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第四十一章 傳國玉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盛世收藏 >>盛世收藏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章 傳國玉璽?

第四十一章 傳國玉璽?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傾覆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傾覆 | 盛世收藏 

收好蓮瓣六棱盤,三人走出雅趣繼續逛街,聽完唐風的講解后,林沐雨問他道:“你認為這是宮廷賞玩器,依據是什么?”

唐風跟林沐雨解釋,民款和官款的精品范制器在工藝上的差別并不大,差別只在材質和款識。從材質上來說,以康熙在瀛臺豐澤園種植的葫蘆為上,當時的那里設專人管理,出產的葫蘆質堅壁厚。清代中期后,宮廷逐漸終止種植葫蘆,器的制作工藝水平漸趨衰落,嘉慶、道光朝的宮廷器制作已經遠不及康乾時代之盛。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唐風手中的這個蓮瓣六棱盤在材質上稍遜一籌,這也是雅致古玩店將它歸于普通器的原因。

器的款識一般分為四種,第一種是用途款,例如“康熙賞玩”、“雍正賞玩”等;第二種是紀年款,例如“乾隆年制”、“道光年制”等;第三種是堂名款,例如“行有恒堂”、“靜軒堂制”等;第四種是匠人款,例如“趙子玉制”、“葫蘆張制”等。賞玩用途款的器肯定是官款,堂名款和匠人款器肯定是民款,紀年款一般認為是民款,但精品民款一樣會被收入宮廷,唐風就認為這個蓮瓣六棱盤是收入宮廷的精品民款。

林沐雨又問唐風道:“問題是只是你的個人判斷,古玩是買方市場,你的買家不一定能夠接受呀?”

唐風說道:“個人力是渺小的,我只能判斷到這里,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拍賣行吧,他們會有辦法的。”但凡入過宮的東西都會詳細的記錄在宮廷名冊上,唐風掌握不了這些記拍賣行不一定能掌握這些,像佳士得和蘇富比這樣的大型拍賣行卻很有可能掌握這些。

三個人邊走邊聊,唐風的光不經意間掃過一家古玩店的櫥窗,他說道:“你們猜我看到什么?”

“什么?”林沐雨袁衛齊聲問道。

唐風說道:“國之重寶。”

袁衛說道:“能有多重呢?唐風大哥能在這里看到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不成?”

唐風故作神秘地笑了笑。道:“比那些還要重。重得多。”

“比戌鼎還要重嗎?”袁衛馬上問道。

風說道:“重量上沒那個青銅疙瘩重價值比它更高。”

林沐雨望向四周也沒看到什么國寶級文物。她扯著唐風地衣袖兇巴巴地揮動著小拳頭。嬌聲說道:“唐風你不許賣關子。”

唐風指著旁邊店鋪的櫥窗說道:“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

林沐雨望向唐風手指的方向道:“不會是傳國玉璽吧?”

唐風指的就是一方玉璽,他說道:“起碼看起來跟傳說中的傳國玉璽一模一樣,是真是假就很難說了。”

袁衛一下子來了興致,他說道:“哥哥姐姐們一起去看看好不好?”不知道為什么,有漂亮表姐的表弟總是很聽話,袁衛遇事總不忘征求林沐雨的意見。

唐風點頭說道:“那就走吧。”

這家店的店名叫做“璽印天下”,專門經營璽印符牌,這類古玩也屬于雜項。走進店門,三個人直接走向那枚玉璽是一枚龍鈕璽印,整體呈長方形長六寸寬四寸,通體碧青印紐上盤臥著五條神龍,底角有殘缺黃金鑲嵌修補。這枚玉璽和傳說中的傳國玉璽極為相似,雖然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循環是贗品,但唐風還是想要看個究竟,他對店里的伙計說道:“老板,能不能把這枚玉璽拿出來給我看看?”

伙計還沒有動,老板就先走了過來,他說道:“沒問題,您隨便看。”

老板打開櫥窗,雙手捧出那枚玉璽交給唐風,唐風雙手接過玉璽翻開一看,印面上清晰的刻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篆體字。

傳國玉璽之名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如雷貫耳,前面講到過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傳國玉璽就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公元前2211年,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和氏璧就落在了他的手上,他命人將和氏璧雕刻為玉璽。“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八字小篆為當時丞相李斯手書,玉工孫壽篆刻。

李斯的篆書真跡并不難找尋,有泰山石刻之的李斯碑至今還保存在泰山之巔的玉女池上,這塊四方碑上面的篆書均為李斯手書。唐風仔細的看了看這八個小篆,字體蒼勁如虬龍飛舞,清秀如出水芙蓉,確實符合李斯的篆書風格。他不禁撓了撓頭,這東西仿得還真挺像。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投降,奉上始皇玉璽。秦亡后,劉邦繼天子位,他希望這枚玉

在劉漢家族世代相傳,將其授之為“漢傳國玉璽”,國玉璽的由來。公元6年,即位皇帝年幼,傳國玉璽由元帝王皇后代為掌管,置于長樂宮。公元8年,一代奸雄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命其弟王舜前去索要,太后大怒又不敢拒絕,將傳國璽摔于殿下,玉璽被摔碎一角,后用黃金鑲補。

唐風再看了看這枚玉璽底角的殘缺,嘿,也像那么一回事。

公元23年,王莽被殺,傳國玉璽輾轉來到東漢光武帝劉秀手中。東漢末年,各路諸侯討伐奸賊董卓,率先攻入洛陽城的是孫堅,他在宮中的井里的一位宮女的尸身上找到一個紅色錦匣,匣中之物正是傳國玉璽,孫堅死后,將傳國玉璽傳于小霸王孫策。幾年后,孫策為借兵馬,將傳國玉璽獻與袁術,他就用這枚玉璽換來的三千兵將奠定了孫吳霸業的基礎。

獻出傳國玉璽的孫策好歹也得了三分天下,接受傳國玉璽的袁術就倒了大霉了,幾年后,稱帝失敗被殺,玉璽就歸了曹操;公元220年,曹魏代漢,傳國璽作為“君主神授”的象征,落入曹之手,曹命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八個隸書小字。

事實證明,曹的自封正統純屬是一個笑話,傳國玉璽并沒能保住他的江山,公元265年,司馬昭有樣學樣,“受禪”登基,傳國玉璽落入了司馬氏手中。五胡十六國分裂動蕩,傳國玉璽也幾易其手,但是,得到它的人都沒什么好下場,統統死于非命。

值得一提的是,元330年,后趙皇帝石勒滅前趙,得到這枚傳國玉璽,他別出心裁,于玉璽右側加刻了“天命石氏”四字楷書。天命石氏也只命了二十年,后來,這枚傳國玉璽歸了冉閔,天又命了冉魏。

沒幾年,冉魏以傳國玉璽質,向東晉軍求援,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不但沒有求到援,連傳國玉璽也被騙走了,這倒霉孩子,他也不想想,說到玩心計、耍手段,他是謝安的對手嗎?

由此,傳國玉歸晉朝司馬氏的囊中,當然,司馬氏失而復得的喜悅也沒有持續多久。公元廢東晉恭帝自立為帝,國號宋,史稱劉宋。但是,雄才偉略的他劉裕怎么也想不到,短短百年,傳國玉璽就歷經了宋、齊、梁、陳四朝更迭。公元589年,楊堅建立的隋朝滅南陳統一全國,傳國玉璽入了隋宮,結果,楊堅也繼承了傳國玉璽前主人們的光榮傳統,被自己的兒子楊廣活活捂死。當然,楊廣也沒討著好,沒過幾年,他也繼承父業、被奪了位。

公元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奪回國玉璽,玉璽歸于唐朝。

倒霉事還遠未結束,唐朝年,群雄四起,天下大亂,幾番更迭,傳國玉璽落入后唐皇帝李從珂手中。公元920年,后唐大將石敬塘吃里爬外,引來契丹軍攻洛陽,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傳國璽就此失蹤。

宋時期,傳國玉璽時隱時現,事后證明這些都是以訛傳訛,出現的傳國玉璽真假不詳,鼓噪一段時間就沒了下文。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傳國玉璽徹底宣告玩完。皇太極為了顯示“君主神授”,命人造了一方假傳國玉璽愚弄世人。到了乾隆三年,乾隆皇帝自己都不好意思繼續撒謊了,那枚假的傳國玉璽被排除在皇帝專用玉璽之外。

了民國時期,袁世凱、張勛這些謀權篡位無不聲稱自己得到了傳國玉璽,憑增幾處鬧劇。

在中國歷史上,堪稱國之重寶的器物不在少數,但只怕沒有一件能跟傳國玉璽相提并論。籠罩在傳國玉璽身邊的,是重重的刀光劍影,更是彌天蓋地的腥風血雨,它的出現和消失,甚至成為王朝更替、江山易幟的象征。

因為傳國玉璽是“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所以,它才成為歷代帝王不惜代價的想要追逐的目標。得之,則象征受命于天,失之,則代表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傳國玉璽都顯得底氣不足,被世人譏為白版皇帝。

在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后,傳國玉璽逐漸湮沒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再也無跡可尋。傳說中的傳國玉璽色青綠而玄光,經過科學考據,和氏璧應該是綠松石,而綠松石正是湖北特產的玉石。目前,世界較大的優質綠松石原石都產于湖北省十堰市縣的云蓋山附近,那里也是當年和現玉璞的地方。

唐風通過自己的判斷可以肯定眼前的這方玉璽就是綠松石篆刻,它到底是不是傳國玉璽,真的很難說。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盛世收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