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師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一章 周沖議政(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帝師 >>大秦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一章 周沖議政(五)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一章 周沖議政(五)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秦帝師 
第一章周沖議政(五)

沖這番話既有自秦代以后的古代文明,也有現代文明現代人來說自然是算不了什么,不過對于秦人來說那是聞所未聞,想所未想,就是做夢也是想不到,對秦王他們來說不是高論一詞所能說明得了的,而是絕妙之論。

秦王的超前不僅僅是他的雄心超越了他的時代,還在于他的意識也超越了他的時代,正是秦王這種超前意識才推動了中國的轉變,奠定了中國歷史發展期基調,周沖這話他是聽得如癡如醉,很是興奮地道:“聽了周先生一席話,寡人方才知道什么是奇思妙計,不世之策呀。嗯,周先生,接著說,快說,寡人聽得正帶勁,你可千萬不要說沒有了。”

他這話可是尉繚他們心中所想,一齊點頭稱是。

“王上過獎了,周沖一點淺見,哪敢當王上如此盛贊。”周沖略一謙遜,道:“王上,周沖以為天下歸一了,固然是好事,可是壞事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莫過于人才,依周沖之見,王上之所以能夠一統海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上積聚了一批人才,可是人才不嫌多,各有各的用處。”

秦王點頭很是贊同道:“周先生這話可是說到寡人心里去了,寡人也是這么認為,寡人身邊積聚了一大批能征善戰,能出奇謀佳策的人才,這才是寡人能在短短數年間掃滅六國,平定百越,一統天下的真正原因。

“人才嘛,越多越好,這話可圈可點。不過,寡人卻認為。征戰天下時和治理天下所需要的人才是不同的。天下,可以馬上定之,但決不可馬上治之,現在天下歸一了,寡人更需要治理天下的人才。

“韓非,李斯,王綰,你們商量一下,擬出一個折子報給寡人,要如何才能選出一批適應新形勢地人才。”

韓非。李斯,王綰領命。

秦王的睿智和遠見,周沖不得不打從心里佩服出來,周沖才提了一個頭,秦王就知道該怎么做了,實在是了不起啊。歷朝歷代的帝王中,能清楚地認識到征戰天下的人才和治理天下的人才不同的沒幾個。就是被稱為有大氣魄的劉邦也是在幾經周折之后才意識到,秦王能有如此眼光,實在是少見。

對于這個問題,周沖是胸有成竹,道:“王上,周沖以為大秦的人才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大秦本身的人才,二個是山東之士,在六國不得志。憤而入秦,為了延攬這些人才,大秦特設客卿之職,周沖以為現在天下一統了。天下都歸大秦所有,沒有客卿了,客卿一職可以廢除了。”

“對!如不廢除客卿一職,何以昭示天下歸一呢?”李斯這個客卿出身的人馬上響應。

秦王點頭道:“這事即辦就是了。周先生,寡人瞧你地意思決不會是為了客卿,把你的真意說出來。”

周沖在心里感嘆秦王的眼光,什么事都瞞不過他,道:“王上,周沖以為對于人才一是可以從現有的官吏中擇優提升。”

“大秦歷來是有功者賞,有過者罰。有才能的人不會在我大秦埋沒,這條可行。”秦王問道:“二呢?”

周沖接著道:“在現有官吏中提拔,固然是必行之事。但是周沖以為這還不夠,因為人的經歷必然不同,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經歷,有些人有才有德,卻沒有做官,他地才具德操就沒有得到表現的機會,這些人要是不能為大秦效力,實是大秦的損失,也是天下的損失,是百姓之不幸。”

秦王一下站起來,道:“周先生這話寡人愛聽。別的不說,就說繚子先生,要不是周先生向寡人舉薦,寡人哪里能夠得到繚子先生為助啊。”

周沖忙道:“王上言重了,周沖不過是盡了一點人事而已,若不是王上圣明,禮賢下士,繚子先生也不會得展凌云壯志。”

尉繚謙道:“繚子見識淺陋,若不是得遇王上,繚子必當終老山林。”

秦王揮手道:“好了,你們先不要忙著謙遜了,周先生說出你的辦法。”

周沖應一聲,道:“王上,周沖以為如繚子先生之才者,天下間不是沒有,而是很少。王上要治理天下,并不是要人人都有繚子先生之才,只要他們能干,他們的才情不必如繚子先生,能夠把事情做好就行了。對于這部分人才,取之之道有兩個。”

“哦,還有兩種辦法,不少嘛。”秦王很是感興趣,道:“快快說。”

周沖道:“第一個辦法就是舉薦制,著令各地官吏每年舉薦一名或者數名當地有才有德的人才。為了防止當地官員做弊,舉薦自己的親屬,實行連坐制,凡所舉之人無才無德,犯了事那么舉薦人也要受到處罰。”

舉孝廉是西漢實行得非常成功地辦法,為西漢聚集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至于后來受到譏評,那是因為西漢已經朝政敗壞,什么都壞了,孝廉制度也不能例外。

“你們以為呢?”秦王問道。

韓非結巴著道:“王上,的確是個好主意啊。大秦的官員遍天下,若是他們能夠舉薦人才,那么大秦的人才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啊。”

“你們都贊成,就這么辦。”秦王當即準了。

周沖往下說道:“第二個辦法嘛,就是開科取士。每年大秦進行一次科考,朝廷出題目,要讀書人來考取功名。題目可以分為很多類,依讀書人地喜好自己選擇參加,比如善于農事者,可以讓他做農官;善水事者,可以讓他做河工;善造鹽者,讓他做鹽官;善言者可以讓他結交周邊國家、部落;善法者,讓他做法官斷獄;善政事者,讓他為官理政;善兵者,讓他帶兵。”

科舉制度雖是罵名不斷,可是靜心而論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了巨大的貢獻,是古代社會人才聚集的主要方式。當然,周沖深知其利弊,決定取利去弊,把題目給換了。把歷代君王用來考核學子們的圣賢之言換成各種專業知識,那么和我們現代的考試制度也相差不遠了。

若是這一措施得到施行的話,各方面的專才都會冒出來,那是什么局面,不用說都想得到了。

秦王猛地站起來,贊道:“只要周先生之法得行,那么人才就如過江鯽,多不勝數!”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大秦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