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偵察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千里追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半江>> 大唐偵察兵 >>大唐偵察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三章 千里追殺

第四百二十三章 千里追殺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半江  分類: 歷史穿越 | 張允文 | 偵察兵 | 李世民 | 特種偵察 | 半江 | 大唐偵察兵 
半江作品

收藏好書,發表原創

歡迎您

聽得遼東傳來的大捷,李治的心頭也是十分的高興,為此,他還特地賜宴,和留守長安的大臣好好的醉了一把。這種醉酒的行為一般說來,是會受到諸如孔穎達之類的儒生的大肆批駁,然而,孔穎達看了李治一眼,口中說道:“此次遼東大捷,殿下醉酒,乃是人之常情,這次老臣也就不再追究了!不過下不為例!”

李治聽罷,不由心頭暗笑,此例一開,有怎會下不為例?

酒宴完畢之后,醉醺醺的李治正要返回宮中休息,忽然聽得有內侍來報,說是調查院里一個叫做梅仁幸的管事求見。說道那人的名字的時候,那名內侍不由翹起嘴角,露出一絲笑容來。

“沒人性?”李治也不由愕然。愣了片刻,李治才讓內侍領那梅仁幸進入殿中。

“下官梅仁幸參見殿下!”梅仁幸見到李治,叩行禮道。

李治聽到這名字,不由又是一陣莞爾。正正色,李治嚴肅的問道:“呃,這個梅愛卿,你求見孤有何要事?”

梅仁幸頭也不抬:“還請殿下調撥一些偵察兵給下官一用!”說著,梅仁幸便將事情經過說了出來。

原來這梅仁幸當初在高昌立下大功之后,便被調到長安調查院,作為林然的助手。而那一直被軟禁在長安的祿東贊便是由梅仁幸手下的人看管著。

在張允文出征遼東之前,也曾經讓人好好的看著那祿東贊,別讓他趁著長安空虛給跑了。可是,張允文雖然囑咐過,可是事情還是生了。那祿東贊真的消失在驛館里了。

林然聞訊,頓時大怒,出動長安的探子將整個長安翻了個底朝天,結果還是沒有找到人,卻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情報,比如說在大軍出征之前,曾經有十多個手持松州府開具的路引的自稱是蜀地行商的人進入長安,但是,這些人的皮膚比起蜀地的人好黑上許多,一口蜀地方言也是說得有些拗口。

林然當場便說,定是這些人將那祿東贊給救走了。

人是在梅仁幸手中丟失的,這梅仁幸當然得去追回來。/然而梅仁幸手中雖然有幾個游俠兒,但是論及追蹤之術,卻并不擅長。這時候,梅仁幸想到了偵察營。然而,這偵察營的調動,需要李世民的點頭,如今李世民正在遼東,整個長安城就李治最大。于是,他便壯起膽子,來到東宮,希望李治能調派一些偵察兵給他,讓他來追捕那祿東贊。

李治聽了這個消息之后,沉吟片刻,在梅仁幸焦急的目光中點頭同意了。

如今留守在長安的偵察兵,除了新兵訓練營的一百多號人外,南北各衛之中,也有幾個人。梅仁幸拿著李治開具的文書和魚符,來到那偵察營新兵訓練營,將事情經過大致講了一下,再將調令魚符拿出來給那校尉一觀。

那校尉見后,哈哈一笑,說道:“老子在這里悶得骨頭都癢了,有事做,那是最好!還有那個吐蕃的老家伙,教官交代一定要看住他,想必那老家伙定是不凡,看我楊猛不把老家伙的腳給打斷,看他還跑不跑!”

聽了這楊猛的話,梅仁幸也不由露出笑容來。

楊猛帶了五十名偵察兵便和梅仁幸的人馬一道出了。

在猜測祿東贊的逃脫路線的時候,那梅仁幸道:“在下曾經翻閱過這祿東贊的資料。從資料上看,這姓祿的老頭子也倒是一個厲害人物,心思縝密,考慮周詳,深知進退,更厲害的是沒臉沒皮,若是此人存心隱匿,甚至完全可以不在乎身份、名譽。所以我等追捕起來,也是頗有難度。所幸的是,大唐通往吐蕃的道路不多,大概有兩條路。一是經過隴西、吐谷渾回到吐蕃,而是入蜀中,經過積石山回到吐蕃。而那些來長安的吐蕃人便是走的后面一條道路。如今,我等并分兩路,各自往隴右、蜀中二地追去!呃,楊校尉,你就帶著部分人馬往隴右方向追去。請記住了,祿東贊此人,若是不能拿下,立刻以弩箭擊斃!”

那楊猛點點頭:“梅大人放心,若是在下追上那祿東贊,能帶回人最好,若是帶不回人,在下一定將他的級帶回來!”

于是,梅仁幸和楊猛二人各帶一部分調查院探子和偵察兵,分別往蜀地和隴右放心追去。

“呵呵,大人,你這次選選蜀地,畢竟這蜀地乃是當初大人呆過的地方,對這兒可是熟悉得緊呢!”梅仁幸身邊的一位屬下笑著說道。

梅仁幸一邊縱馬慢走,一邊說道:“也不全是如此!那些吐蕃人手中拿著松州官府開具的路引。雖不知他們用是什么辦法,但是,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我親自去的好,順便也調查一下那松州刺史是不是收了人家的什么東西!”

而此時,在隴右道渭州,那祿東贊正帶著一名心腹滿臉污垢,衣衫襤褸的坐在地上,面前擱著一個破舊的飯碗。卻是在這渭州城中行乞。

那一夜,欽陵派出的十三個勇士想方設法的接近祿東贊居住的驛館,用盡辦法,什么調虎離山、聲東擊西之類的都用了一次,終于將那祿東贊給弄了出來,換上了一名他身材相仿的吐蕃人穿上他的衣衫,閹人耳目。

出了長安城之后,祿東贊和剩余的十二人一路縱馬狂奔,晝伏夜出,連日趕路,希望能早日趕回到吐蕃。然而,當他們到達秦州清水縣的時候,卻現各處關隘要道皆貼著祿東贊的肖像,有士卒在檢查過往人員。

見到這種情況,祿東贊恨得牙癢癢,最終決定兵分兩路。他自己帶著一名心腹偽裝一下通過關口往西走。其余是十一人則是從山野之地通過。

這一下,祿東贊行進的度慢了不少。

他心頭雖然著急,但是知道此刻不能慌亂,若是穿過渭州、岷州、洮州三州,便可抵達吐谷渾,而只要進入吐谷渾,便會有人前來接應,那時候,天地之大,就任他祿東贊翱翔了。不過他是不會忘記這幾年的軟禁之苦的,若是回到吐蕃,以后一定會報復回來的。

忽然間,深諳漢文化的祿東贊忽然想起了伍子胥,當初那伍子胥也是這般從楚國出逃,來到吳國的吧!

就這樣,祿東贊東躲西藏,變換著各種身份,往西行去。

當祿東贊等人穿過岷州,到達洮州的時候,楊猛也帶著人來到了洮州。

“楊大哥,真的沒有追錯方向?”一名調查院的探子疑惑的問道。

楊猛揮揮手:“你小子問這個問題問了多少遍了?老子不是說了么?那些吐蕃人行進在山野之間,不僅難以行走,還得提防毒蟲猛獸,所以他們在山野中行走的時間不會太長,最終會回到道路上來的。還有,那些人雖然牽著十三匹馬,但是老子敢肯定,他們只有十一人!有兩匹馬的馬蹄印很淺,根本就沒有坐人。定是祿東贊那老小子帶著一個隨從秘密的走了另一條路。若是老子是祿東贊那老小子,肯定會第一時間進入吐谷渾。而到達吐谷渾最近的路便是我們剛剛走過的這一條了。只要出了洮州,便是吐谷渾了!”

眾人這才露出一副恍然大悟之狀。

“這里是西滄州,一過了此處,便是吐谷渾了!”楊猛他們到達一處不大的城池的時候,那為楊猛他們帶路的當地士卒便說道。

楊猛看這西滄州,與其說是一個城池,不如說是一個關隘。兩山夾峙之間,城池屹立,頗有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楊猛目光之中閃過一絲精芒:“好,就是此處,我們等著那祿東贊來!”

“呃,楊大哥,若是你的估計錯了,那祿東贊不走這邊呢?”

“在此等上十日,若是那祿東贊沒有出現,老子便追到吐谷渾去,追到吐蕃去!”

眾人被他的豪情感染,不由齊齊吼道:“好!”

然而,他們卻是沒有機會追到吐谷渾、吐蕃去了。那祿東贊還真的是來到了西滄州。

當一身衣衫襤褸,滿面污垢的祿東贊來到關卡之前時,楊猛還真的認不出來了。不過他耳聰目明,隱隱聽到了對方急促的呼吸聲,當下上前問道:“你這乞丐,從哪里來?進入吐谷渾又有何事?”

祿東贊在長安呆了幾年,用一口帶著關中腔的話語說道:“小人從渭南過來,前往吐谷渾投奔一個親戚!”

“哦——”楊猛拉長了語調,猛的喝道,“給我拿下!”

他本是想詐上一詐,熟料那祿東贊的隨從乃是個武藝高強的莽夫,一聽到這話,二話不說攔在祿東贊面前:“誰敢動!”

楊猛一愣,想不到自己這一詐,還真的詐出大魚來,當下哈哈大笑:“祿東贊,是你自己根我們回去,還是讓我綁你回去?”

祿東贊心如死灰的從那隨從的背后走出來,長嘆一聲:“我祿東贊也算是吐蕃大相,祿家族長,豈能容你等綁回去?不過老夫倒是好奇,你是如何才到老夫行跡的?”

楊猛當下略微得意的將理由說了出來。聽了楊猛的述說,祿東贊長嘆一聲:“大唐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啊!你區區一個校尉便有此等敏銳的思維和大膽的決策,由此可見大唐興盛,實乃天數啊!好了,老夫也不回吐蕃做那些逆轉天命之事了!不過,也休想讓我再回長安!”

說著,這祿東贊猛地拔出腰間匕,一刀刺進自己胸膛之中。

楊猛見狀,也沒阻止,冷冷的看著這一幕。

倒是那祿東贊的隨從,見祿東贊揮刀自刎,驀地出一聲悲憤的咆哮聲,往楊猛處猛的沖來,一副同歸于盡的樣子。

然而,迎接他的,卻是數支飛射過來的弩箭。

吐蕃一代智者祿東贊,出師未捷身先死,死的時候,仍留在大唐。

楊猛這邊抓住了祿東贊,而那梅仁幸一邊也收獲不小,經過查實,他們還真的現那松州城內,竟然有不少的吐蕃探子。不光是松州,松州附近的龍州、扶州、當州、翼州等地也出現了吐蕃探子蹤跡。而那有關祿東贊的蛛絲馬跡,卻是沒找到。

既然沒有找到那祿東贊的蹤跡,當這一趟也不能白跑,于是,梅仁幸調集整個蜀地各州調查院的探子,在與吐蕃交界的幾州大肆行動,共計抓捕了吐蕃探子百余人。他們不僅僅有祿家的,還有高原上其他勢力的。

重新在蜀地布置了一番之后,梅仁幸才返回長安。

關于這祿東贊的劇情,原本想寫兩章的,后來一想,為了不影響遼東那邊的劇情,合成一章算了。所以現在看起來有些簡單哈!

歡迎您


上一章  |  大唐偵察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