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一百八十章 提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章 提點

第一百八十章 提點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VIP

二天清晨,前來楚府拜訪的客人依然不絕,楚質無奈著禮盒悄悄從后門,在仆役們的掩護下,悄悄的走了出去,當街攔了輛車,直奔何府而去,不久之后就到了目的地,付了車資,楚質輕輕拍門。

“楚公子來了,請隨小的來。”何府院子見到來人是楚質,立即露出笑臉,熱情敬請他客廳中小坐片刻,奉上茶水之后,馬上去稟報何涉了。

“楚公子,學士在書房,請您移步。”過了片刻,院子匆匆回來說道。

何府的書房,楚質不陌生,駕輕就熟的順著回廊走了幾步就到了,在書房門窗的空處就已經見到何涉正在奮筆疾書,不知是在練字還是在傷畫。

書房之門是大開的,只楚質沒有著急進去,害怕打擾了何涉的興致,而選擇在門外等待,在門外站了片刻,直到見何涉擱下筆,楚質這才連忙走入書房,取起書案旁邊的毛巾呈了上去。

“來了。”何涉接過毛巾,擦拭了下額面,微笑說道:“瞧我這字如何?”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勞心力,只三分天。屈指細尋思,爭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癡、老成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問白發、何回避?”楚質輕聲誦,喃聲說道:“這是范相公的詞。”

“可解其中之意?”何涉含笑問道。

“學士自然明白。”楚質恭敬說道,就道何涉不會平白無故讓自己看什么字,原來是借機教育自己,仲淹這首詞,大意是昨天夜里《三志,不禁笑話起曹操、孫權、劉備來。他們用盡權謀機巧,不過是枉費力,只鬧了個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與其像這樣瞎折騰,還不如什么別干,索和劉伶一塊兒喝他個醺醺大醉呢。

人生一世,總沒有活到一百歲的,小的時候不懂事,老了又衰弱不堪,只有中間一點點青年時代最可寶貴,怎忍心用來追求功名利祿呢!就算作到了品大官、百萬富翁,難辭白發老年將至的命運!

何涉的意思非常明白,當然是希望楚質能珍惜少年時的好時光,努力的學習,不要因為功名利祿而耽誤了學問上的積累。(〕

“以你的聰明才智,自然能明白老夫的意思。”何涉微笑道:“可是知易難,這首詞是老夫特意寫給你的,希望你時刻緊記才是。”

“老師放心,回去之后學生定然將此詞糊裱,懸掛在顯眼之處,以便時刻提醒自己。”楚質認真說道,當然,知易行難,恐怕連楚質自己不敢擔保是否能按要求做到何涉的意思。

“記在心中即可,何必拘泥于形式。”何涉不在意道,反正詞已經送出了,怎么處置他也不想操心理會。

“學生心中雜念頗多,害怕一時忘記了。”楚質笑道。

“滾滾紅塵俗世,又有誰能做到心無旁騖。(〕”對于楚質的誠實,何涉向來是非常欣賞的,聞言輕嘆說道:“希文何嘗不是如此。”

“不過。”何涉臉色一正,認真說道:“你要記住,上為朝廷社稷,下為庶民百,此念再雜,也是正道,若是為了已私欲,無論如何的冠冕堂皇,也不能稱之為雜念,而是小人奸邪之心。”

“學生明白,當以范相為榜樣,為國謀福,絕不敢為已循私。”楚質恭敬說道,反正宋朝推行高官養廉政策,楚質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學人家貪污受賄也可以過得很舒服,況且憑自己的本事,想要錢還不容易,怎么會做貪污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

“希望你莫要忘記今日之言。”何涉嘆氣說道:“可惜你在老夫身日短,老夫還未教授你為人處事的正道,你又要離去了。”這就是經師和老師的差別,前都只教經文典籍,而后者卻更加注重培養弟子的心性,這才會有師者父的說法。(〕

“老師平日里不是已經言傳身授了嗎,學生無時不在學習之中。”楚質微笑道:“況且有些道理不須言傳,只能體會才會明白。”

“景純啊,老夫這些弟子之中,以你的天賦最高。”何涉欣慰笑道。

“老師,恕學生斗膽直言,入老師門下許久,卻未與諸師兄會面,實在是……。”楚質吞吞吐吐說道。

“呵呵,你又如何知道沒有與他們見過?”何涉捋須輕笑起來,似乎有些小得意。

尋思片刻,不得其解,楚質直接說道:“學生糊涂,請老師明示。”

“時常會面,卻不記得,若是讓叔平知道,肯定傷心不已。”何涉大笑起來。

“趙學士是。”楚質真有些楞住了,這個真是沒有猜測過,畢概總是稱呼何涉為學士,從來沒有叫過老師,現在想起來,這應該是為了避嫌,畢竟朝廷最忌諱的就是唐朝時的座師關系了。(〕

“明白就好,不必明言。”微笑了下,何涉輕嘆道:“老夫諸多弟子之中,也唯有叔平和你在京中,再過不久,你又經離去了。”

“那……學生不走了。”猶豫了片刻,楚質咬牙說道:“學生向朝廷申請守選,留在京中聆聽老師教誨。”

申請守選,就是意味著放棄朝廷直接授予的官職,而參加由審官院主持的試,通過之后再授予官職,這也是第五甲進士想做官而必須經過的程序,果過不了這關,永遠只能是個人。

“胡鬧。”何涉口中斥喝,心中卻有些感動,輕聲說道:“怎能拿自己的前程輕率說笑,逢年過節(得給老夫修書一封即可。”

“學生年紀尚輕,怕是不懂為官之道。”楚質低聲說道:“還不如留在老師身聆聽教誨,待學有所成,再為官也不遲。”

“為官之道,不過是盡忠職守,為國為民罷了,又有何難。(〕”何涉笑道:“況且新及第進士初入官場,都是只予副職,州縣之事,自然有正職管理,你赴任之后,須認真體會,一年半載,自然明白該如何為官了。”

“若是不能勝任,豈不是有負朝廷所托。”楚質輕聲道,上輩子最多就管幾個人,今卻要為官一任,以后可能要治理一方,楚質心里還真是沒有底氣,正是因為有著千年的遠見,楚質才清楚,理想與現實往往是有差距的。

就想范仲淹革的本意是好的,而且非常有成效,可惜一樣遭遇到失敗的命運,果自己成為某縣的知縣,手執生殺大權,受到現代觀念的影響,根本不考慮實際,自以為,與王石一樣,認為這樣做才是有利于民的,隨意發布了條政令,可是在執行或者在某方面出了差錯,利民不成反而害民,這種事情,無論古今,屢有發生,一點不稀奇。

“景純,你多慮了。”何涉大笑道:“官衙之事,老夫一時半會與你解釋不清楚,不過老夫可以明確告訴你,為官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并不復雜,以你的聰明,恐怕只須幾日就可以熟悉官衙事務,不用擔心是否勝任。”

“為官自然容易,學生倒也不怕,只不知如何能安民罷了。”楚質說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似乎宋朝建立之初,就存在農民起義的問,哪怕是經濟文化都可以稱為盛的仁宗年間,拋開對外戰爭的失利不說,國內不怎么平靜。

一些將或者土司判亂也不提,那純粹是個人野心問,可是問在于,什么樣的遭遇才能逼得一幫份守已的普通農民,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果是偶爾幾起,那只能說是概率問,可是自宋朝建立到現在,這種事情幾乎沒有斷絕過。

如果運氣不好,自己配的州縣,恰巧發生這種事情,丟官楚質倒也不在意,最怕因此丟了小命,那可大大不值啦。

自然不清楚質的擔憂,何涉笑道:“謹守清正二字,自然能安民,其余事情,自然有官衙各司負責。”

做官要清廉、公正,誰都清楚,在現代有詳細的法律法規,絕對不能賴到法律存在漏洞上面,可是古代卻不然,一部宋律,里面的法令有的含糊其辭,有的相互重復,有的自相矛盾,有的模棱兩可,歧義頗多,一切以官員的評判為準,這樣自然避免不了發生判的事情,楚質不相信自己可以時時刻刻做到明察秋毫,沒有絲毫差。

見楚質還有些憂慮之色,何涉笑著說道:“景純,還未為官,豈能膽怯,若是遇到不明之事,難道不懂修書回來嗎?還有你家中長輩,為官多年,心中自然有一番見解,何不時常求教,再不然老夫雖辭官多年,尚未糊涂,有些事情還是能提點的。”

“老師所言極是,學生受教了。”楚質恭敬說道。

“可惜不知你將去何地赴任,不然老夫現在就可替你謀劃一二。”何涉笑道,心中似乎有些微急切,可能是勾起了日官場生涯的回憶。

“期集之日還未結束,朝廷應該還未決定。”楚質笑道:“反正此事趙…師兄肯定比學生了解情況,老師大可問他。”


上一章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