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絕對是一顆星球對人類來說友好程度評判標準排名前幾的元素。
月球沒有大氣層,決定了它不可能有空氣,那么水就是尋找基地過程中最重要的元素。
哪怕你能在月球內部挖出石油,石油都沒有水重要,因為月球沒有空氣。
在月球特殊的環境下,水沒辦法以液體的形態存在,它只可能是以冰的形式。
找到了冰,意味著離把沙克爾頓打造成月球基地更進了一步。
一塊冰還不夠,需要確定這里有大量的冰。
至于冰里面包含什么元素,是否有微生物、細菌、病毒,是否輻射超標,這些都是回地球要做的。
現在韋旭航和李叢正在享受著這一刻所帶來的喜悅。
手中的冰在頭燈的照射下,在月球陰影區黑暗中簡直和星辰一樣閃耀。
韋旭航小心將樣本放入容器,密封后貼上標簽:“樣本編號S01,采集時間2022年10月10日,位置:沙克爾頓隕石坑PSRA。”
“第一個樣本到手!”韋旭航說道。
同時頭燈上有特制的攝像頭,全程將他捕捉的冰同步回了地球,地球文昌的控制中心在看到冰的那一刻就跟平靜的水面投下一顆巨石,瞬間炸開了鍋。
“老美果然是好人啊!沙克爾頓不愧是他們精挑細選的月球基地建設地址,還真有冰啊!”
“這回放心了,有一塊冰大概率意味著這個區域有很多冰,畢竟冰不可能單獨存在,我們現在要確定的就是它的儲量和開采難易程度。”
“我現在想知道我們在沙克爾頓隕石坑發現冰,NASA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光是月球選址就花了好幾億美元,結果精挑細選的位置被我們給占了,他們現在是什么想法?”
“估計馬斯克又要發瘋了吧,又得發推特實名制點艸NASA了,以及再指責一下NASA的阿爾忒彌斯計劃為什么要強調把少數人種和女性送上月球。”
文昌控制中心在歡呼之后,大家都開始三三兩兩之間聊了起來,最重要的任務完成后,整個氣氛一下就放松了下來。
至于宇航員還要回地球,作為阿波羅科技的員工,沒人會擔心導航系統的可靠性,燃料轉移都已經完成了,沒可能回不了地球。
當冰晶的照片通過各大直播平臺和央視傳遍華國的時候,華國網友們也同樣沸騰了。
隨著過去這段時間的科普,大家自然知道發現水的意義。
某華國負責對外工作的官員在推特上發華國才從月球上找到的水冰照片,并配文:“阿美莉卡承諾,華國實現。”
其他在推特上有賬號的官員們紛紛轉發。
在奧斯汀豪宅里看到這一幕的馬斯克又破防了,盡管白宮通過霍夫曼向他打了招呼讓他注意點,但他還是忍不住。
霍夫曼是領英的創始人,驢黨鐵桿支持者,當年PayPal匪幫的一員,彼得·蒂爾、馬斯克都屬于PayPal匪幫的成員。
“很高興看到華國同行們在月球上找到生命之源水,華國的月球車在月球上,而我們的月球車呢,我們的月球車在地球上!”
他配了一張阿爾忒彌斯任務月球車的照片。
(2022年10月,阿美莉卡亞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附近的黑點熔巖流,NASA邀請媒體來參觀他們未來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月球車原型,圖源法新社)
當然這個時代月球車從設計上來說顯然要比60年代先進許多,整個車看上去跟豪華房車似的。
但架不住你再怎么說你的車在地球,人家的車已經在月球上狂飆突進了。
“NASA給了德州一家名為ICON公司一份價值為5720萬美元的合同,該公司是一家從事3D打印的公司,他們主要在德州用3D打印技術建造住宅。
而我們的航天機構,給它大合同的原因是,想要研究如何在月球上利用3D打印技術,而這個訂單截至目前為止,只有一張概念圖。
朋友們,想要在月球用3D打印技術建造房子,前提是你能尋找到水,而最有可能有水的隕石坑華國人已經在那開始建基地了,我們呢?我們還在地球造月球車和研究3D打印技術如何在月球蓋房子。
這件事很好的解釋了NASA的錢去了哪里,NASA的錢是近乎無盡的,他們可以隨意浪費,任何項目他們都能以一句前瞻性研究就解釋過去。
他們總是憑空創造一些,在當下根本就不現實的項目,然后在很長時間內你無法對該項目證實或者證偽,他們說我們的技術就是能夠在月球上用月壤直接完成3D打印建成基地。
這就是我們現在的NASA,一個只知道花預算而不知道節約預算的機構,我們是時候改變了!改變就從11月的參眾兩院選舉開始!讓我們給白宮一點怒吼!我們的阿爾忒彌斯計劃需要真正能帶領我們走向勝利的領導人!”
(ICON公司為NASA提供的月球3D打印渲染圖)
盡管現在還沒有DOGE,但馬斯克已經開始用自己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不斷揭發NASA內部一些聽上去就無比荒唐的項目了。
這家名為ICON的德州公司其實比馬斯克說的還要離譜,因為他們是做地球3D打印建筑的,僅僅因為NASA馬歇爾太空中心的科學家科基·克林頓對3D打印感興趣,ICON就能接到去月球搞3D打印建筑的訂單。
和CNSA比起來,NASA經費爆表,但經費消耗起來那也是真的厲害。
“對了,我最近得到的一個消息,盡管我們的華國同行們,航天器去了月球南極,現在宇航員也去了月球南極,而NASA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只是說要去南極。
但NASA,偉大的NASA已經找了三家太陽能電池廠商,設計月球南極用到的太陽能電池板,我只看過其中一家的設計方案,這家公司叫Astrobotic,他們的設計方案是如此的愚蠢,是一眼就能看出有問題的愚蠢,我不知道這樣的方案是如何通過NASA的審核的。
我的朋友,希望你們不要像NASA一樣愚蠢,希望你們能夠在我沒有解密前自己發現這一方案的問題。”
(Astrobotic為NASA提供的月球南極太陽能電池發電方案概念圖,因為在月球的南極,太陽幾乎無法從上方照射,所以他們設計了垂直放置的太陽能電池板,Astrobotic面板高約18米,通過數公里長的電纜連接,這些太陽能電池陣列將被固定在車輛上,這些車輛可以將它們運行到不同的位置。)
馬斯克在推特上火力全開,痛斥NASA,找了兩個NASA的經典項目給網友們評判。
在推特上,NASA的項目被馬斯克拿出來鞭尸,你去都還沒去,花在相關預研究上的錢就一大堆,反而關于如何去月球,把預算給了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結果一地雞毛。
華國沒有多少相關研究,人家已經把水冰都給找到了。
華國航天和NASA在做的事情對比是如此之強烈。
NASA的研究項目有意義嗎?當然有意義,要是沒有NASA的項目,華國也沒辦法直奔沙克爾頓隕石坑啊。
但在老美眼里,你這是競爭,是太空競賽,你這行為不是純純在損己利人嗎?
在外國人看來,阿波羅科技就是華國航天的一個分支,在某些號稱是華國通的博主口中,阿波羅科技是華國航天為了增加靈活度而特地分出來給林燃主導的企業。
本質上它仍然是華國航天。
阿美莉卡民眾對NASA的不滿到了一個極點。
讓我們把視角回到月球,第一個樣本找到后,韋旭航繼續在陰影區域尋找。
他的目光轉向黑暗的陰影區,“根據月球車的軌道數據顯示應該還有幾個高信號點。”
他按照語音里李叢的指示,繼續朝下一個目標點前進。
接下來的探測并不順利。
在第二個點,LDA顯示信號,但鉆探時鉆頭卡在一塊堅硬的玄武巖上,發出刺耳的吱吱聲。
韋旭航迅速切換到手動模式,反轉鉆頭,清理碎片。
“這地方真是處處有驚喜,”他心想,順便擦去面罩上的薄霧。
然后他立刻檢查鉆頭,確認無損后立馬換新的地點。
“李叢,PSRB點位下有玄武巖。”
“收到!”在月球車的李叢操控平板做好標記,像這種疑似有水冰,但一鉆頭下去是巖石的點位,他們的計劃是下次有大家伙來對付它。
“我現在去下一個點位,之前我在月球車上看旁邊那個信號不錯。”韋旭航說完后緩慢移動到新位置。
這次則順利提取樣本,光譜分析確認這塊樣本的水冰含量高達20。
為了確保數據全面,韋旭航在陰影區內探測了五個點,采集了三份高質量樣本。
每次鉆探都需小心翼翼,避開巖石和不平地形。
整個過程出奇的高效。
李叢則在月球車上負責不斷切換LDA和光譜儀,記錄每一點的數據。
“這些樣本夠我們回地球好好研究了。”
順利回到月球車的韋旭航顯得格外疲憊,李叢負責從他手里接過容器,將最后一個容器固定在月球車上。
“旭航,你這運氣有點太好了,不但找到了水冰,還一次就找到了三個點位。
有這三個點位的水冰在,下次來做勘測的就不是人,是機器了!”李叢感慨道。
李叢內心覺得任何人的成功不是沒理由的,對方能夠越過錢飛和趙建國成為登月三人組之一,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啊。
這次和對方一起出任務,李叢總算明白了順利是什么感覺。
他可是聽說過華國宇航員前輩們的故事,每次都有點小意外。
這次和韋旭航來月球,居然還沒發生過意外。
李叢內心感慨,對方估計得當宇航員一直干到干不動為止,運氣好就是最大的天賦啊。
“是的,這次尋找到了三個點位的水冰,意味著這里有極大可能有足夠多的水資源,未來我們會加大對整片區域的探測和各項指標的勘探。”
要確保這里能當基地,要具備幾個要素,光照這點因為地理位置,在地球上就能確定這里的光照充足了。
所以還需要確保有水,隕石墜落的幾率小,整片區域新增隕石坑少,平坦區域建造通信設施的難度小,太陽風和輻射參數適合等。
這些有的這次帶來的設備就能測,像勘探車這種,在確定水冰含量之后下次才會給帶上來。
有點類似,能當月球基地的幾率越大,那么往這里投入的資源就越多。
突然,月球車的警報響起,顯示電池電量下降。
“盡管是邊緣區域,但溫度驟降還是導致耗電比預期快,”韋旭航皺眉道,“我們得趕緊回陽光區。”
他們小心駕駛月球車,沿著來時的路徑返回。
車燈掃過崎嶇地形。
回到登月艙附近,太陽能板重新開始充電。
兩人松了一口氣,站在登月艙旁,凝視遠處的陰影區。
“文昌控制中心,尋找水冰任務完成,”韋旭航通過耳機向任務控制中心報告,“我們確認了水冰存在,采集了三份核心樣本。”
控制中心回應:“收到,干得漂亮!樣本將為未來基地提供關鍵數據,準備回登月艙休息,五個小時后執行下一任務。”
下一個任務就是前面提到的科學探測。
沙克爾頓隕石坑邊緣。
陽光低垂在地平線上,將崎嶇的月面切割成明暗交錯的畫卷。
登月艙停在一片陽光普照的高地上,銀白色的外殼反射著微光。
遠處的永久陰影區則如深淵般黑暗,空氣中沒有一絲聲音,只有宇航員的呼吸聲在耳機中回響。
這種奇妙的感覺讓好不容易喘息一會宇航員有種奇特的感受。
他們被放逐到了宇宙邊緣。
盡管這里離地球只有38萬公里,放在宇宙的尺度中,他們連小區門都還沒有出。
但感覺,感覺告訴他們,他們已經在一個沒有人類的地方,這里是如此的孤寂。
而他們的工作是為人類在月球的永久存在奠定基礎。
兩種感覺交織之下,讓登月艙里兩位宇航員都沒有發出聲音,只是靜靜的享受這一刻的寧靜。
他們在為最后的探測任務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