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七部 華北決勝 第三十章 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部 華北決勝 第三十章

第七部 華北決勝 第三十章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樂無言  分類: 軍事 | 抗戰烽火 | 常樂無言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上世紀40年代的天津城,南北長25里左右,東西窄處不及10里,從空中鳥瞰就像一個巨大的腳印,崁在華北平原東北部的海河五大支流交匯處。

自八國聯軍侵華以來,無論是軍閥混戰還是外敵入侵,戰火都止于天津城外,或是與其擦身而過,這座華北名城幾度幸免于戰火。可這次,它注定是躲不過了。

在得到潘楊受傷的電報之后,在心急火燎的彭Z嚴令下,由兩個警衛營護翼的總部前進機關立即加快了行軍速度,拔營而起,日夜兼程的向著天津方向急進。

“三天之內務必到達天津楊柳青。”雖然仍是不動聲色,但從林B的口氣中參謀們亦能感受得到他那迫切的心情。每一個知道情況的人,心都被那輛傾覆了的中吉普牽動著,用不著更多的命令,部隊的行進速度越發加快了。因為打亂了行軍計劃的原因,原本很多應當預先搜索警戒的位置便不可避免的被放棄了。如此一來,即便再怎么小心,卻也不可避免的導致了部隊的行蹤的曝露。

在第二天稍晚的時候,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和山西克難坡的第二戰區司令部幾乎同時收到了情報,這支編制、人員、目的地都極為特殊的小部隊很快引起了這兩方面的極大關注。

在設在信安鎮的新4師野戰醫院地一間病房里,一個腦門上纏上了一整圈的白色紗布。扮相頗有些滑稽的家伙雙手插在棉褲的口袋里,嘴上叼著一支沒有點著的香煙,兩只穿著大棉鞋的腳,在漆成棕紅色的地板上來回地踱著不怎么規整的方步。

剛剛從楊柳青趕到這里地齊宇和孫波看到此情此景頓時松了一口氣,齊宇制止了孫波開口喊報告的舉動,輕輕的推開房門,就這么站在了門口。

不知道始于何時何地。無論隆冬還是盛夏,也不管是硝煙彌漫、槍林彈雨的戰地還是在后方。我們的這位潘楊同志每逢思考問題的時候。就會習慣性的將雙手插到口袋里,叼上一支香煙來回地踱步。

可現如今潘楊的這個標志性的動作加上他這身裝束卻顯得有些不倫不類,要是回轉到穿越前的那個年代,指不定便會被他的老父親重重的頭上給K上兩下,然后恨鐵不成鋼的罵道一聲:“水老倌!(注:“水老倌”一詞出自長沙的俚語,意思是流里流氣地青年哥哥)”

可就是現在這幅造型,卻讓齊、孫兩人也不能不對這位北進集群司令員深懷敬畏之情。

將軍的威風是戰場上打出來的。在所有北進集群高層的心里,只要有他在,這十余萬的群體就有了主心骨。

只是眼下這仗該怎么打?

齊宇這個人很“硬”。

老紅軍出身的齊宇因為連日操勞,越發地瘦削精干了,而且變得話語不多,漸漸惜言如金的他,倒有種吐口唾沫是顆釘的風格了。雖然資歷還是不足,但這個集群代理政委擔任的時間長了。威嚴也自然有了,對同志的批評嚴厲就不說了。對上亦是從無恭維之詞。一是一,二是二,實事求是,實話實說。

雖然一直以來齊宇都認為潘楊有搞個人山頭、個人崇拜的苗頭,指揮作戰的時候也頗有些軍閥作風。并從最開始擔任政委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和所謂的歪風邪氣作堅決的斗爭。可現如今潘楊擺出了一幅甩手大掌柜地樣子,眼下這仗該怎么打,卻讓他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看著眼前這個悠哉游哉地家伙,齊宇來時滿肚子的話便如骨鯁在喉,可偏偏又不知從何說起。

與潘楊搭檔這么些年來,從擔任他地軍事副手到政治搭檔,齊宇深深的感覺得到,這支北進集群是一支烙著深深潘楊痕跡的部隊。只要潘楊在,那就是一支指哪打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精銳部隊。要是哪一天真說沒了潘楊。別的部隊不敢說,至少那三個主力中的主力。最早完成美械化的210A、B、及128師恐怕就有些不靠譜了,而且這一次發生的事故也太過兒戲了一點。剎車失靈?哨兵誤擊?難道就不能找一個更好的借口嗎?

在齊宇看來,這是一套很明顯以退為進的把戲。

他頗有些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領導的這個政黨這個軍隊的不是以往的那些封建帝王,也不是那位遠在重慶的蔣委員長。不會搞什么杯酒釋兵權,更不會狡兔死走狗烹。要知道離抗戰勝利,建設一個新中國還早得很呢,就算是要功成身退,也不是現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啊,這個老潘怎么會變成這樣了呢?

齊宇不知道怎么開口,孫波又不好搶先說話,潘楊又一直沒有抬頭,只是兀自在那不停的緩緩踱步,屋內的氣氛一時間顯得頗為怪異。

潘楊這時背對著房門,心中亦是思緒萬千,他剛剛才對事發后便第一時間趕到這里進行善后工作的新4師師長姜百無交待了整個事件的處理基調:

“這是一起因為剎車失靈后處置不當引發的車禍事故,由此造成的傷亡由我負全部責任。”

“不必處理那兩個的哨兵,盤查往來人員車輛是他的職責,他這也是忠于職守,開槍的事情不必再提。”

“竭力搶救傷員,妥善安葬犧牲的警衛員徐波涌同志……”

“整個事件的詳細經過以我的名義電告中央軍委及彭、林二位老總,讓他們放心。”

這場意外導致的車禍雖然讓他有些措手不及,更造成了一死五傷的局面。甚至連他自己也從車上滾了下來,磕破了腦袋,流了不少血,頭直到現在還有些暈暈乎乎的,可當他從昏迷中清醒過來的時,他便慶幸的出了一口長氣,為自己的死里逃生福大命大,更為這場車禍帶來的機會而感到慶幸……

他是從后世穿越而來的,歷史的經驗告訴他,這年月,槍桿子固然重要,永遠是第一位的,但隨著日本的戰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這片遼闊的土地將迎來一場兄弟鬩墻的主義之爭,麾下的部隊越多,指揮的仗越大,取得的勝利也是越顯赫,到最后還是要在二十年后的亂局之中站隊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世界風云正在隨著歷史的慣性急劇的變幻著,個人命運怎樣浮沉,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了。

從北渡黃河擔任副總參謀長之后,潘楊便在這一問題上有所考慮了,天高皇帝遠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說不過去了。為此,他一改以往的獨斷專行,盡量顯得勤勉、穩重,盡量不再多出風頭。可面對著戰機,他還是忍不住出了手。山海關、唐山、廊坊、北平、喜峰口……這一路走來,部隊越打越強,士氣越打越旺,潘司令員的威名越來越響亮。就連那些潘楊主動提出調來北進集群“摻沙子”的師、團級指揮員、政治委員們也逐漸的對北進集群這個由潘楊為首的團體產生了歸屬感。到現在,北進集群的一些戰士包括下級指揮員,在對外時都自稱是潘楊部隊而很少說八路軍了……

如此一來,便有一些不合時宜的聲音漸漸的反饋到了各級政治部門,潘楊也發現了這樣的苗頭。

這一次籌劃第二階段戰役之時,為此頗為煩惱的潘楊便準備趁著這次規模空前的戰役請來彭、林兩位來此坐鎮,這一方面可轉移那些有心人的視線,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那些個不良影響。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從戰役策劃階段開始,整個戰役思路在經參謀部整理之后,便在電文往來中以請示匯報的形式向主席和盤托出,雖然沒有明說,但潘楊心底里求的無非便是個韜光隱晦罷了。

可沒成想這樣的做法卻讓一直以來便頗為欣賞潘楊的主席更加欣賞他了。雖然很快同意了彭、林二人前來統一指揮的請求,卻隨后又安排他負責聯合參謀部具體工作,參與具體指揮。這讓潘楊在感激主席的信任的同時又感覺到了莫大的壓力。

好在剎車失靈,好在有那個莽撞的哨兵,現在自己這么一傷,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只要等彭、林二人一來,第二階段戰役一打響,那些異樣的聲音便會隨之而去了吧!

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前進機關是1945年1月10日晚22時許離開宿營地的,經過崎嶇險峻的山路,于次日中午到達廣靈縣城,機關工作人員包括所屬兩個營的警衛部隊分乘五十余輛各式車輛,在黃土地上拉出五六里的長列,黃塵蔽天,吼聲如雷。

北進集群距此最近的新3師的一個團已經奉命前往其開進的路線前方接應,而新1師全部亦在沿途安排了保衛、接應任務,但這樣大張旗鼓的行動,讓日軍尚未完全拔除的情報機關得以迅速掌握其行蹤。

“這是一個好機會!雖然不知道中共軍這支小部隊是為何而來,但我們一定要抓住它……”


上一章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