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云錄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帝國風云錄 >>大秦帝國風云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

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猛子 | 大秦帝國風云錄 
大秦帝國風云錄


章邯的誓言并未贏得王翦和公子高等人的信任。

就在這個時候,武烈侯的書信到了。

武烈侯在書信中向王翦要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范增。武烈侯說,范增是項燕帳下的長史,才華出眾,過去曾幫助自己做過一些事情。假如俘虜了此人,請將其送到北疆。

接著武烈侯說到了北疆形勢。未來南北戰爭的主戰場肯定在西北疆,所以北疆的防御重心將慢慢向西北轉移,但考慮到東北疆的形勢,燕南需要一個更好的鎮戍統率。為此,他向王翦建議,在江東大戰結束后,請王賁率精銳主力北上鎮戍燕南,遠征遼東。

很明顯,武烈侯考慮到了王翦等功臣們的心思,為了緩解彼此的矛盾,打消王翦等人的顧慮,他把燕南乃至遼西、遼東整個東北疆的鎮戍全部交給了老秦人。東北疆地域遼闊,實際上就是過去燕國的全部疆土,讓老秦人鎮戍這么大的一塊地方,一方面固然是為了集中北疆力量進行南北戰爭,另一方面則是幫助功臣們控制更多的地方郡縣。

武烈侯太大方了,大方到讓王翦和麃公等人心驚肉跳。

武烈侯的目的是什么?是把功臣們逐漸調換到邊疆,利用南北戰爭來轉移國內激烈的矛盾?抑或是“兔死狗烹”的開始?

說句實話,東北疆那塊地方適合割據稱霸,一旦國內局勢不好,老秦人可以據東北而自立,但不好的地方在于旁邊就是武烈侯和北疆大軍,東北疆只有稍有異動,武烈侯就能帶著北疆大軍殺過去。

“即便是陷阱,我們也要跳。”麃公倒是豪氣沖天,“我們根本沒有選擇。”

看看今日的中土大勢,秦王政和扶蘇這對父子坐鎮京畿,南疆有公子嶠和熊氏外戚,北疆有公子寶鼎、公子將閭這對叔侄,大秦的宗室和外戚已經在戰略上搶占了先機,大秦本土疆域及其周邊地區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下。

反觀功臣們,目前控制的地方勢力局限在河北、山東、兩淮和江東。其中山東和兩淮都有宗室封國,而河北處在北疆和中原的夾擊之下,江東處在中原、江南和嶺南的夾擊之下,戰略上非常被動,假若宗室和外戚要聯手咸陽宮屠戮功臣,功臣們即便割據自立,也難以贏得最后的勝利。

現在武烈侯主動把東北疆的鎮戍交給老秦人,這等于讓功臣們突破了戰略上的被動,東北疆和河北都是老秦人的勢力范圍,對咸陽必將造成相當大的威脅。

“按照武烈侯的意思,江東大戰結束后,我主力北上遠征遼東。”王賁望著王翦和麃公,皺眉說道,“遠征遼東的難度非常大,不僅需要一支龐大的騎軍,更需要充足的糧草輜重,損耗非常驚人,咸陽會答應嗎?”

燕王喜盤駐遼東,對大秦沒有實質性的威脅,而遼東是蠻荒之地,打下來了就要派軍鎮戍,很可能還要和東胡等東北諸族不停地打仗,這就是一個大包袱,白白讓咸陽增加了財政支出。咸陽財政有限,即便給予支持也是非常有限,如此一來東北疆鎮戍軍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守住這片遼闊的疆土,一旦因為財力原因導致遼東失守,鎮戍軍就要承擔罪責,老秦人就要受到打擊。

陷阱,這是一個陷阱,利用東北疆惡劣的條件拖住老秦人武力,削弱老秦人對其他地方勢力的控制,繼而伺機打擊老秦人。

但老秦人明知這是一個陷阱,卻迫于戰略上的考慮,不得不跳。

公子高在一旁說話了,“這么說,章邯的誓言值得信任。”

王翦微微點頭,指著案幾上的書信說道,“武烈侯的這封信就是為了讓我們相信章邯。”

“章邯建下如此功勛,其地位越來越高。”公子高搖頭嘆道,“這幾年武烈侯全力培養他,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將成為我大秦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

麃公撫須而笑,“我們老了,年輕一輩的崛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句話的含意就深了,公子高沉默不語,王翦和王賁也陷入沉思。

今日大秦的君王太過強勢,在政治理念上也與貴族們背道而馳。中土統一后,秦王政更為強勢,集權和分封的矛盾更為激烈,如果發生沖突,很難說不會重蹈當年昭襄王和武安君欲石俱焚的覆轍。

武烈侯是不是因此而改變了策略,轉而與秦王政“合作”,避免在沖突中兩敗俱傷?也就是說,他竭盡全力把公子扶蘇推上儲君之位,是為了把分封的實現寄托在秦王政駕崩之后?

秦王政還能活多少年?假如他像昭襄王一樣,活個七十多歲,把幾任儲君都耗死了,那對大家來說就是個噩耗了。不過,這個時代的長笀者畢竟太少,秦王政終究要升天,秦王政不在了,大秦的國策肯定要發生改變,“分封”的機會也就來臨了。

欲速則不達,先維持大秦的和平統在這段時間里大家各自發展實力,然后等待時機來臨,則水到渠成,這是個好辦法。

“武烈侯的態度才是關鍵。”王賁說道,“咸陽宮不會相信武烈侯,大王肯定是想借助南北戰爭來遏制和削弱北疆武力,這一點毋庸置疑。未來幾年,不管我們向哪個方向走,始終維持與武烈侯的盟約關系還是至關重要。”

“我也有同樣的看法。”麃公說道,“武安君是個慘痛的教訓,我們不能重蹈覆轍。現在武烈侯既然主動示好,我們不能拒絕,以避免彼此間矛盾進一步擴大,引發更大的沖突。”

王翦望向公子高,“吳侯的意見呢?”

“我若想在江東立足,并擁有一定的實力,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公子高說道,“或許五年,也或許十年,或許更長,誰也無法確定,但有一定是肯定的,當咸陽宮把全部力量集中在南北戰爭的時候,必然無力遏制和打擊地方勢力,相反,為了讓地方支持中央的決策,為了讓中央財政能夠支撐南北戰爭,咸陽宮肯定會遷就地方勢力,甚至給地方郡縣以更大的權限,這就給我們發展壯大地方勢力贏得了足夠的時間。”

王翦和麃公互相看看,目露贊許之色。公子高也長大了,這番話說得頗有見地,足見其心智正在不斷地成熟。

“武烈侯要打南北戰爭,所以他需要國內的穩定,需要中央財政的支持,也需要有人幫他鎮戍東北疆。”公子高繼續說道,“這時候假若中央和地方對抗嚴重,地方郡縣聯合起來抵制中央的命令,甚至阻擾中央決策的實施,那么必然會激怒武烈侯,逼得武烈侯和咸陽宮聯手鎮制地方,兔死狗烹恐怕也就在所難免了。”

王翦略加沉吟,然后抬頭望向王賁,“范增是否抓到?”

王賁搖頭,“估計隨項氏殘軍一起逃往江東了。”

“你想想辦法,盡快把這個人抓到手。”王翦說道,“我馬上寫信給武烈侯,與他具體商議一下東北疆的鎮戍。”

秦王政下令,大軍一鼓作氣,殺進江東,吞滅楚國,完成中土的統一。

五月下,秦軍在王翦的指揮下,沿江tǐng進,一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

六月下,秦軍攻打江東重鎮吳城,克之。

七月下,秦軍攻打余杭、錢塘兩城,克之。

楚王負芻拒絕逃跑,于錢塘城被俘。

楚國貴族率殘兵敗將繼續南撤,在句章立新王。

九月,秦軍基本攻占江東。楚國貴族攜帶新王撤到閩越的東歐,聯合閩越、東越人負隅頑抗。

章邯率軍撤回江南。

荊軻據彭蠡鎮戍九江郡,出任九江郡守。

吳侯公子高領江東封國,江淮、江東等郡縣皆由關東系和老秦貴族控制。

王翦率軍鎮戍江東,一邊輔佐公子高穩定江東郡縣,一邊率軍剿殺楚國余孽。

麃公率軍鎮戍兩淮,輔佐楚侯公子昌。

蒙武率軍鎮戍山東,輔佐齊侯公子驤。

十二月,秦王政令告天下,中土一統,舉國同慶。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月,大秦吞并天下,舉行統一大典。

“王”更號為“皇帝”,命為“制”,令為“詔”,自稱為“朕”。

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

廢除溢法,自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傳之無窮。

始皇帝采納五德始終說,以周為火德,秦代周,為水德。改歷法,以十月為歲首。衣服、旌旄、節旗皆尚黑。

當咸陽沉浸在喜慶之中的時候,從南到北卻傳來不好的聲音。

匈奴人再攻河西大月氏,北地也遭到了匈奴人的擄掠,燕人反攻,遼西再燃戰火。

遷徙關東富豪一事一直進行的不順利,尤其山東、兩淮地區,小股叛亂此起彼伏。今冬沂山周邊的膠東、瑯琊再起叛亂,兩淮的淮陰、高郵也發生叛亂。

江東剛剛開始遷徙富豪,叛亂隨即爆發,而藏匿在會稽郡南部山林中的關東貴族聯合百越諸族頻繁襲擊郡縣,楚國殘軍也糾集閩越、東越人反攻江東,一時間江東局勢異常緊張。

丞相隗狀、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公卿大臣聯名上奏,懇請始皇帝以統一大業為重,在遙遠的邊疆地區加設封國。

按照大臣們的設想,西北疆要設一個封國,東北疆要設一個封國,山東和兩淮要再設兩個封國,江東、江南也要再設兩個封國,甚至有大臣建議在巴蜀的西南蠻荒之地也要建一個封國。

面對潮水一般涌來的分封之議,始皇帝有些招架不住。如果僅僅是外廷大臣們要求分封還好對付一點,現在就連內廷的眾多親信大臣也極力勸諫始皇帝加建封國,始皇帝就感覺形勢失控了。

緊接著,大臣們再度聯名上奏,懇求始皇帝修改爵秩等級制度。

中土統一了,中土之主的封號是“皇帝”,那么爵秩等級制度肯定要改。皇帝之下,理所當然是王爵,王下面是公爵,公爵之下才是二十等軍功爵。

這個要求合情合理。封國之主的封號應該是“王”,這樣才能體現一方諸侯的身份。如此一來水漲船高,功勛卓著的功臣們的爵位就能從“列侯爵”上升到公爵。過去封君的最高爵位就是侯爵,現在由侯爵升到公爵,其衍生的權力和財富自然要增加,這才是公卿大臣們的目的,他們要在統一后的權力和財富中攫取更多。

然而,假如始皇帝同意加建封國,同意修改爵秩等級制度,實際上意味著他在“分封”一事上的讓步。

歷史上始皇帝在統一之初,以鐵腕鎮制功臣,強行把分封之議壓制了下去,而伴隨著這一舉措的就是遏制和打擊功臣,把王翦、蒙武、王賁、羌廆、楊端和、馮毋擇、李信這些功勛卓著的大將的兵權統統剝奪了,無論年紀大小,一律趕出朝堂,趕出軍隊。

看看歷史上的大秦南征,其統率竟然是一直名不見經傳的屠睢、任囂之流,而幾年后的北伐,其統率竟然是蒙恬,由此可以推測一下,王翦、蒙武、王賁、楊端和這些在統一大戰中建下顯赫功勛的將軍們都去哪了。尤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十二年后秦王政死了,陳勝吳廣揭騀而起,天下大亂,這時候出來力挽狂瀾的竟然是章邯,而章邯之前從未在歷史記載中出現,那么不得不問一下,王翦、羌廆等人當時在哪?假如他們年紀大了,都死了,那王賁、李信這些人應該還在吧?為什么他們自大秦統一后,就再也沒有出現在歷史記載中?

始皇帝肯定把這批功臣們鎮壓了,至于是解甲歸田還是血腥誅殺,那就不得而知了。總而言之一句話,統一大戰中的功臣們不可能在十二年里全部死光了,一大批功勛卓著者總能活下來幾個,但既然在大秦生死存亡之刻,由章邯、王離出來力挽狂瀾,那只能說明這些功臣們都死了,都死在始皇帝發動的政治風暴之中。

今日形勢和歷史上的形勢不一樣,今日大秦有功勛卓著的太子扶蘇,有聲名顯赫的公子寶鼎等宗室和外戚大臣,這在歷史上都是沒有的政治勢力,所以始皇帝不可能像歷史上一樣,以自己的鐵腕強行鎮制功臣們,摧毀分封之議。

始皇帝必須在分封上讓步,別無選擇。

深夜,御書房。

始皇帝非常疲憊,斜躺在火盆邊,默默地凝神沉思。

寶鼎坐在案幾旁邊,不停地翻閱著文卷。

“沒有想到,你和朕一樣,竟也成了眾矢之的。”始皇帝嘆了口氣,搖頭苦笑。

寶鼎略略皺眉,把文卷推到一邊,也坐到了火盆邊上。

始皇帝死守分封的大門,但寶鼎聯合貴族們硬是推開了這扇大門,雖然這扇大門目前的開度非常有限,然而,分封大潮呼嘯而來,始皇帝和寶鼎即便聯手抵御,也無法讓這扇大門保持原有的開度了。

“你這位太傅現在可是處在風口g尖上。”始皇帝看到寶鼎眼里掠過一絲惱怒之色,不禁揶揄道,“稍不小心,恐怕有滅頂之災啊。”

始皇帝原先一直對寶鼎頗有怨言,畢竟當初是他逼迫咸陽宮打開了分封之門,他無法相信寶鼎的諾言,現在他倒是相信寶鼎的確是在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因為朝堂上公開反對加建封國的大臣就是以公子寶鼎為首,假如沒有公子寶鼎的堅決反對,始皇帝認為自己已經妥協了。

“我說過,該出手的時候就得出手。”寶鼎神色冷峻地說道,“王翦、麃公的年紀都大了,做什么事都力求穩妥,但兩淮和江東在目前局面下,過份穩妥就是軟弱,就會助長叛逆的囂張氣焰,所以必須換兩個人去鎮戍兩淮和江東,血腥鎮壓,絕不姑息。”

“王翦和麃公都是功勛卓著的上將軍,這時候把他們一起調回京城,未必合適。”

始皇帝顯然不愿意在此刻把兩位老將軍一起調回京城。

“西北疆局勢緊張,讓王翦去主持西北疆軍事,讓麃公鎮戍北地,這個理由足夠了。”

始皇帝考慮了一下,微微點頭,“朕認為,把王賁調去鎮戍東北疆,讓他遠征遼東最為合適。王翦和麃公調離,王賁則去鎮戍東北疆,那誰去鎮戍兩淮和江東?”

“從北疆調人。”寶鼎說道,“讓司馬尚去兩淮,讓司馬斷去江東。”

“司馬尚?”始皇帝沒想到寶鼎要把司馬尚放到兩淮,頗感驚訝。

“我已經控制了代北,司馬尚沒有必要再留在北疆了。他應該得到重用,讓關東人看一看,我大秦并不虧待降將,只要你給大秦建功,一樣可以封侯拜將。”

始皇帝想了片刻,露出一絲笑容,“山東那邊呢?”

“讓蒙武鎮戍上郡。”寶鼎毫不猶豫地說道,“馮毋擇和李信隨王賁去遠征遼東,鎮戍東北疆,互為牽制。”

“誰代蘀蒙武、馮毋擇鎮戍山東?”

“從中樞調人吧。”寶鼎斷用力一揮手,“這一次,中樞要動一動了,很多人在這個位置上坐得太久,有些忘乎所以了。”

網站強烈推薦:


上一章  |  大秦帝國風云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