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最后的掙扎第一百八十七章最后的掙扎→、、、、、、、、、、、、、、、、、、、、、、、、、
大勢所趨之下,哪怕依舊有人不贊同,最終冊立鎮國公主為鎮國皇太女的圣旨還是頒布了下去,只不過具體的冊封典禮要另選吉日,這是文官的堅持。
他們還想要延緩一番。
做一做最后的掙扎。
實際來講后希表現出來的性格和所作所為,遠比她的性別,更讓百官們厭惡。仁宗皇帝的仁字是因為有對百姓們有多么好嗎?并不見得,更多的是對士大夫好,讓他們享受到更多好處便利。
而且即便如此。
當年慶歷新政也被抨擊了很多年。
而如今后希做的這些事,要不是她本身武力強大,早就不知道該死多少次了。還沒當皇帝,也沒有當皇太女就已經這樣了,要是當上皇太女,日后再登基為帝,還得了,能有他們的活路嗎?
到時候哪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分明就是與百姓共治天下。
或者說是她一人獨裁。
太廟獻俘后的當天晚上,諸多大臣便借慶祝為由,陸續前往繁錦樓,不是青樓啊,就是純粹的酒樓,最多有人表演表演才藝,汴京青樓都被后希端了。
目前應該還沒有人敢死灰復燃。
等人都到齊了,他們才陸續進入包間,緊接著通過包間機關,進入密室。
“當今官家比之仁宗皇帝,真的是遠遠不如。當年狄青這個武將即將進入中樞的時候,文宰相只提了一句莫忘當年周世宗舊事,便徹底絕了狄青的中樞之路。之后歐陽公沒彈劾幾次便弄死了他,仁宗他可比當今虛心納諫的多。”
“提這些舊事有什么用,而且狄青與鎮國公主不一樣,狄青畢竟與仁宗皇帝沒有任何血脈聯系,但鎮國公主卻的的確確是當今陛下與皇后所生子嗣。”
“就目前看來,鎮國公主對我們根本不屑一顧,完全沒把我們當成同僚。
只是把我們當成治理國家的工具。
完成她偉業的工具。
是如漢武秦皇一般的獨裁之輩。
據小道消息,連高太后都曾受過她的脅迫,之前慈恩宮不是被毀嗎?據說就是她威脅高太后所為。只有面對當今陛下和皇后時,可能因為孝道等方面原因,方才略有收斂,所以現在我們最要緊的是得設法說服陛下,以孝道壓制。
除此外,我是真想不到還有什么其他辦法,畢竟,如今誰能是她的對手?
實打實硬碰硬,誰能殺得了她?”
“你們別忘了,以她如今的聲望別說當個皇太女,就是造反篡位登基,絕大多數百姓都不會有意見,甚至于還會把她當成李世民一般的明君或者圣君。
如果她真篡位,你們覺得當今能扛得住?我們能應付得了,去清君側嗎?
認清楚現實吧。
再折騰下去,我相信她絕對敢把我們所有人都流放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
本朝不缺讀書人,更加不缺想要當官的,等她一統天下,不對,都不用她一統天下,就如今而言,我們除了在本朝當官之外,還能有什么其他選擇嗎?
能跑去大理或者吐蕃當官?
還是跑去高麗當官?
沒得選,認命吧……”
有人還抱有幻想,但也有人已經認清楚現實,此次來聚會只是為了說服其他人,不要再瞎折騰,認命妥協吧,不然真被流放,那才是沒有翻身的余地。
至今沒人知道被流放的那些人,到底是真被流放到了不知名的地方,還是已經被殺,因為彼此是徹底斷了聯系。
據說只有鎮國公主能夠幫忙送信。
即便沒死,被流放到一個連通訊都無法進行的地方,和死了也沒啥區別。
“唉,丁老說的不無道理。”
“要不我們再做最后一搏吧,如果不能成功的話,那我們就老老實實的當個順民,并且往好的方面想,至少她不是五代十國那些神經病,好歹知善惡。
只要聽話就不至于莫名其妙丟命。
你們覺得如何?”
“最后一搏?怎么一搏?”
“還得立足于官家,我們必須要讓官家覺得,鎮國公主并不是他親生的女兒,只是神仙借腹投胎。甚至投胎的神仙身份都可以做文章,比如說是什么天煞星,或者羅喉星,乃至破軍星下凡。
反正就是窮兵黷武,未來不詳!”
“可是鎮國公主不是明確說她自己覺醒了前世宿慧,然后還有什么后土血脈啥的,官家他本身應該很清楚吧。”
“你不懂,自己清楚是一回事,天下皆知又是另一回事,打個比方,某人只有他自己和他媳婦知道,他孩子不是親生的。和周圍鄰居都知道,全天下都知道,肯定還是有區別的。前者說不定能忍著,后者嘛,恐怕就不好說了。”
“你的意思是說,盡可能造謠,讓天下百姓都覺得,鎮國公主她只是借腹從皇后肚子里出生,本質上與皇帝皇后并沒有任何血脈關系,是這意思嗎?”
“什么造謠?本就如此!”
“是啊,兩個凡人能生出神仙?鎮國公主的表現,跟神仙有什么區別?”
“不管怎么著,只要消息徹底傳播開來,至少能在他們兩人心中留下一根刺,未來哪天要是因此徹底爆發……”
“終究是上不得臺面的手段。”
“她一個神仙下凡,與我們這些凡人作對,就上得了臺面了?哪個敢說她不是神仙,就是單純武功稍微高一點?
達摩和呂洞賓都沒她這么離譜。
而且達摩老祖、呂洞賓也沒干預朝政啊,她這都要直接當皇太女稱帝了。
要不是沒有什么渠道。
我都想告上天庭!”
“這倒也是,從古至今就沒有這么離譜的人出現誕生過,等等,你剛剛的話倒是給了我一個啟發,要不我們嘗試寫青詞,祭天告狀?雖說我們應該不信鬼神,但這種存在都誕生了,指不定真有神仙,嘗試告狀把她收了也合理。”
“你來真的?”
“不然常規渠道,哪怕再怎么用上不得臺面的手段,又能有多大效果,還不如試試這個非常規手段,萬一呢。”
“我同意,試試又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