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重生在1976第四十九章 清晨的叫賣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歲月——重生在1976 >>歲月——重生在1976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 清晨的叫賣聲

第四十九章 清晨的叫賣聲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夜深  分類: 都市 | 現實百態 | 夜深 | 歲月——重生在1976 
高強自從當了副院長后忙多了,以前下班后還能顧著點家,早些趕回來幫韓萍做點家務活什么的,可現在中心醫院整改的擔子幾乎全壓在了他一個人身上,每天在單位忙忙碌碌的幾乎腳不著地,更因為工作原因還要經常出差開會,準點下班的好日子從此一去不復返,常常直到天黑之后才能見著他一臉疲倦地回來,而此家里的許多事也就全交給了韓萍。

對于丈夫的工作韓萍還是很支持的,毫無怨言地挑起了所有家務活。可是,韓萍的工作也不輕松,經常還要三班倒,遇上早班、中班時候還好些,碰上晚班她就為難了。看到家里的情況,曹青很主動地提出要分擔了一些家務,開始韓萍不肯,但曹青依舊偷偷摸摸地干,幾回下來韓萍發覺后見曹青小大人一般干得很不錯,也就放心地把自己上晚班時的家務交給了曹青。

今天,韓萍又到了倒班的日子,凌晨五點左右,剛下班的韓萍才躺下沒多久,貪睡的小蕓還在夢中,曹青就已經悄悄地起了床,到了樓下洗臉刷牙,再輕手輕腳從抽屜里取了點準備好的零錢,去了菜場那邊買早點。

凌晨的菜場非常熱鬧,夏天的太陽起的又特別早,等他走到菜場的時候天色已經大亮了,街頭巷尾滿是來來往往的人流。熟門熟路地來到平常買早點的店外,瞧著排著特別長隊的人群曹青忍不住皺起了眉頭,不知道怎么原因,今天的人特別多,數數人群長度,曹青約摸著排上一小時都不一定能輪到自己。

高強現在出門很早,要是繼續排在這里肯定來不及趕在高強上班前回去。想了想,曹青突然記起靠近菜場另一頭,也就是自己上學路過的附近也有一個賣早店的小店,或許那邊人流不像這里這么多,琢磨了一會兒,曹青轉身就走,繞到了菜場另一邊。

果然不出所料,這家店因為位置偏些排隊的人就少了許多,半個小時后買完早店的曹青端著鍋急急往家里趕,可剛走了沒多遠,突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從對街傳來,似乎在高聲吆喝著什么。

“來來來!走過路過別錯過啊,都來看一看來瞧一瞧!五分一個既經濟又實惠,結實又耐用來,十年保證不成問題啊……!”

左邊的街口圍著一大群人,熱熱鬧鬧地不知道在干些什么,曹青好奇心大起,連忙往那邊走去,憑著自己身小靈活地優勢沒花多少力氣就擠了進去。

到了里面,曹青腦袋剛一探就給嚇了一跳,只見路邊的人行道上攤了塊大油布,上面擺著花花綠綠好些衣架子。這些衣架全是用粗鉛絲手工鉗的,外面再套了五顏六色的塑料管,雖然比不上正規店里賣的,但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外套的塑料管色彩繽紛,看起來既新鮮又漂亮。至于設攤賣衣架的年輕人曹青一眼就認出了,正賣力吆喝著,滿面堆笑收錢做買賣的不就是周榮發么?而站在他左右兩邊一胖一瘦的年輕人像在搞雜耍一般手里提著好幾個衣架轉著呼呼響,一個勁地向圍觀者推銷這些衣架的好處。

“阿叔,您要幾個?三個?好好,三個衣架一共一毛五,您小心收好了啦……這位阿婆,您要一個?一個五分錢,呵呵,拿好了,人多地滑,當心腳下呀……。”

別看攤點實在簡陋,但周榮發他們的生意還真是不錯,曹青才短短站了沒幾分鐘就見他們賣出去了十幾個衣架。一手收錢一手找錢,還要幫著買主挑衣架,忙得是不宜樂乎,一時間周榮發根本就沒注意到曹青來到了面前。

吃驚之余,曹青愣了沒多久就悄悄擠出了人群。端著飯鍋往家走了十來米,他忍不住回頭又瞧瞧那邊,嘴角掛著苦笑無奈地搖了搖頭。

這幾天周榮發的心情很不錯,其實不光是他一個人心情好,同樣興奮的還有陸士良和郭亮。

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天賦,比如說有些人天生對數字敏感,適合研究數學或者從事會計師這類的工作,有的人則喜歡鉆研搞設計,簡單的物件到他手里往往能夠創造出常人所想象不到的用途,也有些人從小就愛好文學,能夠輕易寫出優美的詩歌和文章……對于周榮發來說,他同樣也有自己的天賦,出身商業世家的他雖然因為時代的原因父親早逝,沒有人身傳言教,但他的確是一個天生的商人,一個擁有敏銳商業目光和商業頭腦的聰明人。或許,這是他父親、甚至祖輩所擁有的基因影響吧,總而言之,無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周榮發初次下海做買賣就干的很不錯。

自從決定開始,周榮發就琢磨著怎么干。他清楚,商業首要的是本錢,有了本錢才能做起買賣,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可對周榮發和陸士良、郭亮三人來說,他們現在幾乎是一窮二白,三個大男人身上所有的錢湊在一起也才這么點,更別說如今時代的特殊性,許多東西就算是有錢也不是他們能買到的。

這是計劃經濟的特點,也是他們幾個小人物根本無法改變的時局。不過,聰明的周榮發同樣也在這種情況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向,想出了一條常人根本就想不到的辦法。

計劃經濟、分配制度下,就是上海這種大城市也一樣存在著嚴重的物資缺乏,商店里出售的商品往往品種單調,多年一成不變,而且價格高昂,許多東西更是要憑票才能供應,尤其是那些普通日用品稀少短缺,根本就滿足不了市民的需求。

周榮發敏銳地察覺到這點,這才決定著手以簡單日用品入手,開始他的商業大計——做衣架。這是周榮發比較了好幾個產品后最終選定的一類,因為衣架這種小東西瞧起來不起眼,但是每戶居民日常生活都要使用到,誰家洗衣衣服、掛衣服的時候不需要幾個結實耐用的衣架呢?這衣架價格不高,可數量卻擋不住使用它的人多啊!而且制做起來技術含量又低,周榮發由自己釣小龍蝦用的鉛絲產生了靈感,再通過陸士良和郭亮家里的關系找熟人從國有廠子里買了些剩余的工業鋼絲廢料和塑料套管,三個人利用這些簡陋的材料,靠著一把老虎鉗和幾支蠟燭,很快就做出了比商店里賣的顏色更鮮艷,質地更堅固的衣架。

商店里的衣架要賣八分一個,而他們的衣架才賣五分錢,除了產品不太正規外,無論是在用料還是外觀色彩上都比商店里的要好上許多。至于成本方面,因為這些廢料從國有廠里搞來時基本是半賣半送的,所以做出來的成品成本非常低廉,說出來幾乎沒人相信,除去他們的人工,每個衣架連一分錢的成本都不到,也就是說只要每賣出一個衣架周榮發他們三人就能賺到四分五厘左右的利潤,其中的利潤空間足以養活他們了。

最后一周新書榜了,還沒有收藏本書的朋友盡快收藏,并狂!感謝大家的支持!


上一章  |  歲月——重生在1976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