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郎第五十五章 黑馬與伯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狀元郎 >>狀元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五章 黑馬與伯樂

第五十五章 黑馬與伯樂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07日  作者:三戒大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三戒大師 | 狀元郎 


這下‘程三萬’屬實被架起來了。尤其是程萬范,沒事兒找茬,還兩拳打空,活活成了小丑。

可這要是不念了,不就說明他們只是想讓蘇錄出丑嗎?那就更難看了……

“念呀!”同學們催促道。

程萬范只好硬著頭皮念道:“明破之——知止則志有定向,此理之顯豁者也。”

“這個也不錯。”同窗們再度表示認可,班上的第二名喬楓品評道:

“援引朱注直白點出‘知止’與‘有定’的關聯,將題目蘊含的道理清晰呈現,無需再費心揣度隱喻,此即‘明破’之典型!”

“那暗破呢?”同窗們徹底來了興趣,一個昨天還只能交白卷的家伙,咋今天忽然就開竅了呢?

“暗破之——釣而不綱,取之有節。”眾同窗催促下,程萬范只好悶聲念道。

“這個好!”林之鴻頷首贊道:“借孔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之典故,與朱注‘取之有節,隱于止也’關聯,將題旨隱于典故與注解之中,而非直白道破,是很標準的‘暗破’。”

“這個真的好!”喬楓也擊節道:“此‘暗破’一出,讓人感覺會有一篇酣暢淋漓的文章要誕生了呢!”

“大蘇同學,你真是頭一回破題?”同窗們紛紛好奇望向蘇錄。

“是。正如三位程同學所言。”蘇錄點點頭。

“哈哈哈,我說什么來著?”李奇宇對程家兄弟得意大笑道:“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

“別這樣說。”蘇錄卻溫聲道:“三位程同學是在督促我進步呢。我頭一回破題,兩眼一抹黑,也不知道對錯,正需要諸位同學的指點。”

說著朝眾同學拱手道:“還請大家不吝賜教。”

“好說好說,互相指正。”眾同窗也紛紛還禮。心里對蘇錄的印象大為改觀。不說別的,單這份不卑不亢,就把無事生非的程家三兄弟給比下去一大截……

程萬范怏怏將作業還給了馬齋長,一臉不可思議回到座位上,跟兩個兄弟小聲議論道:

“真有人能一夜之間就學會破題?”

“不可能,那他成神童了。”

“軍戶家里能出神童?我把硯臺吃了……”

“沒錯,他要是神童,還能考最后一名?”

“那就奇怪了。”

“沒事,路遙知馬力,走著瞧吧。”

其實不光‘三程’,張先生也覺得奇怪。次日午休時,他把蘇錄再次叫到了備課耳房。

“這是你破的題?”張硯秋指著他的作業冊。

“是。”蘇錄點頭道:“學生也不知道對錯,還請先生批評。”

同窗們畢竟水平有限,他們覺著沒問題,未必真的沒問題,還是請教先生更放心。

“雖然欠缺火候,但基本沒什么錯。”張先生悶聲說完,審視著蘇錄道:“你之前是不是看過這道題?”

“回先生,先生給的那本《論學繩尺》,是學生初次接觸此類文章。”蘇錄答道:“昨天,是第一次按照先生所授方法破題。”

“哦?”張先生滿面狐疑,他叫蘇錄來,自然也是不相信,少年能一夜之間學會破題。

但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君子不預先懷疑別人欺詐,不憑空臆想別人不誠信。

作為一名嚴于律己的儒者,張先生也不會無端質疑蘇錄,何況還有前車之鑒,便又口出一題,令其現場暗破之。

“規矩,方圓之至也。”

蘇錄思索片刻,緩緩對道:“日用有當行之理,而后物各遂其本然之則。”

前一句出自《中庸章句》,‘道者,日用事物當行之理’,意指規矩。后一句出自《孟子集注》,‘物各有其本然之則’,暗指‘方圓之至’,

整句未直白提‘規矩’、‘方圓’,卻以朱注的‘當行之理’、‘本然之則’為依托,含蓄點出‘規矩成就方圓’的邏輯,精確貼合暗破要求。

“破得好,雖說不出彩,但沒毛病。”這下張先生再無懷疑了,不禁贊道:“不敢相信,你才剛學了一天破題。”

“現在算兩天了。”蘇錄嚴謹道。

“哈哈哈!”張先生放聲大笑,刮目相看道:“莫非你生來就是為做八股文的?”

“先生謬贊了,學生其實連學了一點皮毛都不算。”蘇錄道:“不過是先生教得清楚,學生方學得明白罷了。”

“哈哈,老夫的制藝課,還算馬馬虎虎吧。”張先生聞之大悅,又好奇問道:

“你說說你是怎么破題的?”

以他多年的教學經驗,要讓一個完全沒接觸過制藝的學生理解暗破,就得耗費許多時日。還得再花更長的功夫,才能令其熟練運用破題。

時間因人而異,短則半月,長則月余,但這少年只用了一兩天……簡直是聞所未聞。

除了天才,他想不到別的稱謂了。

“先生教導說,破題要破得好,‘認題’是基礎。”蘇錄便如實道:

“學生便先確定題目出處,對照朱注明確要表達的核心義理。再以此為錨,從四書和朱注中篩選,找到可以形成內在呼應的經義。”

“最后規避罵題,通過語義映射,讓題旨間接呈現為兩句,就對此題完成了暗破。”

“嘶…”這話說得條理清晰,簡潔易懂。張先生卻有撥云見日之感,這種透徹的思路,不就是他一直尋找的東西嗎?

有道是‘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從教以來,張先生時常苦惱于,自己明明講得明明白白,卻始終沒法讓學生學得清清楚楚。最終能學成什么樣,全靠其個人悟性……

聽了蘇錄思考的過程,他才意識到,那是因為自己還是太粗了。他自己都沒整理過,那些思考的步驟……

當然這也不怪張先生,其實太平書院的教學方法已經很領先了。只是欠缺科學系統的教學論罷了。

張先生萬沒想到,自己會被一個剛來兩天的學生點撥了。竟站起來朝蘇錄拱手道:“多謝指點。”

“先生這是作甚?”蘇錄趕忙側身避開。

“昌黎先生云: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張先生卻理所當然道:“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學生受教了。”蘇錄趕緊深深作揖,他發現那位新來的山長權威再重,也管不了先生們怎么教學。

至少這位張先生,依然在以身垂范,教書育人,并沒有被山長所影響。

“回頭我想請你助我重編教案,還有那個注音方案……”張先生欣賞地看著這個寶藏弟子,卻又眉頭一皺道:“唉,還是等明年再說吧,今年你一定設法留下來。”

“是,學生會努力拿到八分的。”蘇錄點點頭,忍不住問道:“先生覺得希望大嗎?”

“說實話,希望不大。”既然蘇錄非等閑之輩,張硯秋也就直言不諱道:“月考時,需得被判為‘辭理均優’,方可拿到一分。你思路清晰遠超常人,經義也很扎實,義理方面我不是很擔心,只要多用功,‘理優’問題不大。”

“但是文辭方面,非得千錘百煉,去蕪萃精,才能小有所成,這可不是短時間內能悟出來的。”張先生說罷,又話鋒一轉,問蘇錄道:“你對課水平如何?”

“請問先生,什么叫對課?”蘇錄又露出匪夷所思的無知。

“就是讓學生對對子。”張先生都無語了:“你到底上了幾天蒙學啊?”

“回先生,沒上過。”蘇錄據實道。

“什么?”張先生目瞪口呆道:“那你怎么考進來的?”

“靠著父兄支持,突擊了三個月。”蘇錄老老實實道:“光背考試內容都背不過來,自然也沒時間練習作對作文。”

“三,三個月?”張先生伸出三個手指頭,愣了半晌方釋然笑道:“這樣倒能解釋,你為啥能一天就學會暗破,卻連對課都不知道了。”

“是。學生虛擲了太多光陰,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迎頭趕上了。”蘇錄嘆了口氣道。

“別人沒有,你肯定有!”張先生卻兩眼放光,如獲至寶地看著他。本來以為這是個吊車尾的‘副班長’,沒想到卻是一匹潛在的超級大黑馬。

見了這玩意兒,哪個伯樂能忍得住?張先生按捺住激動的心情道:“你先回去上課,以后每天放學后過來,我給你單獨布置作業。”

“是,多謝先生。”蘇錄也很高興,他巴不得能得到特別指導。

下午張先生又講了四種破題之法,并按慣例留了課后作業。

這回蘇錄交作業后,程家三兄弟不敢再挑釁了……

他進去耳房,請先生布置今日額外的作業。

“我今日尋思了一下,原先讓你每天背一篇程文太少了,從明天開始增加到三篇。”張先生已經有了計較,吩咐道:“另外,你從今晚開始,要加強屬對訓練。不是死記硬背《時古對類》、《聲律發蒙》之類,而是找人給你現出題。”

“要從字、詞開始練起,直到練習對句子、對語段,做到一切皆可對。”怕他不理解自己的安排,先生又解釋道:

“八股駢文,實乃對偶。好的八股文讀起來平仄相間,音韻和諧,這就是靠對仗駢體支撐的。即便通篇廢話,一旦配以八股,讀起來也音調鏗鏘、金聲玉振,所謂‘文采’也多半由此體現。所以你當務之急,就是提高自己的對仗水平!”

ps:下一章開頭的對仗是我現湊的,搞了仨小時,費了一碗腦汁呢,千萬別以為是復制粘貼來的。另外,八股文也都是……

還是那話,這本書除非情節需要當文抄公,否則盡量原創。


上一章  |  狀元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