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德林深吸了一口氣,從舷窗往外望正是他過去五十二年時間里,一直心心念念的月球。
隨著科技進步,他能夠通過照片和視頻看到它,但人類再也沒有踏上月球的土地,同樣照片和視頻帶來的感覺也絕對無法和肉眼相比。
“教授,我感覺我回到了四十歲,我的身體和靈魂都在告訴我,他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林燃拍了拍他的肩膀:“老伙計,做好準備,我們很快就要上去了。”
此時地球上,在奔月號正式進入月球軌道之后,簡中互聯網自然不用多說,清一色的喜大普奔。
大家都在期待著登月時刻的到來,不少公司放一天假給員工們可以回去看。
即便是不放假的公司,你在登月的時候拿個手機看直播,也是被默許的操作,畢竟領導自己也在看。
而外網,尤其是reddit。
reddit的Space板塊在2019年的時候就有一個熱帖,叫“我們為什么不能重建土星五號?是因為我們造不出零件、工具,還是我們丟失了一些工程知識?”
配了張六十年代土星五號的俯拍圖。
下面點贊數最高的回復是這樣說的:
“嗯,首先,技術已經過時了;第二,太貴了,我們可以用更少的錢建造更好的火箭;第三,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已經急劇下降,而土星五號充滿了風險。
還有其他原因,但為什么要建造幾十年前的東西呢,當現代技術已經存在,并且可以更便宜、更安全、更好得完成這項工作。
看看星艦,即使是SLS也更便宜、更安全。”
SLS是NASA為阿爾忒彌斯計劃研發的一款重型火箭,承載著任務就是將獵戶座飛船發射到跨月軌道上去。
從2011年開始正式立項,到了2016年年底的時候就獲得了國會的發射許可,但一直到今天,一直到2021年的年底,這款超重型運載火箭都沒有經歷過哪怕一次發射。
SLS的制造方有一個熟悉的名字:波音。
華國用土星五號連續兩次順利進入繞月軌道,讓這篇帖子有被重新挖出來了。
下面清一色的打臉,包括高贊回復的樓中樓里,更是清一色的質疑、控訴和羞辱。
“1969年的1.85億美元,相當于今天的14億美元,哪怕是這樣換算土星五號也只有SLS成本的一半,更別說SLS還面臨著不斷的跳票,成本不斷的攀升!”
“明明我們有現成的成熟的方案,我們卻需要再重復去造輪子,而該死的華國人拿著我們的方案已經要去月球了。”
“現在的NASA就是一群蠢貨組成的機構,哪怕土星五號能簡單復刻,他們也會告訴民眾不,土星五號已經過時了,為什么?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從土星五號上撈足夠的錢,從國會要到足夠的預算,一款新的重型火箭無疑能實現這個目的!
而正是因為有你這樣的蠢貨,NASA才能忽悠到國會和民眾,讓我們在阿爾忒彌斯這個無底洞里不斷投入,你知道華國的登月計劃只用了多少錢嗎?2億美元不到!”
“SLS的成本估算是一個謊言,NASA的承諾同樣是謊言,而更可怕的是這樣的謊言會不斷有蠢貨相信,甚至還會主動幫他們辯護。”
華國登月本身,阿美莉卡人很破防,在20世紀的太空競賽中,他們贏了,而在21世紀的太空競賽中,華國屬于不聲不響就贏了。
蘇俄人到處嚷嚷著,太空競賽,主動把阿美莉卡拖入這個比賽中,然后輸掉了比賽。
華國航天從來沒有宣稱過,他們要參賽,結果他們看上去馬上就要贏了。
這自然很讓阿美莉卡人破防,感覺華國是在偷襲。
更讓他們破防的是費用,是從明面上看,阿波羅科技只花了12億rmb,這個預算和阿爾忒彌斯計劃比起來,少得可憐,這是更讓阿美莉卡人破防的點。
感覺錢都被NASA的蛀蟲們給吞掉了,加上NASA高官們在度假,而大家只能被關在小小的房子里。
錢飛和趙建國,仍然在同濟文昌醫院休息,他們也在看直播。
在順利進入月球軌道之后,錢飛感慨道:“不愧是教授,果然嫻熟。”
趙建國補充道:“我說我們的宇航員訓練課怎么教授經常不聲不響坐在邊上旁聽,原來他也在做登月的準備。”
錢飛說:“我估計教授一直都打算自己去,只是之前可能準備等技術完全成熟之后再去,這次自己去也是形勢所迫。”
趙建國吐槽道:“老美真的太壞了,不擇手段了屬于是。
話說這也算是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教授去和我們去,這是截然不同的影響力。”
還真是,整個事件的戲劇性,導致它受到的關注度遠比按部就班來的大得多。
在華國如此,在國外也是如此。
“是啊,老美太壞了。”錢飛表示贊同,他們兩屬于是這回老美干壞事的最大受害者了。
首批登月華國人的榮譽直接沒了。
老實講,兩人能心平氣和不罵街已經是有素質的表現了。
錢飛接著說道:“我兒子和我打視頻電話的時候還在問我,說老美都這么喪心病狂了,干嘛不更喪心病狂一點,把火箭給打下來?”
趙建國下意識反駁道:“老美瘋了直接導彈射我們本土?
以為我們的反導系統是吃素的,還是覺得我們是二十年前,說炸就炸了?
再者土星五號第一級從發射到分離,高度從0到67公里,速度從0到2.7千米每秒也就兩分半不到,這速度老美能攔截得了?
都不考慮有側向機動和加速,光是這速度他們都做不到吧。”
錢飛點頭道:“我倒沒有從技術角度去和我兒子解釋,我就單純說了老美不敢,老美要敢,就不會讓我們兩躺這了,直接去把土星五號炸了不就好了。
也不至于現在看著教授要登月,只能在地球干瞪眼,還假惺惺做出一副祝福的姿態。”
這里的祝福姿態是指,記者在白宮新聞發布會的時候,問白宮新聞秘書,關于華國登月一事怎么看,關于林燃在采訪過程中的爆料怎么看。
白宮新聞秘書表示,林燃的爆料是無稽之談,我們保留追索其言論污蔑的權力,同時對華國登月表示阿美莉卡早就做到了,樂于見到又有人類國家向月球進軍,并且表示預祝華國能夠成功。
白宮新聞秘書的表態屬于是滴水不漏。
說我干了,我沒干,你現在要去?我早就做到了,在無法阻止的時候,大大方方祝福。
這屆白宮,不管做的怎么樣,面子工程那是絕對做到位了。
不過這樣的表態既沒有辦法讓華國人滿意,也沒有辦法讓阿美莉卡人滿意。
你怎么能祝賀華國成功呢?
我們的贏學績效還怎么滿足?
紅脖子們尤為不滿,因為顯然前總統在真相社交上的發言更讓他們滿意:
“如果我在白宮,華國人肯定沒有辦法去月球!”
當然,林燃要是知道,非要讓你去百越鉆深山老林去。
任務進行到第100小時10分鐘44秒,GET100:10:44。
林燃和奧爾德林已進入登月艙,身著輕便艙內服,完成系統激活。
他們逐項檢查導航、推進、通信和生命支持系統,確保獨立飛行能力。
林燃逐一核對:“導航計算機在線,RCS推進器就緒,氧氣壓力正常。”
在檢查完導航計算機之后,林燃接著校準姿態控制,確認飛行指引姿態指示器,也就是FDAI:“姿態校準完成,準備對接釋放。”
韋旭航在指令艙內,操作指令艙控制面板,準備分離程序。
他通過通訊器確認:“登月艙,指令艙收到,系統檢查通過,準備分離倒計時。”
林燃回應:“指令艙,登月艙就緒,隨時分離。”
文昌控制中心通過深空網絡發送指令:“奔月號,許可分離,注意姿態控制。”
林燃確認:“收到,許可分離。”
GET100:11:47,林燃向韋旭航確認:“旭航,我們準備好了,你那邊如何?”
韋旭航回應:“一切就緒,15秒倒計時。”
他啟動分離序列,屏幕顯示對接鎖扣狀態。
GET100:12:03,分離時刻到來。
林燃按下“CSM/LMSep”按鈕,引爆分離裝置,12個對接鎖扣同時釋放,伴隨低沉的“砰”聲,指令艙與登月艙分離。
登月艙在微弱推力下緩緩漂離,速度約0.3米/秒。
分離使用對接機構,12個鎖扣通過爆破索釋放,RCS推進器提供0.3米/秒分離速度。
DOI使用降落引擎(DPS),由液氧和液氫推進,推力在9800磅的樣子,DeltaV23.3米/秒,姿態由導航計算機,類似AGC,控制。
這里說一下,這次登月因為是復刻阿波羅登月,所以用的是英制單位。
如果全面改用公制單位的話,但凡有一個地方沒有改過來,很有可能會出大問題。
所以穩妥起見,全過程仍然用的是英制單位。
韋旭航通過舷窗觀察,金銀箔包裹的登月艙在月球反光下閃耀。
他用相機記錄分離,確認:“分離正常,著陸腿展開,結構完整。”
同時通過通訊器報告:“文昌控制中心,分離成功,登月艙進入自由飛行狀態。”
隨著登月時刻的即將到來,b站方面沒能抗住壓力,把登月直播權賣給了包括快手、抖音、咪咕在內的,國內主流平臺。
算是白菜價,單個五千萬賣掉了。
既是為了分流,也是內部的壓力,不讓他們獨享這潑天的流量。
包括微博上,也能觀看直播。
不過都是在阿波羅科技的官方直播間。
同時這幾大平臺都發了公告,保證大家的打賞會一分不剩,在依法扣稅之后全部給到阿波羅科技,他們不會分這塊蛋糕。
直播間里,阿波羅科技的主播輕聲道:“奔月號成功分離!我們宇航員邁出登月關鍵一步。”
這種風格頗受詬病,覺得沒有激情。
畢竟不少觀眾就愛看大喊大叫風格的直播。
登月艙里,奧爾德林已經在閉目養神,準備迎接最后時刻的到來。
林燃則全力以赴保持專注,準備進行姿態調整。
林燃操作RCS推進器,穩定登月艙姿態,防止翻滾。
速率已清零,開始偏航。
林燃監控雷達,確認與指令艙的距離。
從距離10米開始穩定穩定增加。
韋旭航則在指令艙內執行偏航機動,使指令艙繞登月艙旋轉,檢查外觀。
他報告:“著陸雷達天線正常,推進器噴口無損傷。”
林燃回應:“收到,我們出發了!”
韋旭航內心出現一絲羨慕,不過羨慕的情緒很快被期待取代。
他很清楚,作為這次參與登月三人組之一,按照林燃的宏偉規劃,和一年登月展現出來的能力,他早晚要一天能夠親自到月球上去執行任務。
GET100:13:30,林燃說:“巴茲,月球就在我們腳下!”
奧爾德林笑著回答道:“可不是,照片和視頻哪有這氣勢!
教授,我怎么也想不到,最后我能有幸和你一起登月!”
分離后,登月艙進入獨立飛行模式,準備降軌點火。
韋旭航則繼續在軌道上監控,為后續交會提供支持。
GET100:20:32,文昌控制中心發送DOI預定動作數據:“TIG101:36:14.07,DeltaVx75.8,y0,z9.8fps,軌道57.2x8.5海里,姿態Roll0°,Pitch293°,燃燒時間30秒。”
林燃記錄數據,輸入導航計算機:“數據已錄入,姿態校準中。”
隨后檢查降落引擎DPS:“引擎狀態正常,燃料壓力穩定,推力9800磅。”
他確認推進系統矢量控制TVC:“TVC校準完成,隨時點火。”
韋旭航從指令艙發送輔助數據:“登月艙,CSM軌道同步,DOI后預計軌道105.9x15.7公里。”
林燃回應:“收到,感謝支持。”
GET101:35:00,飛船進入月球背面,通信中斷。
控制中心屏幕顯示“LOS”,工程師們緊張等待,預計GET102:16:25重新獲取信號。
直播間的觀眾們聽著主播的解說:“登月艙進入月球背面,通信中斷!DOI燃燒即將在無人監控下進行,這是這次阿波羅登月的緊張時刻!”
大家的心都懸了起來。
“一定要順利完成!”
“祈禱.jpg”
b站緊急推出的登月順利表情,一塊錢發一個,在屏幕上鋪滿了。
登月艙內,奧爾德林說道:“教授,你訓練了無數次,相信自己。”
林燃問:“這個操作我最多就訓練了一周時間吧?”
奧爾德林解釋道:“教授,在我心里,你訓練一周等于別人訓練無數次。”
GET101:36:14.07,降落引擎準時點火。
引擎噴出熾熱火焰,艙體輕微震動,推力將宇航員壓向座椅,約0.3G加速度。
林燃緊盯DeltaV計數器:“DeltaV30fps…50fps…”
他注視速度變化,確保燃燒按計劃進行。
同時也在FDAI:“姿態穩定,Roll0°,Pitch293°。”
他默數秒數,準備在29.8秒關閉引擎。
韋旭航在指令艙內,獨自監控指令艙系統,暗想:“tmd教授肯定不緊張,我怎么感覺我比登月艙上的人還要更緊張呢!”
燃燒持續29.8秒,引擎自動關閉,震動消失,宇航員恢復失重。
林燃確認:“引擎關閉,DeltaV76.4fps。”
然后輸入數據,計算機顯示新軌道:“近月點15.7公里,遠月點105.9公里。”
林燃松了一口氣。
此時已經進入低月球軌道。
GET102:16:25,登月艙從月球背面轉出,重新獲取信號。
林燃報告:“文昌控制中心,DOI成功,軌道105.9x15.7公里,殘差已清零。”
控制中心爆發出掌聲,控制中心回應:“登月艙,干得漂亮!準備PDI。”
PDI也就是動力下降過程,剛才完成的是從繞月軌道進入到低月球軌道。
執行完PDI之后,就是手動控制,手動控制登月艙去進行一個著陸,確保登月艙能夠著陸到平坦點。
任務進行到第102小時33分鐘,GET102:33:00,林燃在登月艙內準備動力下降。
文昌控制中心發送PDI預定動作數據:“TIG102:33:04,DeltaV2917fps,姿態Roll0°,Pitch55°,燃燒時間756.3秒。
林燃將數據輸入導航計算機,確認:“數據已錄入,姿態校準中。”
“引擎正常,燃料壓力穩定,推力10500磅。”
“TVC校準完成,隨時點火。”
隨后林燃校準飛行指引姿態指示器,確保飛船以腳朝下姿態對準降落軌跡:“姿態鎖定,Roll0°,Pitch55°。”
韋旭航從指令艙發送輔助數據:“登月艙,CSM軌道同步,PDI后預計著陸點坐標0.67409°N,23.47298°E。”
林燃回應:“收到。”
文昌控制中心確認:“登月艙,進行動力下降!”
林燃深吸一口氣:“收到。”
從來不緊張的教授,此刻內心出現了一絲絲的緊張。
直播間里:“動力下降即將開始!登月進入最后著陸階段,我們即將創造歷史!”
之前一直平靜解說的主播,終于有了情緒起伏。
GET102:33:04,降落引擎點火,初始推力10,約1050磅,持續26秒,隨后增至全推力,約10500磅。
登月艙震動,引擎噴出熾熱火焰,減緩飛船速度。
林燃注視FDAI:“姿態穩定,推力方向正確。雷達鎖定,高度15公里,速度500米/秒。”
下降初期,飛船以55°俯仰角,腳朝下,引擎持續減速。
“高度10公里,DeltaV1500fps。”
舷窗外,月球表面細節逐漸清晰。
GET102:40:00,高度降至約5公里,林燃報告:“雷達數據穩定,DeltaH1000英尺。”
隨后林燃啟動程序P64,俯仰角減至45°,舷窗朝下,提供更好視野。
奧爾德林此時透過舷窗觀察:“靜海地形平坦,但有些小環形山。”
GET102:41:00,高度約約7.9公里,登月艙進入高門階段,距離著陸點約5英里。
林燃調整姿態,確保引擎推力對準軌跡。
然后監控DeltaH,也就是雷達與計算機高度差:“DeltaH500英尺,趨于穩定“
直播間里小王喊道:“登月艙進入高門階段,距離月球表面僅數公里,著陸倒計時開始!”
此時遠在地球,林燃的親朋好友,但凡是成長過程中和他有過交集的人,全部都在看著直播,心里捏了一把汗。
盡管只能看到b站的模擬動畫,但大家內心的緊張激動興奮情緒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GET102:44:00,高度降至152米,林燃通過舷窗觀察,發現自動系統引導他們朝一個布滿巨石的區域,可能是靜海附近某環形山的噴射物。
他立即決定切換控制模式:“切換至P66,我來手動控制。”
手動操作早有準備。
本身這艘飛船的自動導航系統就很落后,在月球表面這種一沒完整數據采集,二地面情況復雜的地方,不手動操作才屬于少數情況。
林燃迅速調整控制面板。
“P66已激活。”
奧爾德林看了眼燃料:“燃料20,約120秒剩余。”
林燃握住控制桿,冷靜地說:“我要避開那片巨石區,找個平坦點。”
文昌控制中心通過通訊器:“奔月號,燃料60秒。”
林燃點頭,專注操作。他輕輕推動控制桿,調整登月艙的水平速度和方向,避開巨石,尋找平坦區域。舷窗外,月球表面細節更加清晰,塵土開始被引擎氣流吹起,形成朦朧云霧。
GET102:44:30,高度降至300英尺,奧爾德林報告:“燃料15,90秒倒計時。”
林燃全神貫注:“看到平地了,前方200米。”
他微調姿態,保持下降速率約5英尺/秒。
GET102:45:02,控制中心提醒:“登月艙,60秒。”
林燃回應:“收到,看到目標區域。”
高度降至100英尺,塵土飛揚,遮擋部分視野,登月艙的影子映在地面。
GET102:45:32,“30秒!”奧爾德林喊道,聲音略帶緊張。
老家伙也終于知道緊張了。
林燃保持冷靜:“快到了,準備接觸。”
高度20英尺,10英尺,塵土如風暴般席卷,模糊了舷窗。
GET102:45:40,“接觸!”奧爾德林喊道。
登月艙的接觸探針觸及月球表面,指示燈亮起。
林燃迅速關閉引擎,登月艙穩穩著陸,伴隨輕微震動。
他深吸一口氣,通過通訊器報告:“文昌控制中心,登月艙已安全著陸靜海,坐標0.67409°N,23.47298°E,燃料剩余約25秒。”
“臥槽!教授牛逼!”
“林總牛逼!”
“我們做到了!”
文昌控制中心爆發出熱烈掌聲,工程師們歡呼擁抱。
這時候就體現區別了,阿波羅科技的工程師們普遍稱呼教授。
這是因為阿波羅科技成立之初的骨架,也就是那幫NASA老登們習慣喊林燃教授,然后形成了這樣的習慣。
即便開始叫林總的,后續也慢慢改叫教授。
而華國航天的工程師們則喊林總。
負責通訊的指揮官回應:“登月艙,干得漂亮!歡迎來到月球!”
林燃的父親內心感慨萬千,他其實是不支持林燃去報航天專業,在他看來,航天專業怎么比得上計算機,走業界就計算機,走學術就來學他所在的統計。
學什么航天,航天出來只能去國企,去了國企之后收入什么是別想的,榮譽感這一塊還得看運氣。
結果沒想到,果然是強者創造環境。
自己兒子果然是天才,這尼瑪創造出來的環境都成啥樣了,創造出一個阿波羅科技,直接把自己送上月球了。
而林燃的母親則沒有這么多想法,只擔心自己兒子能不能順利回來。
李小滿除了為林燃感到高興之外,則在想林燃當年找自己要費邊社的徽章沒騙她,確實是為了復刻阿波羅工程,然后感慨了一下貝索斯和藍色起源的有眼不識泰山。
真金擺在面前都白白放跑了。
“歷史性時刻!阿波羅科技的宇航員成功著陸月球!登月艙在靜海完美降落,標志著華國的航天探索新篇章!
我們曾經受到過無數質疑,一年半登月到底是不是又大話,是不是為了拉投資編造的謊言,我們無數次解釋,但現在不需要再解釋,事實就擺在眼前,我們做到了!
在華國航天的指導下,我們是全球首個登月的機構,即將再次把人類的腳印刻在月球上!
同時我也要說,深度參與此次阿波羅登月工程的申海交大,就是申海No1!”
彈幕清一色的6和淚目。
此刻同濟的學生群里群情激奮:
“不是,我們一個個的到工廠里打螺絲,搞組裝,現學焊接,幫忙調試3D打印設備,參與發動機制造,現在就他們交大深度參與?”
“是啊,木子成舟,李導,不是,你得給學校反應啊,學校得向阿波羅科技提出嚴正抗議!什么叫交大深度參與,我們打螺絲的校友就不是深度參與是吧!”
“申海No.1我們就不去爭了,我們和復旦爭爭No.2挺好的,可這深度參與可不能讓交大給獨占了。”
同濟校友,尤其是去實習過的,知道有實習這回事的,都紛紛在微信群里開麥,表示這直播間的主播太不夠格了,怎么能完全不提我們同濟的貢獻呢!
此刻,在交大校長辦公室,陳杰、金利和林中清一起在看直播。
在成功的那一刻,金利弱弱道:“老林啊,我說其實打螺絲也挺好,我們復旦也可以打螺絲。”
林中清笑而不語,陳杰則很是得意,心想看見沒,打螺絲的機會都要爭取。
著陸后,林燃和奧爾德林相視一笑,松了一口氣。
林燃說:“我們做到了,巴茲。”
奧爾德林回應:“是啊,教授,這真是一個偉大的時刻。”
通過舷窗,他們看到月球表面的灰白色土壤、遠處的環形山和寧靜的平原,一切顯得神秘而壯麗。
林燃通過通訊器向韋旭航報告:“旭航,我們安全著陸了,你那邊怎么樣?”
韋旭航在指令艙內回答:“一切正常,指令艙,干得好!我在軌道上等著你們。”
他內心很是羨慕。
隨后林燃檢查系統狀態:“壓力正常,電力穩定,無泄漏。”
“地面平坦,適合EVA。”
他們開始執行著陸后程序,為艙外活動做準備。
任務進行到第104小時,GET104:00:00,林燃和奧爾德林在登陸艙內開始EVA準備。
全球起碼有超過五億民眾在等待著林燃出艙的直播畫面。
從亞洲到歐洲到美洲,全球的華人都在翹首以盼。
除了華人外,還有不少外國人也在等待著直播。
這是屬于全人類的時刻。
病毒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觀看人數的提升。
他們穿上飛天宇航服,這種宇航服參考阿波羅A7L設計,采用白色多層材料,點綴紅色條紋,胸前繡有中國國旗和任務徽章。
宇航服配備便攜式生命支持系統,提供氧氣、冷卻和通信功能,重量約85公斤,但在月球1/6重力下感覺較輕。
林燃幫助奧爾德林連接PLSS背包,檢查密封圈:“氧氣接口鎖定,密封正常。”
看著身穿華國國旗標志宇航服的奧爾德林,再回想起60時空,林燃站在更衣室里,對方穿著星條旗的宇航服,希望能在執行任務前和自己有個擁抱。
林燃此刻內心感慨萬千。
穿好宇航服后,他們逐項測試PLSS功能。
林燃通過耳機測試通信:“文昌控制中心,登月艙EVA準備,通信測試,聽到請回答。”
文昌控制中心回應:“登月艙,信號清晰,準備進行EVA。”
林燃檢查冷卻系統:“水循環正常,溫度22攝氏度。”
然后確認氧氣供應:“氧氣壓力5psi,預計支持3小時。”
韋旭航從指令艙發送支持數據:“登月艙,CSM系統正常,隨時中繼通信。”
林燃回應:“收到。”
GET108:50:00,林燃打開減壓閥,艙內空氣通過排氣口緩緩排出,壓力從5psi降至0,過程持續約5分鐘。
儀表盤顯示壓力歸零,林燃說:“艙內壓力零,準備開艙。”
二人都深吸一口氣:“好了,巴茲,歷史時刻到了。”
林燃讓出位置,讓奧爾德林先走。
奧爾德林不動了:“教授,你先出去。”
林燃疑惑道:“巴茲?”
奧爾德林說:“教授,如果是五十年前的我,會毫不猶豫地先邁出去。
但已經年過九十的巴茲,意識到,名和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月球這件事本身。
教授,感謝你,在這段過程中,我反反復復思考我的人生,尋找我人生的真正意義。
我比很多人都更幸福,我能夠在人生的最后時刻,尋找到生命的意義。
教授,你先請。
兩次都是第二出艙,歷史同樣會記住我的。”見林燃沒有反應,奧爾德林又補充了一句。
直播間里:“登月艙即將開始EVA!燃神和巴茲正在減壓艙內,準備打開艙門,大家千萬別錯過!”
GET108:55:00,林燃拉動繩索,激活登月艙下降級上的模塊化設備儲物組件。
一架高分辨率電視攝像機自動展開,對準艙門,準備記錄歷史性時刻。
攝像機通過無線信號將畫面傳回地球,清晰度遠超阿波羅11號的黑白影像。
林燃確認:“文昌控制中心,攝像機已部署,畫面傳輸正常。”
控制中心回應:“收到,畫面清晰,此刻全球都在觀看。”
林燃小心打開艙門,月球表面的壯麗景象映入眼簾:灰白色土壤、遠處的環形山和深邃的黑色天空。
他爬出艙門,站在登月艙的前平臺上,環顧四周,隨后他抓住梯子,緩緩下降,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在梯子底部,他停頓片刻,凝視月球表面,然后輕輕踏下,腳印深深嵌入細膩的土壤。
他通過通訊器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不會成為阿波羅科技的一大步,更不是什么人類的一大步。
等到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把腳印印在月球上的時候,那才是人類的一大步。
阿波羅科技會做到這一點,會把月球打造成,人類邁向宇宙的前哨基地。
而不是像過去阿波羅登月后,人類時隔五十二年都沒能踏上月球土壤那樣。
我們會賦予月球更具現實意義的色彩,而不是冷冰冰的航天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