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底歲末,在外駐守的心腹們都回了裴家村。議事堂內坐滿了人。各人在裴家軍里的位置,清晰可見。
裴青禾坐在上首,裴蕓裴燕分列左右,然后是冒紅菱裴芷,裴萱裴風次之。再接下來,便是顧蓮馮長陶鋒孫成等人。時硯趙海包好,今日也一并來了。他們雖不領兵打仗,卻都是裴家軍里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裴青禾目光掠過眾人神情各異的臉:“天子下旨宣召,本將軍該不該去,大家不妨都說一說。”
裴蕓當仁不讓,第一個張口:“北地武將齊聚渤海郡,將軍也該去一趟。”
如果只偏安一隅,現在這樣足矣。
若是有逐鹿天下問鼎山河的雄心,就不能一直隱忍不出。趁著這次大好機會,在眾武將面前露個臉,震懾人心。
裴燕眼睛發亮,連連點頭:“蕓堂姐說的對。我們裴家軍一直低調,這回打得匈奴蠻子稀里嘩啦,也該亮出我們的旗號,讓所有人都瞧瞧了。”
冒紅菱性情謹慎,考慮細致:“萬一這是一場鴻門宴。若是張大將軍心存歹意,到時候豈不危險?”
“張大將軍是雄心勃勃,又不是瘋了。”裴青禾目中光芒閃動:“北地二十多支軍隊,舉旗自立的便有四支,有一些暗中投了逆軍,還有左右搖擺不定,等著司徒喜收復京城。這等時候,對武將們下殺手,北地立刻就會暴亂。只要他還有一分冷靜理智,都不會干這等蠢事。”
此言一出,眾人自然都知道了裴青禾的決定。
顧蓮馮長幾乎同時起身,主動請纓隨行去京城。
孫成也站了起來:“末將去過渤海郡,對那里地形熟悉。若有萬一,末將能掩護將軍迅速逃出渤海郡。”
裴青禾也屬意孫成隨行,聞言略一點頭:“好,你隨本將軍同去。顧蓮馮長也一同隨行。”
三人大喜,拱手領命。
陶峰原本蠢蠢欲動,想到剛臨盆不久的妻子周氏和剛出生的女兒,火苗迅速熄滅。
裴青禾又點了裴燕裴萱裴風隨行。
冒紅菱留守裴家軍,裴蕓要回北平郡鎮守。
“如果我有個閃失,以后,裴家軍便由裴蕓統領。”裴青禾不疾不徐地扔下一句。
眾人皆是一驚,迅速看向裴蕓。
裴蕓比裴青禾年長三歲,冷靜果決,心狠手辣,是裴家軍中無可爭議的二號人物。萬一裴青禾在渤海郡遇到意外,能接替裴青禾且能服眾的,也確實只有裴蕓。
裴蕓沒有矯情,也未拖泥帶水,干脆利落地應下了。
裴青禾笑了一笑,又道:“如果裴蕓有什么意外,就由冒紅菱領兵。”
真有那么一天,可見裴家軍沒有爭霸天下的實力運道,守著三郡的地盤過日子吧!
冒紅菱磨煉幾年,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哭哭啼啼的軟弱女子,點點頭應下。
裴青禾說了下去:“時間緊急,我明日就得啟程。時總管去準備五百人一個月的軍糧。”
時硯起身,拱手領命。
裴青禾去渤海郡赴長皇子的滿月宴,自然也要去覲見天子。于公于私,時硯都不便露面。這一點,不必裴青禾說出口,精明的時總管心中有數。
散會后,時硯立刻去庫房,拿出幾本厚實的賬冊,撥了一通算盤,列了一頁紙的物資。除了必要的軍糧之外,每人要多帶一套軍服。要帶兵器戰馬軟甲弓箭傷藥,還得備上送給長皇子和天子的厚禮。在沒和張大將軍翻臉反目之前,也要為張家備一份厚禮。
此外,裴青禾從孟氏兄弟手里順利接過北平郡,這份人情也是要領的。此次去渤海郡,得給孟氏兄弟也備厚禮。
董二郎領著人忙碌了一夜,將物資搬到一輛輛寬敞的牛車上。
這些牛車,都是時家特制的運糧車,結實又寬大。
伙房里的灶火一夜沒熄。卞舒蘭領著伙房所有人炒制路上吃用的干糧,此外,還要派幾個忠心能干的隨行。到了渤海郡,五百士兵每日得吃喝,不能指望天子安排細致到這一步。一切都得自行安排妥當。
臨行前,裴青禾甚至無暇和時硯私下道別。
時硯和眾人一同送行,目送裴青禾飛身策馬遠去。眾人都散了,時硯依舊默默站在原地。
心細如塵的冒紅菱,特意留下,輕聲安慰時硯:“青禾是做大事的人,沒空閑兒女情長。你且放心,她重情重義,不會負你。”
時硯收回目光:“我知道。將軍是雄鷹,注定要展翅高飛。我會努力跟上她的步伐。絕不會拖將軍的后腿。”
冒紅菱抿唇一笑:“時總管太謙虛了。你才是將軍麾下最重要的人。”
真正了解時硯的人,才知道時硯是何等精明厲害。
那些送子侄后輩來裴家軍的大戶們,妄想著一張俊俏臉孔就能取代時硯,實在可笑。
兩日后,時礫來裴家村送年禮,才知裴青禾領兵去了渤海郡。
“還有半個月就過年了。將軍一行人肯定要在渤海郡過年。”時礫笑道:“堂兄獨自留在這兒,也沒什么意思,不如回時家堡過年。”
時硯卻道:“裴家軍這么多人,每日要吃喝。過年時還得發雙倍軍餉。我根本脫不開身。”
時礫無奈一笑:“是是是,你現在太過重要,裴家軍一日都離不得你。”
時硯坦然點頭:“后勤內務繁瑣,別人能走,我走不得。我寫封信,你帶回去給祖父。祖父肯定能諒解我的苦衷。”
時老太爺看了信后,果然沒有多說什么,召了時家所有管事前來,囑咐管事們過了年立刻出去買糧。
裴家軍擴軍迅速,裴蕓在北平郡不停招兵練兵,現在還多了廣寧軍。軍糧壓力驟升。要填飽這么多士兵的肚子,實在不是易事。
兩廣也不太平,買不到足夠的糧食,得繞道去蜀地去買糧。
時家徹底投向裴家軍,一旦裴家軍兵敗,時家也沒好下場。為了裴家軍也好,為了時家也罷,總之,都要竭盡全力地籌買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