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界……”
聽聞萬圣龍女說到王母藥圃外的結界,蕭辰的思緒不禁飄到了齊天大圣孫悟空身上。
其實,孫悟空也很擅長創造結界。
孫悟空手持如意金箍棒,信手于地上輕輕一揮,勾勒出一個“圓圈結界”,便有莫大威力。
孫悟空這看似看似簡單的舉動,實則是一門極為厲害的空間大神通,名曰——“畫地為牢”。
用孫悟空的話來說:
“老孫畫的這圈,強似那銅墻鐵壁,憑他甚么虎豹狼蟲,妖魔鬼怪,俱莫敢近。”
“但只不許你們走出圈外,只在中間穩坐,保你無虞!”
然而,那唐僧雖有一顆慈悲為懷之心,卻生性固執。
面對孫悟空所畫的這個保命之圈,唐僧總是難以聽從勸告。
每至關鍵時刻,唐僧那顆善念之心總會驅使他忍不住走出圈子,去行那所謂的“善舉”。
可這一走出,唐僧便如羊入虎口,常常被那些潛伏在暗處的妖怪輕易抓了去,惹出無數麻煩與危難。
如此往復多次,孫悟空也是無奈至極。
后來,孫悟空干脆也就不再畫這圈了。
畢竟唐僧不聽你的,他就是要往圈子外面跑。
孫悟空畫了也沒用啊,都是白畫,徒勞無功。
“齊天大圣府,孫悟空……”
蕭辰念及孫悟空,心中一動。
他聽聞宴會上的其他天兵,像楊星河、趙鐵柱、史大郎等人回來時談起,齊天大圣孫悟空后來也前來赴會了。
雖說此前,蕭辰并不知曉孫悟空究竟身在何處。
但眼下卻可確定,那孫悟空定然就在天庭之中。
孫悟空的“變化之術”出神入化,他偷蟠桃,擾亂蟠桃大會,偷吃了玉液瓊漿、八珍百味,在兜率宮中盜金丹……也是個善盜的猴子。
“待瑤池事了,我便尋個機會,覓個妥當的法子,前往那齊天大圣府拜訪一下孫悟空。”
“若得了孫悟空相助,‘天庭盜寶’一事,當更容易一些!”
蕭辰心中暗道。
瑤池金母殿內,氣氛壓抑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王母娘娘端坐在昆侖玉榻之上,周身云霧氤氳繚繞,卻難掩她眉宇間那股凌厲的威嚴與隱隱的不悅。
素娥仙子與玉兔精被押至殿中,雙雙撲通一聲跪地,頭埋得極低,連大氣都不敢出。
玉兔精的眼中仍燃燒著未消的怒火,她那豐滿的胸脯隨著急促的呼吸劇烈起伏,仿佛還在為剛才那場激烈的爭斗憤憤不平。
她渾身散發著一股桀驁不馴的性子,宛如一只被徹底激怒、隨時準備再次撲擊的小野兔,即便身處這威嚴的瑤池金母殿中,也難掩那股倔強與不甘。
而素娥仙子則顯得狼狽不堪,衣衫凌亂,發髻松散,幾縷青絲垂落臉頰,面色慘白如紙,眼中滿是驚惶失措,一臉的“委屈可憐”狀。
看到王母娘娘后,她連忙掙扎著跪地行禮,聲音帶著哭腔,急切地湊上前去,哭訴道:
“娘娘,您可要為我做主啊!”
“這玉兔在瑤池大打出手,那架勢,兇狠至極,險些就把我打死,若真如此,我就再也見不到娘娘您了。”
玉帝那里有一面“昊天鏡”,可洞察三界諸事。
而王母娘娘處同樣有一面“昆侖鏡”。
昆侖鏡,又名為“天機鏡。”
此鏡雖然比“昊天鏡”略微遜色,但也擁有洞察天機、推演過去未來之事的能力。
在素娥仙子與玉兔精被押來的時候,瑤池王母早已經通過“昆侖鏡”將此事之原委推演得清清楚楚,一切盡在她的掌握之中。
只不過,大多數人并不知道王母娘娘有此寶。
為帝王者,為帝后者,皆有自己的秘密,豈能任人隨意揣摩?
這法寶“昆侖鏡”便是王母娘娘的秘密法寶之一。
王母娘娘冷冷地掃視著二人。
終于。
瑤池王母緩緩開口,聲音冰冷而威嚴:
“玉兔,你身為搗藥仙子,本應恪盡職守,謹守本分。”
“卻因一時之怒,在瑤池大打出手,險些鬧出人命,壞了天庭規矩,你可知罪?”
玉兔精猛地抬起頭,眼中滿是委屈與不甘,大聲說道:
“娘娘,非是玉兔故意生事,實乃那素娥欺人太甚!”
“她覬覦娘娘的延壽藥之秘方,妄圖偷看,被我發現后,不僅不認錯,還惡語相向,更動手打我,我實在忍無可忍,這才……”
王母娘娘微微皺眉,目光轉向素娥仙子,聲音愈發冰冷:
“素娥,你身為天庭的七品仙娥,本應恪守仙職,潛心修行,為天庭效力。”
“可你倒好,不思進取,卻心懷不軌,妄圖謀取延壽仙藥之方。”
“這等行徑,與那凡間的雞鳴狗盜之徒有何區別?”
“此次又主動挑釁玉兔,引發沖突,你又有何話說?”
素娥仙子本來想繼續撒謊,編造一些借口來為自己開脫。
可當她對上王母娘娘那冰冷如霜、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目光時,心中陡然一寒。
那目光猶如實質的利刃,直直地刺進她的靈魂深處,讓她所有的偽裝和謊言都無所遁形。
畢竟,她若是欺上瞞下,被查出來了,那可是欺君大罪,罪責更重。
到時候恐怕連這七品仙娥的微末地位都保不住,還會遭受更為嚴厲的懲罰。
她強撐著抬起頭,聲音帶著哭腔,斷斷續續地說道:
“娘娘,素娥……素娥也是一時糊涂。”
“我只因壽元將近,又聽聞那延壽之藥有神奇功效,這才鬼迷心竅,做出這等錯事,還望娘娘開恩,饒恕了素娥這一回……”
她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順著臉頰滑落,滴在華麗的仙衣上,暈開一片片水漬,一副楚楚可憐之態。
王母娘娘冷哼一聲,目光中透著濃濃的失望:
“哼,一時糊涂?”
“你與玉兔之間早有舊怨,上次在廣寒宮,你便因一點小事便對玉兔動手,如今又故技重施,這豈是一句‘一時糊涂’便能搪塞過去的?”
“你當本宮是三歲孩童,如此好騙嗎?”
素娥仙子聞言,身體一軟,差點癱倒在地,她深知自己這次是罪責難逃,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卻不敢再言語。
最終。
王母娘娘緩緩開口道:
“玉兔,你雖情有可原,但動手傷人亦是事實。”
“本宮念你平日里盡心盡力搗制仙藥,且此次也是為了守護仙藥秘方,便從輕發落。”
“即日起,罰你每日搗藥量加倍……”
“啊?”
“我又加活兒了?”
玉兔精聞言,面色一苦,她這簡直就是服勞役了。
之前她的搗藥任務本來就重,每日都要忙碌許久,才能完成搗藥的任務。
現在,她更是得沒日沒夜地干了,想到以后那堆積如山的藥材和沒完沒了的搗藥工作,她的心里就一陣發愁。
但她也知道,王母娘娘的決定是無法更改的,她只能默默地接受懲罰。
只是她的心中猶有不平之意。
“都怪這個素娥!”
“可惡!可恨!”
“我玉兔不報此仇,勢不為兔!”
玉兔精看向素娥仙子,面帶恨色。
畢竟,此事從頭到尾,都是素娥仙子先挑起的。
“素娥……”
王母娘娘又將目光投向素娥仙子。
按照天庭的規矩,她是應該削除掉素娥仙子的七品仙娥之職,將其貶下凡去。
不過,這素娥仙子雖犯下大錯,但這素娥仙子,目前對她來說還有些用處……
可以暫時先留著素娥仙子……
古代封建社會就是這樣,雖然有“法治”,但是量刑不一,更傾向于“上位者的人治”。
皇親國戚犯法,和平民犯法,那能一樣嗎?
這世上,哪有什么絕對的公平。
蕭辰在瑤池金母殿外靜候,約莫一炷香的時間悄然流逝。
青鳥仙子蓮步輕移,自殿內翩然而出,對著蕭辰盈盈一禮,道:
“楊過山,娘娘有旨,召你入殿覲見。”
言罷,她微微側身,做了個邀請的手勢。
“仙子,請。”
蕭辰微微頷首,隨即跟隨著青鳥仙子,緩緩踏入了瑤池金母殿中。
此時此刻。
瑤池金母殿的后花園之中,繁花似錦,芬芳馥郁。
瑤池王母正于花園內悠然踱步,細細賞玩著園中各色奇花異草。
玉兔精和素娥仙子則靜靜地立在一旁。
玉兔精面上的不悅與委屈之色清晰可見,似有滿腔憤懣無處宣泄,只是耷拉著腦袋,默默垂首,似在暗自神傷。
而素娥仙子則眉眼含笑,眉梢間隱隱透著幾分得意之色,仿佛已穩操勝券。
“玉兔精……”
蕭辰不經意間瞥了玉兔精一眼,雖然不知道王母娘娘的最終裁決是什么。
但觀此情形,蕭辰心中暗自揣度,最后的結果似乎對玉兔頗為不友好。
此刻的瑤池王母,剛于大天池中沐浴完畢,被那溫柔池水滋潤撫慰一番后,當真是宛如出水芙蓉,嬌艷欲滴,仙肌玉骨,不染塵埃。
只見她肌膚勝雪,白皙細膩,薄施粉黛,更添幾分嫵媚動人之姿。
她身著七彩云錦天衣,流光溢彩,仿佛將整個天際的絢爛都披在了身上。其娥眉輕舒,宛如遠山含黛,帶著幾分清冷與高貴;面如滿月,皎潔無瑕,當真是天姿掩藹,容顏絕世。
她立于園中,真是映照得滿園花朵都黯然失色。
更有十二名仙娥在旁侍奉,她們個個身姿婀娜,面容姣好,如眾星拱月般環繞在王母娘娘身邊,更襯得王母娘娘神儀天成,尊貴無比。
“小仙參見娘娘!”
蕭辰連忙上前,向瑤池王母恭敬地行禮道。
瑤池王母微微擺手,聲音溫和而威嚴:
“起來吧。”
“上次你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前往瑤池為天庭借金簪,更有一番真言諫言,于天庭平叛之事有功,合該受些賞賜。”
說到這里,她輕輕一揮手,自有一個青鳥仙子端著一個華美的木盒子款步而來,呈至蕭辰面前。
“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寶貝……”
蕭辰目光輕掠,瞥向那木盒,但見其工藝精湛,華美非常,其上布有法力封印,阻隔旁人窺探,隱隱透出一股不俗的氣息,都在訴說著盒中寶物的珍貴。
他雖不知這木盒子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但王母所賜,定非凡品。
蕭辰接了木盒,拜謝道:
“謝娘娘賞賜!”
瑤池王母看向蕭辰,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容中帶著幾分期待與欣賞:
“我最近在瑤池賞花,所聽的詩詞,皆為老詞舊曲,無甚新意。”
“本宮喚文曲星君來做了幾首詩,卻總覺得一般,未能盡如我意。”
“不知你可有什么佳作啊?”
古人素來癡迷于吟詩作賦,此乃一種深入骨髓的生活雅趣。
詩,對于古人的生活來說,就像空氣與水一樣,是必不可少的。
登山之際,便有登山之詩以抒凌云壯志,如杜甫《望岳》之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豪邁之氣盡顯無遺。
宴飲之際,必有宴飲之詩以增雅興,如李太白《將進酒·君不見》之辭:“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耕地之時,要有勞作詩以記生活,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盡顯田園之樂。
送別之時,定要有送別之詩以表深厚情誼,如高適的《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就連古人流連于青樓楚館,或是行那房中密事之時,亦不忘以詩助興,為這風月之事增添幾分雅致。
“……含羞帶笑把燈吹。金針刺破桃花蕊,不敢高聲暗皺眉。”
這便是明代的文學家,馮夢龍所著的《警世通言》中所描繪的。
那細膩的筆觸,將青樓女子的嬌羞與情事中的旖旎,展現得恰到好處。
而且。
宋徽宗趙佶,這位“不愛家花愛野花”,喜歡逛青樓,私會青樓歌妓李師師的風流皇帝。
宋徽宗趙佶更是曾經寫下了《醉春風》這樣的香艷之作:
“……痛、痛、痛!輕把郎推。漸聞聲顫,微驚紅涌……臂兒相兜,唇兒相湊,舌兒相弄。”
其詞香艷綺麗,將那男女歡愛之景,描繪得入木三分。
總之,古人無論行何事,皆要作詩以銘記。
若無詩相伴,便覺渾身不自在,好似缺了些什么。
而且。
與之對應的。
在西游世界中,那些古代的神仙妖怪,但凡有點文化素質的,大多神仙妖怪也都喜歡吟詩。
唐僧、孫悟空更是出口成章,很會寫詩。
牛魔王亦是頗有文化涵養,時常靜心把玩丹書。
九九八十一難之中,就有一難,因“詩”而起,也可以說是“詩之難”。
在西行路上,八百里荊棘嶺。
那老松精、老柏精、老竹精、杏花仙……幾個妖精壓根就沒想著吃唐僧肉,只是把唐僧請到木仙庵,雙方以詩會友,吟了一夜的詩。
其中,那“青姿妝翡翠,丹臉賽胭脂。星眼光還彩,蛾眉秀又齊”的杏花仙,見唐僧生得俊俏非凡,詩才亦是出眾,竟心生愛慕,還想嫁給他為妻。
這幾個妖精其實并未對唐僧有傷害之意,只是單純癡迷于吟詩,喜歡與唐僧交流詩句,共賞那詩詞之美。
唐僧也道:“一個個言談清雅,極善吟詩,我與他賡和相攀……卻不曾傷我……”
奈何豬八戒辣手摧花,二話不說,直接把老松精、老柏精、杏花仙等給打殺了。
由此可見,古人的生活文化便是如此,但凡稍有文化素養之人,基本都對吟詩喜愛有加,且喜歡咬文嚼字,細細琢磨那詩詞中的韻味。
比如:“賈島推敲”。
所以啊,瑤池王母喜愛詩,這實在是不足為奇。
在《穆天子傳》中曾經記載,周穆王西巡至昆侖山時。
王母娘娘于瑤池設宴盛情款待,并即興賦詩:“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
王母娘娘和周穆王的這段對話,被視為中國最早的詩歌酬答之一,足以表明王母娘娘這個神仙也是精通詩禮,才情不凡。
但是。
好的詩文,又豈是那么容易就能得來的?
不過。
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蕭辰的腦袋里自然裝著諸多好詩,此時此刻,正好做個“文抄之公”。
此時此刻,瑤池王母向他求詩。
這正是他金角大王展現才情、博得瑤池王母歡心的絕佳時機。
“既然瑤池王母喜歡詩,這也是個機會。”
“王母‘求詩’,而我‘求草’。”
蕭辰心中暗自思忖道:
“我若是能常來瑤池,給王母娘娘吟詩,投其所好,借此機會,弄一個瑤池的出入令牌。”
“那以后,我就能自由出入瑤池了。”
“那這‘九葉靈芝草’豈不是就如我的囊中之物一般,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