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師第七卷 攘夷篇 第八章 進軍西域(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帝師 >>大秦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卷 攘夷篇 第八章 進軍西域(一)

第七卷 攘夷篇 第八章 進軍西域(一)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秦帝師 
第八章進軍西域(一)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偽山。羌笛何須怨揚恤奮風不座玉門關。”這首王之渙的忍涼州詞朋友們都知道。詩中的玉門關設置于漢代,是霍去病兩次出兵河西走廊,以三萬精騎打敗盤踞在這里的二十四萬匈奴軍隊。徹底斬斷了匈奴右臀之后才設置了玉門關。

玉門關之所以被稱為玉門關,據說是因為西域盛產的和田美玉從這里運進內地。原本叫小方城地一座雄關就成了玉門關,為后人稱道。

玉門關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是河西走廊上最具戰略價值的雄關之一,唐代詩人岑參有詩“玉門關城迎且孤。黃沙萬里白草枯。南鄰犬戎北樓胡……”,很好地道出了玉門關地重要性。其實還應該加上一句“西去天山從此行”才能完全概括出玉門關的重要性,出了玉門關就到了西域,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著名地絲綢之路正是從里通向逞遠地地方。

本書中還沒有玉門關一說,但這地理位置是有的,現在地韓信已經統豐大軍出了玉門關,進入了西域。

在我們代現人的印象中,新疆黃沙萬里,有很多不毛之地的沙漠,事實土新疆是中國沙漠最多的省份。在泰代,這里還是綠洲遍地,隨處可見人煙,并不是現在那樣沙漠很多。是以韓信半領泰軍行走在西域任沒有后世進軍新疆那么大的困難。他們的唯一困難就是語關有問題,和當地居民不太好溝通。

歷史上華夏軍隊第一次出現在西域是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時越過王、門關,直取西域。一路往西打到天山附近!他的攻擊方才停止。而韓信半領地泰軍進入西域,比起霍去病進軍西域整整提前了一百年。

這是華夏軍隊第一次進入西域,語言方面自然是很成問題。好在周沖考慮到這個問題,給韓信支了一個妙招,要他把當地會說華夏語言的居民充當向導。在當時,華丑文明雖然沒有象后世那樣遠播異域,但華夏文明已經成形,再加上中原富饒。為周邊地區所羨慕,因而到內地經商的少數民族大有人在,他們會說華夏語言,要找向導其實不難,倒也省了不少事。

歷史上。中國對西域第一次大規模用兵應該要算漢武大帝著名的遠征二師城了,至于霍去病進軍西域。一是因為他地軍隊規模不大,他兩次出兵河西走廊才帶了三萬精騎。進入西域的不過幾十人。二是他當時以打擊匈奴軍隊為主,西域國家還不是他的打擊目,在當時這些地方的國家是漢武大帝爭取地抗擊匈奴的盟友,當然不會用兵。

直到匈奴被擊破,西域問題日趨嚴重,漢武大帝這才斷然對西域用兵,攻打二師城。后人以為漢武大帝攻打二師城是為了寶馬,其實大針而特錯了。因為當時地漢朝使者在西域老是被殺。財物被搶!這有關一個民族的尊嚴,有關一個帝國的體面。不得不用兵。二師城一戰之后,西域震恐。不敢再亂殺漢朝使者,同時也改變了一個時代,為以后漢宣帝把這片土地納入版土,設立著名地“西域都護府”莫定了基礎。

泰軍在韓信的統率下一路西進,如入無人之境,根本就沒有遇到象樣的抵抗。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泰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能征善戰。西域國家想打也打不過。只有認燕,稱臣納貢了。

二是西域國家小。不堪一擊。當時西域就有幾十個國家,大者不過幾萬人口,小的就很不好說了,不過干把人口。這在內地根本連一斤,亭都不如。一個小小的亭長管轄地也比這多。要這些國家組織起有力的抵抗根本就不可能。

韓信駐馬道旁。沖策馬前行的騎兵吆喝道:“保持隊形,全速前進,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許停下。就是要拉屎,也得拉在褲襠里。”

章邯和屠雕策馬而來,屏雕有點擔憂地道:“大將軍,這樣行軍行馮蘭根本就沒有休息時間,會把弟兄們累壞的。”

“是啊,大將軍是不是應該給弟兄一點時間休息一下,就是睡個覺也是好的。”章邯也是附和。

韓信不動聲色,道:“你們是怕太過疲累了,遇到敵人不好對付是吧?我們進入西域的情形與我們以往遇到的大不相同。周先生說過了西域的國家小,沒有實力與我們抗衡,只要我們亮出堂堂之陣。嚇也要把他們嚇住。這一切不是得到很好地驗證了嗎?我們進入西域之后,遇至過象樣的抵抗嗎?沒有。全是望風而降。”

這是事實,誰也沒法否認。屠雌還是有點擔心。道:“萬一有不測,這么疲憊不好應付啊。末將一點淺見,還請大將軍斟酌。”

韓信笑道:“你不用擔心,只要我們的速度夠快,西域的國家組織不起象樣的兵力。要是我們地速度慢了,那么西域就會組織起抵抗,象烏孫大宛這些大園就會出兵口所以,我們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他甘組織起有效地抵抗之前,盡可能地攤毀西域的有生力量。盡最大可能地滅掉這些小國,每滅一個他們地力量就弱一分。差不多了,我自會下爺休息,整軍準備與烏孫大宛這些圖家打一仗,讓他們知道大泰的威風。”

看來韓信是考慮得很成熟了,章邯和屠雕只好不再說了。道:“既然將軍成竹在胸,末將自當努力。”

二人正要離開,親兵隊長飛馳而來,把扶蘇蘇地手價遞給韓信,韓信打開看了一遍又看一遍,很是惋惜。道:“你們看看,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章邯一看完,根根一跺腳,埋怨道:“這個太子,一向精明,怎么只要了東胡一半土地,卻不把冒頓給殺了。殺了冒頓再調集大軍把在才胡的匈奴軍隊全殲了,我們馬上就可以出兵大草原了,這多好地事啊,他卻只要一半東胡土地。真是地。真是地。”

屏雕看完,也是惋惜不已,道:“是啊,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干載難逢地機會,就這么白白錯過了。”

韓信很是理解二人地心情,道:“你們想的,也正是我想的,我也覺得很可惜。只是,以太子的精明,周先生的老練,陳平的圓滑,蒙忙將軍的善戰,要是真的可行的話,他們肯定會打一仗,把冒頓給殺了。他們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應該有他們的考慮。我想了一下這主要有幾個方面地原因,促使他們不得不放過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

章邯和屏雕來了興趣,問道:“請問大將軍,太子是怎么考慮的?”

韓信分析道:“太子精明,周先生老練,他們也是人,不是神仙,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按照我們以前的設想,先攻取了匈奴的外圍,再去攻打匈奴本部,是以我們并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我粗略計算了一下,就算想把冒頓以及他地軍隊全殲在東胡之地。我們不投入二十萬軍隊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我們在東胡邊境的軍隊不過十萬之眾,真地打起來也只能是擊潰或者重創,全殲地可能性極小。

“二是即使是殺了冒頓,匈奴還可以再立一個單于,或許沒有冒頓那樣有才情膽識。但至少可以穩定匈奴。再說了,我們真要這么做的話。那是不義,會激起匈奴人地仇恨,給以后進軍大草原帶來很大的困難。

“三是對于匈奴大泰是要恩威并濟。要是真做了那樣的事情,何來的恩?只有仇恨,不利于大草原地穩定。”

頓了頓,韓信才道:“要說這第四嘛,問題不在太子也不太周先生,而是在皇上。”

章邯和屠雕很是奇怪地問道:“這怎么和皇上有關系?”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大秦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