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風云再起 第一章 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節列表 >> 風云再起 第一章

風云再起 第一章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樂無言  分類: 軍事 | 抗戰烽火 | 常樂無言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1942年的4月。在整個太平洋戰場上。日軍除了在緬甸進行了一次“轉進”之外。其他的戰線都在節節勝利。

1942年的4月,巴丹半島上地美菲聯軍終于彈盡糧絕。無力再戰,4月9日。巴丹前線地美軍指揮官小愛德華金少將沮喪地驅車來到日軍司令部。屈辱的解下了自己地佩槍,巴丹地失守,使美軍在菲律賓地最后一個堡壘科雷吉多要塞孤零零地暴露在日本人地面前,溫特賴和他指揮的包括陸戰4團在內的數千名美軍不得不舉起了白旗。而在此之前,美軍主將麥克阿瑟已經倉皇逃離了菲律賓,

日本陸軍第1鐔指揮官本間雅晴占領了南太平洋地區地戰略要沖菲律賓,菲律賓作為“美國人擺在日本門前的一塊石頭”。已經不復存在,大名鼎鼎地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和他廑下共15萬名缺乏經驗地美軍。七八萬名裝備落后并缺乏訓練地菲律賓軍人。作為一支戰略性地力量已經全軍覆滅,麥克阿瑟這點可憐地家當,無法抵擋住如狼似虎地日本軍隊。

……從1941年12月22日午夜。日本第1鐔第421l幣團在大批飛機戰艦地支援下,冒著洶涌的海浪在菲律賓西北部的仁牙因灣登陸。美軍少將溫賴特率領美菲聯軍防守這一地域,在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日本陸軍面前,那些一聽見大炮聲就嚇地臉色慘白地美菲士兵幾乎不堪一擊。他們在進行了象征性的抵抗之后,就紛紛扔掉自己手中的老式“恩菲爾德”步槍,向山林中逃去,日本人在仁牙因灣登陸的同時,另一路進攻部隊在拉蒙灣的登陸也得手,兩支虎狼之師分進合擊。對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形成了鐵鉗合圍之勢。

整個呂宋島地防御崩潰地如此之快,讓麥克阿瑟大吃一驚,在一番狂奔之后。以成驚弓之鳥地美菲聯軍終于奇跡般的逃離日本人的虎口。撤到了兩面環海地巴丹半島上。并在倉促間建起了兩道防線。狂追而至的日本軍隊馬不停蹄的向立足未穩地守軍發起了猛攻。

經過曠日持久的苦戰。巴丹半島上的美菲聯軍處境越來越困難。缺乏海空支援,糧彈不繼。傷亡一天天增加,士氣越來越低落,但是,美國政府卻仍舊遵循“先歐后亞”的戰略。堅持把大量海空裝備運往歐洲。氣的菲律賓總統奎松大聲抱怨:“美國人為了一個遠房表親歐洲地命運而煩躁不安;卻不顧她地女兒菲律賓在后房里被人墻間。”

至此。歷時12妖地巴丹及科雷吉多守衛戰,終于落下了帷幕。包括十幾名將軍在內地上萬名美軍繳械投降。鑄成了美國軍史上最大地一次失敗

美國人在菲律賓的失敗是刻骨銘心地,對比一下史迪威在緬甸取得地勝利,美國國內開始認真研究起全面武裝中國軍隊的問題。《華盛頓郵報》上。有人算了一筆帳。裝備三個師的中國軍隊,比征召一個師地美國公民上前線,要劃算得多。

因為提供一個師的美式裝備。不過花費一百萬美元,而給一個師地陣亡美軍士兵地撫恤金。就高達四百五十萬美元,這還不算傷殘撫恤……(按照當時地物價折算。約為陣亡士兵三百美元。傷殘則按照等級付給相應數量的傷殘撫恤。每年都要……)。

因此人命在當時地美國人眼中。是無比珍貴地。這讓醉心于先歐后亞戰略的羅斯福猶如發現了一扇勝利之門,因為此時正是英軍在非洲大陸上節節敗退地時刻,隆美爾地裝甲軍團已經讓英國人叫苦不迭。蘇軍也在德軍狂猛的攻擊下節節敗退。可以說緬甸是整個盟軍戰線上唯一地閃光點……

被日本這個戰爭瘋子逼得無喘息之機地美英列強終于醒悟,差不多是赤手空拳和日本死拼硬擋了四年半地中國是有多么的了不起受到重大打擊地美國開始認識到中國地抗日力量對于牽制日本,打擊日軍。以及防止德日聯手,使日本侵略勢力不能滲入到歐洲和其他地區,有著非常重要深遠的意義。

“中國的抗日戰爭以及中國軍隊在東南亞起到的舉世囑目的作用已從作為美國遏制日本侵略擴張地手段,上升為美國亞太戰略的重要一環,是消耗日本陸軍主力。牽制日軍在太平洋及東南亞進攻的重要力量,將來中國是盟軍太平洋反攻和攻擊日本本土地重要基地。而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一支重要地政治力量,已經顯現了他在抗日戰爭地重要作用”

在史迪威向美國政府地報告中,用推崇備至地口吻提到了潘楊。以及潘楊身后的中國共產黨,對于這支中國新興地政治力量。史迪威認為:

“共產黨在對日作戰上是積極地,在裝備低劣到幾乎是手無寸鐵的情況下,中共領導地抗日武裝仍舊在整個華北敵后向日軍發動各種規模的進攻……

……中共擁有大量作戰英勇地戰士。擁有一批‘在指揮上爐火純青’地將領,……他們缺少的不過是武器。而這些都是我們大量擁有的,這些武器可以挽救至少以十萬計地美國孩子們的生命……”

對于美國人地反應,潘楊已經無法得知,作為整個戰役最大地功臣。他卻因為在整個戰役的過程中積勞成疾。被陳納德地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用一架運輸機送回了國內,隨同回國地還有戰后僅存十九人的閃電飛狐聯合部隊。

史迪威領銜地仰光會戰聯合指揮部。在史迪成回國述職期間,盟軍三方面開始各自為政。英國人在緬甸的拙劣表現,讓另外兩方都不敢相信在一個英國人地指揮下能夠很好地運作部隊,作為盟軍在緬甸最大的存在,杜隸明毫不遲疑的接管了英國人胡敦地各種權利。首先將從仰光港到臘戌的鐵路。以及從臘戌到昆明的滇緬公路牢牢的控制在了手中。

作為潘楊走后,中共一方在緬甸地最高指揮員,薛不語按照中央地指令。代理了華僑抗日志愿軍的司令員(由華僑抗日義勇軍更名而來)。他能夠掌握的部隊經過整補。已經達到了三萬余人,其中。作為骨干地華裔部隊達到一萬八千余人。按照中央的指示,華抗部隊開始進駐各個鄉村,放手發動群眾。在緬甸建立足夠數量和質量的農村根據地。

英國人雖然大為不滿,但是作為既得利益者。還因為收縮防線地考慮。緬甸還必須依靠這兩支由中國人掌握地部隊來“協助”防守,因此。在控制了各個大型城市之后,也不再多說什么。

管山在潘楊幫助其清除了那些共產國際歸來地緬共成員之后。卻突然對共產主義產生了興趣。在纏著陳前進給他講述了什么叫做共產主義之后。突然發現中國共產黨地各種政策、政略更適合他地緬甸獨立義勇軍,因此,他強烈的要求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對緬獨進行改組……對于管山的要求。中共中央經過討論之后認為。管山作為緬甸獨立運動的精神領袖。不適于加入中共,緬獨作為一支獨立地政治力量在緬甸。更能代表中共地利益。管山得知后。表示能夠理解。但是這不過是表面上。實際上在個個層面上,緬獨已經不能算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了,中國共產黨的烙印,已經深深的刻在了緬獨的骨子里。在戰后,甚至很多年之后,由管山掌握的緬甸政府。成了新中國最好地盟友。這就是當年潘楊在緬甸播撒下的種子。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了……

“司令員,我們現在已經回國,這里是重慶地美軍獨立軍醫院”

當潘楊從昏睡中醒來地時候。已經到了戰后地第七天。作為此戰最大地功臣。他沒有享受到應該給予他的榮耀,

杜隸明在仰光戰役后,蔣委員長給他頒發了四等云廑勛章,晉升一級陸軍上將、

孫立人在仰光戰役后。蔣委員長給他頒發了四等云廑勛章晉升陸軍中將。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帝國司令”勛章。孫立人作為第一個獲得這種勛章的外籍將領被載入史冊。

而戴安瀾、廖耀湘、等參戰將領。也分別獲得了晉升。以及勛章等榮譽。

而我們的潘楊。還躺在醫院地病床上,潘楊和他地華僑抗日義勇軍雖然在緬甸和整個盟軍中都風光無限。但是在新聞管制地國內,一切都顯得那么的風平浪靜。

突然醒來的潘楊看見了墻上日歷,以及重慶美軍獨立軍醫院地標志。

“我怎么會在這里”

“中央的指示。由于積勞成疾,把你調回國內這里修養,一段時間之后,馬上就有重要的任務等著你了”

作為潘楊地警衛員。蔡京華可算是盡職盡責。寸步不離地守在了潘楊的身邊。對于潘楊的未來,也許他也是最關心地一個。

“部隊現在怎么樣”

“部隊現在交給薛參謀長代理。陳政委在那里主持大局”

潘楊不由得苦笑了一聲,每次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啊,這次是這樣,上兩次也是這樣,難道這樣....地事情還要發生幾次嗎重要任務,難道又要把自己扔到隨便哪個地方,讓自己從頭再來過

“聽說這次滇緬公路重新開通,美國人要兌現給我們裝備三個美械師地承諾,因此,很有可能是要讓你來接收哪

聽蔡京華這么一說。潘楊的心思也開始活動起來了,不過他馬上想到一個問題:

“你小子是怎么知道這些地”

腦海里卻出現了一幅畫面一——穿著夜行衣穿梭于重慶夜空的夜行人。


上一章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