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福星大事記我的理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國福星大事記 >>戰國福星大事記最新章節列表 >> 我的理念

我的理念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冬天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冬天里的熊 | 戰國福星大事記 
小時候最喜歡聽中午12點的廣播評書,尤其是袁闊成先生的《三國演義。那時父母經常中午不回來,而我卻不止一次的因為聽評書而忘記了留在鍋里的飯。

《三國演義我最喜歡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曹操,不為別的,只是因為他們才算是真正的“人物”!那什么是“人物”呢?我認為只有充滿了前后矛盾,在不同環境下對同一件事情作出不同反應的才能算是“人物”!

先來說說諸葛亮,我覺得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知人”!初出茅廬時,就知道孫權即便答應了也會顧慮曹軍兵多;就會知道魯訴不能保守自己的秘密;就會知道周瑜要用造箭之法殺他;就會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就知道關羽必放曹操;就知道張松欲投他主;就知道……

可到了后來六出祁山時,他卻昏招迭出什么都不知道了!錯用馬謖雖然是其中代表,但用“燈下黑”和感情干擾勉強可以解釋過去!但他不知道曹睿會復用司馬;不知道孟達難守機密;不知道李嚴謊報軍情;不知道茍安造謠誣陷;不知道司馬彝不守子午谷;不知道……他怎么一下子什么都不知道了?

再來說說曹操!這樣一個“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人,怎么會去孤身一人去刺殺董卓的?這和后來把董卓誑到朝堂殺掉可不一樣,即便是成功也一定會死,專諸、聶政就是前車之鑒啊!

可我覺得只有這樣才更像個“人”,其他如關羽、趙云等雖然高大光輝但思維和行為模式都太單一,最多只能算是個“形象”而已!(其實我受《三國演義影響很深,蜃千夜施法鹿迷谷就是仿效諸葛亮八陣退陸遜!)

歷史上的織田信長也是個頗為矛盾的人,這樣的事例其實很多!他對松永久秀確實很寬容,寬容到了匪夷所思。可另一方面,在對待自己的女婿德川信康上卻絲毫看不到這種寬容,甚至只為了幾句傳言險些把稻葉一鐵也宰了!

我們來對比一下松永久秀和德川信康這兩個人,松永久秀是大名,德川信康只是個繼承人;松永久秀一再反叛,德川信康只是不知是真是假的傳言;松永久秀是個有“前科”的歸順者,德川信康是他的女婿;殺了松永久秀大快人心,逼死德川信康可是得罪德川家一大批人!似乎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看,這“雨露”都更應該落在德川信康的腦袋上才對啊!

我的書中是想把織田信長也塑造成會有喜怒哀樂、會不停變化的人,這才是我的本意!可惜本書的篇幅和本人的精力有限,大部分出場者還是過于“臉譜化”!

在第一卷時有讀者提出過主角有些幼稚,我的回答是他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今天對于主角的質疑,我還是要這么回答。論年紀他這時只是20出頭,遠遠沒有成為一名老練的政治家,至少他現在還不會利用織田信長的情緒為自己撈取好處,要學習、經歷的事情還很多很多!

在本書中極少出現大是大非的好人和壞人,三好政康和鳥屋尾良通都是如此!你死我活未必就是誰對誰錯,所為的只是因為你死了我才能活下去。在最后的幾卷里主角可能采用一些手段陷害他人,為了不使讀者們看得過于“壓抑”我會采用相對輕松的處理方法。

有人說到提到“造反”,我覺得遠遠沒有到那個時候!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尤以臣禮侍朝歌!”是為了什么?曹操的“此生只受魏王”是為了什么?不單是主角不成熟,他的軍隊和勢力同樣不成熟!近畿豪商只是他的“利益相關體”,而遠沒有達到“利益共同體”的地步,幫點小忙可以,毀家紓難還是算了吧!朝廷中的公卿只有一個正親町季秀;和任何大名沒有過硬的交情;可能威懾小豪族,但卻沒有長時間統治的緊密聯系……這樣的影響力能獨立嗎?還有部隊六千人加上甲騎、鐵炮就行了?差得遠哪!忍者雖然強大但未經系統整合;忍軍也沒有形成完整的新式體制;輕騎兵完全沒有;決戰決死的“沖鋒隊”完全沒有;遍布全國的情報網完全沒有;水軍完全沒有;賴為“核心”的旗本集團太小;在各大敵對勢力中的“鼴鼠”還沒來得及埋……即便是靠著作者的照顧,這些都沒有問題吧!不是平、源的子孫怎么當將軍?要主角去給別人當“干兒子”沒人愿意吧!這些都得鋪墊,以后誰要是再催著造反我跟他急!(最后一句是玩笑,我還是非常歡迎不同意見的!)

關于人物的雙重性格矛盾我就是這么想的,也可能是限于我的功力和技巧把老虎畫成狗了!

正事說完了發兩句“牢騷”!我的打字速度很慢,每天幾乎都要寫三個多小時才能完。許多熱心的讀者問我的QQ都沒有回復,不是老熊清高,是因為極少有機會上,即便上了總不回話也不好,加了兩個群但都極少說話,想想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可又實在是力不從心!不但如此,每天要想些新穎的情節,還要用“帶入思維”去揣測人物的語言行動,我感覺自己都快成神經病了!有些后悔當初的一時沖動,也想過干脆放棄,但看到有這么多熱情的讀者又覺得良心不安。以后未必會再寫書了,但這本一定會寫完!只要我還活著,還能夠正常的用電腦!


上一章  |  戰國福星大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