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偵察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役定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半江>> 大唐偵察兵 >>大唐偵察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役定西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役定西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半江  分類: 歷史穿越 | 張允文 | 偵察兵 | 李世民 | 特種偵察 | 半江 | 大唐偵察兵 
正當李世民他們準備著討伐高麗的時候,遠在西州的安西都護郭孝恪卻上奏折一封,請求討伐焉耆。(忘塵中文

此事事出有因。

焉耆原本為大唐屬國,大唐征伐高昌之時,也曾協助過唐軍作戰。平定了高昌之后,大唐在高昌設安西都護府,統籌西域事務。在這期間,經喬師望與郭孝恪二人的領導,安西都護府日益強大,威震西域。

然而,正是這日益強大的安西都護府讓西域諸國感到了威脅。

貞觀十六年的時候,西突厥重臣屈利啜為其弟娶了焉耆國公主為妻。搭上了西突厥這個靠山,那焉耆便不再將安西都護府放在眼里。貞觀十六年、十七年連續兩年都沒有向長安進貢過。

所以,這郭孝恪才上奏章,請求討伐焉耆。

當李世民看到這封奏章之后,不由一聲長嘆:“孝恪真知我心啊!如今朝中雖然風平浪靜,然而反對朕親征高麗之臣也是大有人在,不過是攝于朕之威嚴,未曾開口而已。而他們說得最多的理由便是西域不穩,恐生動蕩。如今,孝恪上書,請伐焉耆,便是替朕堵住了這些人的嘴!”

李世民對郭孝恪的性格是非常了解的。不做無把握的事,不打無把握的仗。所以,他同意了郭孝恪的奏章,準他征討焉耆。詔郭孝恪為西州道行軍總管,帥步騎三千出銀山道,以擊焉耆。

詔書下達之后,李世民時刻關注著西域的局勢。而此時,韋挺、蕭銳等人已經籌集到大船,正在往目標地運送一船船軍糧。

時間就這樣慢慢的過去了。轉眼之間,已是半個月。

李世民心頭開始著急起來。這個著急,并不是等待郭孝恪軍報的著急,而是著急于那集結在長安附近的十五萬大軍。

李世民也是帶兵行家,知道這大軍集結在一起,時間久了,開始時的銳氣便會慢慢的消散。這可極不利于作戰。且每日所耗軍糧甚巨,已經讓戶部的官員有些抱怨了,若是再不出發,士氣一泄,這戰斗力可是會降低不少。

就在李世民擔心的時候,西域那邊傳來消息。

不出所料,郭孝恪大捷。

說起這次大捷,還必須提到三個人。正是這三人的幫忙,這討伐焉耆之事才會這般順利。這三人卻是焉耆王之弟頡鼻兄弟三人。

三人在聽說了大唐將要討伐焉耆之后,便相偕來到了西州,拜于郭孝恪面前,表示愿意為向導。

郭孝恪令頡鼻兄弟中的栗婆準為向導,領三千大軍晝夜不歇的往焉耆城殺去。

焉耆城四面環水,地勢險要,所以,焉耆國王及眾位大臣以為有此險可恃,所以對于唐軍的防備也不多。

郭孝恪領軍急行,夜里趕到焉耆城之下,令士卒浮水而渡。到第二日凌晨的時候,唐軍攀援上焉耆城頭。毫無防備的焉耆國王大臣和焉耆軍隊驚慌失措,各自零散抵抗。

經過一番廝殺之后,唐軍斬首百余人,活捉了焉耆國王突騎支,俘虜了七千余人。

郭孝恪將那栗婆準留在焉耆,總攝焉耆政事,自己則押著突騎支返回西州。

然而,這場戰爭還未結束。

在郭孝恪離開后的第三日,那屈利啜便引兵前來焉耆。原本計劃著與焉耆共同抵抗唐軍,然而他們沒料到唐軍行動如此迅捷。等到他們趕到焉耆城時,突騎支已經被抓走了,這里已經換了一個叫做栗婆準的人管理焉耆國事。

屈利啜見狀,心頭勃然大怒,一面分出五千精騎追殺郭孝恪的三千唐軍,另一面又將這栗婆準給抓起來了,委派了一名吐屯來管理這焉耆政事。

那五千追擊郭孝恪的騎兵一直追到銀山的時候,終于看見了郭孝恪的騎兵。

見西突厥騎兵在追自己,郭孝恪也不客氣,當下掉個頭,留下一些人照看俘虜之外,剩下的人在他的帶領之下,盡數向西突厥騎兵沖殺而去。

經過一番廝殺之后,唐軍斬殺西突厥騎兵近千人,而己方損失不足五十人。當郭孝恪聽聞那栗婆準落在西突厥手里時,郭孝恪冷笑一聲,再次帶著士卒殺回了焉耆。

此時,那屈利啜尚未離開,在聽聞郭孝恪殺回來的消息之后,反倒是一驚,隨即了解到自己派出追殺唐軍的五千精騎,竟然折了近兩成,不由心頭大為恐慌,毫無戰意。

當郭孝恪抵達焉耆城下的時候,這位屈利啜沒有選擇戰爭,而是和他談了起來。

二人激烈的爭論的,圍繞著焉耆國王的問題爭執不休,郭孝恪大聲責問道:“我發兵擊得焉耆,汝何人而據之!”

屈利啜聞言,表情微微不自然起來,還是反駁道這焉耆乃是焉耆子民之國,當由他們立國王,而不是由唐軍立。

郭孝恪沉思片刻,點點頭,也答應了下來。

最后,這焉耆立栗婆準從父兄薛婆阿那支為王,依舊為大唐屬國。

面對這種結果,屈利啜也沒有什么好說了,只是不自然的笑了笑,罷兵而去。

隨后,郭孝恪也返回了西州。同時派出士卒,押送前焉耆王突騎支等人前往長安。

當李世民聽說了此事之后,不由發出一陣大笑聲。這郭孝恪在西域所作所為,確實大大的長了大唐的臉。經過這一戰,李世民可以預料到,至少在他從高麗返回長安之前,這西域都會風平浪靜的。

而朝中那些原本心頭有異議的官員,在經過這一戰之后,心頭的異議也倒是消減了不少。

在接見了焉耆王,并狠狠的斥責了他一頓之后,李世民下令將這焉耆王關進驛館之中。

處理了這些事,剩下的便應該是出征高句麗了。

而此時,已經是四月初了。

李世民下令,令營州都督張儉先領兵試探進攻,摸清高句麗戰力虛實。同時令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總管,瀘州都督左難當為副,領大唐水軍三萬人,從萊州渡海趨平壤。又令太子詹事、左衛率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江夏王李道宗為副,領兵八萬,直趨遼東。兩路大軍合勢并進。

在這一系列命令發出之后,李世民便要領著剩下的大軍,取道洛陽,直上幽州,與諸將回合。

于是,原本集結在長安附近的大軍一支支的離開了長安,往東行軍而去。命令雖然極多,但是整個行動都是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沒有出現絲毫混亂。

臨行之前,無論是李宇還是支柔王妍,皆是拿著水汪汪的眼睛瞧著張允文,直看得張允文心里發毛。

“呵呵,諸位愛妻,相公我不過是去打仗而已,沒什么大不了的!想當初,你們相公可是一刀一槍從箭雨之中過來的,一個小小的高句麗,還難不住我!”張允文出言安慰道。

聽到張允文的安慰,李宇三人反而更是難過,眼中淚水盈盈,泫然欲泣。

唉,自己還是見不慣這離別啊!張允文心頭輕嘆一口氣,手忙腳亂的安慰起幾人來。費了大半天時間,終于將三人哄得不那么難過了。

在一聲聲脆生生的“爹爹”的呼喚聲中,張允文有些不舍的離了家。

就在長安因為大軍出征而顯得有些混亂的時候,十多名手里拿著松州府開具的路引,自稱是行腳商人的人從不同的城門進入長安城中。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上一章  |  大唐偵察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