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關了近十天的邵幕僚,激動得抓住方幕僚的手,差點沒哭出聲來。
方幕僚迅速打量一眼,確定邵幕僚少了根手指瘦了一圈憔悴苦楚之外并無大礙,松了口氣。
大牢里什么話都不宜說。出了縣衙,坐上馬車,出了昌平縣的城門,邵幕僚的憤怒如泉涌。
“裴家謀逆被斬,這個裴青禾,雖是女子,卻招納流民自成一軍野心勃勃,不是善茬。回去之后,我定要稟報郡守大人,請大人派兵剿了裴氏。”
方幕僚嘆了一聲:“我知道你受了不少委屈。不過,不該說的話,還是別說了。免得郡守大人為難。”
邵幕僚被噎了一下。
邵幕僚當然不是蠢人。經過這一遭,他見識了裴青禾的厲害和膽大妄為。便是湯郡守奏請朝廷出兵,朝廷又能派多少兵來?
“匈奴蠻子來打草谷,朝廷都顧不過來了。”方幕僚又是一聲長嘆:“京城都快被起義軍打爛了,誰還顧得上裴家。”
“以我看,我們別和裴家結仇。說不定日后,就有求著裴六姑娘出兵的時候哪!”
邵幕僚黑著臉:“那我就白白斷根手指不成?”
不然呢?
方幕僚深深看一眼邵幕僚。
邵幕僚心中憤然難平。回了郡守府后,撲倒在地,嚎啕痛哭。痛罵裴氏一門反賊,哭求湯郡守為他的斷指做主。
幾日過去,湯郡守已經全然冷靜下來,輕描淡寫地應道:“本郡守已經寫奏折送去京城,等京城回音。”
邵幕僚感激涕零,心里卻涼了大半截。
京城一直在打仗,消息不暢已經很久了。一封輕飄飄的奏折,能不能送到京城都難說。
湯郡守沒有寫信去范陽軍,也沒有去遼西軍搬救兵。這是已經慫了……
邵幕僚回了屋子之后,臉色陰沉,咬牙切齒地自言自語:“折辱之仇,我必定要報。”
然后,提筆刷刷寫信,叫了心腹隨從過來,低語數句:“……記住,這信,一定要交到呂將軍手中。”
隨從領命,悄悄出了郡守府,騎快馬跑了六七日,到了范陽軍。
范陽軍一共四千人,在幽州四支駐軍中兵力最少,戰力平平。主將呂將軍是將門出身,靠著祖輩蔭恩做到了五品將軍。
廣寧軍大敗的消息傳來后,呂將軍便封鎖軍營,嚴令一眾將士不得擅自外出。范陽郡也有縣城被匈奴騎兵侵擾,呂將軍只做不知。
心驚膽戰一個多月,總算熬走了匈奴蠻子。
呂將軍這才松口氣,令人開了軍營。給全軍放了幾日假期。
軍漢們打仗不行,欺壓尋常百姓卻是一把好手。去酒樓吃喝不給銀子,去青樓里逍遙也分文不掏。
每次范陽軍的軍漢們露面,范陽郡里的百姓都戰戰兢兢,家家關門。尤其是家中有女兒孫女的,都得看緊了,萬萬不能讓軍爺們看見。
呂將軍看了邵幕僚的信后,直接罵了一通粗話:“……沒有兵部發文,也沒人出軍費,出什么兵剿什么亂軍。”
“回去告訴你那個昏頭不長眼的主子,讓他滾遠點。老子又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干。”
待隨從滾出軍營,將軍的幾個心腹低聲張口:“將軍,裴家可是一塊肥肉。”
“聽說裴家村里錢多糧多,女人更多。”
呂將軍冷笑一聲:“滅了六伙山匪,還能從匈奴蠻子手中守住昌平縣。裴家不是肥肉,是硬骨頭,你們也不怕硌了牙。”
“現在京城那邊打得厲害,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改朝換代了。我們這點人手,留著日后自保。”
話音剛落,就有親兵匆忙跑進來稟報:“將軍,冀州渤海軍舉旗自立,擁章武郡王為新天子了。”
昌平縣里的裴青禾,也收到了這一震撼人心的大消息。
王縣令滿面喜色,連連搓手:“這可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
“魏王得位不正。東宮的章武郡王,才是大敬江山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渤海軍奉章武郡王為新天子,立了新朝廷。心向東宮的,定然紛紛前去投奔。”
“六姑娘打算什么時候去冀州?”
裴青禾眸光微閃,淡淡道:“裴氏被流放至此地,按朝廷律法,不能出幽州境。我會讓人備一份厚禮,前去恭賀新天子登基。”
王縣令笑容一頓,深深看了裴六姑娘一眼。
當日,東宮侍衛親自護送裴氏老少。裴家迅速立足,也是借了東宮之勢和北平軍的庇護。
現在章武郡王逃出京城,在渤海郡登基。于情于理,裴青禾都應該去覲見表忠心……
裴青禾現在的反應,著實微妙。
“王縣令可要去一趟渤海郡?”裴青禾不緊不慢地問道。
王縣令一臉遺憾:“下官身為昌平縣父母官,不能擅離職守。裴六姑娘命人送禮的時候,請帶上下官的心意。”
裴青禾笑了一笑:“區區小事,縣令大人只管放心。”
頓了頓又道:“我留下一半人守著昌平縣,其余人我得帶回裴家村。還有,新招募的我也一并帶回去訓練。”
裴家村才是裴氏根基所在。
在昌平縣待了兩個多月,也該回去了。
隔日,裴青禾領著幾百人回了裴家村。
新加入裴家軍的年輕人,總計有五十人左右。他們中有半數都是平民百姓出身,性情淳樸。像趙大這樣的混混,裴青禾也一并收下了。這些日子每天操練隊形,現在已經有些模樣。
鄭小英睜著一雙明亮的大眼,悄悄張望,心里滿是振奮欣喜。
這就是裴家村嗎?
分明就是裴家軍營!
鄭小英崇拜地看著前方策馬而行的背影,疲憊的雙腿陡然有了力氣。
裴青禾偶爾回頭,看到鄭小英閃閃發亮的大眼,不由得一笑。
裴燕也跟著轉頭,有些不滿:“那個什么鄭小英,天天用仰慕的目光看你。虧得她不是少年郎,不然豈不是要做你贅婿。”
裴青禾莞爾一笑:“有人崇拜我追隨我,是好事。這么點小事,你也要計較不成。”
延綿幾里的圍墻映入眼簾。
裴青禾心情愉快極了。這是她一手建起的裴家村,這里才是她的根。
青銅《引朱鸞》:永嘉郡主橫死之后的第三年,京城突然接二連三死起了人。
與此同時,另一邊忙著迎娶權貴千金的狀元又迎來了一位他從未見過的“糟糠之妻”。
晏北為了吃瓜,抱著孩子紓尊降貴去赴侯府壽宴,結果一眼看到這位鄉下來的狀元夫人正是他三年前失蹤的前妻!
好么!
狀元成了她的竹馬丈夫,那他晏北算什么?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