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云錄第402章 咆哮洪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帝國風云錄 >>大秦帝國風云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2章 咆哮洪峰

第402章 咆哮洪峰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猛子 | 大秦帝國風云錄 

楚國接到秦軍殺進齊國,在歷下擊敗齊國主力大軍的消息已經是新年之后了。

這個消息是從齊國瑯琊傳到楚國彭城的,而且是齊太子安和魏王咎親自送來的消息,他們向楚國求援,希望楚國馬上增援瑯琊,與齊軍聯手抵御秦軍的攻擊。

彭城守將一邊急報京都壽春和平輿戰場的項燕,一邊全力備戰,并派人急赴瑯琊確認消息的真假。

很快,有消息從瑯琊傳回,開陽城被秦軍攻陷,秦人切斷了齊國瑯琊和楚國泗水郡之間的聯系,現楚國已無法北上增援,而齊人也無法從陸路逃亡楚國。

這時候秦軍故意放出消息,說武烈侯帶著三十萬北疆軍南下攻齊,一路勢如破竹,先在大河圍殲齊北都軍隊,接著在歷下城全殲齊太子安所率的二十多萬齊軍主力,現正在圍攻齊都臨淄,齊國傾覆在即。

壽春震驚,楚國君臣難以相信,休養生息了四十年的齊國,貌似雄風不減當年的齊國,竟然如此不堪一擊,竟然被秦軍摧枯拉朽一般擊毀了,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好在齊國曾經遭受過一次差點亡國的苦難,那一次他們頑強堅持了下來,或許這一次齊國也同樣可以堅持下來,所以壽春的楚國君臣們經過商討之后,決定先穩住淮北局勢,全力加固淮河防線,然后耐心等待局勢的發展。

假如秦軍拿不下臨淄,陷在了山東戰場,齊人在秦軍狂風暴雨一般的攻擊下堅持了下來,雙方轉入長期的僵持之戰,那楚國就可以乘機在淮北戰場上主動攻擊,以配合齊人的衛國大戰。反之,假如齊人外強中干,轉眼就被秦軍吞噬了,那么中土局勢就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中土局勢就此走向了秦楚抗衡的時代。秦強楚弱,楚國若想維持對峙局面,首要之務是守住兩淮,假如兩淮守不住,那最起碼要守住大江,否則楚國就完了。

項燕和壽春的看法一致,淮北的戰不能打了,楚軍要做好死守淮河的準備。武烈侯一旦摧毀了齊國,其北疆大軍必然蜂擁而下,以楚國目前的兩淮兵力,恐怕擋不住秦人的瘋狂攻擊。

項燕焦慮不安,楚軍統率們更是忐忑,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山東戰場上,都在等待著從山東傳來的最新消息。

正月下,各種消息滿天飛,最新傳聞是秦軍攻克了臨淄,武烈侯帶著北疆軍正急速南下,馬上就要殺到淮北戰場了。

這個消息不管是真是假,做為楚國的上柱國,楚軍的最高統率,淮北戰場的總指揮,項燕都必須做出策略上的改變,不能繼續這樣被動地等待下去。

正月底,項燕下令,大軍撤離平輿,放棄項城,在巨陽和寢城一線設陣阻擊。巨陽距離壽春兩百余里,一旦武烈侯帶著北疆軍殺進淮北,楚軍可以迅速撤過淮河,力保壽春不失。

王翦派人散布假消息,就是為了動搖楚軍軍心,誘使楚軍主動撤離,只要楚軍一撤,士氣必然低落,秦軍就能取得決戰的優勢。

秦軍在平輿士氣高昂,將士們蓄勢待發,就等著攻擊命令了。

楚軍剛剛后撤,王翦就下令全線攻擊,王賁、麃浚、馮毋擇和李信各帶一軍,瘋狂撲上。

項燕當然有準備,就地列陣,指揮楚韓聯軍與秦軍奮力廝殺。

這一仗從日中開始,一直殺到黃昏,雙方旗鼓相當,殺得血流成河,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韓王越和他所統率的韓軍為了減少損失保存實力,竟然佯裝不敵,詐敗而走。韓軍一敗,楚軍的戰陣頓時被秦軍撕開了缺口。

楚軍將士對當前局勢的悲觀、對秦軍的懼怕心理,隨著韓軍的敗走,隨著戰局向不利于己方的方向發展,迅速影響到士氣,而士氣的急劇喪失給了楚軍致命一擊。

暮色降臨之際,楚軍全線潰敗。秦軍士氣如虹,將士們氣吞如虎,無不以一當十,奮勇當先,殺得酣暢淋漓。

黑夜就像一頭張口血盆大口的猛獸,無限制地增加了楚軍將士的恐懼,而這種恐懼在戰敗之后終于演變為心理上的徹底崩潰,楚軍肝膽俱裂,狼奔豕突,大敗而逃。

王翦下令,各軍再接再勵,宜將剩勇追窮寇,殺,一直殺到天明為止。

平輿大捷,王翦擊敗了項燕,秦軍殲敵近十萬,把項燕的淮北主力幾乎一掃而光。

項燕帶著殘兵敗將一直逃到淮河岸邊才停了下來。

王翦命令主力向壽春推進,一鼓作氣打過淮河,包圍壽春。

壽春震動。楚王負芻和屈無諸、景纓、項燕等大臣緊急商議后,斷然決定撤離壽春。第二天楚王負芻和屈無諸、景纓就帶著中央諸府官員火速撤往江東丹陽。壽春迅速陷入混亂,貴族富豪們開始了大撤離。

項燕命令彭城守軍放棄彭城,撤到淮河防線堅守,又命令淮南軍隊全部進入淮河防線,誓死包圍京都。

二月初,王翦帶著大軍抵達淮河北岸,下令征集船只,準備渡淮作戰。

王翦再次書告武烈侯,懇請武烈侯以大秦為重,以天下蒼生為念,率軍南下作戰,迅速完成統一大業。

平輿大捷的消息迅速傳到山東戰場。

寶鼎頗為感嘆。王翦終究是一代名將,他還是在淮北戰場上擊敗了項燕,王翦的人生軌跡并沒有因為歷史的改變而發生太大的變化,不出意外的話,王翦將率軍渡淮,攻克壽春,然后飲馬大江。

寶鼎有心拖延中土統一的進程,給咸陽以足夠的時間來穩定所占領的疆域,最大程度地控制地方,但現在看來可能性比較王翦也罷,戰場上的諸軍統率們也罷,包括咸陽朝堂上的很多大臣們也是一樣,他們就是要以最快速度統一中土,迅速控制地方,發展地方勢力,然后與中央形成對抗,迫使中央在分封上做出讓步。

寶鼎也深切感受到了豪門貴族對統一后的權力和財富的攫取,功臣們對分封諸侯的強烈期盼,這種感受隨著統一進程的加快越來越明顯,壓力也越來越大。

寶鼎可以想像到秦王政和他的追隨者們現在的艱難處境,由此也可以理解歷史上秦王政為什么在統一之后,把王翦、王賁、楊端和、羌廆、蒙武、馮毋擇、李信等統一功臣統統棄置不用,而是讓屠睢、任囂、趙陀這些年輕將領去率軍南征,幾年后又讓蒙恬、王離等年輕將領去率軍北伐。說到底,秦王政只有通過壓制功臣的手段來控制軍隊,通過控制軍隊,讓這些軍隊去南征北伐增強中央的權威,以此來幫助中央強制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權,而這一手段帶來的弊端就是秦王政喪失了豪門貴族的支持,喪失了功臣們的擁戴,結果動搖了大秦的根基,親手摧毀了一個龐大的新生帝國。

寶鼎已經改變了歷史。當初他在立志拯救帝國的時候,拿出了三個策略,一個是把公子扶蘇推上儲君之位,一個是自己控制北疆軍隊,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引導國策變革向偏離高度中央集權制的方向發展,而其中的核心策略就是實施郡國制。

現在這三個策略基本實現,但結果與寶鼎的預想差距很大,他錯誤地估計了豪門貴族對分封的強烈,而這一直接導致中土在統一之后馬上面臨著再一次分裂的危機。

歷史上秦王政以雷霆手段強行鎮制豪門貴族,把他們的分封徹底擊碎,但現在寶鼎卻在“法治”的堤壩上打開了一個缺口,而這個缺口正在不停地擴大,等到哪一天洪峰襲來,一個浪頭摧毀堤壩,大秦也就不可避免地走上分裂之路。

秦王政和寶鼎的離石會面,其妥協背后的根本目的就是維持“法治”的堤壩,但兩者對中土在經歷數百年的戰亂迎來統一之際所造成的驚天“洪峰”認識迥異,秦王政認為加固堤壩就行了,堅決堵住洪峰的沖擊,而寶鼎則認為堵不如疏,所以他要在堤壩上開一道口子,先泄洪,先緩解國內的激烈矛盾,等到洪峰來了,增大泄洪力度,從而保住“法治”這道堤壩。

這種政治理念上的迥異造成雙方在國策上的分歧。秦王政要堅決堵住洪水,堤壩背后的權力和財富都要盡數收入囊中,也就是權力和財富上的高度集中,而寶鼎卻是在堤壩上開一道口子泄洪,把堤壩背后的權力和財富讓渡于民,有效緩解中土各階層在權力和財富爭奪上的激烈矛盾。

形勢發展到這一步,豪門貴族對分封的越來越強烈,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隨著統一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弱,這時候中土政治上的分封“洪峰”正在形成,大秦“法治”的堤壩正要經受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而秦王政和寶鼎在政治理念上的爭執和國策上的分歧也到了一決勝負的時候。

“洪峰”鋪天蓋地而來,“法治”堤壩上的缺口太小,泄洪力度太弱,堤壩岌岌可危,此刻秦王政是“堵”還是“疏”?

秦王政還是要“堵”,堅決封堵,所以他堅決反對建立更多的封國以阻御“分封”,堅決反對在爵秩等級制上、在世襲制度上做出更大的變革以阻御功臣們對權力和財富的過度攫取,堅決反對在土地制度上、賦稅制度上做出顛覆性的變革以阻止中央在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向普羅大眾做出傾斜。

寶鼎則要堅持在“法治”的堤壩上開鑿更多的缺口以增加泄洪量,以最大程度地緩解國內最主要的最突出的矛盾,也就是妥善劃分大秦各階層在權力和財富上的再分配比例。分封諸侯、重建世襲,增加爵秩等級,變革土地、賦稅等財經制度,等等,都是權力和財富再分配中的措施之這些措施直接關系到大秦各階層在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所占據的比例,只要這個比例適當,可以滿足各階層的需要,那么國內最主要最突出的矛盾自然就會得以緩解,帝國也就會必然走向穩定和發展。

所以秦王政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寶鼎也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在如何面對咆哮而來的政治“洪峰”上,在如何有效解決國內最主要最突出的矛盾上,兩者既互相妥協、互相支持,又互相斗爭,未來存在著無數的不確定性。

寶鼎在思考,他必須盡快拿出一個有效緩解國內激烈矛盾的妥善解決辦法。

二月上,公子扶蘇與齊國相后勝開始談判。公子扶蘇把當前局勢的發展,把山東戰場和淮北戰場的最新戰況詳細告訴了后勝,然后帶著后勝與齊軍被俘將軍,還有投降的郡縣官吏們見了一面。

公子扶蘇最后警告后勝,給臨淄三天時間考慮,三天后必須投降,否則秦軍就要攻城了。

假如楚軍沒有戰敗于淮北,假如太子安和魏王咎沒有逃離瑯琊,齊人或許還抱著一絲僥幸的心理,但現在齊人沒有任何轉敗為勝的可能,徹底絕望。

三天后,齊王建投降,齊國敗亡。

平輿大捷,王翦率領秦軍橫掃淮北,中原決戰以秦軍的全面勝利而結束。

統一就在眼前,咸陽沸騰了,隗狀、王綰等公卿大臣們一致請奏,請武烈侯馬上率軍南下,與王翦聯手渡淮,吞滅中土最后一個諸侯國,完成統一大業。

秦軍在戰場上勢不可擋,秦軍在短短時間內攻占了大量的疆土,如果秦軍馬上傾盡全力南下作戰,那么這些新占領的疆土如何鎮戍?當然是建封國。

公卿大臣們聯名上奏,建議秦王政在山東、淮北各建封國。

依照大秦律,唯有王子可以領封國,而領封國的王子必須是封君,而封君爵要靠軍功來獲取。公子嶠雖然出鎮江陵,但至今沒有建功,而另外一個可以出鎮地方的王子公子驤至今還待在咸陽,寸功未立,都不符合領封國的資格。

公卿大臣們再奏,拿出兩個建議,一是修改律法,讓王子先領封國,然后再建功封君,其次就是擴大分封,讓封君宗室領封國。其實這兩個建議的目的都是一樣,都是要修改律法,要擴大分封。

其中第二個建議給秦王政和咸陽宮施加了巨大壓力。當今封君宗室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武烈侯公子寶鼎。公卿大臣們聯名上奏,齊心協力要讓公子寶鼎領封國,決心要擴大分封,秦王政和咸陽宮怎么辦?

秦王政無法保持沉默。

他公開表示,先解決第一個奏議,也就是請武烈侯率軍南下作戰。如果武烈侯不愿意南下,那么南征楚國之議必然擱置。以咸陽目前的財賦,以王翦的中原軍和麃公的東南軍的實力,即便暫時殺過了淮河,攻占了壽春,橫掃了江淮大地,也不具備渡江作戰的條件。

假如第一個奏議沒有成功,武烈侯率軍返回北疆,王翦止步于淮河,那么咸陽也就贏得了穩定山東和淮北的時間,如此一來,大臣們的第二個奏議也就失去了實施的前提,擴大分封之議也就不得不中止。

秦王政十萬火急書告武烈侯,征詢南征之策。

與此同時,公卿大臣們的書信也是以最快的速度傳送山東,隗狀、王綰、公子騰、馮劫這四位代表大秦四大勢力的上公大臣同時書告武烈侯,懇請他南下作戰,迅速完成統一大業,而做為交換就是公卿大臣們聯手把武烈侯推到大秦第一諸侯的位置上。

寶鼎的擔心變成了現實,他親手在大秦法治的堤壩上掘開了一道口子,而這道口子不但讓洪水洶涌而出,也讓一股滔滔洪峰從上游咆哮而至。

寶鼎毫不猶豫,回書王翦,斷然拒絕南下作戰。

寶鼎急告蒙武,馬上率主力趕赴臨淄,接管山東鎮戍之重任。

寶鼎急令北疆各軍統率,自接到命令之刻起,帶上戰利品,火速返回北疆。

寶鼎擔心咸陽的政局變化傳到山東后,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他在接到秦王政書信的當天晚上,急召公子扶蘇,說北疆有變,自己必須急速返回。

第二天清晨,寶鼎帶著太傅府官員和司馬尚的代北精騎風馳電掣一般離開了臨淄,日夜兼程趕赴北疆。

寶鼎回書秦王政,我已日夜兼程返轉北疆,北疆諸軍正在陸續撤離山東。考慮到咸陽財賦困窘,山東、淮北局勢動蕩,中原大軍久戰已疲,所以堅決反對渡淮作戰,更反對在這種情況下倉促進行南征。

寶鼎回書諸位公卿大臣,大秦改郡縣制為郡國制,其根本目的是穩定中土,是維持中土的統而分封諸侯已經給中土帶來了數百年的分裂和戰亂,因此大秦絕不能重蹈覆轍,大秦絕不能再建諸侯。

這是寶鼎第一次旗幟鮮明地反對分封諸侯,第一次公開支持秦王政阻擊公卿大臣們的擴大分封之議。

秦王政寢食不安,夙夜難眠,他不知道寶鼎會不會背信棄義違背承諾,假如寶鼎違背諾言,借此機會分封諸侯,那后果不堪設想。終于,寶鼎的書信到了,但秦王政心神紊亂,甚至不敢去打開這封關系到大秦命運的信。

周青臣感覺自己快要窒息了,他強自控制著慌亂的情緒,顫顫巍巍地打開了這封信。

他看到第一行字,頓時狂喜,沖著惶惶不安的秦王政激動地叫了起來,“回去了,武烈侯回去了,回北疆了。”

萬書樓文學網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0


上一章  |  大秦帝國風云錄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