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拍馬屁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
江圖當然不會蠢到直接開口要官。他準備發動一批喉舌,替他造勢。先將聲勢吵起來,讓老皇帝留意他,留下一個他也是合格人選的印象。
只要有了這個印象,后續的操作,江圖已經有了基本的思路。那就是投其所好!
老皇帝喜歡什么?
無非就是錢。
讓他當宰輔,他能幫老皇帝解決朝中缺錢的大難題。
如此大殺器,如此優勢,就不信老皇帝不選他。
殊不知,這會老皇帝心目中,早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無論學識,文憑,資歷,出身,皆是上上選。相信朝臣們也會同意。
老皇帝的人選正是于照安。
于照安除了年紀不太合適外,畢竟才四十幾歲,其他方面挑不出毛病。
說于照安人品有問題,媚上欺下?
這分明就是嫉妒!
于照安在天牢關押了好幾年,還在詔獄被打斷了腿,這都沒有倒下,沒有放棄。而是堅強的站起來,以驚人的意志力恢復健康,重回朝堂。回到朝堂后,用心辦差,替朝廷替天子分憂。
這樣一個人,怎么能說人品有問題。
說他諂媚天子,身為臣子難道不該為君父分憂嗎?
何時替君父分憂,竟然成了諂媚。
一派胡言!
于照安可不是江圖那個不學無術的家伙,人家就算真的諂媚,遣詞用句也是含蓄的是文雅的,姿態也是優美的,保持了基本的體面。
拍馬屁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于照安這個聰明的家伙,自天牢悟道后就開了竅,無師自通,深諳其中精髓,堪稱馬屁大師。
瞧瞧他,跟老皇帝相處才幾個月,之后就去了西北主持民政。幾個月的時間,就走進了老皇帝的內心。以至于,在篩選右相人選的時候,老皇帝第一時間想到了他。
當老皇帝在朝會上將右相人選拋出來的時候,的確引起了一陣混亂。
說反對吧,理由不太充足,也不太能站穩腳跟。只能從于照安資歷不足,還需歷練這方面下手。
“于愛卿仕途二十載,資歷足夠了!”老皇帝一句話否決了朝臣們提出的反對理由。
于是又有人提出于照安年紀不夠,至于資歷,其實也有限,怕是不能服眾。
“有李相在,于照安只需從旁協助。萬事皆以李相的意見為主。”
老皇帝愛護一個人的時候,那真的是全方位無死角的愛護。
于照安這家伙,人不在京城,但他真的抓住了討好老皇帝的脈門,每個月都要寫兩本奏疏遞交朝廷,大篇幅贊美老皇帝的豐功偉績,再用寥寥幾筆寫一寫西北的情況,最后不動聲色夸一夸自己的功績。
月月如此,且贊美的話不帶重復,將老皇帝哄得嗷嗷叫喚:于愛卿懂朕!
老皇帝寂寞啊!
身邊除了江圖這個不學無術的家伙外,其他人拍馬屁時常拍錯地方,說話也缺乏趣味。
難得身邊多了個于照安,有真才實學,說話風趣幽默,遇到事情也能替他想辦法解決,知情知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民風民俗什么都能聊。既能博學如大儒,又懂市井百情,可謂是陪皇帝聊天第一人選。
人老了,怕寂寞,就想身邊有個人陪著閑聊,聊聊過去,聊聊年輕那會的豐功偉績。縱然是帝王,也不能免俗。于照安就是最佳聊天對象。
老皇帝對于照安,不知不覺,已經‘愛’得深沉。于是乎,右相的人選,他就欽定于照安。
縱然朝臣反對,他也是力排眾議。
加上于照安學識文憑家世背景,又有稷下學宮的全力支持,外加晉王暗中出力,人事任命很快就通過了政事堂。
自始至終,李良程都沒有反對。
盡管他冷眼瞧著晉王殿下上躥下跳,仿若于照安入了朝堂,他就能得一助力,依舊沒有做聲。
他心頭想著,晉王還是天真了。
于照安豈是好相與的,豈能如晉王殿下的愿。
大家能想到的,難道老皇帝想不到。
剛去了晉王的岳父,又來一個師兄弟,老皇帝難道不懂這里面的利害關系。
吳大壽是真岳父,無論如何都會認晉王這個女婿,替女婿奔走,所以被罷相致仕。
于照安認不認晉王這個師兄弟,可就難說了。
于照安已經不是過去那個嫉惡如仇的于照安。
于照安已經蛻變成一個合格的政客。
何為政客?
政客根本沒有立場,唯有利益!
李良程不介意同于照安同朝為官,因為老皇帝需要一個沒有立場,只服從皇命的人擔任右相一職。
一番比較,于照安反而是最合適的人選。沒有明顯的立場,聰明,不糊涂,不會被皇子們左右,同時又能取悅老皇帝,居中調和老皇帝同朝臣們的關系。
堪稱完美!
人事任命通過,明發天下,同時派出傳旨太監趕往西北,召于照安回京。至于西北民政,自會有人替代他的差事。
跟著人事任命詔書一起來到西北的,還有一份催促平江侯盡快平賊,莫要拖延戰事,莫要誤了大好前程的詔書。
于照安收到詔書,得意一笑,命人收拾行李,準備啟程回京。都等不及接替者到來做工作交接。
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和位置,也能猜到老皇帝為什么會力排眾議提拔他。他甚至已經猜到,回到京城后,老皇帝要他做的第一件事,必定是詢問忠王殿下該如何處置。
別看老皇帝最近良心發現,處處補償忠王。呵呵……帝王的善心都是暫時的,來的快去得快。
身為右相,身為老皇帝的‘心腹’,他必須站出來,主動替老皇帝分憂。
忠王啊!
于照安也有點頭大。
啟程之前,他去見了平江侯。
平江侯接了旨意,但是并不打算奉旨。對于戰事如何進展,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老皇帝懂個屁的打仗,一天到晚就知道催催催,跟催命似的。上一回,就是因為催促,致使大明王逃出包圍圈,逃進了山里,才有了卷土重來的機會。
這一回,他打算徹底解決大明王。
因為,他有了一個更好的人選:反賊郭大春。
郭大春出身邊軍,論軍事作戰能力,甩大明王十條街。
大明王占了先機,可他的能力實在是太過平庸。盡管身邊多了一位謀士,卻架不住大明王身邊那群老兄弟們挑唆,時不時就會出一些昏招。
如此平庸的反賊,注定走不遠。
平江侯決定不再給大明王壯大的機會。
小說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百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