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師第五章 諫秦王(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帝師 >>大秦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章 諫秦王(三)

第五章 諫秦王(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秦帝師 
“你這狂夫,死到臨頭,居然還敢饒舌。”秦王怒氣不息,道:“不讓你說話,你肯定會喊冤,也罷,寡人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死而無憾。”

周沖暗中松口氣,心想機會來了,精神一振,侃侃而談,道:“忠臣不進阿順之言,明主不蹈狂悖之行,自古皆然,王上何故明知而故犯?草民有忠言而王上不聽,是王上負草民;王上有狂悖之行,而不自知,草民要是不說,是草民有負上,草民恐草民死后無人進諫王上,則天下之勢危去,大秦之帝業危也!”

秦王悚然失色,久久沒有說話,過了一陣還劍入鞘,臉色也好多了,問道:“先生之話從何說起?當今天下秦最強,大秦軍隊所至,無不所向披靡,山東六國誰敢攖我大秦鋒芒?你不會是為了活命,故意危言聳聽吧?你要是說出道理來,寡人讓你活命,要是說不出道理,這湯還是滾燙的。”話雖如此說,語氣已經緩和了許多,不再疾言厲色,倒象是辯駁。

都知道秦始皇這人膽識過人,沒想到自己這一通話居然震住他了,周沖心里不免幾分沾沾自喜,也有幾分難以置信。后世都罵秦始皇獨夫暴君,沒想到他竟是如此喜歡聽不同的言詞。可以想象得到,在那種情況下,要是換一個人,肯定是跳腳大罵周沖,然手大手一揮,讓人把周沖扔進鍋里煮掉了事,哪會和周沖磨牙。

“秦王這人雖是決心一旦下定,難以更改之人,要是指出他的做法有損統一大業,他馬上就會改弦易轍,果然是這樣。”周沖在心里對秦王的所作所為很是贊賞,道:“草民斗膽,請問王上一個問題。”

秦王跨前一步,離周沖很近了,道:“先生請講,寡人一定不讓你失望。”

周沖坦然而笑,接著道:“王上圣明,誠如王上所言,當今天下秦最強,山東六國猶如郡縣,然秦之所忌者蘇秦遺策,合給而已。若山東六國合縱,請問王上,秦勝算有幾成?”

秦王看了一陣周沖,很是贊許地道:“沒想到,你居然還有如此膽識。山東六國雖弱,與大秦相抗,猶如郡縣之與一國;若是合縱,則大秦為郡縣。你的話,和這有什么關系?”

“王上是不是決心統一天下?”周沖問道。這個問題周沖早就知道答案,但是親口問出,那種感覺仍然讓人興奮,這就好比熱戀中的男女,明知對方心屬于己,親口得到承諾依然讓人興奮,道理是一樣的。

要知道秦始皇完成的統一大業是中國歷史,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歷史、人類歷史就此進入新篇章,任何人得到秦王的親口回答,都是自豪一輩子的事情。

“寡人是有這打算!”秦王想也沒想就回答,道:“凡有利于統一大業,無論什么事,無論有多艱難,寡人都要做!凡不利于統一大業,無論什么事、無論什么人,寡人都會毫不客氣!即使寡人的親人,寡人也會國法無情!”

這無異于統一宣言,群臣一齊拜伏于地,齊聲頌道:“王上圣明!大秦萬年,萬年,萬萬年!”

歷史上的秦始皇也是這樣,凡是有利于統一大業的事情,他就會去做,不利于統一大業的事,他不會做,也不允許別人做。要是有人想阻止他統一天下,他的做法非常簡單,就三個字:殺無赦!

盡管周沖早就知道秦王有此雄心壯志,親耳聽來和從史書讀到,那感覺真的是截然不同,也是激動難已,贊道:“王上圣明!必成大業!”

“起來吧!”秦王對群臣道,走到周沖身邊,右手搭在周沖肩上,笑著道:“托先生吉言,寡人相信,只要寡人去做,天下一定歸一!對了,先生,你的話還沒有說完,你說說,寡人錯在哪里?”

看得出,他這是真心請教,怒氣已經平息了。

“按照史書記載,你怒氣平息還要我下一番說詞才對,沒想到你的怒氣竟是這么快就消了。”周沖在心里有點難以相信秦王的怒氣平息得這么快,道:“天下之所以尊秦,不僅僅是秦國強大,秦國的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忠臣烈士畢集于秦庭,而是因為王上一代英主,質性聰穎,志氣超邁,王上雖在弱冠,然王上的英名早已傳播天下,六國之君無不聞王上之名而喪膽。”

這話在這種情況下說,有拍馬屁嫌疑,但實際情況也是這樣。好多書、影視劇把秦王刻劃成少不更事,其實大錯而特錯,他自小就聰明過人。十四五歲時,就連老謀深算的呂不韋都在他手下栽了跟頭,不得不收斂。

秦王搖手,道:“別盡挑好聽的說,寡人要聽不對的,寡人誠心向你請教錯誤。”

“誰說秦王自大自負,不喜歡聽忠言呢?”周沖有點難以置信秦王的表現,道:“王上當知,民心即天下,王上囚母于雍城,母子不得相見,此誠悖逆之行,會給人指責不孝。太后一事是王上的家事,草民本不該多言,可王上是要得天下的人,王上的家事也是國事,是天下事,草民還請王上三思。”

這話前面本來還有“車裂假父,有不仁之名;襄撲兩弟,有不友之名”這兩句難聽的話,秦王的態度大變,周沖也就不說了。再說,這兩句話實是有些牽強,特別是車裂嫪毐一語更是沒有道理,他一萬個該殺。

而當年那位歷史名人就當著群臣之面說出了如此難聽的話,秦王也接受了,由此可見秦王的氣度確非常人所能及。可以想象得到,換一個人肯定是跳腳大罵了,不把那位歷史名人給殺了才怪,哪會給他官做,還是上大夫呢。

秦王平定了嫪毐之亂后,把嫪毐車裂了,把兩個私生子殺了。他的怒氣依然沒有平息,下旨把太后趙姬流放到舊都雍城去,不準她回咸陽。群臣對此很是不以為然,大夫陳忠進諫秦王,要他把太后接回來,他發火了,把陳忠給殺了。

陳忠死后,又有二十六個大臣進諫,力主秦王接回太后,秦王的怒火大著呢,一口氣把二十六人全殺了,要人把他們的尸體扔在朝殿下面,以此來威嚇群臣,要他們不要再諫。

“先生之言差也,寡人不如此,則國法何在?太后是寡人的生母,要不然的話……誰敢譏笑寡人?”秦王濃眉倒豎,道:“誰敢譏笑寡人,寡人就要他死。”這話說得怨氣沖天。

趙姬行為不檢點,穢亂后宮不說,還參與了謀殺秦王的政治陰謀,的確難以讓人接受,這點就連一向指責秦王的儒家都很是不屑。

對秦王的怒氣,周沖能理解,道:“齊王建和韓王安就在嘲笑王上不孝,嘆息搖頭。”

秦王右手一探,佩劍給拔出一半,怒目圓睜,咆哮道:“他們竟敢譏笑寡人,寡人決不饒過他們。”想到這兩人現在正在咸陽,喝道:“來人啊,把這兩個昏君給寡人抓來。”


上一章  |  大秦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