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師第六章 財運亨通(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秦帝師 >>大秦帝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財運亨通(上)

第六章 財運亨通(上)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秦帝師 
我們都知道秦國的都城是咸陽,但是秦國最早的都城是在雍都。之所以定都咸陽,那是商鞅變法時的一個重大的戰略舉措,商鞅非常清楚秦國變法強盛后,必然要走向與山東六國爭霸天下的道路,遷都也就是成了一個重大的戰略舉措。(按:秦國都城曾經一度有所變化,這是秦國走向爭霸路上的曲曲折折所致,這與本書的關系不是太大,所以不再多說。)

商鞅變法時就發民夫修治咸陽宮室,秦孝公從雍城遷到咸陽,咸陽從此一步步走上了繁榮之路,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都城。

自從秦孝公遷都咸陽算起,經歷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按:僅在位三天)、秦莊襄王,到秦始皇已經是第七朝了,歷時百年,已經由初創時期的寥成宮室演變成了繁華的大都市。

秦國越戰越強,各國使節駐節咸陽者不在少數;再加上秦國的政治比起山東之國更形開明廉潔。尤其是秦國幾代國君都不是平庸之輩,對人才的使用上更是獨樹一幟,大多數人才都是山東六國遺棄的人才。商鞅、張儀、范睢、蔡澤、蒙驁這些外來人才身居高位,位極人臣,很好地吸引了在山東六國不能得志的人才齊集咸陽,成為一時之盛。

從某種意義上說,咸陽是一座很繁華的“國際大都市”。

熟知中國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把農業定在第一位,其余次之,特別是商業,即使商人很是富有,其社會地位也不高。“重農抑末”這一傳統政策的始作俑者正是商鞅,是他在秦國率先推出。

這一政策對后世的影響非常巨大,有人大加指責,說這限制了商業,致使中國沒落,由極盛轉向衰敗。其實,這不能怪商鞅,他當時采取這一政策是合乎時宜的決策,因為當時秦國還很弱小,貨物匱乏,那些商人和現在的“倒爺”差不多,把東西從一地販到另一地,從中謀取厚利,不抑制則秦國不能富強。

盡管秦國對商業很是壓制,但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全面取締,只是國家政策不提倡。在咸陽仍然可見過往商販,叫賣之聲不絕,燒餅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在了咸陽街頭。(按:燒餅的出現是因為石磨的發明,麥類才逐漸由粒食走向面食。據說,燒餅最先出現的地方就是咸陽,原因當然是因為關中之地多種麥。)

在一段繁華的街面上,聚集了不少人,可以說人山人海,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好象在看西洋鏡。

“讓讓讓,讓我一下,請讓一下。”叫讓之聲不絕,響個不停,拼命地往里擠,可是人太多,他使出吃奶的力氣也是別想擠進去。

這些人穿著各異,有商販,有農夫,也有行商,更多的是讀書人。商販、行商、農夫不過是看熱鬧的,正主兒是那些讀書人,一個個一臉的焦急,好象在奔向青云路似的。

“不買的就讓下,不要站在這里湊熱鬧。”一個中年文生一邊抹著臉上的汗水,一邊嘀咕:“人這么多,熱死我了。這都啥天頭了,還這么熱。”他這話只說對一半,他之所以這么熱并不是因為人多,溫度太高所致,還在于他拼命往前擠給累的。

一個農夫一把把他推開,道:“瞧你還人五人六的,讀書人一個,居然這么沒禮數,就你買得,我看不得?”

這個文生哪有心情和他爭論,道:“看得看得,等我買了你再看。行行好,讓我一下,我都等了好幾天了,都沒有買到,急死我了。”

“不要讓他,讓我。”他后面一個文生冒壞水了。

這里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人,那是因為幾天前這街面上開一個“四寶齋”店鋪。何為四寶?筆墨紙硯文房四寶!

這家店鋪的墨和硯雖好,也還不足以吸引如此之多的讀書人,古代的讀書人哪一個不是對墨和硯有所研究,在他們眼里,吸引力還不夠。真正吸引他們的是兩樣東西;紙和筆。

筆是上等的狼毫筆,柔韌性好,富有彈性,更重要的是牢固,不易脫落,使用的時間長。哪個讀書人不是有些想法,哪個不是想把想法聚于筆端?這種狼毫筆蓄墨多,舒適度好,寫起來非常流暢,特別宜于讀書人,他們能不挖空心思買上幾枝嗎?

最讓讀書人想得到的就是這家店鋪的紙,其質量好自是不用說。關鍵在于,讀書人深受書簡所累,書簡和紙的優劣一目了然,讀書人誰不想要?還有不把削尖腦袋了往里擠的道理。

這家店鋪的大掌柜不是周沖,而是著名的兵家尉繚,說起來還真讓人想不到。

尉繚子是一個懷有濟世之心的高人,自然知道紙筆對于當時讀書人的重要性,才向周沖建議推行天下。對于這個建議,周沖沒有話說,讓周沖擔心的是憑他一人之力,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完成。

這點,有尉繚子這個才智非凡之士在,完全不必擔心。他說可以開店鋪,先開一家,根據情況再多開幾家,慢慢輻射開去就是了。

他的思想和現代連鎖店有些類似,周沖沒有異議。三人一合計,決定這生產之事就由周沖來負責,店鋪的掌柜就由尉繚來擔當,王敖帶人專門打狼打兔子,準備原料。

周沖熟悉制作工藝,由他負責生產自是再合適不過。王敖年富力強,對打獵也不外行,由他組織人手收集制筆的原料也挺合適。

尉繚的才學自是沒得說,他擔任這大掌柜是再好不過了,對于這點周沖是不敢懷疑。不過,周沖還是有點好笑:“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后,窮得沒法生活,就開了一家飯店,穿上女人的衣服既當老板又當伙計,羞得老丈人卓王孫沒辦法,給了他一筆巨款。尉繚這樣的大兵家居然自愿當掌柜,我是真想不到,他要是穿上女人衣服,會不會是秦代的司馬長卿呢?哦,對了,少了卓文君,做不成。”

“一千文錢,要筆一百枝。”一個讀書人把一千文錢往柜臺上一放。

伙計正要給他拿筆,尉繚搖手阻住伙讓,道:“對不起,一千文錢只能買十枝筆。”

讀書人眼睛一翻,很是不解地問道:“十文錢一枝,一千文不買一百枝,還能買多少?”

“我忘了告訴你,從現在開始,筆提價了,一百文錢一枝,你一千文只能買十枝。”尉繚子從容回答。

讀書人還沒有說話,旁邊兩個讀書人以十文錢一枝價格買走了五枝,質問尉繚,道:“掌柜的,你這不是坑人嗎?他們買怎么就是十文,而我買要一百文,你給我講清楚。”

“是啊,你說清楚。”旁邊幾個讀書人起哄。

尉繚掃視他們一眼,冷冷地道:“你們這點雕蟲小技,難逃我法眼,我讓你們心服口服。”


上一章  |  大秦帝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