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春笑道:“我們都商量好了,還請里正伯說去。”
“好好!”
許知春又笑著說了要買地的事兒。
梁里正一愣,忍不住打量她一眼道:“你這是想好了?若是想好了那就買。荒地二兩銀子一畝,買了一年之內必須開荒,否則收回,明年開始得交稅,一畝二十文或者十斤曬干的黃豆。”
“只要黃豆,別的不成嗎?”
“這是官府的規定,只要干黃豆或者錢。”
許知春笑道:“那我買,辛苦里正伯幫我丈量丈量。”
梁里正十分痛快:“成,你們下午不是要挖魔芋去嗎?我去丈量,順便瞅瞅。你們家屋子后頭的,傍晚再去,明兒就能進城給你辦地契。”
許知春巴不得越快越好:“多謝里正伯。”
梁里正擺擺手:“說啥客氣話!”
那邊梁大嬸按奈不住拉了小兒子小兒媳一旁悄悄問:“今天掙了多少?”
聽他們小聲說了個數,梁大嬸低低“哎喲”捂住胸口,不行了,心跳又加速了,擂鼓似的跳的厲害。
她滿面笑容:“你們去忙、你們去忙去,家里啥都不用操心,啊。”
梁明亮笑呵呵咧嘴:“好嘞,娘!”
曾小燕有些納悶:娘這話.不太懂,家里的事兒我們啥時候操心過啦?
梁里正哐哐哐敲響銅鑼,很快村民們就熟門熟路的紛紛往大槐樹下集合。
“啥事兒啊?”
“不知道啊,沒聽說有啥事兒啊。”
“嗨,去大槐樹下不就知道啦?里正又不會沒事兒敲銅鑼敲著玩。”
“說的也是。”
眼看人來的差不多了,梁里正往高處一站,舉起銅鑼用力“鐺!鐺!鐺!”敲了三下,底下嘰嘰喳喳的村民們很自覺的慢慢停止了說話,一個個微微仰著頭、齊刷刷看向梁里正。
梁里正笑瞇瞇的:“都安靜了啊,都安靜了我就說正事兒了,是好事,明朗媳婦許氏跟齊田媳婦、我們家老三媳婦這不是在做點兒小本買賣賺幾個辛苦錢嗎?她們今日找了我說忙不過來,山上的燈籠果大家都知道吧?她們需要燈籠果里邊的籽兒,大家若是有空閑可以上山摘了賣給她們,只要里邊的籽兒啊,賣的時候弄干凈些,別摻雜著雜草泥屑,每天傍晚收,一斤四文錢。”
村民們七嘴八舌炸開了。
“燈籠果?是我知道的那個燈籠果嗎?那不是小孩兒玩的東西嗎?真的能賣錢?”
“里正說了能肯定能,四文錢一斤啊,不少啊。”
“里正里正,真的四文錢一斤嗎?我可摘去了啊。”
“哈哈,我知道有個地方別人都不知道,有好大好大一片、好多好多燈籠果,等下我就去摘!”
“噓——你這孩子,小聲點.”
一聽說燈籠果能賣錢,還是四文錢一斤,四文哎,一個雞蛋才賣一文錢,山上的野東西一斤就能賣四文。
這要是勤快點、運氣好點,一天摘個三四斤那不就是好多錢?等于養了好多下蛋的雞啊。
大家越說越興奮。
梁里正高聲道:“當然是真的,有多少收多少,若是不收了肯定提前一天跟大家說,大家放心。”
“好好好,有里正這話咱有啥不放心的?”
“對對!”
心急的村民和機靈的村民已經不在這干興奮了,悄默默離開人群,回家拿籃子、簍子、小麻袋,帶上調皮但很能爬山的家里小孩,已經付諸行動了。
半天時間運氣好說不能就能賺個十文八文、甚至十幾文了呢。
還有些人八卦精轉世,不管合適不合適舔著臉一通問。
“里正里正,許氏她們收這燈籠果做什么的呀?是跟那鬼芋頭一塊兒做吃的嗎?”
“是啊,這個東西怎么能吃呢?炒著吃還是煮粥?說給我們聽聽唄。”
“就是嘛,咱們也不會做,就想搞明白咋回事兒,別到時候弄了啥有毒的東西出來害了人,牽連了咱那可怎么辦呢?”
“哎別說,這一說我這心里還真有些打鼓啊。”
“呵,我就說呢,錢哪有這么好賺?反正這個錢我是不賺,別搞出事來被牽連,劃不來。”
對付村里那幾個想法別致、與眾不同的老油條、二皮臉,梁里正經驗豐富的很。
亂七八糟的廢話梁里正一概不答,只說道:“各人自愿,大家樂意做就做,不樂意就不做,行了,都散了啊。”
梁里正一貫如此,什么也沒問出來的那幾個人雖然失望,也無可奈何。
別管他們嘴里說什么、心里怎么想,反正,多的是人去摘燈籠果,不差他們的。
許知春和珠兒小嬸下午本來也打算摘燈籠果的,然而,山里一下子冒出來無數摘燈籠果的村里人,她倆一合計算了,去挖魔芋吧,這燈籠果就讓村里人去摘吧。
四文錢一斤她們出得起。
四個人都來挖魔芋,輕省不少,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大家決定干脆把后天要用的份也都挖了吧。
梁里正下午過來丈量土地,許知春手里如今共有五十三兩兩百多文,荒地二兩銀子一畝,她決定將這五十三兩銀子都花掉。
里正將這一片丈量了,做了詳細描述分界,記為十二畝,實際上有十五畝左右,等于多給了她三畝。
荒地不值錢,通常丈量都會多給一些。
之后下午丈量院子后的坡地,也是實際十五畝左右,梁里正記了十四畝。
足足花費五十二兩銀子,辦理地契、給衙門辦事員好處費加起來四錢左右,這么一算,五十三兩銀子幾乎花的干干凈凈,就只剩下不到一兩了。
但許知春十分高興,實際三十畝地到手,很劃算。
今天手里沒現錢了有什么關系呢?明天就有了啊。
這天傍晚,采摘了燈籠果的村民們陸陸續續來賣錢。
曾小燕、珠兒小嬸、梁明亮留下一塊兒幫忙,檢查、過秤、給錢,一開始還有點亂,但很快就井井有條了。
大家賺錢的勁頭都很高,一個下午,家里三四個人出動的話,能摘四五斤,一下子到手二十文。
少的也有半斤,到手兩文。
沉甸甸、微微涼的銅板到手,村民們對真的賺到錢了這件事終于有了真實感,臉上笑開了花。
小孩更樂得一蹦三尺高:“我掙到錢啦!哈哈!我真的掙到錢啦!”、“我也是我也是,我也掙到錢啦,我娘說晚上給我吃雞蛋。”、“那我晚上也要吃雞蛋!”
沒掙到錢也跑過來看熱鬧的幾家,難免心里有點兒酸,撇撇嘴以示不屑。
村里有名的碎嘴婆子花大娘的嘴就撇成了鯰魚,嗓門也超大:“我說你們要這么多燈籠果干啥呀?咋還保密說都不能說?別不是真要害人吧!”
(本章完)
小說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百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