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上東區,林見鹿臨時的家。
客廳里正在爆發劇烈的爭吵。
主要是趙明信在舌戰哥倫比亞唱片的兩位總監。
一位全球音樂總監,一位全球宣發總監。
張愛嘉偶爾幫腔——她飛過來了,必須飛過來,因為終于能夠聽到整張專輯的全貌了,又更何況,據說這張專輯的母帶經過后期處理,終于壓出第一張試聽碟之后,整個哥倫比亞唱片的高層都被震了。
盡管自《Baby》等三首作品的譜子被拿到哥倫比亞總部,那邊其實就比較看好了,要不然也不會一路綠燈,為一家亞洲子廠牌里新簽的一個華人歌手跑來紐約錄英語唱片這種事情,而大行方便,等到最早那三首歌制作出來,哥倫比亞那邊就已經相當看重這張唱片,為一個毫無歐美音樂背景的華人歌手,直接就同意給出B級的全球宣發資源。甚而,只要新力哥倫比亞愿意承擔一定的風險,他們最終還同意把這種宣發的投入,一下子給調高到了B級!
這對于哥倫比亞這種全球頂級的唱片公司來說,也是一種超級看好,賭你一定爆紅的程度了——然而,當整張專輯都被錄出來,哥倫比亞那邊還是被震了。
無他,整張專輯之精彩、之豐滿、之華麗、之全面、之震撼,實在是聞所未聞。
這一聞,哥倫比亞那邊就直接出動了兩位全球總監。
毫無架子的從總部跑到紐約來,甚而聽說林見鹿在家里,他們又毫無架子地主動跑到林見鹿的家里來拜訪,由是,一場爭吵迅速拉開。
當然,林見鹿不參與這種爭吵。
什么事情都需要歌手親自下場做,那要經紀人和趙明信干毛?
爆發爭吵的核心原因就一點。
林見鹿為自己這張專輯制定的宣發策略,是前期要玩“猶抱琵琶半遮面”——簡而言之,不給臉,不告訴你我是誰!
專輯上市之后,第一步就是先把《Baby》給打出去,就連拍MV跳舞,也要穿著帽衫、戴起帽子,只偶爾給幾個一掃而過的鏡頭,能讓觀眾大概看清這個人很年輕、像東方人,就夠了,重點都要放在舞蹈上。
原因就一個,極力模糊掉華人,又或者說,是歐美社會非白人也非黑人,那就當然是非社會主流人群的這樣一個人物背景——先讓你聽歌,先抓住你的耳朵,從而盡可能的減少某些人下意識的抵觸,和對黃種人音樂的歧視。
與此同時,不參與任何的需要公開露面的宣傳——電視節目、路演、音樂節等等,舉凡一個歌手前期宣發時候這些必走的套路,都不要。
等你聽上歌了,抓住你的耳朵了,我再告訴你我是誰。
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甩出《HandClap》,包括美式趴體上拍的那部MV,一切都很美式,這個時候,林見鹿就要頻繁給正臉了,但關于人物背景、來歷,依然不宣傳。
無論這兩步是紅了,還是撲了,又或半紅不紅,都沒關系。
紅了最好,后續只會推得更高,不紅也還有最后壓軸的一步。
把《Believer》,和那部預期中會極端華麗、極端中國風的MV給砸出去!
到這個時候,一切都曝光。
亞洲天王、創作天才、東方武神、功夫高手,等等,你們那些稿子就都可以砸出來了,吹牛逼嘛,隨便你們吹。
要求的是這一步跨出來,必須直接在歐美歌壇肉身成圣。
嗯,這是林見鹿打從考慮出英文專輯那時候起,就一直在思考、推演,才最終得出來的一整套宣發方案——就如同當初《冷酷到底》上市,他堅持要求磨巖自己的散貨渠道先不鋪貨,先播MV,以高舉快打的風格上市,打那個盜版反應不及的時間差的思路一樣,這都是林見鹿通過自己前后兩世對阿美利加社會的認知,包括參考印象中《臥虎藏龍》和《英雄》等這種電影先后在歐美大賣的例子,才一點點慢慢琢磨出來的。
在他自己看來,好作品配好宣發策略,這幾乎是最穩妥,而一旦成功之后,也很可能是最震撼的一個思路了。
葛福紅和張愛嘉對他都有著迷之信賴,甚至彼此之間交流的時候,都算不上探討,只是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追問林見鹿的考慮,然后就全盤接受了。
趙明信雖然有著多年阿美利加的工作經歷,但他在來阿美利加留學前,在灣灣接受的是相當正統的中式教育,他完全能夠GET到林見鹿這種宣發策略里獨屬于中國文化的那種味道,于是他也只是稍加思考,就幾乎全盤接受了。
一切都是按照林見鹿這個思路去做的,包括拍MV。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跟哥倫比亞對林見鹿,和他這張專輯的宣發策略、人物定位,完全不一樣——他們同意以《Baby》為第一主打歌,但是卻要求在一開始就全力出擊,一下子直接把林見鹿這個人物形象給推出去。
甚至已經預備好很多宣發通稿了。
當然,準確來說,這其實也并不是他們為林見鹿量身打造的宣發方案,事實上這是整個歐美歌壇都最慣用的套路了。
他們迷信自己的這一套,并不覺得林見鹿設計出的這一套欲揚先抑、慢慢浸染的方案,有什么先進之處——你這張臉,即便在歐美社會普遍對亞洲人臉盲的情況下,也不是完全沒有辨識度啊,而且你整體的形象,充滿一種東方人的硬朗氣質,據說你還會功夫,哦吼,功夫!阿美利加人愛死功夫了!
所以當然要把你這個人推出去,上節目,秀功夫,秀你的功夫街舞!
對了,他們那邊提出的比較有創意的一個宣發點,就是要求林見鹿編一套“功夫街舞”。他們認為這個會很有爆點!
這些閃光點,可以接納,但是整體宣發思路,不接受修改!
那就……吵唄!
趙明信主吵,張愛嘉打輔助,葛福紅英語不夠看,跟著聽,林希蕾就純看熱鬧。而林見鹿則自顧自沖茶、喝茶,身邊坐著一臉震撼的梁泳琪。
嗯,她又飛過來了。
只不過這一次再來,她作為林見鹿這張英文專輯從頭到尾的局外人,終于第一次戴上耳機,聽到了整張專輯,也是一下子就被震住了。
徹頭徹尾的震撼。
她是有相當的音樂、聲樂基礎的,要不然葛福紅也不會簽下她之后直接就為她制定了影視歌齊頭并進的發展策略,而且她上學期間讀的就是西式學校,在港港,又是在那種學校里,大家日常聽歐美的歌,是日常。
雖然無論樂理,還是聲樂,她的天賦也就那樣,但人家現在好歹也是發行過一張個人專輯,賣了三四萬張的歌手了,說她算半個內行人,不為過。
可越是內行人,越是大受震撼!
在她看來,這張專輯簡直炸裂!
幾乎就沒有一首歌是不好聽的,而且幾乎每一首都讓她感覺好聽到炸裂、抓耳到炸裂、而又風格獨特到讓人忍不住膜拜。
她來的第二天,陳舒華也飛過來了,但這一次,她卻連一點要吃醋的意思都沒有,乖乖的,甚至開始主動沖陳舒華這個“老女人”表示出謙讓。
這個時候,看著眼前兩位哥倫比亞唱片的全球總監坐在那里,為林見鹿英文專輯的宣發方案而跟趙明信吵到滿臉通紅,她又一次大受震撼——那可是哥倫比亞啊,全球最頂級的唱片公司!而眼前的這兩位,作為各自執掌哥倫比亞一方大權的總監,在全球的音樂圈子里,也是站在最頂層的大人物了!
隨便哪一位去一趟港港或灣灣,全體唱片公司、老總、音樂人、歌手都要群起膜拜、畢恭畢敬的級別!
現在卻是兩個人一起,主動跑到“自己”的家里來,為自己男朋友、一個歐美歌壇新人的第一張專輯,而如此認真地爭吵!
這本身就已經說明了很多東西了。
她自己一個港港人,在自小出生長大的本埠,發一張討好本地人的粵語專輯,又且,在發專輯之前,因為不斷參與大賣的電影,迭加男友實在太紅,她本身就已經在港港很有知名度、很紅了,結果專輯上市到現在四個多月,也才只賣過了三萬張——雖不算徹底撲街,但肯定是沒能紅起來的。
而自己的這位花心男友,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內地人,跑來紐約,做一張比阿美利加人的阿美利加音樂還要更加阿美利加的英文專輯,卻居然是專輯還沒賣,就已經讓兩位哥倫比亞的全球總監重視成這個樣子……
并沒有徹底達成一致。
爭吵這種東西,歷來作用不大,都不是小人物,都自信的很,注定了誰都說服不了誰——但兩位訪客最終還是同意,會參考林見鹿的這一套宣發方案,回去再次開會討論,盡可能尊重林見鹿的意見,進行方案修訂。
“天才,我們哥倫比亞一向最尊重天才!”
吵完之后,兩位全球總監一一主動跟林見鹿擁抱,拍拍打打,“林,你是我見過的最頂級的天才!你會成為下一個邁克爾杰克遜!”
林見鹿哈哈笑,他才不信這種鬼話。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印記,天時地利人和,一切的力量都在助推著,才在最終形成了某一個人的超級地位和超級影響力,并深深地刻印進那個時代里——唱片業的黃金時代馬上就要結束了,邁克爾杰克遜的成功,再不會有人可以復制。
“邁克爾是無人能比的!我只是林見鹿!”
“哈哈哈!耶,耶,耶,當然!你是下一個時代!”
送走了客人,趙明信馬上調頭,沖林見鹿表忠心、下保證,“你放心,我們都會去參加下個會的,我一定會讓他們接受你的宣發方案!我保證!”
林見鹿無甚可說,跟他擁抱了一下,拍了拍。
他也隨后就告辭而去。
張愛嘉聳聳肩,滿臉笑容,顯然對今天的見面結果是相當滿意的,回頭,“天才就是天才!所有人都會給你面子!所有人都會愿意傾聽你的想法!”
林見鹿笑。
據說在來之前,這兩位已經跟趙明信吵過一架了,相當傲慢,不肯做出任何對既定宣發方案的調整,但是過來一趟,還是那些話、還是兩套思路的碰撞,他們顯然開始做出大幅度的退讓了。
要不然趙明信也不會嗅出味道,給掛了保證。
調頭回去。
上幾步臺階,抱了抱陳舒華,然后又往上走,梁泳琪就在臺階盡頭的門口站著,一雙本就顯大、本就明亮的眼眸,這一刻清清亮亮。
滿滿的都是崇拜,卻又分明有點怯生生的。
“阿鹿,你要做全球天王了對嗎?”
“希望吧!我一直都在努力!”
3月16日,不管哥倫比亞那邊最終出來的宣發策略會是怎樣,林見鹿依然按照自己的既定想法,《Baby》的MV在紐約的一家攝影棚內正式開拍。
帽衫,高幫帆布鞋,喇叭牛仔褲剪幾個洞,褲腿也被剪到破破爛爛,一條閃亮的銀質項鏈綴在褲腰上。
還特意預備好了一頂紳士圓禮帽。
伴舞是早在上周就已經開始排練,合練也已經三四天了。
精心挑選的。
兩個白男,兩個白女,兩個黑男,兩個黑女。
這會是第一首推向阿美利加市場的MV,打的就是除了舞蹈和歌曲本身之外,其他一切都看起來很是尋常,所以不需要亞洲面孔的伴舞出現。
但是如果專輯紅了,后續要再拍MV,再有唱跳的環節,就會再選四到六個東方面孔進來——說不定還會從日韓選兩個人。
第一步當然是賣阿美利加、賣北美,但終極目標卻是賣全球。
唱跳。
無甚難度。
甚至拍攝這樣子的MV,本身就也無甚難度。
然而這支MV,這支舞,它在林見鹿心里的定位,卻是跟《冷酷到底》里的那首《倍兒爽》所起的作用有些近似的——別管專業樂評人怎么嘲諷,事實就是,連滾石的老段都親口說過,《倍兒爽》那獨特的節奏感,和林見鹿在MV里秀的那一段舞,讓《冷酷到底》整張專輯在非華語地區多賣了超150萬張!
那多賣的每一張唱片,可都是他媽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