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師第五卷 天下歸一 第十七章 攻占邯鄲(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帝師 >>大秦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卷 天下歸一 第十七章 攻占邯鄲(四)

第五卷 天下歸一 第十七章 攻占邯鄲(四)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秦帝師 
第十七章攻占邯鄲(四)

“啟稟將軍,燕軍已經逼近,離這里大約只有十來里路。”探子向雷萬良報告。

雷萬良大個子,聞言之下濃眉一豎,罵道:“娘的,這些燕狗,打仗不怎么,追人倒是挺快。傳我號令:排開陣形,準備戰斗。”

副將提醒道:“且慢,李將軍還沒有傳來號令,是戰是退還是等等再說。”

“我說你呀,怎么這么死腦子呢?”雷萬良數落起來,道:“敵人離我們不足十里路,要是晚了連隊形都展不開。李將軍的號令我們自然是要聽,可現在不是情況危急嘛,我們要是連這點狀況都處理不了,還配做將軍嗎?還配做李將軍的部下嗎?”

這倒是實情,副將語塞,道:“那就打他娘的一仗。快去傳令。”

趙軍本就不錯,李牧麾下更無孬種,趙軍很快就在排開陣形,只要燕軍追到,不等燕軍成陣,突然發起攻擊,必然使燕軍全線崩潰。

雷萬良的主意絕對夠妙,然而世事往往出人意料,不會按預訂發展。沒過多久,探子來報告道:“啟稟將軍,燕軍排開陣勢。”

“那好啊,要打就打。”雷萬良問道:“燕軍還要多少時間能到?”

探子回答道:“將軍,燕軍停止前進,排開陣勢在原地不動,依小的看,他們無意進攻我們。”

這簡直有點難以讓人置信。雷萬良思索著罵道:“是哪個狗雜種泄露了消息,給老子站出來,老子砍了他。”

小校回答道:“回將軍,不是有人泄露消息,是燕軍地探子在高崗上探視我們的行動。”

“來人,馬上派出小分隊,去把燕軍的探子干掉。”雷萬良下令道:“撤。”

一聲令下,趙軍又開始撤退了。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因為他沒行多遠就遭到阻擊,阻擊他的不是燕國正規軍,而是燕國的百姓,給他們挖了陷馬坑、陷阱,設了絆馬索。雷萬良派人去追擊燕國百姓。當追到樹林里時,燕國百姓憑借有利地形對他們放冷箭,在付出了死傷數十人的代價后,雷萬良連燕國百姓的影子都沒有看到,無奈地下令撤走。

前行不久,來到一片樹林里,那可成了雷萬良地惡夢,因為樹林里箭如飛蝗般射來,射殺了他不少部下。樹林里地形復雜,利于防守不利于進攻。在雷萬良的指揮下,趙軍發起進攻。斬殺不少。

讓雷萬良吃驚的是,攻擊他們的是燕國百姓。數百百姓中沒有一個燕國兵士。雷萬良打了一輩子的仗,就沒有見這如此悍不畏死的百姓,以區區數百之眾就敢與他地大軍對著干,除了佩服燕國百姓的勇氣外,還很是吃驚:燕國百姓居然如此有膽色。

樹林里打得如火如荼時,燕軍趕到了,雷萬良毫不猶豫地向燕軍進攻,可惜的是燕軍根本就不和他硬拼。馬上撤退。如此一來,憋了一肚子火的雷萬良想打仗都找不到人。

燕國百姓哪里抵擋得住趙國大軍的進攻。沒多久就勝負立判,百姓見勢不妙,發一聲喊,沖進山里去了。燕國所在地就是后世稱作燕云之地的戰略要地,多山,便于隱藏,雷萬良只有望著大山嘆息。

萬般無奈的雷萬良只得再撤,一路上不知道給燕國百姓攻擊過多少回。雖然每次損失不大,可次數多了,損失也夠驚人,居然損失了差不多兩千人。

最讓雷萬良難以忍受的是,明明兩天的路程卻給他走了五天。他好不容易來到河邊,卻發現河上的橋給人拆了,路邊還有一具趙軍尸體,他認得這是李牧身邊地小校,也就是后世的傳令兵。不用說,這傳令兵是來給他傳達李牧地命令,卻給燕國百姓殺死,李牧傳給他的是什么命令,他也就無從得知了。

李牧是一員良將,料事少有不中,然而他在判斷燕軍中有能人一事上卻沒有算準,不是燕軍有能人,是秦國有能人。造成這種情況地正是秦使楊開,而不是燕國君臣。

楊開攔住劇辛,說道:“以楊開所料,現在的趙軍必然是急著撤回趙境,赴援西線。王上要做的就是遲滯延緩李牧的撤退。”

燕王馬上就問道:“請問貴使,要如何行動?”

對于這點,秦王早就想到了,楊開出使之前秦王給他面授機宜,楊開依照秦王的意思說道:“請問王上,當年齊國滅燕,為何在幾滅燕國之際而兵敗?”

當年齊王滅燕,把都城都給攻占了,最終還是失敗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燕國百姓奮起反抗。燕王可不想把功勞讓于百姓,道:“這是天不滅我大燕,暴齊又何能為?”

楊開反駁道:“王上此言差矣!依外臣之見,要是沒有百姓的奮起反抗打退齊兵,迎接昭王繼位,昭王怎能禮賢,招賢館怎能傳為佳話?昭王招納樂毅,勵精圖治,苦心經營二十年,燕國復強,才有昭王拜樂毅為大將,聯合諸侯,幾滅齊國。要不是燕王一時糊涂,撤換了不可取代的樂毅,田單焉能復齊?燕國又豈能兵敗齊國?”

這是歷史事實,燕王張口無言,轉換話題問道:“請問貴使,眼前之局該當如何?”

楊開說出秦王地意思,道:“依外臣看,燕國現在面臨的局面和當年一樣,只不過齊國換成了趙國。王上若要光復所有國土正其時,應當采取兩個應對之策:一是多派兵士,傳諭王上地諭令,要百姓襲擊、騷擾、遲滯趙軍。”

“這和當年百姓所做的一樣,可行。”燕王欣然接受,問道:“那么另一策對是什么?”

楊開接著道:“劇辛將軍應當把軍隊分成幾個部分,要他們分頭追趕趙軍,一路上可以收得散兵,那么燕軍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但是,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之前,不要輕易與趙軍開戰,趙軍退則進,趙軍欲戰則止,追在后面,拖住趙軍就是勝利。只要趙軍疲憊了,自有我大秦收拾他們。”

燕王巴不得趙軍越早滾蛋越好,一想到秦王的旨意,燕王不敢不做。如此一來,李牧就陷入了一個大泥潭,于他撤退極為不利。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大秦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