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現代第215章 學術啃小(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科技入侵現代 >>科技入侵現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5章 學術啃小(求月票!)

第215章 學術啃小(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11日  作者:鴉的碎碎念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鴉的碎碎念 | 科技入侵現代 


“老林,什么時候讓你兒子來我們學校搞搞講座啊,這好處不能全讓申海交大給占了啊!

某種意義上,你兒子是我們中大嫡系中的嫡系。”

林燃的父親叫林太行,不是太行的意思,而是太行山的太行。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林太行的爺爺紀念當年自己在太行山打游擊的日子,所以給他取了這個名字。

林太行這種土博能留在中大當教授,在年輕學者們看來屬于是吃到了時代紅利。

林太行在千禧年中間抽空去紐約做了一年的博士后。

現在已經五十歲的年紀,從學術生涯上來說也很難有突破,過去在中大,一直屬于比較透明的位置。

當然透明也意味著清閑,日子過的舒坦,沒有什么壓力,是非升即走年輕學者們羨慕的對象。

校領導也好,院領導也好,壓根不會找他,有什么任務分配也輪不到他頭上。

但現在不一樣了,林太行有了林燃這個兒子之后,那在中大無論如何也低調不起來。

學生知道、同事們知道,校領導就更知道了。

隔三差五校領導就要以要多向老同志吸取辦學經驗為由喊他去辦公室喝茶。

畢竟從資源的角度來說,林太行的兒子,掌握的各方面資源都要遠超中大,更別談在燕京的地位和影響力這種更玄乎的東西。

更直白的例子就是兩院院士,華國從建國開始到現在能獲得這頭銜的一共34位,這34位里有24位都已經仙逝。

現在多了一位,是35位。

可想而知林燃在學術領域的影響力。

如果林燃愿意的話,以他的年齡和成就,不知道能扶持出多少新晉院士。

國慶長假后,林太行還多請了幾天。

他請假的時候,化學學院的院長還調侃說他是不是要去文昌現場觀看登月。

假期第一時間中大校長高山就把林太行喊來。

高山也是化學領域的學者,不過他是燕大的本碩博一條龍下來,之前一直在燕大任教當領導,去年才南下到中大來任職。

他來的時候林燃已經龍騰四海家喻戶曉了,搞得高山內心覺得之前校領導怎么做工作的,林燃這樣的人才都沒有利用林太行這層關系把人給拉來。

要是拉來了,不僅中大數學系起飛,至于現在中大數院還在做張益唐的工作嗎?

甚至還給羊城搞來了阿波羅科技這樣的企業,乃至整個商業航天產業鏈。

前任校長也很委屈,難道我不想嗎?

這么說吧,要是中大校領導能做到這點,那他能直接從高校跳到羊城地方任職,一步邁出海闊天空。

高山一直覺得自己和林太行有緣,自己名字是山,對方的名字也是名山大川,然后二人都是化學領域土博,這不是緣分什么是緣分?

“我國慶的時候去燕京學習,最后一天的時候還組織我們一起觀看了林院士今年的登月火箭發射,你是沒看到林中清那家伙得意的樣子。”高山大吐苦水,臉上寫滿了不爽。

“他就差有條尾巴能翹到天上去了。”高山接著說:“我想著暫時想把林院士爭取來我們中大當客座教授,順便每年回家探親的時候能來做做講座。

也算是我們為中大學子謀福利了。”

林中清之前嘚瑟只能在申海高校圈嘚瑟,這回去燕京開會學習,那可終于給他找到機會在全國這幫雙一流高校的校長面前嘚瑟的機會了。

哪怕你是水木燕大,你們登月了嗎?你們能搞到月壤甚至是月球冰嗎?你們能去月球建立基地嗎?

我們交大的教授就行!

總之那叫一個得意,每次別人和他聊個什么,林中清都能三下五除二把話題繞到我們交大最近登月怎么怎么樣上面來。

林太行聽了高山的話后內心一陣感慨,這個感慨倒不是因為話的內容,前后兩任校長都和他聊過林燃來中大任職的問題。

而是關于林燃的稱呼,兩任校長,稱呼從林博士到林教授再到現在的林院士,這個升級速度比火箭還快。

自己在中大混了一輩子,別說院士,萬人領軍都混不到一個。

“高校長,我肯定把話帶到,我從大學期間就在中大念的,然后一直在中大任教,可以說對中大充滿了感情,肯定做足工作。”林太行認真道。

如果是全職任教,林太行最多提一下,畢竟和申海比起來,羊城的力量也好,扶持力度也好,還是說在華國版圖中的重要程度,根本沒辦法比。

這里多說兩句,在現代商業航天中,最重要的是資金,所以商業航天企業絕大多數在燕京,燕京有著全國范圍內最好的融資環境,一直都是如此。

其次是人才,最后才是產業配套。發達的物流體系和交通體系,讓距離變得不是那么重要。

華國這些商業航天機構自然不用多說,不看他們,看阿美莉卡的SpaceX,創業之初不也得放在加州,而不是航天城休斯頓或者NASA所在的華盛頓特區。

但如果只是客座教授,加逢年過節來開個講座,林太行覺得問題不大。

“老林,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我們中大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了人才才有一切。”高山說。

林太行心想,最先搞出非升即走的不就是咱們中大嗎?搞出學術斗蛐蛐養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這也是重視人才的一種方式。

至于沒通過非升即走的青年學者們,抱歉,在中大的認知里,你們不是人才。

“話說老林,你有沒有感覺,我們國家這幾年發展速度飛快,在科技領域更是如此,放之前哪里能想象我們能夠這么快登月,能夠在月球南極著陸,甚至還是以兩種不同的方式登月。

這既是仰仗你培養了一個好兒子,林院士功勞卓著,同時也是國家科技總體實力迅速發展到了一個階段,科技發展井噴式的結果。”高山感慨道。

他接著說:“我這次去燕京,我們私下都調侃,感覺以后國慶登月會成為保留節目,到了國慶這個時間窗口,我們就會發射前往月球的航天器。

我女兒國慶剛開始的時候,還在問我說爸爸今年有沒有登月。”

林太行笑道:“是啊,我也感覺太順利了,包括林燃私下也會和我說,我們之所以能夠這么順利,還是得益于我們國家有著足夠強大的制造業,這些制造業是他創造登月奇跡的基礎。”

高山點頭道:“沒錯,我相信這次在月球上發現水,能夠幫我們在月球建造基地再次前進一大步。

只是老林,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也能研究月球水冰呢?”

高山接著說道:“你想想看,林院士本人肯定不會親自做這個,肯定是給下面的人做。

到時候交大近水樓臺先得月,肯定能分析月球冰。

但問題是,月球冰有什么難分析的?

無非就是分析水冰的化學和同位素組成,確定其來源,看是不是彗星、小行星或太陽風與月球表面氧含物質相互作用下的產物。

論文標題我隨手都能編一個:月球水冰的同位素分析:追蹤其宇宙起源。

月球水的宇宙起源,水冰在月球地質過程中的作用,月球水冰是否包含微生物,包含了哪些微量元素。

這些論文誰都能寫,哪個高校都有足夠的儀器和研究人員來做相關研究。

大家都是水論文的,良心一點發個三篇論文,要是水一點發個八九十來篇都不成問題。

考慮到這類論文最重要的是論據,手里有月球來的水冰,天然就能發頂刊,無論是Nature還是Science的正刊,誰能拒絕得了?巴不得你發在他們那上面,這可是來自月球的一手消息。

水冰能發,月壤也能發,月球南極隕石坑月壤分析,又是一水的論文。

老林,你想想看,這么多頂刊論文,妥妥的學術富礦,而且這些論文發表之后,以后關于月球的論文都得引用,高引用也解決了。

我們是不是也該爭取爭取?

我不是為我爭取,我是說你應該去爭一爭。

只要林院士愿意從手上漏點獨有的資源給你,比如說月球冰的研究,發個幾篇頂刊,背后有雙院院士站臺,這位院士還是你的直系親屬,混個萬人領軍還不是小菜一碟啊?

說的更夸張一點,背靠林院士,以后月球的分析都交給你來做,然后再給你一點橫向課題,喂出一個院士來也不是不可能啊!

中大只要一個署名,你發了頂刊,單位是中大就行!”

“高校長,你這是讓我學術啃小啊!”林太行苦笑道。

高山嚴肅道:“誒,什么學術啃小,說這么難聽干嘛,這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自己的優勢,老林,你的優勢就是你有個好兒子,多少人想有這個優勢還求不來呢。

這話也就是我們私下說說,林院士要是能是我兒子,我百分百能當院士!”

高山接著說道:“你想想,現有的資源不用白不用,阿波羅科技是民營企業,林院士把月壤和月球冰給自己父親分析發論文,哪怕林中清來也挑不出半個刺。

對你本人有好處,對中大有好處,對你兒子也沒有受到任何損失。”

林太行內心也是苦笑不已,自己一把年紀,居然有機會學術啃小,這也是他好友們調侃的,大家都是子女學術啃老,只有他有機會啃小。

“我同樣試試看吧。”林太行說道。

高山笑道:“這就對了。”

他當然沒有表面那么大公無私,發論文難道真能不給他掛名?雖說掛不了一作,對于高山這樣的學術官僚來說,只要掛名,自己在爭取一些帽子上那也是大有裨益啊。

學術官僚最大的好處就在于,進可官僚退可學術。

高山如此,就更不用說申海本地高校的領導們了。

像金利,復旦大學的校長,從在燕京的時候就一直纏著林中清,要求和交大一起對月球土壤月球水冰這些進行聯合研發。

美其名曰申海高校是一家,你一家偷偷升咖肯定沒辦法和燕大水木競爭,我們哥倆一起升咖才能和Top2對抗,你可別當了Top3就心滿意足了!

總之人還在月球呢,地球上大家就開始為了利益分配爭的不可開交。

接下來的三天,登月艙在深邃的太空中滑行,地球在舷窗中從一個小藍點逐漸變成耀眼的藍色星球,越來越明顯。

艙內,失重環境讓韋旭航和李叢漂浮在座位旁,檢查儀器、整理數據。

樣本箱中的水冰樣本被小心存放在低溫密閉容器中。

最怕的其實就是病毒被帶回去。

病毒流行在地球肆虐,萬一又帶了宇宙病毒回去,地球會變得更加糟糕。

地震儀和輻射探測器的數據通過通信系統持續傳輸到地球。

第一天,李叢漂浮到舷窗前,凝視地球。

“雖然每天都能看到地球,但我每次看還是會覺得不可思議。

所有人類的歷史都在那個小藍點上,難怪在宇宙中會覺得人類是如此渺小,覺得地球上的爭端沒有意義。”

韋旭航漂浮過來:“當然,我們阿波羅科技一直以來要做的,都不僅僅是登月那么簡單。

我們要做的是為人類尋找新的未來,月球不過是第一步而已。”

他手上拿著平板電腦,上面有水冰樣本的初步分析,“這些冰可以分解成氧氣和燃料,雜質很少,具體的微量元素還要等回地球分析。

如果沒有核輻射的話,我們在月球的飲用水也解決了。”

第二天,他們輪流休息,監控登月艙的生命支持系統。

氧氣、食物和廢物處理系統運行平穩,狹小的艙內讓兩人感到有些壓抑,但想到很快就能回去,這點壓抑算不了什么。

第三天,地球已占據舷窗的大半視野,藍色海洋和白色云層清晰可見。

“終于要回家了,這真是一趟美妙的旅程。”李叢感慨道,“我終于知道為什么奧爾德林會一直對月球念念不忘了,如果我的人生只能去這么一趟,我想我的往后人生都會無比遺憾。”

韋旭航說:“放心,李叢,你肯定還能再去的。

要想在月球建造基地,這個過程就必須要人類宇航員前往。”

李叢想起,過去執行航天任務的前輩們,能執行多次航天任務的少之又少,在華國宇航員序列里那是絕對的少數。

“希望如你所說吧。”李叢內心暗自下決心之后一定要找機會和阿波羅科技的高管好好聊聊。

兩人開始準備再入程序,檢查耐熱防護系統和降落傘裝置。

登月艙的熱防護層采用復合陶瓷復合材料,能承受從月球返回的高速再入產生的數千度高溫。

“文昌任務控制中心,登月艙接近再入點,請求最終指令,”韋旭航說。

“登月艙,指令如下:直接再入,目標太平洋,熱防護系統已驗證,降落傘和反推火箭準備就緒。

祝你們平安歸來!”文昌控制中心回復道。

韋旭航調整登月艙姿態,熱防護層朝向地球大氣。

兩人系好安全帶,穿上壓力服,準備迎接再入的劇烈沖擊。

李叢緊握扶手,笑道:“這部分總是最刺激的。”

登月艙進入大氣層,艙體開始劇烈震動,外殼被摩擦加熱,舷窗外是一片熾熱的橙紅色火焰。

高溫讓艙內溫度略升,生命支持系統全力運行,保持氧氣供應。

韋旭航盯著儀表盤,監控速度和高度:“速度22,000公里/小時……高度120公里……”

李叢閉上眼睛,深呼吸,試圖平復心跳。

震動逐漸減弱,速度下降到亞音速。

降落傘自動彈出,登月艙猛地一震,減緩了下落速度。

舷窗外,藍色的海洋逐漸清晰,這又是另外一種藍。

“降落傘正常,反推火箭準備,”韋旭航報告,雙手緊握控制桿。

在最后幾秒,反推火箭點火,減緩沖擊。

登月艙墜入太平洋。

“任務控制中心,登月艙已著陸,”韋旭航感覺自己已經是輕車熟路,“我們回來了。”

控制中心爆發出一陣歡呼:“歡迎回家,回收隊已在路上。”

一般華為的秋季產品發布會都會放在9月,這也是他們每年最重要的產品發布會,要發布他們的Mate系列,這是華為手機旗艦機型之一。

當然今年的發布會和往年比起來要寂寥不少,因為今年要發布的mate50系列搭載的是高通的芯片,而不是華為自研的海思麒麟。

這讓關注發布會關注華為的消費者和自媒體博主們都感到有些失望。

本來還以為有驚喜,因為時間從9月推遲到了10月中旬。

結果還是和數碼類自媒體博主放風說的高通一樣。

在mate50系列介紹到尾聲的時候,余大嘴的聲音高昂起來,整個現場配樂氣氛也跟著激昂起來:

“向各位朋友宣布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我們新款的mate系列不止搭載衛星通訊功能,還將搭載衛星上網功能。

我們將在未來三年內,和阿波羅科技、申海的垣信衛星科技攜手共同打造千帆星座,明年年中衛星上網功能就會為各位開通,三年內該功能會逐漸完善!”

如有侵權,請聯系:(##)


上一章  |  科技入侵現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