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二十六章 韜光養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最新章節列表 >> 二十六章 韜光養晦

二十六章 韜光養晦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常樂無言  分類: 軍事 | 抗戰烽火 | 常樂無言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對于李大成的第二個建議潘楊則提出來說需要大家討論討論,因為潘楊通過總結過往歷史上記載的情況發現,少量的主力部隊不能在敵后游擊戰爭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敵我實力對比還沒有達到自己組織主力兵團和敵人周旋的地步,還是堅持自己開始的原則,不要和鬼子硬拼,保存實力。

并且委婉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首先這里是原冀中軍區的地盤,現在冀中軍區反掃蕩已經接近尾聲,冀中主力部隊馬上就要回轉。雖然冀中的群眾基礎好。但是正因為這樣,原冀中部隊回來之后也會需要大規模的兵員,而現在的年輕人則多數屬于民兵或是地方部隊,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打仗全憑一腔熱血。如果被先遣支隊大量吸收,那么一方面地方上缺少武裝保護,而且部隊即使數字上去了,素質也不會太高。另一方面好像有點趁火打劫、搶地盤的嫌疑。雖然大家都是黨領導的部隊,潘楊也從來沒有把哪知部隊當成自己的,但是發展壯大所有的抗日力量趕走日本人這才是潘楊現在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擴大實力就好,反而現在實力不足的潘楊根本就不想成為敵人主力的首要目標,只有化整為零,到老百姓當中去,讓人民的天然屏障來掩護自己,這樣才最好。

按照潘同學的想法就是,馬上派人聯系上冀中部隊。同時原地將先遣支隊的部隊打散,化整為零。組成戰斗力相對較強的班級單位在各村各莊進行活動。不但要大搞根據地建設,訓練民兵,建設堡壘式的冀中區,以備迎接即將到來的進一步鬼子掃蕩。同時還要瘋狂的挖地道,制造各種各樣的土質地雷,以地道戰、地雷戰等斗爭形式消滅鬼子的有生力量,壯大自己。必要時候可以集中行動。民兵經過訓練后才能就地編入先遣支隊的主力部隊作戰,同時也可以補充其他部隊。然后繼續訓練民兵,在訓練中以戰代練,多以偽軍為目標練手,大量摧毀偽政權。同時達到鍛煉煉部隊的目的。這樣的一個班撒出去,少說能帶回一個排,甚至一個連。或是更多的部隊。這樣整編后的部隊作戰能力上不會受太大影響。同時也可避開打掉大王莊和平和據點后鬼子隨后的報復性動。

少量精銳則組成潘楊心目中的特種部隊,裝備較好的武器,對鬼子的重要目標進行襲擊。現在繳獲的武器重型武器九二步兵炮交給區里分解開堅壁起來,必要時用于攻堅作戰。迫擊炮可以留上兩門機動作戰。輕武器優先給戰士們換裝,之后再由潘楊準備去那里發展的四個縣的剩余的民兵裝備,最后剩下的就便宜程瞎子好了。反正這些可能淘汰下來的武器裝備,剛從山里出來的潘楊還當作寶貝呢,就不怕沒見過世面的程瞎子不要。

聽潘楊深入淺出這么一說,分析事情的利弊。再加上通過一系列的事件后,潘楊的一些做法,但是事后證明是完全正確的,雖然和部隊以往的發展模式不同,但是李大成想想之后認為潘楊可能又是另有深意。因而也沒有反對,幾個連長聽說繳獲武器隨便更換后更是沒有話說。一門心思盯著那些輕重機槍了。根本想不到反對。

想到馬上就要到來的四零年的百團大戰,然后的冀中大好形勢,潘楊決定就在最好發展的冀中中心區相對靠近山區的博野、定縣、無極、安平、四縣之間活動。積蓄力量,準備積極參加七八月間開始的百團大戰的第一階段——正太路破襲戰。

第二天晚上潛伏了一天的潘楊帶領部隊和跟隨行動的三百多民兵,通過熟悉情況的向導帶領,無聲無息的跳出了鄰近兩個縣的五百多鬼子偽軍的增援部隊擬對先遣支隊所在的原宿營地組成的疏散的包圍圈。甚至路上沒有放一槍一彈。有的只是只是途中有的戰士在野外和鬼子擦身而過時不由自主加重的呼吸聲。

到了天快亮的時候,安全到達原冀中區中心區的潘楊,集合了所有部隊之后。將部隊原先的舊式武器完全淘汰,換上嶄新的繳獲武器按照每個班統一武器口徑,每班配一挺機槍。排里設置機炮班的編制,配九二式重機槍一挺,擲彈筒一支,還有輕機槍兩挺。日制武器的班排,正副班排長都加配一只毛瑟手槍(盒子炮)。而使用國造武器(中正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的排則在機炮班里裝備馬克沁重機槍一支、槍榴彈發射器一支。班排長則有條件的裝備美國造沖鋒槍、還有日制南部式手槍。加強近戰火力,彌補中正式步槍在拼刺刀時全槍總長比三八式要短的劣勢。有愛好的戰士潘同學也不反對他們再挑選大刀這種武器。至于子彈從來沒有超過十發的戰士們在潘楊的默許下,可著勁的往身上裝著子彈這種其他任何一支軍隊的必備物資,而對于這支剛從山里走出來的部隊說來是奢侈品的東西。戰士們都知道,沒有子彈的步槍還不如燒火棍的道理,有的戰士身上的牛皮子彈盒都掛了十多個。搞得潘楊不得不以是否方便行軍,不影響行動的標準來作為戰士們攜帶彈藥的的標準。經過測試,戰士們平均每人攜帶了將近四百發子彈還有五個手榴彈,手榴彈日制的最受歡迎,其次就是繳獲的仿德制長柄手榴彈,最后就是邊區造,每人平均5枚。武器裝備煥然一新的戰士們,加上剛剛經過戰斗的洗禮,精氣神一下就比原來提高了一個檔次,潘楊又將部隊按照個人專長重新分配了崗位,特別是原來不是“嫡系”的兩個連,按照潘楊原先老部隊一連的訓練編制,以及根據不同戰場情形下使用的不同特殊編制。予以整編,將全體先遣支隊全數打散,重新組合,最后組成了一個個戰斗力強勁的戰斗班。并且在暫時跟隨先遣支隊一起行動的各區小隊、民兵中間少量的招收了一部分戰術技能較好、身體素質高的補充部隊。潘楊從全體干部戰士中有目的的挑選了少量戰斗技能出色,而且具有一定特長的戰士準備成立自己心目中的特種部隊。名字就叫先遣支隊武裝工作隊,簡稱“武工隊”。


上一章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