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這才是王縣令真正的困境。
裴家村崛起,裴家軍橫空出世,剿滅了燕山里所有的山匪。下一步就是舉旗起義,昌平縣城是裴家軍必取之地。
王縣令走了會死,留下同樣可能會死。進退都是死路。至于什么同謀造反,王縣令倒不是很在意。人死了還要什么聲名!
南邊被流民沖擊縣衙砍了腦袋的縣令們,難道就有什么好名聲了?
他只想要一條活路而已。
裴青禾溫言安慰一臉苦澀的王縣令:“日后如何,現在不好說。至少眼下,我能幫助縣令大人守住縣城。”
“守得住,百姓們都有活路,縣令大人也有了生路。”
王縣令干巴巴地擠出一句:“守不住又如何?”
“守不住,我只能帶人先躲進燕山里。”裴青禾神色自若:“我已在山中藏了一些糧食,躲上幾個月,等匈奴人走了再下山便是。至于縣令大人,守縣城和百姓同生共死,足以留名青史了。”
留什么名?
要什么青史?
他就想頭顱安然無恙,每日喝點美酒,渾渾噩噩活一輩子。
王縣令不是蠢人,知道改變不了裴青禾的決定,很快躬身拱手:“下官聽六姑娘號令吩咐。”
裴青禾看一眼王縣令,淡淡道:“第一件,從現在起,你不得飲一口酒。要保持清醒。”
王縣令被掐住命門,忍痛應是。
然后,一連串的命令吩咐下來:“從現在起,關閉城門,任何人不得進出。私逃出城者,沒收家財,關入大牢。”
“糧鋪每日照常開門,糧食不得漲價。每戶限買三日所需。”
“油鋪鹽鋪都照此辦理。”
不管匈奴騎兵如何洶涌,何時前來,縣城里都得保持安穩。大敵當前,安撫人心是頭等大事。
首先就得遏制潛逃的大戶。其次就是保證糧食等必要物資供應。
百姓們只要有糧吃,就不會生亂。
王縣令一一應下。
裴青禾看著王縣令,加重語氣:“這些差事,由你親自去做。”
“你去抓私逃的大戶,去坐鎮糧鋪,安撫慌亂的百姓。”
王縣令神色有些僵硬:“六姑娘,我已經許久沒出過縣衙。這些瑣事向來都是李師爺辦的。不如……”
“大敵當前,李師爺鎮不住人心。我是流放罪臣之女,一樣不宜主持大局。”裴青禾冷然道:“你王項才是昌平縣的縣令,是朝廷命官。唯有你出面,才能讓百姓安心。”
“守城打仗的事,交給我。其余瑣事,都由你來。”
王縣令嘴苦心更苦,長嘆一聲:“罷了,六姑娘要我出面做惡人,我都應了就是。”
別看王縣令整日喝酒醉醺醺的,其實眼明心亮。
這等時候,封鎖城門抓私逃大戶讓糧鋪平價賣糧,樁樁件件都是得罪人的事。守城保護百姓的裴六姑娘就不同了,可以收獲百姓們的敬重愛戴,收攬人心。
裴青禾慢條斯理地抽出長刀,略一揮手,刀鋒一閃,堅硬的木桌掉落一角:“縣令大人好像不太情愿。”
王縣令額上冷汗如雨,說話倒是麻利多了:“能為六姑娘效勞,是我王項此生之幸。我心甘情愿。”
“我現在就出縣衙,照六姑娘的吩咐辦差。”
說完,麻溜地抬腳出縣衙。
當著一眾百姓的面,王縣令高聲宣布封鎖城門,令縣衙里二十幾個衙役巡街抓私逃之人。
衙役們握著刀,氣勢洶洶地撲出縣衙。
百姓們哪里還敢再瞧熱鬧,紛紛躲回家中,將門栓起,再推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堵到門后,才算踏實。
很快,就有私逃的人被抓住。
哭喊聲求饒聲順著門縫飄進屋子里,讓人心肝膽顫。
處置這點小事,當然用不著裴六姑娘出面。王縣令親自升堂審問,將人關進縣衙大牢。去抄沒家財的衙役虎狼似虎。
天黑之后,縣城里一片漆黑,連油燈都沒人敢點。
唯有縣衙里,燃了十余個火把,亮如白晝。
縣衙雖然不小,也住不下八百人。裴青禾留下兩百人,領著六百人住到了城門處。
北地天寒,白晝溫差大。白日穿布衣,夜里寒風嗖嗖。
眾人早有準備,每一隊扎一個簡易帳篷,鋪上厚實的棉被,十個人擠在一處,倒也暖和。
裴青禾花了大筆銀子,從王家買來大批棉花棉布。如今,裴家軍人人都有厚實的棉衣棉鞋,每隊還能分上三條棉被。到了夜里,棉被就派上了大用場。
裴燕沒心沒肺,倒頭呼呼大睡。
冒紅菱心事重重,難以成眠,輕聲對裴青禾道:“青禾,匈奴人會不會來?”
裴青禾低聲道:“可能來,也可能不會來。”
冒紅菱憂心嘆氣:“我們現在確實有不少人。可真正能戰能打的,還是我們裴家人。這些招納訓練了一年的流民,勉強打一打山匪。真遇上匈奴騎兵,怕是如螳臂當車。”
匈奴人擅長馬戰,來去如風,十分兇殘。廣寧軍再不濟,也是正規的朝廷軍隊。結果一交手就被匈奴大敗。
如今這八百人,能守得住昌平縣嗎?
裴青禾倒是半點不懼:“先守一守再說。匈奴兵分幾路,四處搶掠。說不定搶完安樂縣就不會來了。也可能只來一小波。我們正好拿來練練兵。”
“守住了,昌平縣以后就是我們的地盤。我們可以招兵買馬,打出裴家軍旗號。”
“守不住,我們還有后路。山里藏的糧食,夠我們吃半年。”
冒紅菱一愣:“你的意思是,守不住縣城,我們就走?”
裴青禾點頭。
“可是,這滿城的百姓怎么辦?”冒紅菱震驚了,看裴青禾的目光猶如看背信棄義的負心漢:“你要扔下他們?”
裴青禾反問:“不走等死嗎?”
冒紅菱還是覺得不太對勁:“可也不該棄城而逃……”
裴青禾抬眼看過來。
冒紅菱忽然醒悟:“我們不是軍隊,是自發來守縣城,失了城池,也沒罪責。”
裴青禾道:“記住,不管到了何時,都先保全自己的性命。”