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師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一章 周沖議政(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帝師 >>大秦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一章 周沖議政(二)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一章 周沖議政(二)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秦帝師 
第一章周沖議政(二)

沖轉念一想,秦王就算心中不悅,也不可能在眼下發己就有時間化解,這事就不急了,不愿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接著往下說道:“王上,周沖以為真正的一統,不僅僅是疆域上的一統,而是要讓天下人都認同華夏,都認同大秦,要讓天下百姓以做為華夏人而自豪,做為大秦子民而自豪。”

內史騰是純粹的將軍,對于政治上的事務理解力有限,有點迷糊道:“周先生,你這話什么意思?難道天下一統了,百姓就不是華夏人了?就不是大秦人了?你說話咋就這么繞,繞得我都整不明白了。”

周沖微微一笑,欲待解釋,秦王已經表態了,雙手互擊一下,贊道:“周先生這話可是說到寡人心里去了,寡人也是這樣認為。大秦擁有的天下是何等之大,韓趙燕魏齊楚原六國之地盡為大秦所有不說,還有北方的河套之地,南方的百越,都是大秦的。這些地方各自為政,有的數百年,有的已經上千年,甚至更長,各有各的文字語言風俗,這是大秦統一路上的大障礙,必須掃除。

“寡人以為,征服疆土僅僅是統一大業的第一步,接下來應該采取措施,掃除這些障礙,讓天下有統一的文字,有統一的語言,有統一的風俗。若是做不到這一點,時間一長,這些地方難保不出事,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東西,所以寡人堅決不能允許這些障礙存在。”

秦王的話概括為一句話就是:讓整個華夏擁有共同的文明!共同的文明,這才是華夏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的真正原因。在華夏歷史上,中國經歷過兩次大分裂時期,一次是南北朝。另一次是五代十國。

南北朝分裂長達幾個世紀,歷經戰亂,最終還是統一了,原因就在于華夏擁有共同地文明,我們都認可華夏文化。可以假設,若是沒有華夏文明,那么華夏的統一會更曲折,而始作俑者是秦始皇也!

正是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統一的措施,把所有華夏百姓緊緊聯系在一起,無論經歷多少風雨。華夏始終是華夏,雖有分裂、雖有戰亂,最終還是會走在一起。

對于秦王之言,周沖是大為贊賞,擊掌贊道:“王上深謀遠慮,周沖欽佩!”這是一個深知統一措施巨大影響的后來人的心聲,說得特別誠懇。秦王點頭道:“能得周先生如此贊同,看來寡人是對的。”

可以這樣說,統一大業的完成是秦始皇一手推動的,那些統一措施更是秦始皇的杰作,在當時反對的聲浪很大,包括尉繚也持反對意見,歷史重來,尉繚也沒有與歷史不同,仍是心存顧忌。道:“請問王上,這事要如何做呢?”

他不言贊成與否,而是問方法,明里看是在問計。實質上是因為他還沒有認識到真正地大一統是一個什么樣的局面。

韓非,李斯,王翦他們也不可能一時就能明了統一措施的深遠影響,也如尉繚一般心思,道:“是呀,還請王上示下。”

“這事不要問寡人,要問周先生。”秦王看著周沖,道:“周先生胸有成竹,還請周先生細說。“

周沖本想趁此機會提出廢分封,立郡縣。但一看情勢不對,一向與秦王暗合的尉繚都不與秦王同心,更別說功利之心極重的李斯。說不定當場就會反對,因為廢掉分封的話,他就不可能封侯了。歷史上李斯著名的《諫分封書那是經歷過一番曲折才寫出來地,他現在還是想弄一塊地方去當土皇帝。

至于韓非,因為在統一之前死掉,他的態度難以明了,依周沖觀察,贊成的可能性還不大。周沖要是現在提出的話肯定是添亂,好的辦法還需要好的時機,要不然的話很可能給廢棄掉。廢分封立郡縣是整個秦始皇統一舉措的核心,若是給廢了,說不定中國的歷史會走向另一個方向,是以周沖格外謹慎,沒有萬全把握不能放出來。

主意一定,周沖避重就輕地道:“王上,周沖以為大秦地文字應該推行天下,讓天下都使用大秦的文字。”

果如周沖所料,這一提議沒有人反對,李斯馬上就道:“王上,臣等造的字已經差不多了,再過一陣子,就可以推行天下了。”在就確定造字,李斯負責,韓非和趙高參與。

“好,如此甚好!”秦王很是贊成。

周沖知道現在的文字就是秦朝文地延續和發展,總體說來古代的文字遠不如后世廣泛、沒有后的深度,便于使用,心念一動,請命道:“王上,周沖不才,想向王上討一差使。”

在秦王的記憶中,周沖就沒有主動伸手要過什么東西,很是感興趣地道:“請問周先生要什么樣的差使?”

周沖直言道:“王上,周沖讀過一點書,對文字精通談不上,有一點了解,想為造字出一點力,還請王上恩準。”

要想搞藝術,成書法家,那么繁體字是很好的選擇,因為繁體字比簡體字好看。但若單從時效性來看,還是要推簡體字,比如說體字,簡體就是“體”,簡體卻是“體”,筆劃多了好多,寫起來實在是費時間。若是把簡體字帶入秦朝,在交流上可以節省很多精力,時效性大為提高,這就是周沖的想法。

秦王哪里知道周沖的用意,但他知道周沖這人不同凡響,他主動請纓,必是有十足的把握,很是高興地道:“如此甚好。”

李斯向周沖施禮,道:“不到之處,還請周先生指教。”

周沖謙道:“李大人言重了,能與李大人一道參與華夏盛事,周沖激動難已。”

文字是一個民族文明的結晶,可以恒久流傳,讓無數人受益。能參與這一事件,周沖當然激動,他激動地不是與李斯共事,是后人會說周沖造字,而不是倉造字。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大秦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