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林,男,48歲,天嶺礦業安全員……
觀察室內,于大章正在翻看嫌犯資料。
沒有錯,就是這個人。
于大章松了口氣。
只要沒抓錯人,后續的爆炸案就不會發生。
“上周才回到松海?”
當看到這條記錄時,于大章忍不住自語了一句。
前世這個案子不是他主抓的,所以他也只記得些基本信息,再深入一些的,他就接觸不到了。
而那個天嶺礦業不是松海本地的。
記錄中顯示,曾桂林一個星期前從礦業公司請假來到松海。
他表面的身份是安全員,實則是礦業公司的爆破工程師。
之所以要套上個安全員的身份,是因為他這個爆破工程師干的活,上不了臺面。
礦業公司經過審批后采購的炸藥,只能勉強維持日常生產。
想要擴大生產,就要另外動腦筋了。
調整爆炸威力,改動原有比例,從其他渠道另行購置炸藥……
在利益面前,人總是能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
當然,也需要像曾桂林這種暗箱操作的人。
“曾桂林,不要以為你不說,我們就什么都不知道。”
負責審訊的警員在掌握其資料后,已經開始進行攻心戰了。
他們自然不能告訴曾桂林是怎么知道他在做炸彈的。
更何況他們自己也不清楚。
現在一大隊的警員都以為曾桂林是被熱心群眾舉報的。
“說出你制造炸彈的目的,如果你有什么冤屈也可以說出來,我們自會秉公處理。”
審訊還在繼續,只不過曾桂林始終沒有開口。
與此同時,針對他的調查也在同步進行。
一小時后。
負責調查曾桂林家庭背景的警員帶回消息。
已找到其前妻,并從她口中得知,他們有一個女兒,不幸的是,他們的女兒在半個月前自殺身亡了。
“曾曉曉?”
于大章看著這個名字,總覺得有點眼熟。
他想了想,隨即看向一旁的呂忠鑫:
“師父,你之前說的在學校跳樓自殺的女孩,是不是就叫這個名字?”
“沒錯,那個女孩就叫曾曉曉。”呂忠鑫點點頭,一臉認真地說道:
“想不到這么巧,他們居然是父女。”
巧合?于大章盯著眼前這份調查資料,心中忽然冒出一種不好的猜想。
很明顯曾桂林的行為與女兒的死有關。
大概率是在為女兒曾曉曉報仇。
可前世的于大章卻不知道曾桂林有一個女兒,更不清楚他的作案動機。
如此重要的信息竟然會被漏掉,說明有人在故意掩蓋曾桂林的犯罪真相。
為什么要這么做?
前世的爆炸案既然已經發生了,還有什么可掩蓋的?
此時的于大章雙眼失去聚焦,開始迅速地梳理起這個案件的每一個細節。
先將整起案件的關鍵點羅列出來……
曾曉曉自殺、曾桂林制造炸彈、在小額貸引爆。
假設曾桂林的行為是復仇。
按照這個邏輯推斷,曾曉曉必定與那家小額貸公司存在某種關聯。
如此來看,很有可能是這家小額貸公司對曾曉曉進行了催債,才導致她最終走上了絕路。
接下來就簡單了。
前世警方想要掩蓋的其實是曾曉曉與那家小額貸款公司的關系。
或者說,掩蓋了曾曉曉真正的死因。
怪不得沒有調查出兇手的作案動機,原來是有人在背后動手腳。
死無對證,最后那起爆炸案也只能不了了之。
當然,以上都是于大章的假設,想要證實其真實性還需要相對應的證據。
不過現在有一點可以確定下來,曾曉曉的自殺絕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能不能把這個案子要過來?”
于大章對呂忠鑫說道:
“反正咱們小組現在也沒什么事,你和魏隊說一聲,應該能爭取過來。”
這起案子本就是他發現的,所以他相信只要呂忠鑫開口,魏謙肯定會同意。
而且這起案子的疑點太多了,不將其弄明白,他實在不放心。
“好。”呂忠鑫答應道:
“我現在去找魏隊說。”
在知道這起案子和自殺案有關系后,他也感覺到里面有貓膩兒。
身為刑警,呂忠鑫自然也想查個水落石出。
他出去的時候器宇軒昂的,回來的時候卻有些垂頭喪氣。
“這么快就回來了?”
于大章算了算時間,師父最多出去十分鐘。
而且從表情上來看,貌似是出師不利。
“案子要不過來了。”呂忠鑫嘆了口氣:
“魏隊說,他剛剛接到通知,這個案子市局刑偵總隊要接手過去,已經派人往咱們這邊來了。”
市局接手?于大章聽到后愣住了。
前世的爆炸案,后來就是刑偵總隊接手的。
畢竟性質太惡劣,牽扯范圍太廣,總隊接手也在情理之中。
可這次不同。
目前來說,這還算不上是爆炸案,充其量就是抓到了一個企圖制造爆炸案的嫌犯。
從案件本身來看,一大隊完全有能力處理。
于大章雙眼瞇起。
刑偵總隊的反應有點過于積極和敏感了,甚至可以說有些夸張。
“他們要將嫌犯接走?”于大章問道。
“沒錯。”呂忠鑫回答道:
“總隊好像也是接到了命令才過來的,聽魏隊說,總隊的人也覺得有些小題大做了。”
確實有些奇怪……于大章在心里嘀咕著。
但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罷了,這樣的事他一個小刑警也無權插手。
審訊依然在繼續。
魏謙并沒有因為總隊要接手而中止審訊。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也覺得這起案子有些蹊蹺。
就在負責審訊的警員提到“曾曉曉”時,曾桂林終于開口了。
“是他們害死了我的女兒!”
曾桂林突然大聲喊叫起來,情緒異常激動:
“他們全都該死,我要他們給我女兒陪葬!!”
這一驚一乍的……即使是隔著屏幕,于大章也被曾桂林的反應嚇了一跳。
這和他之前的推斷正好對應上,曾桂林這么做果然是為了復仇。
可此時又出現了一個問題。
之前一大隊調查曾曉曉自殺原因時,為什么沒有查到有關債務的事情?
這么明顯的線索不應該漏掉才對。
審訊室內。
“你先冷靜。”
負責審訊的警員盯著對面的曾桂林,問道:
“你的意思是,小額貸款公司的人把曾曉曉害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