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偵察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聚幽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半江>> 大唐偵察兵 >>大唐偵察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聚幽州

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聚幽州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半江  分類: 歷史穿越 | 張允文 | 偵察兵 | 李世民 | 特種偵察 | 半江 | 大唐偵察兵 
張允文如今掛著右龍武軍將軍的稱號,然而,當他準備去找李道玄時,卻被后者告知,陛下已經知會下來,你的任務,另有安排。張允文一聽,不由愣在當場。

后來到李世民處詢問才得知,原來李世民是要將張允文如今管轄的那些部門編制調撥給他。主要是炮兵、憲兵和偵察營新兵。至于那軍事學院的學生,則是分配到各支部隊之中,用張允文的話來說,叫做“實習”。

當張允文聽到這個消息之后,不由心頭微微一怔。不過他乃是軍人心性,服從命令的性子深入骨髓之中。當下便領命。

那偵察營新兵訓練營中,如今共有一千三百多名新兵。說是新兵,其實是指他們沒有結束兩年的新兵訓練,若論起實力來,比起那些募兵亦是不差。他們本身便是從募兵之中選拔出的精銳。

這隸屬于北衙的新兵訓練營,采取的是封閉式訓練方式。每兩年招收一批人。等兩年訓練,完全達到合格標準,被分配到南北衙各個衛所之后,才開始招收下一批新兵。

這樣源源不斷的為南北衙諸衛大軍輸送優秀的特種偵察兵,也讓那些大將軍們十分滿意。

本來今年九月的時候,這些偵察兵便可以走出訓練營,加入到南北衙各衛中去,誰料今年要征伐高麗,所以也就跟著一起去了。用戰爭檢驗平時訓練的成績,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張允文甚至計劃著在南北衙各衛建立各自建立偵察大隊,就像后世的軍中一樣。不過這種想法卻僅僅停留在腦海中,還沒有付諸實踐。

出發當日,張允文將三部兵馬集合起來,跟著李世民的大軍一路往洛陽而去。

三部兵馬之中,憲兵人數最多,足足有五千多人,這還是分出了一部分在張亮的水軍和李績的遼東大軍之中后剩下的。其次便是炮兵。此次出發的炮兵,占據了大唐炮兵總數的三分之二,剩余的要么分布在邊境之地,要么就是留守長安。但這里足足有四百多門迫擊炮和一百五十多門火炮。其中,迫擊炮兩人一門,大型火炮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原先制造出來的天威大將軍炮,這是四人負責一門,足足有一百零三門。另一種便是最新鑄造的大口徑火炮,按照后世的毫米計算,口徑足足有一百八十毫米,比起原來天威大將軍炮的不到一百毫米的口徑打了不少。這個需要六個人負責一門,足足有五十一門。人數最少的便是偵察營的偵察兵了。

李世民穿戴著一身明晃晃的金色明光甲,那甲片擦得明亮之極,幾乎可以用來當鏡子用,反射著太陽光芒,顯得分外的刺眼。

張允文和那些將軍皆曾經規勸過李世民,讓他別穿這般耀眼的衣甲,免得遭到敵軍弓手的射殺。那李世民卻是連連擺手道:“此處乃是我大唐地界,朕身為一國之君,當然得作為表率,讓這千千萬萬的士卒知道,朕此刻身在軍中,與他們同在!呃,至于到了前線,那時再換衣甲也不遲!”

聽了李世民這話,眾人只好不再勸李世民了。

大軍一路浩浩蕩蕩,沿著官道上行軍。李世民下令不得擾民,所以每當夜晚降臨之時,大軍都是在野外搭起營寨,安頓下來。

大軍行進之時,每到一處,便見當地官員帶著士紳名流在野地簞食壺漿,靜靜候著李世民的到來。開始的時候,李世民還樂意接見這些民眾,但是到后來,越來越多的人在路旁恭候李世民的到來,使得李世民不勝其煩,直接讓長孫無忌等人出來接待。

對于那些官員和當地士紳而言,見不到李世民,見見長孫無忌等人也行。

當大軍行進到河北道滄州地界的時候,只見官道兩邊齊刷刷的跪著兩排白的老者與老婦。見到這種情況,那行軍的士卒不由止住腳步。這些老人之中,走出來兩名年紀微微顫顫的老人來,攔住大軍,請求見李世民一眼。

當李世民聽說這個情況時,立刻現身,會見這些老人。

這些老人手中皆是提著陶罐籃子,里面裝有饅頭大餅果蔬之類的食物。

領頭的老人見到李世民,當即俯身拜倒。李世民見狀,不敢受這些老人的一拜,當下將他們扶起,詢問何事。那老者恭敬的問道:“敢問陛下這是要興兵討伐高麗?”

李世民用力的點點頭:“正是如此!朕綢繆已久,今領大軍二十萬,討伐高麗,定當一戰滅國!”

老者抬起渾濁的眼睛,望了一下李世民身后整齊的軍隊,口中喃喃道:“這些兒郎們可比大業年間征高麗時的兒郎們要彪悍得多啊!可惜啊,老頭子的兒子早已經埋骨遼東了!”說著,老者轉身一指那些路旁的老人,“陛下,老頭子和這些老家伙在大業年間,都將自己的兒子送去了遼東。整個滄州能上戰場的男丁都上去了,就連女人和老人也承擔起運送軍糧的任務。可是沒過多久就傳來消息,說是遼東大敗,幾十萬人全部埋骨他鄉!可憐啊,我那不到二十歲的兒子,就這樣戰死在了遼東!如今陛下想要再行征討高麗,老頭子見這兵馬可比大業那時候要整肅得多!還望陛下瞧在我們這些半只腳入土的老頭子份上,若是遇見尸骨,還望帶回漢地來!”

說道后面,這老者的聲音漸漸哽咽起來。

李世民聞言,心頭亦是激蕩不已。按下心頭激動,他爬上一輛馬車,對著周圍的士卒和老人喊道:“前隋不義,起師百萬,三征高麗,致使我漢家男兒盡化作皚皚白骨,葬身他鄉。山東之地,為之一空。此仇此恨,何敢忘記?今日,我李世民興精銳之師,再討高麗,便是要移高麗之國祚,以為我百萬漢家兒郎報仇雪恨!眾位將士,可曾愿與朕一通奮戰?”

“愿意——”中士卒頓時發出一陣震天的吶喊聲。

于是,這討伐高麗,又多了一條理由。

大軍行軍,這伙食可不像宮里面那般整日美酒佳肴,用餐之時,還有歌舞助興。普通的士卒一般是吃著麥飯大餅之類的食物,和著菜湯、一兩片肉干吃下去。隔上幾日,也可以吃上一頓鮮肉。而那些將軍的食物則要好得多,至少每天都有肉吃,偶爾還能吃上庖廚烹制的菜肴,算是不錯了。而李世民的待遇最好,幾乎天天可以吃上庖廚烹制的菜肴。雖是如此,軍中亦有明令規定,不得飲酒。

從四月初一直到五月,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大軍終于到達了幽州。

此時的幽州城外,李績的八萬大軍已經駐扎于此,等待著李世民的到來。

當李世民領著大軍出現在幽州的時候,李績也領著輕騎前來迎接,同時還送上了一份關于張儉的戰報。

戰報上詳細的記述了張儉的試探性進攻。

張儉領兩萬精兵與契丹、突厥諸部仆從軍共三萬人,出營州,直逼遼水。此時乃是初夏,上游雨水不歇,江水暴溢,根本沒有辦法渡河。隔著遼水,對面的高句麗士卒見唐軍無法渡河,盡皆嬉笑成一團。

面對這種情形,張儉只好再遼水邊上安營扎寨。

等了三日,那滔滔江水終于退去。

張儉正要命令士卒渡河,卻見遼水對面,高麗騎兵沿著遼水上下游不停逡巡,大量的弓弩手出現在對岸。粗粗一估計,對面至少集結了兩萬人。當然,這還只是在張儉視線之下的高麗軍數量。

張儉不敢冒險,佯裝撤退,卻留下近百名偵察兵在此守候,時刻觀察情況,防止高麗軍發動襲擊。同時派出精騎沿遼水上下游搜索,看能不能尋一處良好的渡河位置。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留在河岸邊監視對面高麗軍的那些偵察兵一個個都不是什么老實的家伙,有幾個甚至還是張允文當初教出來的第一批偵察兵,這些偵察兵們除了留下兩個與張儉保持之外,其余盡皆鳧水過遼河,悄悄的潛到了對岸。

據說那兩個留下來的家伙是與眾人劃拳是輸了,這才不甘心的留在這里。

那些潛到遼水對岸的偵察兵晝伏夜出,將沿著遼水向東擴展偵察范圍,記錄下沿途地形地貌,花了七天時間,竟然將遼水以東,北到遼城,南到安市州這個范圍內的敵情偵察得一清二楚。

然而,當他們準備返回遼水西面的時候,卻悲哀的發現,河水又漲了。偵察兵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這水流湍急,回旋激蕩的遼水中游過去。

于是,他們只好潛伏下來,一邊觀察著遼水的情況,一邊觀察著高麗軍的動向。這一觀察,還真讓他們看出東西來。

讀好書,請記住唯一地址..


上一章  |  大唐偵察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