執掌太醫院。但是,孫思邈立志為民治病,不愿在朝做官,對太宗的任命婉言謝絕。太宗不好強留,又賞他黃金千兩,綢緞百匹,金牌一面。臨別時,太宗親率文武百官,依依不舍地將孫思邈送出京城。

孫思邈被唐太宗封為“藥王”之后,穿戴著王袍王冠,辭別了唐太宗和文武百官,出了京城,揚鞭走馬向東而去。誰料開國元勛尉遲敬德對此事不服。敬德暗想:我多年來南征北戰,東蕩西殺,受盡千辛萬苦,拼著性命幫著唐王奪來這萬里江山,結果只封了個國公。你孫思邈進宮出宮只有幾次,不過偶然治好了娘娘的病,竟然得到這么大的榮譽。我主太宗辦事實在太不公道。敬德越想越生氣,就決定要將孫思邈的王袍、王冠奪回。他披甲上馬,帶領了幾騎鐵甲兵,神不知鬼不覺地追趕孫思邈去了。

孫思邈當時在金殿上從敬德的神色就看出了他不服自己被封為“藥王”,他出了長安城以后,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他想,敬德性情直爽,他既然對此事不服,多半要來追趕鬧事。我本來不慕名位,現在要去采藥治病,何不將王袍、王冠脫下,一來避免與敬德發生矛盾,二來到群眾中去看病也會更方便。這時,他已來到灞橋橋頭,便下馬到柳蔭之下休息,卸去了王冠,脫去了王袍,仍舊穿戴著他平常穿戴的粗布衣帽。

果然不出所料,當他正在柳蔭下與徒弟休息時,只見大路西頭塵土飛揚,幾騎鐵甲兵向灞橋奔馳而來,為首的正是尉遲敬德。只見他手執鋼鞭,怒發沖冠。當他看見孫思邈以后,望了望孫思邈的穿戴,卻不由自主地一怔,立即勒住了馬,站在那里不走了。

他自言自語地說:“奇怪我明明看見他頭戴‘沖天冠’。身穿‘赫黃袍’,下殿而去,怎么他現在仍然是山野醫生的打扮想他必定早就猜想到我的行動,脫去了王袍,卸去了王冠。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再找他尋事呢

正當敬德與隨從勒轉馬頭之際,孫思邈卻忙起身趕到敬德面前說道:“我早就望見國公了,請國公下馬稍停。”他又看了看敬德的鎧甲,問道:“請問國公全身披掛,不知又要到哪路征剿?”

敬德被他這樣一問,不覺又是一怔,但又立即鎮定下來。他下了馬,走到孫思邈跟前說:

“我是專門前來追趕先生,心想討要一些靈丹妙藥的。”

孫思邈知道他是用這話遮掩,不覺哈哈大笑,緊接著又問道:“國公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并未患病,不知討要靈丹妙藥何用”

“孫先生乃是神醫下凡,藥力奇效,能夠起死回生。聽說先生配有一種金丹,能夠預防各種疾病,我將這種金丹服后也好預防疾病的發生。”

孫思邈答應了的他的要求,隨后從藥囊里取出了十八丸“八卦如意丹”交給敬德,并叮嚀道:“這是十八丸靈丹,能夠強筋壯骨,預防疾病,人畜皆可服用。你今回去要妥善保管,以便到適當時機服用。”

后來敬德在又一次長途出征前,便將孫思邈送他的那十八丸“八卦如意丹”服了十丸,并把剩下的八丸給他的戰馬服了。在好多年的南征北戰中,果然人強馬壯,沒有患過疾病,又為大唐建立了不少戰功,受到了唐太宗的褒獎。從此以后,敬德對孫思邈更加敬佩,深感他被封為“藥王”當之無愧,后悔自己當初不該對他妒忌不服。

孫思邈后來在故里華原五臺山太玄洞去世以后,敬德為了報答他以前贈藥之恩,還前去為他站班。因此,后人在給藥王塑像時,都要同時塑上給他站班的敬德。

孫思邈從小就非常聰明,七歲開始上學,日誦千言。成年以后,學得滿腹,喜歡和一些文人談論老莊百家學說,探討其中哲理。因為他從小就肯用功讀書,博學多才,所以和友人談論起來,都是一套一套的,頭頭是道,而且出口成章,因而朋友們都非常敬仰他的才華。后來,他隱居于太白山,煉氣養神,求度世之術。他還通曉天文推步,尤其對醫學更有精深的研究。為了研究醫藥學,他不放過每一個有利的機會。

有一次,他外出行醫,在路上看見一個小孩,左手攥著一條小蛇,那條小蛇被他掐住七寸,身子抽縮得彎彎曲曲的,尾巴撲騰撲騰地亂甩;小孩的右手攥著一把尖利的小刀,正往蛇身上扎,血水濺得滿地皆是。孫思邈看到這一情景,上前問道:“小公子,你殺這小蛇作甚”

兒童停住手中尖刀,抬頭看了他一眼,學著大人的口氣答道:“毒蛇傷人,留他何用我要殺死他,為民除害。”

孫思邈觀察了一下蛇頭,含笑說道:“這是一條小水蛇,無毒無害,不會傷人的。小公子,你能不能把這條小蛇賣給我”

“你買它做甚”小孩歪著腦袋問。

孫思邈自我介紹道:“我是行醫的。我想用自采的藥,給這條受傷的小蛇涂上,看看這種草藥的藥效怎樣”

聽說是買小蛇作試驗,小孩慷慨地答應道:“那好吧,就賣與你”孫思邈伸手掏錢,一摸身上,糟糕,忘了帶錢啦。只好脫下身上穿的衣服,交給小孩換過小蛇。孫思邈小心翼翼地給小蛇涂裹上草藥,然后把小蛇放在一個小籠里養著。未出三天,小蛇的刀傷愈合了,他便高興地把它放回河里,那條小蛇向他搖了搖尾巴,哧溜一聲潛入水中去了。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孫思邈又一次騎馬出游,途中遇見一位白衣少年。少年一見到他,便立即跳下馬來,跪倒在地,再三拜謝。孫思邈端詳了一會,并不認得這個白衣少年。正想詢問,又見白衣少年把馬牽到他身邊來,熱情地說道:“請您騎上我的馬,到我家中去做客吧孫思邈推辭不過,只好與他換乘坐騎,并肩同行。兩匹馬立即飛馳起來,一眨眼功夫,便來到了一座城池。

進得城來,馬不停蹄,徑直來到一家門口,方才停下。孫思邈抬頭一看,高大的門樓油漆一新,門上兩個大銅環閃閃發亮,耀人眼目。從影壁墻一側,可以窺見院內花木正盛,回廊曲折,儼然一座王府。孫思邈心中想道:“門廷如此顯赫,具有這等氣派,到底是一個什么人家呢”一邊想一邊隨同白衣少年進了門。

剛一進院,就見一個美貌端莊,裕帽絳衣的人,在許多待從的簇擁下迎了出來。見到他就如同見到恩人一般,非常恭敬而高興地說道:“前些時候,我的小兒子獨自外出,遭到別人的傷害。承蒙恩人相救,給治好了刀傷,實乃小兒的再生父母,不勝感激之至今天備了一點水酒,讓我的大兒子去接你來,同飲一杯,聊表謝意,請”

孫思邈隨著他進了后堂,又見一個少年女子領著一位青衣小兒走了出來,近前再三拜謝。一問,方知是白衣少年的弟弟。

孫思邈心想:“我對他們并沒有什么恩惠,這一家人為何對我如此盛情”他反復思索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只記得一個多月前救過一條小青蛇。難道這些人與那條小蛇有什么瓜葛他越想越感到奇怪。于是,便悄悄地向旁邊的人打聽,這里是個什么地方,主人是誰一問,才曉得此處是涇陽水府。

主人命人叫來伎樂,準備大擺酒宴。孫思邈以自己已經辟谷服氣為理由推辭,只飲酒,不用飯茶。主人挽留他在水府連住了三天,并再三問他,需要什么東西孫思邈說:“我是修道行醫之人,你們若有什么治病良方,請告訴我,就心滿意足了”

主人見他言辭懇切,便取出一些藥方給他,說道,“先生如此厚道,令人欽佩這是龍宮藥方三十個,送給恩人,以幫助你救世救人,請笑納”

孫思邈高興地收下藥方,便向主人辭行,離開了水府。回來后,即用這些藥方做試驗。每次試用,都是藥到病除,立顯神效。經過多次應用,證明是世上難得的藥方,便把它編人了千金方中。從此,孫思邈依靠這些藥方名揚四方,成為一代有名望的名醫。

網站強烈推薦:


上一章  |  黑寶葫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