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林燃,今天由我來采訪我們即將上任的CEO,應該也是屏幕前觀看視頻的老朋友了,騰訊集團創始人,Pony。
今天起,我打算自己來做一個節目,這個節目的名字叫燃燒,它取了我的名字,然后它的形式可能是采訪,也可能是我自己講解,不會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燃燒節目的第一集就由我和Pony的談話開始。”
像Pony離開騰訊,擔任阿波羅科技,這種新聞價值拉滿的新聞,放在全球范圍內,都有一定影響力的新聞,之前沒有任何報道放出來。
還是阿波羅科技自己的官方賬號來公布這一消息。
難道騰訊董事會成員們不清楚Pony去哪了?難道這些成員不會告訴自己的親戚朋友,然后消息再泄露出去?
包括幫忙剪輯視頻的工作人員,這個采訪視頻總不可能是林燃或者Pony親自來剪吧,中間消息肯定會泄露出去。
媒體自然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得到消息。
但就是沒人放出去。
哪怕在知乎回答里,關于Pony去阿波羅科技的匿名回答也被降了權重。
這種時候就體現出老牌豪強和新晉富豪的區別了,換成是其他新錢,新聞早就傳的滿天飛了。
“先由Pony來給大家打個招呼吧。”林燃用手示意道。
Pony對著攝像機揮了揮手:“大家好,我是Pony,之前一直在互聯網行業工作,準確點說,是從來沒有離開過騰訊。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新的領域,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家新的公司。
就像林生一直的夢想都是去月球,本科時候選擇航天專業,畢業課題選擇阿波羅登月,在有能力之后第一時間就回國啟動阿波羅登月。
林生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一個天賦、能力和執行力都拉滿了的人。
我的夢想同樣是太空,我從小就喜歡仰望星空的感覺,我小的時候我父親用他4個月的工資,也就是七百塊,給我買了一臺準專業級的天文望遠鏡,然后我用那臺望遠鏡觀測到了哈雷彗星,我寫了份觀測報告寄到燕京,獲得了燕京的天文觀測比賽的三等獎,獎金是40元。
在事業有成之后,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個天文臺,宇宙讓我感覺到自己很渺小。
包括我們號的宇航員在月球上用一臺哈蘇相機拍下的地球,這張照片叫藍色彈珠,寓意著地球就像彈珠一樣。
林生在月球上拍下的照片讓我感覺美輪美奐,他在月球上和奧爾德林的合照讓我心生羨慕。
我過去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做航天領域的創業,因為我一直覺得這個領域太難太難了。
但好在有了林生的出現,在我看來,他的天才程度超出了人類想象極限。
有了林生,我相信航天領域的創業顯得沒那么難,努努力還是能夠做到一些不一樣的成果。
因此我很高興能夠在人生的下半場在我喜歡的領域,開啟我新的創業征程,然后我的合作伙伴還是如此的年輕且優秀。”
Pony的笑容那叫一個發自真心。
林燃接過話來:“我得聲明一下,是Pony毛遂自薦的。
我覺得從管理層面,阿波羅科技的規模會快速增長,我們去年還是兩千人,現在才半年過去,我們的規模已經在快速向一萬人逼近。
然后Pony是我們的投資方,我就問Pony有沒有合適的CEO人選推薦一下,他說他自己是最合適的人選。
我們一拍即合,正如Pony完全相信我的專業能力一樣,我同樣完全相信Pony管理方面的能力。”
Pony說:“我覺得我們還是不要互相吹捧了,這用現在流行的網絡術語是不是叫商業互吹?”
林燃:“沒錯,好,我們還是好好聊聊我們的愿景,這既是一個采訪視頻,在看視頻的你,也可以把它當成是一個招聘廣告。
由我和Pony拍的招聘廣告,可以讓對阿波羅科技感興趣的你,更加了解我們這家企業,同時也對我們產生興趣,到我們官網來投遞簡歷。”
Pony補充道:“沒錯,我們歡迎各個行業的同學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來。
我在確定要參與到阿波羅科技這一可能會是本世紀最偉大企業的行列中來的時候,我和林生聊了很多次。
我們需要建立互信的基礎,需要構建管理的邊界,需要對未來的愿景有一定的共識等等,包括我們每個位置要招怎樣的人,都需要詳細的溝通。
我身邊朋友在知道我去阿波羅科技任職之后,很多人想跟著我來做高管,這背后是我的號召力,同時也是林生的號召力。
但我不可能把我朋友故舊全部招來,一方面他們在能力上不一定適配,另外一方面我們需要做的是一個全新的企業,而不是一個航天領域的騰訊。
和騰訊比起來,阿波羅科技的崛起速度更快,但面對的情況又更加復雜,因為市面上沒有競爭對手,沒有外力來逼迫你進步。
以可回收火箭和登月為例,如果我們故步自封的話,我們就靠可回收火箭任務和登月的商業版權運營就能活的很好。
坐穩商業航天領域的頭把交椅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但林生提出的愿景短期是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中期是擁有常態化往返于火星月球和地球的航班,在火星建立小型基地,長期則是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這樣的愿景,則是我們自己和自己競爭,我們并沒有多少時間能夠浪費。
我們反而同時面臨著兩個困境,第一個是日子太好過導致需要有足夠的內驅力,第二個是如果愿景推進速度緩慢,很容易內部滋生出倦怠情緒。”
林燃揮了揮手:“Pony,還是我之前和你說的那個邏輯,在阿波羅科技,你永遠不用擔心我們的推進緩慢,我們的推進速度永遠是最狂野的那種。”
Pony無奈道:“我這不是在降低觀眾的預期嗎?
避免我們的成功讓大家習以為常,導致以后失敗一次就在輿論場變成眾矢之的。”
林燃調侃道:“在還沒失敗之前干嘛要老是擔心自己會失敗呢。
我就從來不覺得自己會失敗,如果失敗了怎么辦?被采訪或者誰問起的時候,就說自己忘記了。
什么?我失敗過嗎?”
Pony說:“林生還是太年輕,用現在的話說叫沒有被社會毒打過,我主要是過來人,享受過從媒體到網友再到現實中清一色指責我,認為我們做的不對。
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反正這種感受我再也不想體驗第二次。”
林燃說:“如果登月的機構就因為一次失敗要舉世皆敵,那不是我們錯了,而是這個世界錯了。
不過也確實,我們在阿美利肯那邊的輿論上應該屬于一個舉世皆敵的地步吧,反正我看下屬發在公司群里的國外論壇截圖,大部分都是說我們是小偷之類的。
不過好在,這樣的指責只能存在不到一年,因為我們今年就會完成非阿波羅科技的登月方式,狠狠打這幫質疑者的臉!”
Pony接過話來:“沒錯,我們這次會分兩次發射兩枚火箭,不會采取月球軌道交會的模式,而是直接一次性從地球到月球,直接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
其中一艘載人,另外一艘裝載燃料,它們會在相鄰位置陸續完成著陸,然后在月球表面完成燃料轉移。
載人艙轉移完燃料后再次回到地球。”
Pony聽完這套方案后自然很是震驚,因為這意味著不但要登月,還要用全新的方案,這可不是簡單對阿波羅登月的復刻,而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解。
當然,如果不能做到的話,那也是空談,可林燃既然提出了今年,那么Pony就相信林燃能做到。
“林生,關于這個話題我還是想好好聊聊,就是我們現在在推進的這套全新方案。”Pony問道。
林燃點了點頭,解釋道:“這套方案具備技術可行性,它需要的是月球表面的精確著陸,月面的燃料轉移和軌道切換的精準控制。
正好,這些都是我們的強項。”
Pony問道:“我私下仔細研究之后會有疑惑,那就是直覺上,這樣做好像能節約需要用到的燃料,畢竟我不需要降落交會再降落,但實際上真的能節約嗎?
因為首先我們要在月球表面轉移,這需要專門的燃料轉移設備,其次在月球著陸也是需要用到推力來實現一個軟著陸的。
最后就是登月艙如果直接選擇逃逸月球引力,這需要的加速度會比進入月球軌道更高。
能不能仔細跟我還有在看視頻的觀眾朋友們講講,這套技術路線的優勢在什么地方?”
林燃心想,優勢在什么地方,優勢在我曾經這么干過。
當年主持美蘇聯合登月,用的就是這套技術路線,屬于是熟門熟路了。
當年我精度能做到1200米,現在我精度起碼能干到兩百米,要不是擔心燃料艙因為登月艙的著陸而被震倒,我甚至五米都能做到。
他解釋道:“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阿波羅登月因為涉及到月球軌道交互,所以它的發射窗口特別受限,必須要采取最節省燃料的霍曼轉移軌道,其次還需要考慮月球表面光照,需要角度適合,然后登月艙返回過程中也需要在特定時間起飛。
每個月可能就那么幾天是適合的時候。
而燃料艙和登月艙分離的方式,燃料艙可以提前發射之后在月球表面待命,因為燃料的充沛,登月艙也不需要太考慮發射時間。
為未來我們常態化往返做準備。
我們只需要考慮光照就好。
然后從燃料角度,其實整體平均下來,我們的方式也會更節約燃料。
而且我們可以采取燃燒一號改可回收火箭來發射燃料,燃燒一號改的有效載荷在8噸左右,這意味著我們能夠把5噸左右的燃料艙送入到月球上。
即便考慮各種設備,以及在月球要進行軟著陸,我們最少也能送2噸的燃料。
登月艙從月球起飛,需要的燃料差不多也就這么多。
這意味著我們能夠極大程度節約成本,畢竟燃燒一號改是可回收火箭。
另外再多說一點,那就是燃料艙我們會設置成可拆卸的,非核心零部件都能拆卸下來。
燃料轉移設備可以重復使用,壽命至少能夠達到五十次。
更重要的是燃料艙本身拆卸下來的金屬板,我們的宇航員會把這些金屬板通過長釘釘在地面上,隨著燃料艙陸續發射,整個金屬板面積會越來越大。
然后這些金屬板會是我們未來月球火箭發射基地的地面,這些金屬都是我們和華國航天最新研發的氧化物彌散強化鈦金屬,它在登月艙發射時的高溫下和月壤結合,形成堅固的化合物。
即便我們未來真的建了電磁發射塔,這些已經建好的地面,也會是月球大型無人機最好的起降平臺。”
月球武器化,這不是板上釘釘么。
為什么要無人機,月球上搞無人機你想干嘛?
當阿美莉卡執行登月的時候,我派無人機來跟蹤觀察一下不過分吧?
至于你說,怎么撞上了,這不是小孩子不懂事撞著玩的么?
前情提要,這種氧化物彌散強化鈦合金最早也是NASA提出來的,只不過在華國知道后迅速跟進了,至于現在NASA有沒有造出來不知道,但華國是造出來了。
林燃大致說完后,最后總結道:“總之我們采取的分段式發射別的好處沒有,就一個好處,經濟實惠,發射成本肯定比阿波羅登月低多了。
同時隨著技術進步,整個成本還會不斷地攤薄,甚至等到整套系統都完全成熟,月球基建初步到位之后,成本能降低到難以想象的程度。
而阿波羅登月,它只能是最開始的選擇,我們從來都不認為我們能一直躺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用發展我們自己的技術。
至于這一技術方案可不可行,我們在8月的登月窗口就會發射第一艘燃料艙,然后再9月再發射一艘,如果都順利的話,今年年底會進行新方案下的登月的。”
很遺憾,錢飛和趙建國還是沒辦法去。
誰讓他們患病后,心肺功能受到了影響,至今還在康復過程中。
這次計劃執行任務的是來自華國航天的李叢和來自阿波羅科技的韋旭航。
他們同時承擔了燃料轉移工作,以及把燃料艙的零部件拆下來,精準裝在地面上的工作。
Pony露出向往的神色:“我怎么感覺我有一天也能上去?”
林燃笑道:“當然可以,技術成熟之后,你只要愿意掏錢就能去。
燃料艙零部件構建的地面不僅僅是起降平臺,燃料艙本身改造成小型月球旅館,這本身也是我們阿波羅科技業務的一部分。
Pony,你作為阿波羅科技的CEO,肯定有折扣好吧。”
Pony感慨道:“所以,在看視頻的你,如果你有意愿的話,我們絕對歡迎你的加入!
阿波羅科技需要每一位優秀人才的加入。”
顯然,這期新晉頂流和沒過氣頂流攜手打造的采訪節目,等于是往整個華國社交媒體上扔下了一顆巨大的炸彈,熱度比東京還要更熱一點。
林燃和Pony足夠有流量,Pony離開騰訊全身心的加入阿波羅科技更有流量,林燃所提到的今年還要登月,還是用全新的方式,以及可行性極高的月球改造第一步,更是話題度拉滿了。
而且時間上也相當靠近,現在是6月,馬上7月就要發射燃料艙。
微博熱搜、b站排行榜、b站觀看數、知乎頭條,所有你能想到的社交媒體,頭條都是林燃Pony訪談。
哪怕小紅書上,都是。
唯一不是的,是豆瓣,豆瓣在討論電影呢,勿擾。
“不是,我怎么聽的已經心潮澎湃了呢?”李宜清看完之后問道。
徐賢回答道:“我也心潮澎湃了,主要這進度感覺跟起飛一樣,今年又要去。
不過從技術角度還真沒啥問題,與其每次都指令艙、登月艙,然后登月艙還不要,扔在月球上也沒有人管。
還不如采取燃神的技術方案,好歹燃料艙能不斷重復利用。
先不談燃料艙改造成酒店要花多少成本,現不現實,我燃料艙就算不改造,就放在月球上當成是我的燃料存儲設備,也比像阿波羅登月里登月艙登月之后就用不上了要好吧。
再者說,我去請教了一下我們在學航天的朋友,這樣確實能夠極大程度規避登月窗口有限的問題。”
李宜清補充道:“我也問過我朋友了,他的意思是,如果去的足夠多,自動導航系統足夠成熟,不僅是規避,其實是能做到沒有窗口,哪怕在月球光線陰暗的情況下,也能做到完美著陸。”
徐賢喃喃道:“不是,究竟是以前我們耽誤太多時間,還是燃神太牛逼了?他一來,怎么感覺登月和喝湯一樣?這條技術路線之前沒人提過,怎么現在一想,感覺哪哪牛逼,感覺就是當下最牛逼的技術路線呢?
前不久才成功的燃燒一號改直接就用上了,土星五號發射大型的登月艙,燃燒一號改發射燃料艙。
后續再開發一款大型一點的可回收火箭,甚至直接用那個就能發射登月艙。
這成本和NASA比起來不知道低到哪里去吧。
就算星艦搞成功了,星艦去月球真的能有燃神這套技術方案成本更低嗎?”
李宜清說道:“我之前一直覺得燃神是復刻,在航天領域和SpaceX的原創比起來還是差一點。
如果這次登月能成功,那我覺得他要比馬斯克更牛。”
林燃來燕京領院士、接受采訪、見大佬,忙里偷閑還和徐賢吃了一頓飯,見了個面。
徐賢順勢發了個朋友圈狠狠炫耀了一波自己和燃神的關系,他配文是:“離院士最近的一次”
下面他同學的評論都是求阿波羅科技offer的,他導師甚至私信問他,自己能不能去林燃那再念個博士后,或者念個博士也不丟人,院士親傳弟子,在評帽子的時候就是天然buff。
李宜清則是沒少從徐賢口中聽說林燃的事跡,作為和林燃熟悉的兩位,看完采訪后尚且覺得震撼,更別說廣大網友了。
“仔細想想,燃神在采訪中提到的方案真的很有可行性,而且它是一個可持續性的方案,它和我們華國人骨子里種田的天賦相契合。
NASA的方案就是一波流,馬斯克也差不多,大火箭,大的運載量,一次就去,而我們則是種田,我發射上去的東西都得利用起來,一次發射不了太多,我就分好幾次慢慢來,總之就要種田。
月球種完,去火星種,火星種完再慢慢往外探索。
這是獨屬于我們華國人的浪漫。”
“我們要佩服Pony在人生的下半場還勇于跨界創新的勇氣,同時也要佩服燃神沒有因為登月取得前所未有成就、一直不斷奮發進取的精神,二人的合作,我相信能為華國航天事業發展開啟全新的篇章。”
總之社交媒體上清一色的贊賞,外網則齊刷刷聚集在華國這次登月能不能成功上。
大家都被阿波羅科技這次的計劃所震驚了,所有航天愛好者的目光都集中在了7月的燃料艙發射。
燃料艙發射無非就是軟著陸,對于已經實現登月的阿波羅科技來說難度不大,大家更關注的還是年底的載人登月,以及這套技術方案到底可不可行。
不過在華國,以至于大家都忘了還有菲爾茲獎這回事。
今年的菲爾茲獎頒獎典禮是7月5號在赫爾辛基,主辦方自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就因為林燃本人不來所以不頒給他。
最終的獲獎者名單里還是有林燃,主辦方也盛情相邀,邀請他遠程發表獲獎演說。
獲獎者一共四位,林燃頂替掉的不是許埈珥,而是詹姆斯·梅納德。
這主要還是因為大家做的方向都和數論有關,甚至詹姆斯·梅納德自己就是素數專精的。
屬于詹姆斯·梅納德運氣不好,遇到一個六芒星全方位包圍他的競爭對手。
只是林燃沒想到,在頒獎典禮上還能被其他獲獎者直接開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