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李龍的大院子墻邊上多了十幾塊石頭。
大大小小的,看著挺普通的,幾天不收拾,上面落了一層灰。
實際上這些都是修路過程中,李龍撿來來裝車里拉回來的玉石,最大的那塊還在河里呆著,沒能拉回來。
好在他也不急,這玩意兒現在就是拉回來,也容易被人們給傳播開,放個幾年十幾年的,慢慢大家聽到類似的新聞多了,到時再拉回來就沒那么顯眼了。
當然肯定最后還是要弄回來的,得是在封山之前。
曾經有一段時間碧玉大火,許多人都跑山里去找玉石,有找到的,也有因為找玉石而失蹤受傷的,還有破壞了環境的,最后官方決定封山,禁止人員進入山的深處。
所以李龍不急,但知道這有個時間點,得在時間點之前把事情搞定。
這一排玉石放在家里,一般人也就只會覺得是普通石頭,沒人會覺得是玉石。
畢竟沒有經過打磨拋光的瑪河碧玉,大部分在普通人眼里,都是石頭。
甚至于有些普通人連玉和普通石英石都分不清,曾經在玉石非常火爆的那幾年,村子里出去撿石頭的多的很,許多人撿來看著挺白或者有點透的石英石,希望這是玉。
可惜不是。等熱度退下去,這些石頭都進了垃圾堆。
不光是這里,北屯那個戈壁玉、金絲玉興起的時候也同樣如此。最火爆的時候,戈壁灘附近不少人院子里弄幾十噸的戈壁石戈壁玉,奎屯公園里從戈壁灘上拉來鑲嵌人行道的石頭,當天鑲下去,半夜就被人給摳走了。
最后呢?這玩意兒有人愿意買單,那值錢的很,如果沒人愿意,就如當年的君子蘭一樣,就是普通物件。
當然,其中精品的寶石光,以及福海那邊的海藍寶還是值得一撿的,只不過隨著這些年撿石大軍的加入,越來越難撿到好東西了。
修路工作一結束,縣城這邊雖然還沒下雪,但冬天的準備工作也要開始了。
山里有煤礦,但去往煤礦的路并不好走,小四輪拖拉機勉強可以過去,大卡車不行。
所以李龍并沒有舍近求遠去山里拉煤,畢竟那玩意還要自己把煤給掏出來,何必呢?
拉一卡車煤一百多塊錢,人家還幫著給你拉到院子里卸下來,找兩個人幫忙往煤棚子里一裝就行了。
今年李龍拉煤的地方比較多,收購站要拉一大卡車十噸煤,這里白天晚上燒的比較多。大院子有四個爐子需要燒,李龍讓拉了十二噸煤,畢竟后面的溫棚還要種菜的。
楊大姐的小院子,和顧博遠原來小院都各拉了兩噸煤,這個就是應急的。
大院子里的缸里也腌上了咸菜,按梁月梅的腌法腌的,這一點是楊大姐去四小隊的時候學的。主要還是家里吃飯這幾口子,包括顧博遠冬天都喜歡吃這種腌的咸菜。
按梁月梅說,腌法很簡單,特別好學,但說實話不知道是腌的還是炒菜的方式,反正李龍覺得很少能吃到比較“正宗”的味兒。
正好沒事,李龍就帶著明明昊昊在溫棚那里開菜地,準備種菜。
要把爐子重新抹一遍泥,架一爐子煤看地龍有沒有冒煙的地方。門口的棉門簾子要拿去拆洗一下,地里的肥料上一遍,翻一翻,然后選好要種的菜種子。
這些事情都非常的瑣碎,明明昊昊兩個跟著李龍屁股后面干一會兒就煩的,李龍干脆就弄了一堆泥巴讓他們兩個玩。
他骨子里就是農村的娃兒,孩子玩泥巴什么的,很正常的,臟了也沒啥,沾泥而已,扔洗衣機里攪一攪就干凈了。
實在不行手搓著洗也行。他在家的時候都不會把家務全給楊大姐,自己一家人的衣服還是自己洗。
楊大姐主要的活還是做飯,在李龍他們不在的時候照看著明明昊昊,李龍在了,她就能輕松不少。楊大姐也不會偷懶,會主動找活干。
溫棚里的地塊讓李龍給固定死了,分成六塊,韭菜是不用變的,這玩意兒只要種下去,三五年后才要分根,所以不需要動,只要把上面現在跟雜草一樣的割掉,再好好澆水就行了。
其他的幾塊,李龍打算分別種上辣子、西紅柿、芹菜、小白菜、刀豆。
在溫棚里種菜有個比較麻煩的地方是需要對花傳粉,不過冬天嘛,有的是時間,而且顧曉霞和楊大姐,還有韓芳比較喜歡干這個活。主要是冬天沒什么事情做,給花對對粉還挺有意思的。
辣子是要種兩塊的,這玩意兒冬天應用非常的廣泛,北疆的人大冬天,特別是過年的時候對于新鮮辣子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的。在溫棚蔬菜還不是很普及的時候,不止一個商家從口里批來一大車辣子,做好保溫手段拉到北疆,臘月二十幾的時候隨便哪個菜市場門口一停,估計不要半天,辣子就賣光了。
干好了,只這一項,就能把一年的錢賺回來。
李龍正在溫棚帶著明明昊昊干活的時候,外面兩個孩子正在躊躕著。
“姐,你說小叔會不會怪咱們?”李強不敢敲門。
“不會,為什么怪咱們?”李娟搖了搖頭,推著自行車上前敲門,“咱們又沒做錯啥。”
他們兩個是瞞著家里人偷偷跑出來的,不過倒也沒做啥錯事。
韓芳聽到敲門聲過來開門,看到是李娟李強,開心壞了。
現在是下午放學時間,她沒想到李娟李強兩個騎著自行車來縣里了。
“快進來快進來!”韓芳趕緊招呼著兩個人進了屋子,然后去叫李龍。
李龍聽說這兩個孩子過來了,有些意外,招呼著明明昊昊去看他們的哥姐。
明明昊昊一聽哥哥姐姐過來了,手里的泥巴也不要了,站起來就往外跑,跑得還挺快。
兩個孩子比同齡人平均身高至少高半頭,步子也挺穩的了,很快就看到了李娟和李強,直接就撲到了哥哥姐姐的懷里。
力量很大,把李強撞的都晃了一晃。
“你們怎么過來了?來來來,先坐下喝口水。”
李娟和李強雖然和李龍比較親,但今天過來是有點“違例”的,所以還有點怯怯的感覺。
“說吧,咋跑到縣里來了?騎自行車來的?”
這個年代,騎自行車從鄉里到縣里差不多五公里,按說不遠,但對于那個年代來說,已經很遠了。有些村里的人,一個月甚至半年都不一定去一次縣里,主要還是路不好走,交通工具也不發達。
后世汽車十幾分鐘的路程,現在要走一個小時以上,甚至更長。
所以李娟和李強兩個學生騎車來縣里,還是冒著一定風險的。
挺勇敢。
“我勤工儉學賺了一些錢。”李娟是早就想好說辭的,“我爸我媽說是讓我自己花,我就想著和強強一起到縣里買些東西。我買了一支鉛筆,給強強買了一把打火星子的玩具槍,剩下的錢,給明明昊昊買了玩具。”
明明昊昊一個人一個,玩具獅子,鐵制骨架,塑料外皮,比以前自己給李娟李強買的發條青蛙要強,而且也是發條制的,擰動后獅子會一搖一擺的走動。
明明昊昊是有類似玩具的,但看到李娟李強給自己玩具,一個個高興壞了,特別是看到那獅子會動,笑著呵呵的,不時的摸一摸,顯然是非常喜歡。
李娟又把韓芳拉到一邊,送給她一個硬皮筆記本——這時候學生送禮物,大都是鉛筆盒、鋼筆、硬皮筆記本之類的。
韓芳很激動也有些愧疚,她都沒想過給李娟準備禮物。
“我們勤工儉學是拾麥子、拾打瓜皮,給學校上交。”李娟把事情辦完后,又給李龍說具體的情況,“咱們隊里種打瓜的還怪多哩。去年就拾打瓜皮,我想著今年可能差不多,他們收完打瓜后我就騎車子拿袋子去裝打瓜皮,再拉到院子里晾干。
等學校要交的時候,我交的最多,超過任務數的,學校就給我們稱了算錢。”
這就是勤工儉學錢的來歷。以李娟這樣的水平,以后上高中要去農戶家里拾棉花的時候,同樣能賺到錢——高中學生每個人的拾棉花任務是三十公斤左右,上下浮動。李娟一天至少能撿六七十公斤吧,多的就按學校的價格給學生錢——當然這個價格比市價低。
為避免有人看錯,這里解釋一下,是拾棉花的任務,不是賣棉花,就是手工費。
李龍看著李娟,老懷大慰,侄女侄子長大了,懂事了啊。
“小叔,我們勤工檢學不給發錢,只讓交夠任務的,多的學校就收了。等我上了初中,到時我賺了錢也給明明昊昊買東西!”李強信誓旦旦的說著。
“嘿,我相信。”李龍笑了。
某首歌里唱的,付出總要有回報,要做就做最好,嗯嗯嗯。
這也算李龍付出的另外一種回報吧。
因為還要回家,李娟李強兩個沒在院子里呆多久就要回去,李龍讓他們兩個把自行車放在拖拉機上,自己開著拖拉機把兩個人送回去。
顧曉霞和顧博遠兩個正好下班,也支持李龍的決定,這時候天已經晚了,兩個孩子騎車回去是有些讓人擔心的。
如果不是自行車放不下,李龍覺得吉普車更快一些。
“放心,回去后我給你爸媽解釋,你們兩個沒做錯啥。”李龍知道李娟李強兩個擔心回去的事情,一邊開著拖拉機一邊給解釋著。
兩個孩子這才放下心來。
拖拉機開回李家,李建國夫妻兩個也在急著,看著李娟李強都在拖拉機上,這才放下心來。
李龍主動給大哥大嫂解釋了兩個孩子回來晚的原因,好好把他們夸了一下。
“嘿,行呢,能想到弟弟妹妹,真不錯。”李龍感慨著,“以后就這樣的關系,我就放心了。”
“那也是你以前對他們兩個好,”梁月梅笑著說道,“她們才能第一次賺錢的時候就想起來給弟弟們買東西。”
李龍回到縣里天已經黑了。屋子里,已經把明明昊昊哄睡著的顧曉霞也感慨著說:“娟和強強兩個真不錯!能想起來能明明昊昊買東西——這樣當哥當姐的,咱以后得對他們好些。”
“明年娟就該到縣里上高中了,到時住校的。”李龍想著說,“到時時不時的把人接過來到家里吃點好的。”
“也對,后面日子還長。”顧曉霞笑著,她就喜歡家里這種氛圍,你對別人好,別人記著也會對你好。
第二天顧曉霞去上班,李龍早上去了一趟收購站,看沒什么事情,就回來帶孩子,然后讓楊大姐去收拾她前面的小院子。
“那小院子一段時間沒住,明年明明昊昊該上托兒所,到時你們就有自己的生活了。”李龍說道,“抽空把院子里面收拾一下,菜地里面剩下的那些東西也該收拾一下了。”
楊大姐倒是挺樂意的,畢竟在她的眼里,那里算是自己和韓芳真正的家。不過她還是有些猶豫,問李龍:
“那收拾起來一陣子可能弄不完……”
“沒事,啥時候弄完啥時候算,”李龍笑笑,“家里有我哩,做個飯帶個娃娃還是沒問題的。你那邊收拾著,中午回來吃個飯,下午繼續干。”
“這個……”楊大姐有些遲疑,倒不是說不相信李龍的手藝,實際上這兩年李龍偶爾會做一兩道菜,但做出來的水平她還是很佩服的。
只是自己還拿著工資呢,這樣好不好呢?
“就當給你放個假了。”李龍笑著說,“總不能天天上班吧,那國家干部上班還有個星期天哩。”
“那行,那我去前院干活去了。”楊大姐想著前院子那些已經枯菜的死,還有屋子也有一段時間沒進門收拾了,快到冬天,架爐子需要的煤雖然拉回來了,但還得其他的東西一起才好。
楊大姐騎著自行車去了前院,李龍則帶著明明昊昊一起在廚房里忙碌著。
“明明,你把這個胡蘿卜洗一下。”
“昊昊,你把這個皮芽子洗一下,嗯,不要剝,洗干凈就行。”
“來,咱們看這是什么?羊肉!新鮮羊娃子的肉啊!咱們今天做——抓——飯!”
做抓飯要胡蘿卜里的紅蘿卜和黃蘿卜一起,然后最好就是當年的小羊娃子肉,羊排帶里脊的那種,嫩嫩的。
兩個孩子正是好吃的年紀,聽說今天要吃抓飯,要吃羊肉,一個個興奮的很。
這時候這邊還沒那種細長粒抓飯米,但當季的米已經下來了,就本地新鮮米非常好吃。
李龍淘了米之后,看兩個孩子玩水玩的不亦樂乎,便只好過去帶著他們一起洗。
因為不少人吃,所以李龍做的多,四公斤小羊排,加上三大碗米,還有四根胡蘿卜,一個皮芽子,應該夠了。
胡蘿卜切了,皮芽子切了,羊排剁成塊,洗干凈后,李龍沒給焯水,先給兩個孩子弄了兩盆水在外面玩著,看時間差不多了,準備做飯。
十月下旬,北疆早晚已經挺冷的了,孩子身上已經穿了絨衣,不過還是喜歡在外面玩。上午一點多的太陽挺暖和,家里的奶山羊又新下的羊羔子,這位是高產,兩年三窩,基本上每一窩都是兩個以上的羊羔子,李龍這邊只需要在發情期把羊帶到老馬號里去,剩下就是喂料了。
明明昊昊正是淘氣的時候,三只小羊羔不到一個月,也正是好玩的時候,明知不敵,卻時不時的和明明昊昊要頂一下。
所以大大小小在院子里玩的也挺熱鬧,李龍干脆不管,時不時的出來看一眼就行。
燒熱鍋放油,油熱之后下羊排,先煎香了,然后再放胡蘿卜皮芽子,等炒的差不多,最后再放米放水。
北疆的羊肉抓飯,小鍋,也就是自己家里做的,通常兩種做法,一種羊肉是煮的,用肉湯當水最后燜飯,一種就是像李龍這種煎出來的。各有各的味道。
而外面大鍋抓飯,看著幾大塊羊肉在抓飯米上擺著,那種可以分肉的和素的,素的就不給你放肉塊,但素淡的很。
有偷懶的,做的方法比較讓人瞧不起,因為是直接做的素抓飯,肉塊是煮出來的,做抓飯連肉湯都沒有,米就沒那股子肉香味兒。
而一些出名的小鍋抓飯算相對正宗一些,肉和米一起燜出來的,味道就不錯。
正宗的抓飯,油還要多,講究顆粒米都要油浸過的,那樣才香,當然也費油。
很快,廚房里就傳來了肉香和飯香,就連和小羊羔玩的正起勁的明明昊昊也忍不住時不時的扭過頭來,想看看飯好了沒有。
“等會兒,還沒好呢。”李龍說道,“你們先玩。”
吃抓飯油大,所以還需要燒一鍋茶水,吃完之后美美的喝上一碗磚茶,解渴又刮油。
李龍邊邊剛弄好,那邊韓芳就進了門,她沒看到自己的母親,還有些疑惑。
“你媽到前面收拾院子去了。”李龍解釋了一句,“今天我做飯。”
抽空回答的時候,還要拌兩個涼菜。其實以前切個咸韭菜,熱油一澆,香油淋一淋,就夠了。李龍當然不想這么簡單搞一搞,他拌了個粉條,切個咸韭菜,又搞了一個涼拌豆芽。
冬天,豆芽也是普通人家吃的比較多的“新鮮菜”。
等顧曉霞和顧博遠進院子的時候,抓飯已經出鍋,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