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云錄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帝國風云錄 >>大秦帝國風云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

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猛子 | 大秦帝國風云錄 
大秦帝國風云錄正文

大秦帝國風云錄正文。

史無前例的大遷徙,雖然有借勢之巧,但運作難度之大,遠非紙上談兵那么容易,稍有不慎,無數生靈將死于大江南北。()

然而,中原現在沒有選擇,無論此策運作的難度有多大,也總比丟掉中原好,否則武烈侯完了,大家都完了。其實不管是咸陽君臣還是中原官僚,都不在意河北災民的死活,除了武烈侯決心要救人外,其他人對河北即將爆發的大饑荒反而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但是,有些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趙國要轉嫁災難,齊國要趁亂打劫中原,于是,形勢把中原推到了絕境。此刻,武烈侯能拿出這么一個挽救危局的策略,已經難能可貴了。

大家不再否定此策,而是群策群力,探討此策的可行性。

此策若要實施,首要條件是把災民安全送到大江附近。

從大河到大江,最近的路程就是從三川郡的孟津到洛陽,由洛陽南下到南陽,再至南郡的江陵,全程大約在一千里左右。

這一路上,三川郡、南陽、南郡都在大秦的統治下度過了幾十年,三郡官民適應了大秦法治,井然有序,只要三郡的地方官府和軍隊能夠確保災民得到食物,并把他們安全送到大江,那么三郡就不會遭到災民的沖擊而導致混亂。

更重要的是,這條遷徙路線可以得到糧食保障。三川郡可以得到關中的支援,而南陽和南郡可以得到巴蜀的支援。關中和三川郡只有一關之隔,巴蜀的糧食順著大江就能運到江陵,由此可以最大程度節省糧食運輸的人力和途中的消耗。

大遷徙途中的糧食消耗還是非常龐大,大秦還是要利用墨家在庶民中的影響力進行募捐。這些募捐所得可以有效緩解糧食的短缺,同時,墨家還可以緩解災民的恐懼情緒,幫助官府迅速安撫災民,將災民以最快速度轉移到大江。

“走這條路線的優點非常明顯。”魏起說道,“災民南下的路程短,可以節約途中的糧食消耗。災民吃飽了,他們就不會鬧事,南下途中的地方郡縣就不會混亂。如此一來,我們新近占領的中原三個郡就直接避免了災民的沖擊,三郡因此而穩定,軍隊嚴陣以待,齊國就無法攻打我中原。”

“如果災民僅僅在我大秦過境南下,那糧食也就不再成為危機。”唐仰也高興地說道。

“但災民是否會經河內而至孟津,渡河南下?”趙高擔心地說道,“他們直接從白馬、平原津一線渡河,可以迅速進入中原,有必要輾轉趕赴孟津,繞幾百里彎路?”

眾皆沉默,都覺得趙高的擔心非常有道理。災民本來就饑腸轆轆,哪里還有力氣多繞幾百里彎路?

“這事我來解決。”寶鼎當即說道,“我會與李牧談判,也會與郭氏進行謀劃,總而言之,我會設法誘騙他們相信,把災民趕到河內,趕到洛陽一帶,更有利于他們混亂中原局勢。另外,我會請卓氏、張氏、白氏和孔氏等巨賈幫忙,請他們派人到河北四處傳言,讓河北災民知道我大秦正在洛陽開倉放糧以賑濟災民。這個謠言可以把河北各地的災民誘到洛陽。我還會命令黑冰臺暗中幫忙,造謠愚民不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目前大梁和新鄭一線完全有能力把十幾萬災民送入南陽,所以,東郡、碭郡和潁川三郡必須做好完全準備,以免出現意外。只要災民沒有全部涌到大梁一帶,就不會讓中原陷入混亂。”

“那么,我們以什么理由誘騙災民南下大江?”趙高又說道,“河北災民南下逃荒,本來就十分恐懼和絕望,基本上處于失控狀態,一旦我們處理不慎,后果不堪設想。”

“這事容易解決。”魏起說道,“就說大江附近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我大秦不但無償授田,還給他們提供耕種的所有便利,還會免除一定期限內的賦稅和徭役。總而言之,竭盡所能欺騙他們,誘惑他們,讓他們迫不及待地南下大江。”

“之后呢?”趙高追問道,“災民到了大江,卻什么都沒有,你如何解決?難道把他們統統趕進大江?”

“讓他們渡江。”寶鼎說道,“我們在江南有黔中郡,先把災民運到江南。”

“然后呢?”趙高追問道,“黔中郡地處蠻荒,人口也少,哪來的糧食賑濟災民?雖然災民可以在黔中墾荒,但未來一年他們如何生存?吃草根,獵野獸嗎?”

“把災民引向楚國的長沙郡。”

“楚人會殺了他們。”趙高搖頭嘆道,“退一步說,就算楚國接納了災民,長沙郡也算富裕,但也無法養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災民啊。”

“此策的關鍵就在于說服咸陽開辟西南戰場。”寶鼎說道,“如果咸陽同意我的西南策略,那么西南必將爆發連番大戰。”

開辟西南戰場?眾人吃驚地望著寶鼎。這時侯開辟西南戰場,姑且不說大秦有沒有足夠的錢糧,就說這仗一旦打起來,災民怎么辦?

“任由他們自生自滅?”趙高嗓音低沉,隱約帶著一絲顫栗。他的身體里畢竟流淌著趙人的血液,看到成千上萬的趙人就這樣死去,他的心里異常痛苦。

“不,我將一直進攻。”寶鼎說道,“雖然現在代北停戰,中原也停戰,但西南戰場關系到中原存亡,必須即刻開戰。我會親自南下開辟西南戰場,率軍攻打長沙,攻打更遠的西南蠻荒之地。這是開疆拓土之戰,未來西南郡縣將需要大量人口予以補充,而河北災民就是第一批遷徙人口,這些人口將成為南征軍的士卒和民夫,將成為西南之地的占領者,他們的功勛將保證他們的身份地位和財富,他們將成為我大秦鎮戍西南邊疆的主要力量。”

寶鼎把自己的西南策略詳細解說。

大秦攻打西南是在秦王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也就是大秦統一七年之后,距離現在十六年。當時秦國北方在打匈奴,南方在打嶺南東越,兵力嚴重不足,國力更是消耗殆盡,不知什么原因,秦王政又迫不及待地發動了西南大戰。這一仗由何人統率,歷史上沒有記載,只說秦國為了打西南,征發逋亡人(曾經逃亡的犯人)、贅婿(典押給富人做奴隸、主家又給娶了妻子的人)和商賈做士卒。這一仗打得很成功,勢如破竹,先后建立了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大概傷亡嚴重,秦國隨即又征發貶謫之人組成鎮戍軍去西南三郡鎮戍邊疆。

這一仗純粹是好大喜功,除了開疆拓土,在秦王政的功勞簿上增加一筆功勛外,沒有任何意義,相反,它加重了秦國國力的消耗,加快了秦國敗亡的步伐。

秦王政為什么失去理智,同時開辟三個戰場,在三條戰線上同時作戰?寶鼎至今沒有答案,唯一的可能就是秦王政“瘋”了,徹底“瘋”了。如果說這是陰謀家的陰謀,那這個陰謀也未必太過愚蠢,不要說秦王政,即便是普通官僚也知道,大秦國力根本支撐不了三個戰場。同時開辟三個戰場在嚴重損耗國力的同時,也把天下庶民逼到了饑寒交迫的絕境。大秦事實上在秦王政沒有死亡之前,就已經難以為繼了。

寶鼎志在拯救帝國,改變歷史,那么他就要阻止這種匪夷所思的事。不過現在中土都沒有統一,他也不會去考慮統一之后的戰爭,然而,大河南北的旱災和由此導致的大饑荒把中原逼到了絕境,寶鼎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段歷史。這時候,他在絕望之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條路徑,那就是遷徙。中原解決不了這么多災民,那就把災民趕離中原,遷徙到邊疆苦寒之地,那時即便饑民暴,也是在邊疆暴,不會導致中原丟失。

大秦目前的邊疆就是西北和西南。西北目前不具備遷徙的條件,而且那里有匈奴人,有北虜諸種,饑民不會千里迢迢跑去送死,那就剩下西南。西南有百越、夜郎諸族,有楚人,急切間也找不到合適的遷徙地點。

今天黃依來了,黃依的投懷送抱讓寶鼎想到了楚人的陰謀,由楚人的陰謀想到了將來滅秦的就是楚人,如何阻止楚人的重新崛起讓寶鼎想到了歷史上帝國的最后一段歲月,那段歲月里,楚人瘋狂攻擊中原,章邯和王離帶著秦軍浴血奮戰,而任囂、趙陀的五十萬南征軍卻在閩中、南海一帶不但不予救援,反而斷絕關隘,見死不救,最終導致帝國崩潰。

假如任囂和趙陀率軍北上殺進江東,楚人腹背受敵,即便項羽和劉邦等人有萬夫不當之勇,也無法滅亡帝國。

由這段歷史來看待今日局勢,一個清晰的念頭便從寶鼎的心里涌出,那就是先進西南。拿到了西南,在戰略上取得優勢,那么統一后再打嶺南的東越就可以實施兩路夾擊之策,再不會出現歷史上的屠睢和南征軍屢屢受挫于嶺南的噩夢。正是因為南征軍屢攻不克,年復一年的膠著戰事,才嚴重消耗了大秦統一后的國力。

寶鼎指著地圖,滔滔不絕,侃侃而談。

在他描繪的大帝國里,大秦的疆土將南下拓展到大海,整個西南、東南土地都將成為大秦的國土,這片土地上的百越諸族都將成為大秦的子民。

在未來滅楚的大戰中,因為江東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楚人將不斷南下,負隅頑抗,所以秦軍肯定要越過嶺南一直打到大海。先打西南地區,可以對嶺南形成夾擊之勢,將來秦軍南征就會非常順利。

先打西南最大的好處就是安置了災民。災民向南遷徙,等于把大河南北的災難轉化為大秦攻略西南的有利條件。拿下西南,遷徙了人口,開拓了大片新土地,大秦的國力將進一步增強,這非常有利于大秦統一中土。

其實還有一個好處,寶鼎不敢說。那就是一年多后的第二次大饑荒。假如中土如期爆發了第二次大饑荒,那么大秦還是無力賑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量的饑民餓死荒野,而大秦若想拯救這些無辜的生靈,唯一的辦法還是遷徙,所以,開辟西南戰場勢在必行。

以舉國之力遷徙災民,事實上就是以舉國之力開拓西南,墾荒土地,安置人口。救災其實就是救急,救不了根本,根本原因還是糧食產量低,而中土目前增加糧食產量的唯一辦法就是開拓新土地。

大秦不愿意傾盡國力救災,這可以理解,因為救活災民對大秦沒有任何好處,反而讓敵人受益,但此策不一樣,此策一旦實施,借助災民之力,大秦當然愿意傾盡國力開拓西南了,因為它得到的是土地、人口和未來更多的糧食以及其它各種物資,這種高回報的投入咸陽怎會拒絕?

武烈侯深謀遠略,其高瞻遠矚的策略讓眾人驚嘆不已。

“武烈侯突然決定迎娶春申君之后,就是為了迅速奪取長沙?”趙高迫不及待地問道。

此刻他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他完全贊同武烈侯的策略,他相信秦王和咸陽的中樞大臣們一定會被這個對大秦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策略所震撼。此策除了武烈侯,還有誰能想得出來?雖然災民在西南戰場上未必能夠全部活下來,但他們有希望,他們為大秦開疆拓土的功勛足以讓他們成為那塊新土地的主人,只要他們辛勤勞作,必將迎來一個美好的未來。最起碼,他們從此遠離中原,遠離戰爭,可以在西南的新土地上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再不用面對年復一年的戰火。

“我剛才說過了,我們要把這場可怕的災難轉嫁給楚國,并乘機奪取長沙郡,從而徹底混亂楚國的局勢。”寶鼎說道,“春申君在楚國主政二十多年,其實力之龐大可想而知。他的遺留舊部一直想給春申君平反昭雪,從而幫助他們自己東山再起。現在我給了他們這個機會,而他們將與公子負芻合作,同時,他們還要和我合作,和我合作的條件就是幫我拿下長沙郡,繼而把楚國的局勢推向最大程度的混亂,如此就給公子負芻篡位自立贏得了機會。”

“但這不過是我整個西南策略的一部分,我的目標不是楚國,而是西南蠻荒之地,是西南地區的南越諸族。在未來的一年里,我們要打到南方的大海。”

“我們對西南蠻族一無所知。”魏起擔心地問道,“難道在武烈侯的眼里,他們不堪一擊?假如他們像北虜人,像匈奴人一樣兇殘,那西南攻略必將受阻。”

寶鼎笑了起來,“假如西南的南越諸族都像北方匈奴人一樣勇猛,楚國還能高枕無憂地活到現在?你何時聽說過,楚國和百越諸族交戰,有大敗而歸的先例?”

話是這么說,但眾人對西南太陌生了,陌生就會產生畏懼,而在畏懼的心理狀態下,眾人對武烈侯帶著一群災民去開拓西南蠻荒之地,信心嚴重不足,不過這并不妨礙眾人擁護西南策略,因為它輕而易舉地解決了中原危機,只有中原沒有危機,那西南策略最終是否成功其實無關緊要。

失敗了,中原沒有任何損失,大秦不過損失了錢糧而已,而付出慘重代價的則是河北災民,至于武烈侯,最多承擔一點策略上的失誤,總體而言,他還是功大于過,但假如成功了,大秦獲得的是國力的增長,武烈侯得到的是蓋世功勛,而河北災民則贏得了生存的機會。

眾人商討了一些細節,然后馬上擬寫奏章。

趙高擬寫了初稿,魏起、曝布、熊庸、唐仰和司馬昌等人做了補充,寶鼎最后審閱定稿。考慮到西南策略中有很多涉及到未來幾年的中土局勢以及統一后的諸多重大決策,寶鼎又親自給秦王政寫了一份書信,詳細解釋自己西南策略的構想和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局勢變化。

中午時分,關于西南策略的奏章和書信就出了行轅,十萬火急送往咸陽。

秦王政和中樞大臣們接到武烈侯的奏章,人人震驚,誰也沒想到,武烈侯竟然有如此本事,把一場空前的大災難和開拓西南疆土聯系到一起。

秦王政緊急下令,召集在京公卿齊聚內廷議事。

郎中令馮劫當眾誦讀了武烈侯的奏章。秦王政把武烈侯寫給他的書信也拿了出來,親自讀了一遍。

對大秦君臣們來說,這是個匪夷所思的策略。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開拓西南。雖然長沙郡是楚國西南邊陲,又曾與楚國京畿隔江相望,但長沙郡終究算是蠻荒之地,尤其它的西南地區,更是百越諸族的聚集地,所以大秦自拿下黔中,拿下楚都郢之后,便沒有繼續攻打長沙,因為打下來的意義不大,與中原比起來,這地方貧瘠而荒涼,不要也罷。

現在武烈侯在中原即將爆發危機的時侯,卻想到了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西南策略有三大部分,第一就是遷徙人口。正常遷徙人口牽扯到一系列問題,尤其從富裕地區遷到蠻荒之地,那困難就更大了。如今因為大河南北爆發旱災,河北因為災情嚴重正在形成大饑荒,災民們為了生存,不得不拋棄家園。于是,大秦不費吹灰之力,僅僅耗費一些食物,就把趙國的人口遷徙到西南邊陲,而且還利用這些人打仗墾荒,為秦國開疆拓土增強國力。

世上到哪找這么好的事?什么叫老天眷顧,這就是。

第二部分是渡江作戰,拿下長沙郡。拿下長沙郡,一則可以安置災民中的老弱婦孺,二則可以以長沙做為攻打西南的后方基地,第三就是混亂楚國局勢,確保明年大軍可以攻打趙國。

第三部分就是遠征作戰,一直打到南方的大海為止。武烈侯認為一年時間足夠了,但凡事都有例外,所以武烈侯也做了長期作戰的準備。長期作戰的前提是災民在西南得到安置,大量墾荒,由此獲得糧食和各種物資,然后青壯勞力組成的軍隊繼續南下作戰,開拓疆土,而老弱婦孺則為軍隊運送糧草輜重。

西南最缺乏的就是人口,人口不足,導致一切都陷于停滯,而人口一旦大量增加,為了爭奪生存空間,戰爭便不可避免,大秦在西南的疆域自然就越來越大。

秦王政被這個策略的好處所吸引,他幾乎沒有過多考慮,就已經決定實施此策,而這一次,武烈侯將南下開辟西南戰場。秦王政和所有人一樣,被武烈侯一次次爆發出來的天才所震撼,他甚至也有高山仰止的感覺。如此天才偏偏又是宗室子弟,而且幾十年前還是一度有希望繼承王統的宗室子弟,這讓秦王政感到了威脅。或許,這是一次置武烈侯于死地的好機會。

公卿大臣們的意見也呈現出了一邊倒的趨勢,包括對西南攻略的成功不抱希望的關東人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支持。其實大家心里都有算,此策一旦實施,中原危機也就不復存在,而如果能把武烈侯趕出中原,中原隨即變成了一塊大肥肉,大家都想插手其中撈一把,所以沒有任何人出言反對。

但是,不反對,并不代表就沒有人從中作梗。

“假如開拓西南失敗了怎么辦?”已經由國尉改為太尉的尉繚問道,“此策的實施需要傾盡國力,一旦失敗,我們明年拿什么攻打趙國?”

秦王政考慮了一下,說道,“用巴蜀和東南郡縣的錢糧保證此策的實施。關中的錢糧用于代北戰場,中原今年有災禍,自給自足應該差不多。明年攻趙,可以安排在秋收之后,那時錢糧就很充足了。”

蒙嘉請奏,“此策由武烈侯所制,其中的很多事情也只有他才能做,所以臣舉薦武烈侯全權負責西南策略。”

駟車庶長公子豹馬上跳出來反對,“中原未穩,又有大災將至,此刻武烈侯離開,極有可能讓中原陷入危機。”

中樞大臣們很快分成了兩派,一派堅持由武烈侯開辟西南戰場,一派則堅決反對。

秦王政最終裁決,“武烈侯已經在奏章中明確要求,他要親自去開辟西南戰場,妥善安置災民,所以,此事無須再議,準奏即可。”


上一章  |  大秦帝國風云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