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1276156章 飛速發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風1276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156章 飛速發展

156章 飛速發展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跳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貓跳 | 漢風1276 
大漢元年、宋景炎二年十二月,經略閩廣安撫制置大使陳淑楨,以漢國炮船巡弋九龍江,其侄權知漳州府陳吊眼領兵兩萬守城,自領精兵沿江下寨,為犄角之勢,敵住元福建宣慰使行征南元帥府事唆都南下之鐵騎。

唆都故計重施,令其子萬戶、詔討使百家奴分兵三千從九龍江上游渡江偷襲,被宋軍游騎發現,渡河時遭炮船痛擊,其后陳淑楨親率大軍合圍,陣斬百家奴,三千鐵騎大半淹死江中,唆都元氣大傷,只得退守泉州。

好!唆都,這個雙手沾滿興化、錦田山、南少林、許家巷各地人民鮮血的屠夫,也嘗到了失去親人的滋味!血債要用血來償!楚風看到戰報,為陳淑楨擊節叫好,同時應她的要求,派出軍官團幫助畬漢義軍訓練。

文天祥仍然沒有消息,明顯是主動中斷了和楚風的聯系,從蒙古軍中逃出的經歷過于離奇,“漢奸”的罪名一直若隱若現的懸在這位忠貞之士的頭頂,他不想再給行朝以口實了。

陳淑楨以汀州對抗江西的塔出、李恒,以漳州對抗福建的唆都、阿剌罕、董文炳,在閩西將戰線穩定下來。得益于此,文天祥在粵東背靠閩西,能夠慢慢的發展壯大,一時半會,閩廣兩省的戰局暫時停滯下來,進入相持階段。

楚風以軍援換時間的策略取得階段性成功,對陳淑楨的投入,換來了漢國亟需的發展時間,軍事、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漢國,與蒙古軍的全面戰爭越晚一天,形勢就越有利一分。

漢國人口突破八萬,農業生產上,琉球城附近沖積平原的肥沃土地,只有六十萬畝左右,按人平三十畝計算。也就夠兩萬壯勞力,現在已經基本上開墾完了;工業上,雖然修建了水壩,但動力問題仍然制約了工業生產擴大規模。

楚風開始把漢國的疆域向南北兩個方向伸展。

最近派人沿琉球河溯流而上勘察。發現崇山峻嶺間一個美麗的湖泊,楚風才確信琉球河就是濁水溪,那山中湖泊就是日月潭,琉球城便在濁水溪入海口附近。經勘測。琉球城東北九十公里處有一大河,正南面一百八十公里亦有大河,兩條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有肥沃的沖積平原,非常適合工農業生產。

楚風在兩處河口建設新城。兩座新城被命名為琉北、琉南,撥一條剪式船充當班輪,每四天從琉北、經琉球到琉南,再原路返回。跑一個來回。琉北、琉南間航程二百七十公里折合一百五十海里,剪式船平均跑十五個小時。第一天從北到南,第二天休息。第三天從南到北返程,第四天又休息。只要沒有風暴,就常年不斷的跑下去。初期哪怕每趟只裝得到十幾個甚至一兩個乘客,也不間歇。

最開始,兩座新城只有負責管理地政府官員和新從福建接到的移民,在楚風減稅的政策鼓勵下,商人們紛紛到新城去開設分店,一些覺得琉球城商業競爭過于激烈小商戶,干脆舉家搬了過去,政策扶持、土地水利資源豐富、源源不斷的人口紅利,兩座新城,就如同當年地琉球匠戶村一樣,飛速的發展壯大。

漢國不征農稅。但農產品進入市場流通仍然要交商稅。最初明”地農民把糧食囤積起來——你不是賣糧才征稅嗎?我不賣。自然不用交稅。

千萬別小看農民地智慧。淳樸絕不等于弱智。

不過。糧食價格地迅速回落。準確地說是從戰時緊缺狀態恢復到正常水平。粉碎了他們囤糧惜售地美夢。最初米價每石四貫。早稻豐收后很快降到兩貫。等晚稻上市。就只有一貫了!早賣掉糧食地人笑得合不攏嘴。囤積居奇地氣得抽自己耳巴子。

楚風一點不擔心囤糧不售來逃稅。他算過了。每個壯勞力種三十畝地。雙季稻年收米一百石。而平均每個壯勞力供養兩到三個家庭成員。加起來每年最多吃個十來石。剩下地不管你囤不囤起來。終歸要進入市場化環節——終不至農民會讓糧食爛在倉里。

琉球漢國農業政策地成功。最主要歸結于缺少一個中間環節:地主。宋代地主一般會收取產出地一半。加上皇糧國稅。農民手上就所剩無幾了。僅能維持溫飽。每逢災年就會在貧困線、甚至死亡線上掙扎。漢國境內全為自耕農。人頭稅、地畝稅全部免征。農民生活比之福建。甚至江南富庶之地。都要好五倍

農民富了。就要消費。大規模商業生產導致社會分工細化。農業生產也呈現專業化趨勢。農戶發現。又種田又飼養又紡織地男耕女織小農經濟沒有市場了。比如飼養家畜。如果自己吃。不如買價賤如土地海魚、鯨肉。如果作為高檔肉類出售。又比不上洪家二嬸大型養豬場、養雞場地價格優勢。那么。與其花時間養豬。不如把精力投入田間。多種幾畝水稻劃算。于是有地農戶專業種水稻。有地靠近城市。就專門種蔬菜、種水果。有地人養豬經驗豐富。就到財稅部貸款。也辦起大型養豬場……

分工細化導致了交易活躍,農民出售糧食、蔬菜等農產品,買回陶瓷器、牲畜、服裝、鹽巴各類生產生活物資,年輕人還會到城里喝點小酒、聽聽說書。財稅部在他們出售農產品的時候收了一次稅,當農民們拿錢消費地時候,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間接讓財稅部又收了一次稅。

漢國不征農稅,但從長遠從全局看,從農業上得到地收入,比封建王朝敲骨吸髓式的拼命搜刮農民,所得更多。

這就是商品經濟的威力。

軍事上,工農業生產對勞動力需求極大,加上開發新城,水師炮船一條也要一百五十個人,于是漢軍陸師的征兵比例降低到總人口的三十分之一。

截止大漢元年、大宋景炎二年、西元底,漢國水師擁有炮船四條、捕鯨運輸班輪各式剪式船十五條,陸師正規軍二千四百人。水陸兩軍總兵力約三千五百。

楚風把從征討山越人莽岳部落開始,歷次戰爭中受傷、致殘、年紀過大的老兵從一線部隊中退出來,成立新兵訓練營。新兵不再由各部隊自行培養,而是在新兵營經過兩個月強化訓練后充實到戰斗部隊。

上次出兵贛南。暴露了步炮協同的問題:炮隊隨軍去贛南,琉球本土和泉州漳州就沒有一門陸軍炮了!

合成化是近代軍隊的必經之路。楚風召集兵部和漢軍高級將領,按后世比較成熟的三三制對陸軍編制進行了調整:

徹底取消弓箭手,步兵全為長矛兵。每十名編為一個班,設正副班長,士兵為列兵,正副班長為下士。

三個步兵班為一排,正副排長為上士、中士。

三個步兵排加上一個混編排為一個連。正副連長為中尉、少尉。支援排下設兩個炮班、一個輜重/炊事班,每個炮班有雙馬拉三斤炮一門,由五人制炮組負責,雙馬拉彈藥車一輛。由五人制彈藥組負責;炊事班有兩輛雙馬拉輜重車,攜帶全連給養并負責做飯。連部除了正副連長。還有兩名騎馬地傳令兵,全連定員一百二十四人。乘馬、挽馬十四匹,三斤炮兩門。

三個步兵連加上一個混編連為營。混編連擁有一個能騎馬長途奔襲的機動排。其中一個班是尖兵,可以做偵察游騎、也能在馬上作戰。另外兩個班騎術較差,只能乘馬機動、下馬作戰;一個輜重/炊事排,攜帶比連級更多的后勤物資;一個炮排,裝備三門三斤炮;一個營部排,包括兩個班的衛兵和一個班地騎馬傳令兵,加上正副營長、軍法官、軍醫官、軍需官。全營定編四百九十七人,正副營長為少校、上尉,三位專業軍官為中尉。

二千四百多漢軍,一下子編成了五個營。炮隊、尖兵隊除部分人員到訓練營訓練新的炮兵、騎兵外,其余打散分到各營。五個營的主官,首先以前的三個隊長是肯定要任用地,解散的炮隊、尖兵隊隊長就成為了剩下兩個營的主官,黃金彪領了第四個營,法本、仇滅虜領了最后一個營。

這樣一來,軍銜上出現了問題。水陸二師改稱海陸軍,下面領兵的主官最大只到少校,而楚風設計的制度,兩軍領軍改為司令,軍銜該為上將,因為規模尚小沒有軍師團等大地編制,侯德祿、陸猛兩位司令光禿禿的一個上將,下面直接管少校,有點那啥。

兩位司令自然是高風亮節,委屈就任了中校,他們知道,只要漢王問鼎中原的雄心不變,漢軍就會不斷擴大規模,將來自己莫說上將,就是做元帥也只等閑。

漢軍的黑色軍服,在亞熱帶地夏季熱得死人,于是海軍改作白色,陸軍冬裝黑色、夏裝灰色。漢軍的旗幟也新設計好了,純黑地底子上,一條金線繡成的金龍,張牙舞爪飛撲,海軍旗則在下面加了幾道水波紋。

楚風許各營自行設計營旗,取營號,以增強集體榮譽感。

錢小毛在屠滅莽岳部落立下殊勛,建起了琉球第一座京觀,他地營旗上畫著一堆骷髏頭,自稱“骷髏營”,但其他的營頭譏笑他們是光骨頭營。

張魁在呂宋島被蟒蛇纏過,是侯德富救了他,于是在營旗上畫了條大蟒蛇,稱為“毒蛇營”,當然,另外地營頭則叫他們泥鰍營。

亦思巴奚戰斗中,許鐵柱出力不少,還挨了賽爾勒一刀,幸虧被胸甲擋住了。他的營旗上就是一把折斷地大馬士革彎刀,稱為“斷刃營”,毫無疑問,別人是不會讓他們好過的,外號就成了廢鐵營。

法本想不出什么好招,就往旗上畫了個降魔衛道的不動明王,自號金剛營,錢小毛張魁顯然看不慣他這么威風,給他取個外號叫禿驢營。

黃金彪本來也被蟒蛇纏過,無奈張魁搶了先,他想想,自己最大的光榮就是炸開泉州城墻,就把震天雷爆炸的場面作為營旗,名字也叫得響:震天營。按照取外號的慣例,他也最不幸:圓圓的震天雷四面加上描繪爆炸的線條,看上去就像個驢糞蛋,還在散發臭氣的那種……


上一章  |  漢風1276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