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現代第206章 刀刀真實傷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科技入侵現代 >>科技入侵現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6章 刀刀真實傷害

第206章 刀刀真實傷害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6日  作者:鴉的碎碎念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鴉的碎碎念 | 科技入侵現代 


瓦連京?

熟悉的名字,60年代科羅廖夫去世之后,他們新的火箭研發總設計師好像也叫這個名字。

林燃思忖,這名字在俄國估計屬于批發,類似國內的子涵。

“教授,自2022年2月戰爭開始以來,星鏈作為SpaceX提供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服務,在沖突中充分展現了其戰略重要性。

在2022年4月至5月的阿佐夫斯塔爾圍困期間,Ukraine部隊利用星鏈發送照片和視頻,保持與外界聯系。

這在馬里烏波爾等被圍困地區尤為重要,幫助部隊在極端條件下維持通信。

同時星鏈還支持了Ukraine軍隊的指揮和控制,包括火炮火力協調和實時數據傳輸。

2022年5月,一個基于星鏈的應用程序成為新火炮協調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指揮官與遠距離觀察員。

這提高了作戰效率,特別是在動態戰場環境中。

過去半年時間里,Ukraine士兵廣泛使用星鏈控制無人機進行偵察和攻擊。

星鏈允許他們在任何地點使用無人機,快速發送數據至指揮中心,分析視頻并計劃對俄羅斯軍事裝備的打擊,設置時間僅需約15分鐘,這極大程度增強了Ukraine的戰術靈活性。

從通信保障、到軍事協調再到無人機操作,星鏈無處不在。”

葉琳娜在俄國,那絕對的二代。

尤其對方在1991年之后,依然留在俄國。

加加林作為太空第一人,那知名度是全球范圍內的,作為他的女兒,葉琳娜想去西方世界,簡直不要太容易。

工作、待遇、社會地位,這些都不用擔心,她只要愿意去,西方世界肯定樂于幫她解決。

蘇俄精英們前往自由陣營,還有比這更好證明自己勝利的象征嗎?

因此葉琳娜不僅是二代,那還是絕對的忠!誠!忠誠于俄國人。

所以有葉琳娜在中間牽線搭橋的緣故,瓦連京非常坦誠。

林燃聽的很認真,如果說白宮里坐著的是冷戰化石,那么林燃就是純純冷戰遺孤了。

這么說吧,一個從沒出過象牙塔的年輕人,社會的第一課就是在60年代的阿美莉卡,在60年代的白宮和NASA上的,你和他談什么人道主義有點招笑了。

林燃親眼看到過,麥克納馬拉對于阿美莉卡空軍在百越村莊投放橙劑面不改色心不跳,百越前線造成的傷亡在林登·約翰遜口中只是一個數字。

所以瑪麗娜在菲爾茲獎頒獎儀式上談什么如果林燃和俄國合作,會導致Ukraine平民過多傷亡,對林燃來說,沒有任何感覺。

冷戰遺孤,會在乎這些,那還好意思說自己在60年代的白宮混了嗎?

“教授,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對貴公司的可回收火箭非常感興趣。”瓦連京總結道,“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貴司的可回收火箭來快速部署通信和偵察衛星,來應對戰場需求,甚至是干擾類衛星。”

林燃聽完后,認真道:“我有幾點要說的,首先是我們不排斥和俄國做生意,但前提是俄國,需要找到合適的中間方,我們倒不是說怕了阿美莉卡的ZC,只是暫時,我還不想讓我們被國際貨幣計算組織ZC。”

這招還是挺狠,如果被ZC,在國內還好,畢竟國內是發RMB,通過昆侖銀行給員工發工資,繳社保就好了。

本身昆侖銀行的成立專門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

但終歸是不方便。

這就是國際金融體系捏在別人手上的壞處。

“當然,如果阿美莉卡那邊封鎖我們封鎖的越嚴格,我們的合作空間就越大。

暫時我們還是要找一個中間方。

總之俄國在華的公司很多,隨便找一個,然后讓他們來和我們簽合同,我們幫他們發射衛星,至于你們說是民用衛星,老美說是軍用衛星,這就是羅生門。

我們只負責打火箭上去,沒有辨別能力。”

瓦連京聽明白了,對方需要的只是一個理由,一個明面上說的過去的理由罷了。

“放心,教授,這絕對沒有問題。”瓦連京不假思索道。

林燃接著說:“第二點是我們的單次發射價格是2億rmb,我們收rmb,不需要消耗你們的外匯儲備。”

瓦連京面露難色,因為獵鷹九號的單次發射價格是6200萬美元,而燃燒一號改的運載能力是獵鷹九號的三分之一,要價折算成美元之后卻是獵鷹九號的一半。

當然,哪怕是2億rmb也肯定比他們自己發射要便宜。

“這個報價我需要回去商量一下。”瓦連京說道。

林燃補充道:“一箭多星我們能搞定。”

一箭多星的意思是,發射一枚火箭,一次性就能夠完成多枚衛星的部署。

因為8噸的運載能力,不代表衛星都有這么重。

衛星按照重量分成了大型衛星、中型衛星、小型衛星等等。

像星鏈早期0.9版本的衛星也就是227千克,屬于小型衛星。

而獵鷹九號在發射星鏈衛星,一次能把20顆到60顆不等的衛星給發射到近地軌道上。

5月13日15時07分,獵鷹9號火箭在范登堡太空部隊基地發射第45批53顆星鏈衛星;不到24小時,美東時間5月14日16時40分,獵鷹9號火箭又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部隊基地發射第46批53顆星鏈衛星。

如果燃燒一號改也能這樣頻繁發射,一次發射多枚衛星,那這意義要比單純的火箭大得多。

一箭多星,是對火箭有要求,需要火箭具備足夠運載能力的同時,還能具備足夠精確的軌道控制能力,確保每顆衛星都能部署在正確的軌道上。

“教授,能不能把燃燒一號改技術賣給我們?”瓦連京語氣有些干澀。

他倒不是覺得這個理由過分,而是對于六十年滄海桑田的感慨。

六十年前,1961年的時候,蘇俄把自己身旁葉琳娜的父親送上了太空,先有第一顆人造衛星,后有第一次載人航天,是不折不扣的航天第一強國。

NASA,NASA那時候在輿論上是被嘲笑的對象,不僅真理報嘲笑他們,阿美利肯自己的報紙也嘲笑他們。

華國?華國那時候連一顆衛星都沒有,別說衛星,華國甚至農業為主的國家。

六十年后,滄海桑田,俄國居然要找華國來買火箭技術。

瓦連京有些羞愧,他和葉琳娜一樣,是橫跨了蘇俄和俄國時代的毛子,作為經歷過蘇俄航天局最后輝煌的工程師,瓦連京內心感慨萬千,有無數思緒在翻涌。

“抱歉,技術不賣,合作的價格就是2億rmb發射一次。”林燃堅持道。

賣技術?下蛋的母雞一次賣了?我還沒有那么傻。

如果只是賣給毛子,那倒不是不能賣。

問題是,世界分成兩塊,一塊是西方世界,這部分市場林燃不認為自己能拿到。

另外一部分就是蘇俄陰影下的國家,像中亞、中東、東歐這些地方,這些地方林燃也盯著呢。

如果把燃燒一號改技術賣給毛子了,那這些地方的火箭發射市場就是毛子去開墾,而現在都是自己可以爭奪的市場。

哪怕毛子開個天價,他也不會賣。

俄國跟著來的專家,又圍繞著燃燒一號改的具體參數,以及如何實現一箭多星進行了討論。

現場氣氛很是熱烈,這幫俄國派來的專家都和學生一樣聽林燃講課。

不過也就是現在,放以前,俄國只有科羅廖夫這個級別的科學家才能聽到林燃的現場授課。

“葉琳娜,你覺得教授是一個怎樣的人?畢竟你和他打交道過一年多時間。”回到酒店后,瓦連京問道。

葉琳娜思考片刻后說道:“教授是我見過在航天領域最有造詣的專家,我想我們需要抓住和他合作的機會。”

俄國這一行人沒這么快走,他們回去簡單商量之后由瓦連京和林燃達成了初步的口頭協議。

他們這次來,還有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參觀燃燒一號改的月球發射任務。

“教授,我還是不太理解,為什么你們會采取如此激進的策略,直接選擇全自動發射的方式,讓燃料艙采取自動駕駛的方式完成從軌道切換到著陸的全過程。”

瓦連京在聽完李瑞的介紹后,臉上寫滿了震驚。

因為這次燃燒一號改發射的命名為吳剛0001的燃料艙目的是月球南極的沙克爾頓隕石坑邊緣。

9999個吳剛伐桂沒見過吧?

這個地方也是NASA為阿爾忒彌斯計劃選定的13個最佳著陸點中,最好的那個。

因為如果你想要在月球表面建造基地,而且還想把該月球基地從小慢慢擴大,擴大到大型基地。

那么水、陽光就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

月球南極被認為是建造永久性、可擴展基地的理想地點,它同時包括了永久陰影區域,永久陰影區域包含水冰,水冰可以通過電解分解成氧氣和氫氣,同時水也是月壤改造成混凝土的必備資源了。

而在沙克爾頓隕石坑邊緣,這里邊上就是陰影,然后這個地方又有著近乎永久持續的陽光。

簡單來說,基地需要靠近有持續陽光的區域以維持電力,同時靠近陰影區域以獲取水冰,這兩者在沙克爾頓可以兼得。

這個地方由來自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月球地質學家們、NASA南極場址分析和規劃團隊花了十多年時間才選出來的。

(具體花了多少美元,這個沒找到資料)

現在老中要先上去了。

在大眾輿論里沒有怎么樣,但在專業人士看來,比復刻阿波羅登月還要更牛頭人一點。

畢竟阿波羅登月,你好歹自己上去了,沙克爾頓屬于是你搞半天,選半天,信誓旦旦說自己2020年要登月,要在沙克爾頓隕石坑邊上建小型基地,說這個地方怎么怎么好。

在NASA月球選址團隊給NASA的報告里,一共選了13個位置,吹的那叫一個天花亂墜,哪哪都好,其中沙克爾頓是被吹的最狠的那個。

(沙克爾頓隕石坑邊緣(左側)和從左中部延伸至右上方的沙克爾頓德杰拉許山脊的斜視圖。

南極位于沙克爾頓隕石坑邊緣那個小巧、尖銳、明亮的隕石坑附近圖片左側,距底部約25。

山脊線長約14公里,NAC編號為M1348682369LR,圖源自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就好像,你天天和你兄弟說隔壁班女孩多好看多好看,說高考完一定要追他,高考完帶著鮮花和手寫信,結果發現女孩坐在你兄弟自行車后座,能不破防才怪呢。

現在老美那幫航天愛好者們就是這個心情,這回的航天器登月刀刀都是真實傷害。

“其實從技術角度,我覺得只要自動駕駛的規則設置的好,自動駕駛比我們在地球進行操控要更加靠譜。”林燃說,“你別忘了,我同時還是人工智能專家,是數學精通的人工智能專家。”

瓦連京默然,對方都不只是數學精通那么簡單了。

“可你們目前還不知道沙克爾頓隕石坑的情況,難道讓吳剛自己判斷嗎?”瓦連京接著問道。

發射無人航天器到月球南極的沙克爾頓隕石坑實現軟著陸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

這么說吧,之前沒人成功過。

沙克爾頓隕石坑就更難了,內部處于永久陰影中,外部邊緣則有近乎持續的陽光,這導致光照條件極端,會影響導航。

林燃解釋道:“靠通信然后地面操作的方式更危險,你要考慮到陰影區的溫度極低,會對航天器的電子設備構成影響。

不如交給飛行器自己去判斷。”

林燃心想,其實第一次能不能成功,沒那么重要。

哪怕墜毀了都沒事。

只要吳剛0001能夠到沙克爾頓隕石坑,那么我利用門上去,到廢墟里面部署一套計算設備和通信設備,然后通過這套計算設備,和登月航天器連接后,由月球上的計算中心來提供計算能力,進行自動導航運算。

簡單來說,本來要面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但門的存在,直接給你從虛空中抓一只雞來,這不就解決了?

自己作為阿波羅科技的創始人,能夠抹去所有月球存在導航的痕跡。

在自動導航穩定之后,再提出我們要運一套計算設備上去。

其實是先有計算設備,但在外人眼中,是對登月導航技術的完善。

所以,這次能不能軟著陸不重要,硬著陸了也行,越靠近沙克爾頓隕石坑越好。

發射依然在文昌。

“所有系統正常,”李斌抬頭,“火箭和著陸器已通過所有測試。”

李瑞點頭:“很好,準備發射。”

倒計時歸零,控制室的大屏幕上,燃燒一號改火箭點火,火箭緩緩升空,劃破夜空。

“軌跡正常!”控制中心內的工程師喊道,屏幕上的遙測數據顯示火箭正按計劃上升。

幾分鐘后,首級分離,二級繼續將吳剛0001推向低地球軌道。

首級開始返回地球,準備在文昌發射場垂直著陸。

“首級接近著陸區,”一名工程師報告。

隨著引擎點火,首級緩緩下降,最終精準著陸在文昌發射場。

控制室響起禮貌的掌聲,大家都已經習慣了,燃燒一號改的表現一如既往的穩定。

李瑞露出寬慰的笑容,與李斌握手:“干得漂亮!現在我們需要專注著在吳剛身上。”

吳剛進入低地球軌道。

經過一系列自動檢查程序,開始執行跨月注入燒燃,將其送往月球。

著陸器引擎點火,成功脫離地球軌道,朝月球飛去。

幾天后,吳剛接近月球,需執行月球軌道插入燒燃。

這回控制室里的氣氛很緊張,大家都是第一次搞這種完全自動化的操作,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控制中心里的工程師,隨時準備著對吳剛進行接管。

燒燃順利完成,著陸器進入月球軌道。

控制室里響起一陣低聲的歡呼,緊張情緒得到緩解。

最艱難的時刻到來:降落在沙克爾頓隕石坑邊緣。這個地點地形崎嶇,布滿巖石,且部分區域處于永久陰影,導航極具挑戰。

“地形復雜,坡度變化大,我們的導航系統必須精準無誤。”工程師為吳剛內心捏了一把汗。

吳剛開始下降。

控制室一片寂靜,所有人盯著屏幕。

著陸器的攝像頭傳回月球表面的影像,越來越近。

突然,警報響起:“檢測到障礙物!”

避險系統自動啟動

著陸器的AI系統接管,調整軌跡,避開一塊巨石。

最終,屏幕顯示:“著陸確認。”


上一章  |  科技入侵現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